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投入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研究

2021-10-07刘星贝吕宗南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社会性均值调节

刘星贝,吕 博,吕宗南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长春 130024)

一、问题提出

家庭教育投入在幼儿早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OECD 在《强势开端2017》中指出,投资于学前教育阶段较投资于更高的教育阶段产生的经济回报率更高[1]。国际上呼吁对学前教育进行更多的教育投入[2]。因此,纵观人生的各个发展阶段,在幼儿阶段进行教育投入显得尤为重要,每个家庭都应注重对幼儿进行教育投入。

幼儿社会性指幼儿在由自身走向社会中所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心理特征[3],在个人与环境中的交互作用中主要表现为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4]154。良好的社会性能够促进其身心发展及人格的完善。若幼儿的社会性在早期阶段不能健康发展,将难以在成人时期改变过来,并影响其终身发展。

家庭是幼儿进行社会化的第一个基本单位。家庭教育投入作为家庭教育的直接形式,理应会影响幼儿社会性水平。已有研究显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更高的幼儿其社会性更高[5]。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会注重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经济投入,而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大多任其发展[6]1-331。可见,由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影响着幼儿社会性,而家庭教育经济投入作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教育中的直接作用方式,其与幼儿社会性也有一定的关系。其次,目前将家庭教育时间投入与幼儿社会性联系起来的研究为之甚少,但有学者研究家庭教育时间投入对幼儿认知及学业成绩的影响,如张翠微发现,陪孩子读绘本的时间以及对孩子的识字识数教育能够促进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7]。而幼儿认知水平会影响幼儿的社会化过程,如有研究指出,绘本阅读对幼儿社会认知有积极影响,进而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8]。笔者认为,由于家庭教育时间投入影响幼儿的认知水平,同时幼儿认知影响着幼儿社会性发展,故家庭教育时间投入与幼儿社会性密切相关。

从已有文献来看,目前国内关于家庭教育投入与幼儿社会性相结合的研究还很薄弱。关于家庭教育投入特别是对幼儿教育阶段投入的研究甚少,并且大多集中在物质投入和影响因素上,缺乏时间投入方面的研究。此外,关于幼儿社会性的研究成果大多是以引进国外经验的形式进行的,少有对中国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现实问题做出深入讨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了解家庭教育投入与幼儿社会性情况的基础上,考察家庭教育时间投入、家庭教育经济投入与社会性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广大教育者促进幼儿社会性提供更多的参考方向,并为家庭教育投入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笔者在本研究中采用对3-6 岁幼儿家长发送线上问卷的方式,共获得894 份问卷,剔除测谎题大于18 分的被试后,共获得815 份有效问卷。经考察,样本数据中2020 年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30480 元,与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中2020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 元基本一致,说明问卷数据具有代表性。问卷来源于吉林、河南、天津、四川等共19 个省、直辖市,其中小班幼儿家长占比36.6%,共298 名;中班幼儿家长占比36.9%,共301 名;大班幼儿家长占比26.5%,共216 名。幼儿性别女生为383,占总人数的47%;幼儿性别男生为432 名,占总人数的53%。

(二)研究内容

1.家庭教育投入及幼儿社会性的现状

笔者在本研究中对家庭教育投入与幼儿社会性这两个单个变量作描述分析,呈现出家庭教育在时间及经济两方面的投入情况,各年龄阶段幼儿社会性及幼儿在性别上的特点,以便为后续探究这二者与幼儿社会性的关系做好基础。

2.家庭教育时间投入、经济投入与幼儿社会性的关系

笔者通过对幼儿家长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家庭教育时间投入(如给孩子讲故事,教孩子诗歌等七个方面)、家庭经济投入(包括七类兴趣班和七种学习资源)、幼儿社会性(积极社会行为、自我意识、群体规范共四个维度)情况,探究家庭教育时间投入、经济投入与幼儿社会性的关系及二者对幼儿社会性差异影响的作用大小。本研究的总体构想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家庭教育时间投入、经济投入与幼儿社会性的关系

(三)研究工具

笔者在本研究中采用北师大李燕芳教授编制的家庭教育时间投入的问卷及经济投入的问卷、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庄旸旸编制的幼儿社会性量表共三个问卷。经检验,这三个问卷都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家庭教育经济投入的问卷α信度系数为0.801,家庭教育时间投入的问卷α信度系数为0.795,幼儿社会性量表α信度系数为0.880,说明这三个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很好。

(四)资料处理与分析

运用SPSS软件分析问卷数据,以描述性统计了解家庭教育投入与幼儿社会性的现况;以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 检验分别考察幼儿年龄、性别差异上幼儿社会性是否存在差异;并对家庭教育投入与幼儿社会性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考察家庭教育时间投入、家庭教育经济投入与幼儿社会性各维度的关系。

三、研究结果

(一)家庭教育时间投入的描述统计

本研究中家庭教育时间投入问卷采用的是五级计分法,以教孩子学汉字为例,1~5 分依次代表没有,每周1~2 次,每周3~4 次,每周5~6次,每天都进行。最高分为5分,最低分为1分。

表1 数据表明,各维度均值最高的为跟孩子一起谈论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平均得分为3.68,其中有54.8%的人得分在3.68 分以上,说明家长在时间投入方面最倾向于跟孩子一起谈论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有一半以上的家长选择每周进行5次以上的时间投入。均值最低的为教孩子学英语字母和单词,平均得分为2.30,其中有33.5%的人得分在2.30分以上,说明家长在时间投入方面最少教孩子学英语字母和单词,并且只有极少部分家长选择每周进行3 次以上的时间投入。另外,除家长教孩子英语字母、单词和教孩子学汉字维度,有80%以上的家长都会在其余维度上进行时间投入。说明家庭教育时间投入整体状况良好。

表1 家庭教育时间投入各维度的得分

(二)家庭教育经济投入的描述统计

本研究中的家庭教育经济投入主要指幼儿园外的教育支出,包括兴趣班种类和学习资源数量。幼儿参加与没参加过兴趣班分别计为1,2分。学习资源以儿童读物为例,1~5分依次代表没有,1个,2个,3个,3个以上。

由表2 数据可见,幼儿各类兴趣班的均值得分均低于1.5,并且幼儿参加过各类兴趣班的百分比都低于50%,说明家长在兴趣班的整体投入情况较差。在各类兴趣班中,均值最高的为美术类兴趣班,平均得分为1.46,并且有46.1%的幼儿参加过美术类兴趣班,在各类兴趣班中占比最高。均值最低的为戏剧表演类,平均得分为1.09,并且仅有7.9%的幼儿参加过戏剧表演类的兴趣班,在各类兴趣班中占比最低。说明家长在幼儿参加各类兴趣班的经济投入中,给孩子选择美术类兴趣班的家长最多,选择戏剧表演类兴趣班的家长最少。

表2 幼儿参加各类兴趣班的得分

由表3数据可见,在各类学习资源中,儿童读物的均值最高,平均得分为4.46,得分在4.46以上的人数百分比高达78.5%,说明家长在学习资源的投入中最倾向选择儿童读物,并且大部分家长都为幼儿投入3个以上的儿童读物。真正的乐器或玩具乐器均值最低,平均得分为2.83,得分在2.83 以上的人数百分比为50.6%,说明家长在学习资源投入中最少选择真正的乐器或玩具乐器,且仅有一半家长选择为幼儿投入2个及2个以上的乐器。

表3 幼儿拥有各类学习资源的得分

(三)幼儿社会性的情况调查

1.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总体特征

幼儿社会性问卷共32题,每题三个选项分别赋值1分、2分、3分,分数从低到高表示社会性水平增高。

由表4 可见,幼儿社会性总得分均值为76.70,并且有52.1%的幼儿超过了均值76.70,说明幼儿社会性处于良好水平。积极社会行为的均值最高为27.08,其中有49.7%的幼儿高于均值。自我意识的均值其次,平均得分为22.73,其中有53.9%的幼儿高于均值。情绪调节和群体规范的均值较低,平均得分为14.52和12.37,其中情绪调节维度有54.1%的幼儿超过均值,群体规范维度有50.7%的幼儿超过均值。说明幼儿积极社会行为和自我意识发展的更好,情绪调节和群体规范发展的较落后。

表4 幼儿社会性及社会性各维度的得分

2.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点

为比较不同年龄段幼儿社会性的差异,笔者根据小、中、大班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见表5。

表5 幼儿社会性总得分及社会性各维度的方差分析

由表5可知,各维度的显著性均小于0.05,说明社会性总得分、情绪调节、自我意识、群体规范、积极社会行为都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存在显著差异。笔者进一步将存在显著差异的各社会性维度进行事后检验,结果见表6。

表6 不同年龄在幼儿社会性总分及幼儿社会性各维度的差异

由表6可知,积极社会行为维度中,小班与中班、小班与大班、中班与大班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情绪调节维度、自我意识维度以及群体规范维度中,小班与中班、大班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中班与大班差异不显著(p>0.05)。整体来说,小班幼儿社会性总得分显著低于中班(p<0.01)和大班幼儿(p<0.01),中班幼儿社会性显著低于大班幼儿(p<0.05)。且小班幼儿社会性均值显著低于中班幼儿3.80,中班幼儿社会性均值显著低于大班幼儿1.78。说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社会性有着显著差异,且随着年龄增大,幼儿社会性总体向好的方向发展,其中幼儿社会性在4岁左右发展最快,年龄稍大时发展较缓慢。

3.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性别特点

笔者将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从而比较不同性别的幼儿在社会性上的差异,结果见表7。在积极社会行为、自我意识、群体规范维度中,女孩得分显著高于男孩(p<0.05)。在情绪调节维度中,女孩得分高于男孩,但结果不显著(p>0.05)。整体上来说,女孩社会性总得分显著高于男孩社会性总得分1.912(t=-2.974,p<0.01),说明3-6岁幼儿社会性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表7 不同性别的幼儿在社会性总分及社会性各维度的差异

(四)家庭教育投入与幼儿社会性的关系

笔者在本研究中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考察家庭教育投入与幼儿社会性各维度的相关性。结果见表8。

表8 家庭教育投入与幼儿社会性各维度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教育时间投入、经济投入都与幼儿社会性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在家庭教育投入与幼儿社会性相关关系研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考察时间投入和经济投入对于社会性的共同预测作用,对此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9。

表9 家庭教育时间投入、经济投入与幼儿社会性各维度的回归

由表9 可知,家庭教育时间投入对幼儿积极社会行为、自我意识、群体规范这三个维度的预测作用均达到显著水平(p=0.000;p=0.004;p=0.000),家庭教育时间投入对幼儿情绪调节维度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101)。说明家庭教育时间投入对幼儿社会性具有预测作用,其中家庭教育时间投入对幼儿群体规范的预测作用最大,其次是积极社会行为,对自我意识的预测作用最小(Beta=0.142;Beta=0.138;Beta=0.110),对情绪调节没有预测作用。家庭教育经济投入对幼儿积极社会行为、情绪调节、自我意识、群体规范这四个维度的预测均达到显著水平(p=0.040;p=0.001;p=0.000;p=0.015)。说明家庭教育经济投入对幼儿社会性各维度均有预测作用,其中家庭教育经济投入对幼儿自我意识的预测作用最大,其次是情绪调节,再次是群体规范,对积极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最小(Beta=0.142;Beta=0.127;Beta=0.093;Beta=0.079)。

四、讨论

(一)幼儿社会性的呈现情况

幼儿社会性总体水平较好,这与张晓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9]。幼儿积极社会行为和自我意识发展的更好,情绪调节和群体规范发展的较落后,这与陈会昌的研究结果一致[10]。幼儿社会性各维度的发展看似不均衡,实则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中班的幼儿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思维水平的提高,其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也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积极社会行为,到了大班幼儿就已经能够进行自我评价,掌握更多的社交技巧。常言道:“幼儿是情绪的奴隶”。这一阶段幼儿的情绪非常容易受他人影响,并难以稳定自己的冲动情绪,故幼儿的情绪调节相对来说发展较落后。随着幼儿年龄稍长,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他们会挑战权威,通过对外界的控制来获取效能感,故幼儿更难遵守群体规范,表现出更强的侵犯性。

幼儿社会性在年龄差异的结果分析表明,3-6 岁的幼儿社会性存在年龄差异,并且社会性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提高,其中在4 岁左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速度最快,而在5 岁以后发展速度减慢,这与张平的研究结果吻合[11]。4 岁可能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到了5 岁之后会出现操纵、欺骗等现象。埃里克森也指出,与家庭成员的冲突将在幼儿期发生,这些冲突将给幼儿造成内疚和其他心理问题[12]。这样,幼儿后期似乎出现了社会性倒退,其实此时正是幼儿由早期盲目服从权威阶段过渡到探索“事物本来的真实面目”的过程,可以说,幼儿的这一社会性“倒退”现象是幼儿成长的一种方式。

幼儿社会性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与洪秀敏、陈会昌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0,13]。其中在积极社会行为、自我意识、群体规范维度,女孩得分显著高于男孩,而在情绪调节维度中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与国内的相关研究结果相似[14-15]。女孩与男孩在社会性上表现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社会角色及家长的期望不同造成的,男孩更为活跃、调皮,女孩则更为安静、听话,并且3-6岁幼儿中女孩相较于男孩的目标取向更为明显[16],更能通过增强自我意识来关怀他人。而幼儿的情绪调节受个体自身的气质类型和人格特征影响较大[17],难养型、高神经的幼儿往往采用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因而情绪调节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二)家庭教育投入与幼儿社会性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教育时间投入、经济投入与幼儿社会性各维度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为了验证时间投入和经济投入的共同效应,笔者进行了回归分析,在同一个模型中比较了时间投入和经济投入的效应大小。

1.家庭教育时间投入对幼儿积极社会行为、自我意识、群体规范均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父母通过在家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为幼儿示范如何与他人进行积极的社会互动[18],从而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其次,自我意识作为对自我的认知,受认知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19],父母在家中通过给幼儿讲故事、教孩子诗歌等活动能够促进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意识水平。此外,幼儿通过与父母做游戏、谈论幼儿园发生的事情等活动进行频繁的互动交流,也能改善“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倾向,并摆正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最后,随着对幼儿进行更多的时间投入,家长能借助当下的教育情境对幼儿进行口头教育或提供榜样示范,从而为幼儿提供更多学习社会规则的机会。

2.家庭教育经济投入对幼儿积极社会行为、情绪调节、自我意识、群体规范均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整理已有研究发现,导致其结果原因之一是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家庭经济投入扩大了幼儿的交往范围,使得幼儿走出幼儿园,拥有更多与同伴交流的机会。众多研究表明,支持性的同伴关系可以培养幼儿积极的社会性情感。徐佳丽认为,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学前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20]。庞丽娟等人研究发现,积极的同伴交往能够促进幼儿的亲社会行为[21]。周杰等人指出,越好的同伴关系其社会规则认知越好[22]。因此,经济投入为幼儿带来了与同伴相处的机会,通过同伴关系在家庭经济投入与幼儿积极社会行为、情绪调节、自我意识以及群体规范中起着积极的中介作用。原因之二是家庭经济社会地位与家庭经济投入的联系作用。家庭经济投入越高的家庭其经济社会地位越高,表现为家长的收入越高、职业越好等。而高收入家庭的孩子通常比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具有更高的社交能力[23],表现出更多的积极社会行为。同时,家庭经济水平较高的幼儿与家庭经济水平较低的幼儿相比更能延迟满足[24],延迟满足属于自我意识的一部分,研究结果为此提供了佐证。另外,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其父母的教养方式也更好[25],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情绪调节、行为规范存在显著相关[26],[27]1221-1223。采取积极教养方式的父母能够处理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为幼儿提供了一种榜样示范,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的父母往往难以有效地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问题,使得幼儿面对负面情景时表现出和父母相似的发泄行为,并难以掌握和遵守集体交往中的各种规则。

3.与家庭教育时间投入相比,家庭教育经济投入对幼儿的情绪调节预测作用更大

研究结果发现,家庭教育时间投入与幼儿情绪调节存在显著正相关,但对幼儿情绪调节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相比之下,家庭教育经济投入对幼儿情绪调节的预测作用显著。究其原因一是时间投入的质量不同。尽管学术界更多关注家长参与,但多数研究仅停留在以量化的形式来评判家长的参与频数,忽略了科学的教养方式才是促进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28-29]。由于许多家长缺乏科学的养育能力,难以理解并回应幼儿的情绪,甚至对幼儿进行喊叫、责骂,故在时间投入中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有研究指出,简单、轻松的父母参与一般不会出现效果[30]。甚至幼儿和家长每天相处的亲子时间少于1 小时,其独立性、生活习惯、无侵犯性发展更好[31]。由此可见,时间投入并不是越多越好,其质量是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关键所在。原因二是在影响幼儿情绪调节的众多因素中,同伴关系是极其重要的一项[32]。能够恰当表达自己情绪的幼儿更受同伴欢迎,进而又促进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同伴关系形成的主要来源是学校和其他各种活动,而家长给幼儿报名参加的各类兴趣班恰好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相较于幼儿在家庭中和父母交往的频率更多也更密切,导致了家庭经济投入对幼儿情绪调节的预测作用更大。

五、结论

其一,3-6 岁幼儿社会性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增大,幼儿社会性水平提高,且幼儿社会性在4岁左右发展最快。

其二,幼儿社会性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积极社会行为、自我意识、群体规范维度中,女孩得分显著高于男孩,在情绪调节维度中性别差异不显著。

其三,家庭教育时间投入、家庭教育经济投入与幼儿社会性呈显著正相关。

其四,家庭教育时间投入对幼儿积极社会行为、自我意识、群体规范均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对情绪调节没有预测作用。

其五,家庭教育经济投入对幼儿积极社会行为、情绪调节、自我意识、群体规范均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猜你喜欢

社会性均值调节
方便调节的课桌
“社会性死亡”:青年网络暴力新趋势及治理路径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the Walking Dead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
关于广义Dedekind和与Kloosterman和的混合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