交旅融合背景下郑西高速尧栾段公路景观评价研究
2021-10-08邓雨欣
邓雨欣,张 云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
1 引言
随着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交旅融合概念的提出,旅游公路也随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1]。针对传统的旅游公路,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应包括旅游交通、生态环保、审美和促进旅游发展等[2~4],旅游公路的出现也将交通单一的出行功能逐渐转化为旅游、游赏、休憩等多种综合服务功能,但是由于某些连接、进入旅游景区公路的景观质量不佳,给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5]。为了使通往旅游区的公路的景观质量进一步的调整与恢复,必须对其进行景观评价,为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起到更科学合理的指导作用。
目前,国内外经常使用的公路景观评价的方法有很多,其中:AHP层次分析法、环境景观敏感度评价方法、道路景观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三维仿真评价法等使用较多[6~9]。由于要素多、系统性等公路景观的特性,其评价方法大都处在初步探索和研究阶段。本文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郑西高速尧栾段旅游公路进行整体的景观评价,科学、有机的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在一起,在景观评价的基础上,对郑西高速尧栾段旅游公路景观改造的提升提供科学参考。
2 研究区概况
河南省郑西高速处于河南省西南部,是一条非常重要的交通道路。该道起点位于郑州市,一路经过许昌、平顶山、洛阳3座城市,相接于沪陕高速止于南阳市西峡县。郑西高速尧栾段,编号S88,全长78.839 km,设计时速100 km/h,双向四车道。该道路东起平顶山鲁山县尧山镇东坪村周围,从郑西高速郑州至尧山段终点向东约4.2 km接触后(桩号K178+055),向西经鲁山县尧山镇、嵩县车村镇到达栾川庙子乡,与洛阳至栾川高速公路相交叉,路线折向南,与同时规划实施的郑西高速栾西段相连接,到达郑西高速尧栾段项目终点。从东向西依次设四处收费站:尧山西收费站、车村收费站、白云山及龙峪湾收费站,两处服务区:尧山西及白云山服务区。该项目贯穿于伏牛山腹地,沿途风景美不胜收,经过多处村庄及景区,其中有鲁山县尧山、栾川县白云山等途40多处景区,有“云中高速”之美称(图1)。
图1 郑西高速尧栾段路线
3 景观评价指标的构建
3.1 研究方法
3.1.1 AHP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萨提(Thomas L.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10]。由于评价因素结构较复杂、决策者主观意识及经验所致导致景观评价难以量化,为了使评价结果更加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将决策者的主观意识与经验导入模型,进行量化处理[11]。AHP层次分析法先将每个相应评价因子都进行分解后作为层次形成了包括目标评价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等多种相应评价权重层次,再自上而下地将各个相应层次中的评价因子分别进行两两对比评价,并用yaahp软件对其进行计算得出相应的评价权重,并对其评价因子进行排序,给决策者起到参考作用。
3.1.2 模糊综合评价法
旅游公路景观评价中,评价因素较多且存在许多无法定量的因素,如水文、河流、民俗等,在考虑旅游公路景观因素对景观评价影响时要兼顾各个方面。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以模糊数学为基础的综合评价方法,该研究方法计算出的结果清晰、系统性强,非常适用于多因素相互制约、无法或难以量化的公路景观的评价。
3.2 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
3.2.1 地域性原则
针对该公路的特定环境和景观的特点,在进行评价时要依据高速公路的区位、特性等指标进行综合考虑,以便进行合理、科学的选择。
3.2.2 简明、可操作性原则
选择评价指标时所选的各项指标要具有鲜明的评价目标及价值,且做到每个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性,两两之间具有可比性,更好的确定其相应的优劣程度。尽量用较少的评价指标完整覆盖评价对象的内容,确定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从而清晰地反映评价信息。
3.2.3 客观与现实性原则
选择评价指标时所设置评价指标的名称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且评价指标的使用及其意义应结合现行专业科学技术的名词术语,也需能够准确地反应得出影响郑西高速尧栾段旅游公路景观效果的好坏及其优劣程度等各个方面的主客观因素。
3.2.4 层层递进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选择需遵循层层递进原则,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将抽象现实逐渐细化具体。
3.3 评价标准的制定
依据我国现有的公路建筑工程设计技术规范和相关专家学者及公众的意志,对各个评价影响因子建立综合评价标准。
3.4 郑西高速尧栾段旅游公路景观评价模型的构建
(1)确定评价因子,建立评价层次。本文依据交通部所颁布《公路景观指标评价体系》(报批稿)中公路景观评价内容,通过对郑西高速尧栾段实际问题的分析,建立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可逐步解决问题的层次结构。郑西高速尧栾段旅游公路景观评价(A)为评价的目标层,准则层分别为公路沿线景观的美观性(B1)、公路沿线景观的自然性(B2)、公路沿线景观的文化性(B3)、公路沿线景观的功能性(B4)四个方面,通过对准则层这四个方面的郑西高速尧栾段旅游公路景观的质量情况进行分析,分解出15个评价因子作为指标层。
(2)在15个评价因子中,一部分为定性评价、一部分为定量评价,构造比较判断矩阵A,定性评价的分值通过相应的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所得,定量评价的分值由笔者邀请专家及对公路的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打分。
(3)在yaahp软件中将专家打分的平均值输入进去计算得出指标层对目标层的权重W,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4)紧接着再次运用yaahp软件中方根法计算权重W,获得每一层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4 景观质量评价过程与结果分析
从表1可知,郑西高速尧栾段旅游公路景观评价总分值为3.88分,由此可得河南省郑西高速尧栾段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较好,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准则层权重排序为:公路沿线景观的功能性(0.509)>公路沿线景观的自然性(0.263)>公路沿线景观的文化性(0.172)>公路沿线景观的美观性(0.055),权重最高的是公路沿线景观的功能性,权重最低的是公路沿线景观的美观性,可见,公路景观规划设计应满足功能,以人为本,方可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准则层综合评价排序为:公路沿线景观的自然性(4.1)>公路沿线景观的文化性(3.82)>公路沿线景观的功能性(3.8)>公路沿线景观的美观性(3.75),河南省郑西高速尧栾段自然景观丰富,文化内涵良好,实用功能性较好,但道路景观美观性不足。
表1 郑西高速尧栾段旅游公路景观评价体系
5 结论及优化策略
5.1 结论
根据结果发现,河南省郑西高速尧栾段旅游公路景观评价等级为良好,总的来看,该公路的沿线景观较为不错,但仍存在如下问题。
(1)公路沿线景观美观性不足。该项工程位于伏牛山腹地,周边地貌地势险峻,公路随着地势而修建,一座座高耸入云的悬崖及陡峭延绵的山坡上建造了长短不一的隧道,高低不同的桥梁,串联了风景优美、绚丽多姿的伏牛山景区及其他景区,改善了车辆与司乘人员之间的视觉疲劳,增添了乐趣。该公路的中分带植物配置景观较为丰富,形成了明显的季相景观,但现状蜀桧部分区域长势不佳,缺株现象较多且种植间距过大,美观度有所降低(图1)。该公路大部分是路堑深挖路段,破损山体较多,为防止落石,路基、路堑边坡植被景观多为拱形护坡形式,植物种植选用连翘、蜀葵等,植物变化较单一(图2、图3)。此外,该道路途径的大大小小的村镇较多,沿线村镇均为周围村民的住所,途径村镇的由于区位、年代等原因,建筑风格差异较大,未形成明显的景观效果(图4、图5)。
(2)公路沿线景观的自然性维护良好。因地形地貌条件变化较大,道路所处附近的山体、河流,部分道路可能还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等情况(图6、图7)。道路沿线动植物种类丰富,其中有180余种动物种类,植物种类1861种,种类多样的植物景观丰富,但仍未能够与周边大环境较好的融合在一起。
(3)公路沿线景观的文化性挖掘不够充分。大大小小的村庄、等级不一的景区分布在该公路沿线。这些村落与景区具有古老悠长的历史,尧山大佛等宗教文化,仰韶文化、石刻艺术、陶瓷文化、丝绸文化等构成了该区域的文化遗产,同时还是中原道教圣地,人文资源极为丰富,但在公路景观建设中未明显的将抽象文化体现在实际的景观中。
(4)公路沿线景观的功能性略有缺失。沿线途经尧山西服务区、白云山服务区建设基本满足司乘人员的需求,但距离交旅融合服务区还有一定的差异,全段也未设置观景平台,服务设施功能性未能达到理想状态。
5.2 优化策略建议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河南省郑西高速尧栾段旅游公路景观进行评价分析后,客观地反映了公路景观整体质量,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善和优化的策略。
5.2.1 美化沿线构筑物的外观,丰富植物景观
在进行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时,根据旅游公路本身及其周边环境的特点,以村镇为单元,合理布点,对近景区、桥梁两侧构筑物外立面等地点进行了统一改造,串连组合成一条线,将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的点、线、面融合贯通在一起。丰富的植物景观可以改善空间视野,改造时应拔除长势不好的植物并补植,丰富沿线的植被景观,达到人车与周围的景观统一和谐。为了实现道路更好的衍生美景,在进行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时,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做到绿化工程的设计及其建筑景观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兼容。
图2 中分带景观
图3 边坡景观(来源:作者自摄)
图4 路侧景观(来源:作者自摄)
图5 沿线构筑物景观(来源:作者自摄)
图6 沿线自然景观(来源:作者自摄)
图7 沿线河流(来源:作者自摄)
5.2.2 开展生态自然景观的保护,加大河流水文及沿线动植物的保护
丰富的自然资源、多元的环境要素,旅游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乡土植被、动物环境等,这些因素让我们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利用其环境、更要对其综合保护,打造出自然生态的旅游公路景观。结合旅游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的特点,如贯穿的崇山峻岭中的壮丽景色,打造出优美的旅游公路景观;依托沿线独特的气候特点及独有的地理环境,利用周边独特的乡土植物景观,丰富的动物与微生物群落景观,打造出生动的旅游公路景观。
5.2.3 充分挖掘沿线文化,有机植入特色地域文化
自然地理区位的不同、地质地貌情况的不同、历史人文风貌的不同、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的不同,形成了属于该地区独有的传统风俗习惯与历史文化。充分挖掘该地区的独有的景观特点和地域性文化特色,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特点凸显、协调统一的运用到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中,通过将高速公路沿线的优秀特色建筑和文化种类植入到高速公路主体建筑之中。构建相关附属设施,充分利用景观文化元素,增加对旅游道路景观文化的可视度,将文化元素贯穿于整个旅游过程中,促进旅游业更好的发展,增强游客对地区民俗、文化的了解与认知,根据不同人群、不同类型的游客制定出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文旅活动的需要。
5.2.4 建立和完善沿线交通服务设施,打造功能齐全的旅游公路
旅游公路作为一种重要且特殊的公共服务类产品,它需要由单一的道路运输功能逐渐发展成为更加全面的综合服务功能,例如旅游游玩、休闲娱乐、景观欣赏和传统文化体验等。旅游公路规划设计时需将旅游和公路的功能集合在一起并根据游客群体的差异构建多种多样的功能,充分的满足各类游客人群的个性化、多元化体验需要。
6 结语
本次景观评价的内容是较为翔实的,未对具体的景观节点进行具体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得出,单一的交通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交旅融合背景下旅游与交通等产业的迅速发展需要更快的创新旅游公路一系列的复合功能来吸引、留下游客并提高游客满意度,这也是旅游公路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