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小平新古典民歌《梅兰芳》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

2021-10-07徐冰洁

百花 2021年6期
关键词:咬字梅兰芳声乐

徐冰洁

摘 要:近年来民族声乐作品创作层出不穷,在众多创作中,吴小平老师的作品受到大量好评。吴小平创作的新古典民歌将传统民族元素与西方作曲技巧紧密结合,独特韵味展示出新时代审美下民歌的魅力。本文拟从吴小平新古典民歌《梅兰芳》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入手,借此为我国民族音乐作品的研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关键字:吴小平;新古典民歌;演唱研究

一、吴小平新古典民歌《梅兰芳》的创作简介

戏剧与声乐同属于声乐演唱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互相影响。京剧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之一。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是近代梅派京剧代表的杰出人物。在纪念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诞生110周年时,我国著名作曲家吴小平先生将民族声乐与京剧艺术进行结合,创作出一首极具吴小平风格的《梅兰芳》,结合剧作家刘鹏春的歌词将中国京剧韵味的民歌演绎得别有内涵。

整首作品向听众描述了梅兰芳先生的伟大艺术生活,在歌词中描绘了梅先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完美、执着追求,还娓娓道来地描绘了梅先生的辉煌艺术舞台,以及在国家民族存亡之时对民族的责任感。通过音乐塑造了京剧大师的鲜明人物形象,从而表达出对先生的敬仰之情。整首音乐作品借鉴了京剧艺术的唱腔,融合了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要素,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新古典民歌艺术歌曲。

吴小平老师的创作将民族戏剧唱腔与民族音乐元素完美融合,加上引用了梅先生演唱的著名唱段,使作品的故事性、人物性、音乐性得到了完美的融合。作品体现出深刻的艺术内涵以及较高的艺术思想,是民族声乐与传统艺术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吴小平新古典民歌《梅兰芳》的艺术特征

(一)旋律“点”“线”结合

在作品《梅兰芳》中,“点”可以认为是短促的音,如谱子中的跳音、休止符都属于音乐旋律中的“点”,点是一种有弹性的音符。“线”可以认为是多个连续性较强的音符组成的旋律片段,在谱子中用连音符串联起来的,中间不夹杂换气符号的属于线状音乐。点可以让音乐充满弹性、跳跃、活泼,线可以使音乐悠远、连贯、动听,两者是相互依存的。

创作中,“那一轮女儿的如水明月”“源自于男儿的心火刚烈”这两句属于典型线状旋律,用长线条的铺叙来表现梅兰芳先生的沉稳大气,紧接着“千种风情集于一身”“柔美娇艳皆是心血劫”“半是崇公道半是苏三”“迢迢求索路自押自解”四小节,以点状旋律的灵动表现出梅兰芳先生在不同的京剧角色中转换的功力。由此可以看出,吴小平老师在创作的过程中,充分结合了旋律的点、线,让作品具有极强的可听性,又较好地表达了乐思。

(二)借鉴传统戏曲的唱腔

戏曲音乐中的“腔”,指的是“音的过程中有意运用的,与特定的音乐表现意图相联系的音成分(音高、力度、音色)的某种变化”。这种变化正是戏曲音乐的魅力所在,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在谱面上难以记录的装饰音以及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

吴小平老师创作的作品《梅兰芳》融合了大量的京剧元素,让人们在感受音乐旋律节奏的同时领略到京剧艺术的魅力所在。作品《梅兰芳》凝练了梅兰芳先生经典唱段《贵妃醉酒》的梅派唱腔元素,将作品中的颤音、波音、小嗓等要素融入其中。并且在开篇前奏中采用了家喻户晓的梅派“四平调”进入,加上作品中的京剧旋律一出,犹如置身于梅兰芳先生的表演现场,整首作品戏剧元素尤为突出,为深化音乐的整体情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吴小平新古典民歌《梅兰芳》的演唱分析

(一)声乐演唱与传统戏曲中的咬字发音

在声乐作品的演唱中,咬字与发音属于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声乐作品的演唱要求咬字清晰、发音准确。正确科学的发音可以让听众更好地明白歌词的意思,能够进一步将欣赏者带入歌曲表达的意境与情感中。在中国的戏曲中咬字是演唱的基础,明代著名戏曲学家魏良辅曾有言“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二绝,板正为三绝”,这里的字清指的就是咬字发音要清晰。

声乐作品与戏曲音乐在咬字与发音方面有着较强的共性,传统的戏曲对声乐演唱有着一定的借鉴性。咬字与发音首先体现在声母,声母在中国语言拼读中是最先出现的发音,是在韵母之前出现的,声母和韵母的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音节。

如歌曲的第一句,歌词演唱“那一轮女儿的如水明月”(见谱例1)弥漫出浓郁的京腔,这一句在演唱中需体现出女子的阴柔之美,在演唱中对“水”的咬字发音可以做更细致的处理,在咬字中,通过声母与韵母的过渡让咬字更为和谐,表现梅兰芳先生如水明月清澈的心境。

在“源自于男儿的心火刚烈”(见谱例2)这一句的演唱中,“自、男、儿”等音均采用了上波音,这不仅仅体现了作品细腻韵味,更增强了作品的抒情表现,在咬字的过程中可以处理得自然大方,音色刚柔相济,产生一种含蓄柔美的音响效果。

(二)传统戏曲中的吐字行腔在作品中的运用

不论是传统戏曲还是声乐,在演唱过程中都要求表演者做到“字正腔圆”。字正腔圆实际包含两个层面的要求,一个是吐字发音要求正确,还有一个是要求演唱的乐句腔体明显。“字正”是“腔圆”的前提,“腔圆”是“字正”的体现。在演唱过程中,要想得到正确的咬字吐字,需要表演者正确地掌握面部表情、口腔的打开状态、舌头的位置等。

戏曲音乐字正腔圆,首先需要气息的支撑,这一点和声乐演唱是一致的。所有的声音艺术,气息都是基础,所有的发音都需要依靠气息产生的气流影响声带的振动而发出,呼吸是一切声音艺术的基础。在声乐表演、戏曲表演中,“气沉丹田”是从小腹处开始控制气息的方法,科学的表述方式为将气息控制在横膈膜下方,通过小腹的力量对气息进行控制。正确地掌握科学的呼吸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演唱者控制气息,完成演唱。

戏曲音乐字正腔圆,还需要对“腔体”的适当运用。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应当模仿旦角演唱的效果,借鉴京剧演唱的润腔,如第一句“那一轮女儿的如水明月”(见谱例3),“女”字后需要加上一个依音,强调该词汇,表达对女性角色的一种沉思,并且将演唱音色与京胡靠拢,似断非断,似连非连,京剧韵味十足。

四、小 结

吴小平老师在民歌新古典声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融合了大量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特别是采用了戏曲音乐语汇。将声乐作品与传统的音乐文化结合起来,不仅符合社会时代多元化的发展需求,更是传统音乐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戏曲音乐是民族声乐学习的重要内容,当前戏曲风格的声乐作品层出不穷,创作结合了戏曲唱腔的精髓与音乐的创作手法。

声乐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演唱艺术,更是结合了大量演唱技巧、文化内涵的艺术,是演唱者自身素养的综合性表现。作为一名民族声乐演唱者,在练习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自身声乐表演的理论基础,同时应当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开阔视野,为声乐作品的演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西安市群众艺术馆)

参考文献

[1] 张其萍.声乐作品《梅兰芳》演唱解读[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22.

[2] 肖玲.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与借鉴——以创作歌曲《梅兰芳》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42-148.

[3] 吴姿霖.当代民族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以歌曲《梅兰芳》的演唱为例[J].艺术教育,2012,11:64-65.

[4] 李欣芮.婉约江南,吴歌汉韵——吴小平声乐作品创作特色及演唱分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36.

[5] 胡洋洋.淺析民族声乐中戏歌的艺术特色——以歌曲《梅兰芳》为例[J].北方音乐,2018,14:57-58.

猜你喜欢

咬字梅兰芳声乐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梅兰芳以情打假
美声唱法的特点研究
梅兰芳以情打假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名旦梅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