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件式钢管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安全研究
2021-10-05莫谎周淳
莫谎,周淳
(1 石屏县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云南 红河 662200;2 云南建投第四建设有限公司,昆明 650500)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结构、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超常规的多功能、大空间、大跨度的混凝土结构越来越多,这类工程需要以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为施工保障。扣件式钢管高支模是最常见的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其水平混凝土构件的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8 m,或跨度超18 m,施工总荷载>10 k N/m2,或集中线荷载>15 kN/m[1]。其施工技术要点包括:合理选用原材料,模板支撑体系的搭设、安装和拆除,梁、板模板的施工;管理的手段包括:规范审批流程,优化施工方案,严格地现场验收等。虽然扣件式钢管高支模体系在现代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模板支撑体系大多属于超高、超限模板,往往因设计方案、施工构架不科学,现场管理不合理等,难以在实际施工中发挥其作用,甚至建筑坍塌等事故时有发生。
大量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对扣件式钢管高支模体系进行了研究,夏永峰[2]研究了高支模的施工难点和施工工艺,薛炳泉等[3]基于理论计算分析了如何正确规范地运用高支模体系,徐登周等[4]提出了验算高支模安全性的简易方法,李海波[5]探讨了高支模的施工管理要点,周继忠[6]以事故调研为切入点分析了如何做好高支模工程的安全监理,等等。
综上所述,扣件式脚手架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必须经过严格的受力分析,以保证设计方案科学、合理,支撑体系的结构设计应与高大模板的特性相结合,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现场管理,避免发生安全、质量事故,从而确保整个工程高效、安全、高质量地完工。
本文以云南省某仓库工程为例,结合工程实践中的难点、风险点,对扣件式钢管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与安全管理进行了分析,重点剖析了梁、板模板设计原则及相应的施工工艺,并进一步探讨了其现场施工管理的方案。
2 支撑体系技术方案
云南省某仓库工程,由8 栋仓库组成,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2 层,1 层层高5.1 m,2 层层高10.0 m(梁最大跨度18 m),建筑总高度15.4 m。地梁、基础承台混凝土为C30,基顶框架柱混凝土为C35,屋面框架柱混凝土为C30,框架、梁板混凝土均为C30。
该仓库为工业厂房,单层面积大,层高高,结构跨度大。结合该工程的实际情况,梁板模板采用木模板,面板为18 mm厚的木层板,梁底模为50 mm×100 mm 木方,梁侧模主楞为50 mm×100 mm 木方,次楞为50 mm×100 mm 木方,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为模板支撑架,满堂搭设。
2.1 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2.1.1 梁模板及支撑
梁模板及支撑体系如图1 所示,由支撑立杆和横杆构成,梁底增加2 道承重立杆,采用U 形托撑调节立杆高度和承重,梁底垂直于梁截面设3 根50 mm×100 mm 木方;钢管类型为φ48 mm×3.0 mm,采用扣件连接方式;梁侧模内龙骨纵向布置,内龙骨为50 mm×100 mm 木方,共设7 道,外龙骨同样为50 mm×100mm 木方;此外,布置3 道对拉螺栓。梁模板及支撑体系基本参数取值如表1 所示。
表1 梁模板及支撑体系参数
图1 梁模板及支撑体系
2.1.2 板模板及支撑
板模板及支撑体系如图2 所示,楼板现浇层厚度120 mm,模板支撑体系同样由立杆和横杆组成,钢管类型为φ48 mm×3.0 mm,采用扣件连接方式。板模板及支撑体系基本参数取值如表2 所示。
表2 梁模板及支撑体系参数
图2 板模板及支撑体系
楼板现浇厚度0.12 m,模板支架搭设高度10.00 m,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b=0.95 m,立杆的横距l=0.95 m,立杆的步距h=1.65 m;模板面板采用层板,厚度为18 mm,板底木楞截面宽度50 mm;高度100 mm;间距300 mm;采用的立杆的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0.30 m。
2.2 梁、板模板施工工艺
2.2.1 梁模板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立杆、拉杆安装→梁底模安装→梁钢筋绑扎→侧模安装→侧模加固→校正→预检。
梁底支撑由2 排普通钢管(φ48 mm×3.0 mm)和满堂架刚性连接而成,立杆横向和纵向之间的间距及步距应符合本方案“模板支撑设计”的规定。立杆上端由U 形托调节高度,伸出长度不大于200 mm;立杆下端垫有脚手板,尺寸为50 mm×250 mm×4 000 mm。
立杆连接方式为对接,轴心受压,从而增强稳定性;扫地杆、水平拉杆由扣件进行对接,剪刀撑连接方式为搭接,且搭接长度应大于1 000 mm,搭接部位由3 个扣件组成,2 端扣件离钢管端头不小于100 mm。梁侧主龙骨与梁底小横杆用卡子连接至固定梁底。
梁支模施工工序:铺设梁底、轴线标高检查校正、固定、梁钢筋绑扎,侧模安装。
2.2.2 板模板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立杆安装→主次龙骨安装→立杆高度调节→多层板模板铺设→测平、标高调节→拉杆安装→预检。
楼板模板支撑架采用普通钢管(φ48 mm)满堂支撑体系。立杆上端由U 形托撑调节高度,且伸出长度不大于200 mm;立杆下垫脚手板,尺寸50 mm×250 mm×4 000 mm。扫地杆离地不大于200 mm,最上面的一步拉杆到支撑点的距离不得大于500 mm。
剪刀撑设置:四周为外立面,整个高度和长度上连续设置;支架内部:整个长度和高度上每隔5~6 m 连续设置;剪刀撑与地面夹角:45°~60°。在扫地杆处、腰梁上水平拉杆处、最上面的一步水平杆处各设置1 道水平剪刀撑(扫地杆高度不大于200 mm)。
在楼板支架外侧及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根据柱间距水平方向、竖向上按3 m 间距设置刚性连接点,将立柱与结构实体连接,连墙件拉杆至少与2 排立杆连接。同时,在腰梁面预埋钢管,用十字扣件和水平杆件连接(每跨梁上至少预埋1 个点)。
立杆连接方式为对接,轴心受压,从而增强稳定性;扫地杆、水平拉杆由扣件进行对接,剪刀撑连接方式为搭接,且搭接长度应大于1 000 mm,搭接部位由3 个扣件组成,两端扣件距离钢管端头不小于100 mm。梁侧主龙骨与梁底小横杆用卡子连接至固定梁底。同一步距之内不得设置2 个相邻立杆接头,且接头沿竖向的错开距离应大于500 mm,距离主节点的距离小于1/3 步距。
平台板铺完成铺设后,测量模板标高,并采用靠尺找平。
本工程扣件式钢管高大模板支撑体系铺设完成后的效果如图3 所示。
图3 扣件式钢管高大模板支撑体系铺设完成效果
2.3 方案论证及交底
2.3.1 方案论证
结合实际情况及相关规范要求,编制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5 人及以上的专家进行论证,论证后形成书面意见。结合论证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上报专家重新审核确认,并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及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2.3.2 方案交底
方案编制、修改、审批完善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全体管理人员进行交底,确保管理人员掌握架体搭设的施工工艺、搭设要求及技术安全保证措施。
3 现场实施管理
3.1 人、材、机管理
与有架体搭设专业资质的劳务公司签订施工合同。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能方面的培训,作业人员均需持证上岗,施工作业前,由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后方可施工。
与有相应资质的租赁公司签订租赁合同。对钢管扣件进行现场抽检,送检合格后方可租赁。制订完整的材料需要量计划,有序组织材料进场,减少现场二次转运。由专人对进场的钢管扣件的规格、型号、壁厚、破损锈蚀程度等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现场使用的塔吊、汽车吊必须完成备案后方可使用,过程中加强监管,确保安全使用。
3.2 现场验收
第1 阶段:在搭设架体扫地杆、立杆时,对其立杆垫块、间距、钢管、扣件进行验收。
第2 阶段:在支撑架架体搭设完毕梁板底模支设前,对其立杆间距、垂直度和步距、剪刀撑、顶托、钢管、扣件进行验收。
第3 阶段:模板施工完毕混凝土浇筑前,对其立杆间距、垂直度和步距、剪刀撑、顶托、钢管、扣件、对拉螺杆、层板和木方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3.3 混凝土浇筑
本工程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区域内的先浇筑竖向混凝土构件(框架柱)和架体为实现有效、可靠地连接,为确保大梁支架均匀受力,楼板区域采用两端对称浇筑,大梁采用从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方式对称浇筑,确保支撑系统均匀受力。
大梁实行分层浇筑,分层厚度≤400 mm,且需控制浇筑速度,保证混凝土浇筑层与层之间的间歇能满足浇筑的连续性要求,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上层混凝土浇筑。此外,严格控制模板上混凝土的卸料堆积厚度和工作人员的聚集程度。
3.4 架体监测
各梁跨度中间设置1 个监测点,进行架体沉降、垂直度观测。监测点标高为+1.0 m,用红油漆做△标示。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各监测点进行模板架体的沉降观测。架体立杆垂直度用吊线进行监测(附监测点平面、立面图)。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每隔2 小时监测1 次,应一直监测到混凝土终凝。在监测过程中,如发现模板沉降或架体变形较大时应停止浇筑,采取措施处理后方可继续进行混凝土浇筑。
4 结语
该工程于2015 年9 月顺利完工,施工过程中扣件式钢管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混凝土浇筑施工32 次,作业期间,自始至终未发生安全事故、质量事故,并且该项目荣获当地“安全文明标准化示范工地”称号。
实践证明,在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及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加强技术措施:合理设计模架受力体系、严格审批论证、逐级交底到位;抓管理落实: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落实各项验收及问题整改制度;重过程监控:定时、定人做好施工监测;保证资金投入。以此可确保扣件式钢管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安全,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