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效果及应用价值
2021-10-06刘大为
刘大为
药物是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的主要方式,科学合理的用药可有效改善疾病症状,控制疾病症状[1]。伴随临床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不合理用药情况愈加明显,据可靠数据调查,医院临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高达30%左右,不合理用药不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甚至会引起医疗事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不断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安全性至关重要[2]。本次研究以2017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80例病例样本为观察对象,予以不同模式的用药指导,比较干预效果和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80例病例样本作为观察对象,以用药管理差异性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比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8~55 岁,平均年龄(36.5±10.4)岁;研究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9~55 岁,平均年龄(37.1±10.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比组患者实施常规用药指导:当患者取到药,由对应医护人员告知患者用药方法、相关注意事项。
研究组患者实施药学干预:①设立专职临床药师,于各科室内设立专职药师,且药师需参与到处方制定、处方审核等相关工作中,综合患者病情、身体状态以及经济条件等开具处方,对于不合理药方及时进行纠正。②完善药物使用制度,制度是实现有效干预的重要保障,各科室需不断完善和健全药物使用制度,并严格贯彻落实,对临床用药进行约束和监督。③加强药师与医生的交流,药师需具备良好的药学知识,但缺乏临床经验,因此,应定期组织药师和医生进行交流会,进而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可靠的建议和指导。④重视处方审核,药师应仔细审核处方,尤其是联合用药,需充分考虑药物之间是否存在禁忌,配伍是否合理,若存在不合理情况,需及时与医生联系并予以解决。⑤强化用药指导,药师以通俗易懂语言对患者进行具体用药指导,包括用药剂量、次数以及时间等,若药物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也需提前告知,同时教会缓解办法,使其做好相关准备。⑥加强临床药师管理,临床药师是提供药学服务的主体,其职业素养、综合素质可直接影响药学服务质量,因此,医院应定期组织其进行学习,如有条件还可为其提供进修机会,通过多种方式提升临床药师能力、素质,以期为患者提供最佳药学指导服务。⑦重视药学干预质量评价,基于药学服务施行标准,对各环节与流程进行明确规定,不断完善药学干预管理体系,定期对临床药师进行考核,采取合理奖罚机制,用以约束药师行为,提高其积极性,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不合理用药情况、患者依从性、药学服务质量。患者依从性主要包括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患者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药学服务质量评分包括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有形性,评分越高表明药学服务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合理用药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合理用药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患者依从性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n(%)]
2.3 两组药学服务质量比较 研究组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有形性评分均高于对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药学服务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药学服务质量比较(±s,分)
注:与对比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导致临床用药工作量、难度加大,不合理用药发生率随之增加,伴随生活水平、物质条件的提升,人们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不合理用药情况成为临床和患者关注重点,因此,探寻高效干预模式提升药学服务质量迫在眉睫[3]。药学服务源自“为药物使用负责”思想,即药师和医务人员通过最新知识、技术,为患者提供最佳药物治疗服务,旨在提升用药安全性、减少医疗服务费用[4]。在传统药学服务过程中,一般仅在患者取药后对其进行常规用药指导,受患者自身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影响,其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用药事项,尤其是老年患者,常会出现未按医嘱用药行为,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严重时还会直接危及患者生命,由此可见,常规用药指导已经无法满足临床和患者实际需求,需配合其他有效临床用药指导模式[5]。
本次研究:研究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2.50%低于对比组的1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依从性97.50%高于对比组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有形性评分均高于对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在临床用药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分析原因在于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可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与临床医生共同配合,采取各项针对性干预服务措施,对患者用药进行个体化的指导与干预,从而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科学性,为治疗安全性、有效性提供良好保障[6]。需要注意的是,药师虽然具备丰富药物知识,但临床经验较少,在处方开具、处方审核等过程中,若与医生出现争议,需综合考虑患者实际情况与医生共同分析谈论,对处方进行科学评价,以期保证处方的合理性、科学性,另外,对于理解、记忆能力较差者,用药叮嘱最好以书面形式告知,避免其在家中用药时出现偏差[7]。
综上所述,在临床用药中加强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可最大程度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提高患者依从性,提升药学服务质量,因此,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可作为推荐药物指导模式在临床用药中推广、应用,以期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