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工制成的原子弹和氢弹

2021-10-07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21年7期
关键词:金银滩氢弹原子弹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的情景

1964年,中国新疆罗布泊升起一朵巨大的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二朵蘑菇云升起,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研制用时2年零8个月,比其他国家研制氢弹用时都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两种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最先进的核武器,在当时的中国是依靠手工制造出来的。

从零开始搭建核基地

如今已成为纪念地的金银滩原子城(原221厂)

原子弹是利用铀等重金属为原料,使原料内部的原子核发生裂解,从而释放出超强能量的核武器。它不仅杀伤力巨大,还会产生辐射污染,因此,中国把原子弹研制基地选在了荒芜的西北金银滩草原。

1958年,被命名为221厂的中国首个核基地开始筹建,数千名建筑工人和解放军作为第一批工作人员,住进了平均海拔3500米的草原帐篷里。在恶劣的高原环境中,缺乏经验的工人们不清楚厂房防爆墙的设计和建筑要求,便通过自己计算和试验,在摸索中搭建起一个个厂房。为了方便原料的运输,工人们甚至用18个月的时间,在严寒缺氧的高原地区修建了一条近40千米的铁路。

洗澡时想出原料炼制方法

中国“炼铀功臣”王明健

原子弹的研制需要用到大量的二氧化铀,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中国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没有正规的铀矿和处理铀矿的工厂。为了不让研制工作延期,负责炼铀工作的党员王明健天天琢磨快速炼铀的办法。

有一天,他在洗澡时突然想到,可以给铀矿“洗澡”,把里面的铀给“洗”出来!于是他反复试验,发明出了最简单、经济、有效的炼铀法。其过程好像做豆腐一样,将粉碎的铀矿石装入桶中用稀硫酸浸泡,使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然后用纱布反复过滤,接着沉淀、烘干,就能得到比較纯的产品。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原料问题,就被这样的“土”方法解决了。

手工切割、大锅熬制的原子弹

切割好的铀球

如今的原子弹可以用计算机和机械设备制造,但是当年的中国并不具备这些条件。

铀原料需要先进行精细的切割,才能用在原子弹里。没有精密的切割设备,切割师傅依靠简单的刀具和测量仪表,并用几百颗钢球练手,最后甚至不用看数据都知道自己切下了多少碎屑。最终铀原料在纯手工的条件下被完美切割。

原子弹的爆炸,需要先引爆外部的高能炸药,再通过炸药的威力激发最中心燃料的核裂变反应。技术人员靠有限的资料自主设计了一种叫做“米哈伊洛夫锅”的设备,将炸药倒入锅中,通过加热进行浓缩,“熬”出了所需的高能炸药。

左图:中国第一颗氢弹(模型图)。右图: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模型图)

计算尺

依靠算盘和计算尺研制氢弹

氢弹的原理和原子弹相反,它是通过聚合原料(氘、氚)内部的原子核,释放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它通过原子弹引爆,威力远超原子弹,因此,氢弹的研制比原子弹更加复杂。中国在大力研制原子弹的同时也开始摸索氢弹原理。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和原子弹一样,氢弹也需要通过大量的计算进行模型分析。当时基地只有一台效率非常低、还经常罢工的手摇计算机可用,但95%的时间都留给了原子弹。从未出过国、被称为“国产专家”的科学家于敏就带领工作人员,用最原始的算盘和计算尺废寝忘食地手工计算,每天埋头于数以万计的草稿中,最终完成了氢弹最关键的基本构型设计。

猜你喜欢

金银滩氢弹原子弹
达玉部落寂寞的夜晚(组诗)
塔尔寺和金银滩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
——于敏
徒手“撕开”原子弹
氢弹,不过如此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评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纳粹德国原子弹计划的失败
一颗未爆的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