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象北”背后的历史与科学
2021-10-06考古学齑供图人民视觉
□文/考古学齑 供图/人民视觉
供图/视觉中国
最近的生物圈发生了一件让人拍案称奇的事。2021年4月,原本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若干亚洲象,经普洱,到玉溪,总体上朝着北方移动,到6月初,它们已经到了昆明。6月底,象群开始在云南易门县和峨山县来回移动。
西双版纳的大象为何一路往北走?这个问题真是让“吃瓜群众”既惊奇又迷惑,专家们也是众说纷纭。而在历史上,大象却在中国大地上真实地演绎了一场壮观的“南迁”大戏,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历史时期中国亚洲象的分布变迁
在很久以前,亚洲象在中国版图上的分布可以达到很靠北的位置。根据古生物学、动物考古学对中国历史时期亚洲象化石或遗骸的发掘情况,我们大概可以把亚洲象的分布总结为以下几个阶段:
?
第四阶段 第五阶段 第六阶段 第七阶段汉魏两晋南北朝 唐代 宋代至明代 明中期以后至晚清时期长江流域(大致又退回到第二在长江上游、下游为南岸,在闽南、岭南(陆地部分) 仅分布于云贵高原南部,以及阶段的位置)中游则能到达北岸(这个区域雷州、钦州等地,可以说奠定的最北界像一个“凸”形)了当今亚洲象分布情况的基础
我们大体可以勾勒出这样一个历史画面:亚洲象在中国本来从南到北分布广泛,分布面积超过了现有国土的30%。随着时间推移,它们的分布区域范围一再缩小,大体上向南方缩小,直至今天仅“蜗居”于西南一隅。整个过程看起来就像亚洲象“南迁”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它们最后只能残存在云南呢?在“破案”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亚洲象本身有哪些“弱点”。
2021年6月4日,云南省双河市,航拍野象群迁移
野象群在云南省玉溪市扒河附近活动
?
别被它高大威猛的外表骗了
一般人看到大象,都会被它那高大威猛的外表折服。分布在我国的亚洲象体形虽不及非洲大象,但成年雄象5~7米的身长、2~3米的肩高、3~5吨的体重也足以让它“傲视群兽”啦!不过千万别被它的外表欺骗了,其实这群庞大的“小可爱”有不少“弱点”呢。
一、畏寒。如果你足够仔细的话,在动物园观察亚洲象时就会发现,它们的体毛非常稀疏,所以亚洲象是很怕冷的。一般来说,当野外温度降至15℃以下时,亚洲象就很难承受了,如果野外温度下降到10℃时,则极有可能造成亚洲象的死亡。但是一些研究也认为,亚洲象体毛稀疏有利于散热,如果太热了亚洲象也受不了……
二、能吃、爱动。维持庞大的身体器官,需要足够的营养。亚洲象以植物为食,然而由于植物的营养成分相对较低,且亚洲象吸收营养的效率也低(消化排泄比大约为4∶6)。所以亚洲象别无选择地要做一个吃货,成年亚洲象一天要吃150~300千克的食物。更要命的是,亚洲象还有“多动症”,野象生性活泼,动作敏捷,一天可以溜达3~6千米去觅食,如此大的运动量更需要很多食物来维持。
三、怕孤单。我们常说“象群”,顾名思义,亚洲象是群居性动物,一个象群有4~12头象,以母象和幼象为主,且有一头强壮的成年雄象。维持一个个象群的生存、栖息,势必需要广袤的森林。
原来高大威武的亚洲象有这么多“弱点”,可这与亚洲象分布的历史变迁有啥关系呢?
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的野象在河中戏水
[拓展提高] 为什么亚洲象在第三阶段的分布最北界“向北折返了一点点”第三阶段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刚才说了,中国历史时期的气温“阶梯式”由暖变冷,但其间也会有若干阶段的气温回升,而春秋战国时期正好是暖期,气温较西周中晚期回升了一些,所以亚洲象的生活区域能往北扩展一点。
2021年6月7日,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夕阳乡,航拍野象群集体躺下睡觉
北方大象之殇
根据孢粉、碳-14年代测定法等技术手段,科学家大致找到了亚洲象在历史时期分布变化的重要线索之一:气候。近5 000年以来,我国气候变迁的总体趋势是由温暖转向寒冷的阶梯式变化,这和我们前面分析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呈“南迁”的总体趋势大致吻合。
我们以亚洲象第七阶段(明清时期)的分布情况为例:在此前第六阶段,亚洲象还能较广泛地分布于华南地区。而进入第七阶段后,华南地区寒冷年频次越来越高,在此期间,寒冷年出现的频次高达140多年次,即有140多个年头出现过寒冷现象,甚至还有3个年头特别寒冷,出现冰雪、霜冻现象,畏寒(弱点一中招)的亚洲象必然无法在这种环境下生存,或死亡或迁徙,这也就是为什么前文说“亚洲象分布变迁的整个过程看起来就像‘南迁’了”,因为并非全部冻死或全部冻跑了,所以这个“南迁”要打个引号。
另外,根据考古学证据,还能找到另一个重要线索:人类活动。从旧石器时代以来,人类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如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从最初适用于“刀耕火种”的石质工具,到适用于精耕细作的青铜锸、凿、铲,再到与畜力结合的“铁犁牛耕”,农业的发展势必导致耕地的扩大,进而使森林面积减少。这样一来,作为群居动物的亚洲象,其食物来源、活动场所受到很大打击(弱点二、三中招),亚洲象也就自然而然地从这些环境恶化的地方消失了。
云南西双版纳,白天气温高的时候,野象会挤到树下乘凉
?
西双版纳为何成为最后的乐土
如今,亚洲象已经成了西双版纳地区的“名片”之一,为何这里会成为亚洲象最后的乐土呢?
西双版纳属于我国为数不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分布着广袤的热带雨林,其中的沟谷、山坡地带是亚洲象的理想居所。在这里,只有旱、雨两季,野生亚洲象只需要随着两季气温的变化进行“垂直性”的迁徙就可以了。每年的11月到来年4月,属于该地的旱季,此时气温较低,亚洲象主要在既能避风、又可保暖的低沟谷林内生活。而每年的5月至10月,属于该地的雨季,这时候的低沟谷林就变得酷热难耐,亚洲象便迎坡而上,迁徙到海拔较高的山坡林地,那里十分凉爽,如果有水塘的话,它们还会在水塘里玩耍嬉戏,天天过“泼水节”呢!
[趣味作业] 读完这篇文章,你是不是对中国历史时期亚洲象的分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呢?找一份中国地图,把你从本文学到的“亚洲象分布变迁”在地图上找出来,看看哪个时期你家附近可能有过亚洲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