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河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区植物配置调查分析
2021-10-05吕婷雯卢向峰
吕婷雯,卢向峰
(山西省泽州县林业局 048012)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素有“地球之肾”的称号,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补充地下水、调节径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丹河是黄河北岸沁河的支流,也是山西泽州人民的母亲河。山西泽州丹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太行山区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重要区,是典型的河流湿地,总面积639.41 hm2,其中湿地面积346.84 hm2,湿地率54.24%,生物多样性丰富。它不仅具有公园的景观特性,还具备生态特性、科普性和服务性,满足了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需求。
湿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植物群落,深入调查分析评价湿地资源的数量、种类和生态环境质量等,对其生物资源的保护、保持其生态平衡及其可持续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本研究通过对山西泽州丹河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区植物景观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旨在探索植物景观配置和设计的合理性,有助于明确山西泽州丹河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区植物景观特色和优势,从而对山西湿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调查区概况
山西泽州丹河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区(以下简称“丹河湿地公园建成区”)位于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和高都镇,涉及两镇的东刘庄、西刘庄和水北3 个行政村。泽州县属暖温带湿润性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年降水分布不均,集中于7-8 月。丹河是黄河北岸沁河的支流,由北向南流经晋城、焦作、沁阳三市,汇入沁河,注入黄河,被誉为晋城市、泽州县人民的母亲河。山西泽州丹河国家湿地公园于2018 年开始试点建设,试点期5 年,重点进行植被修复、生态系统修护,力争于2022 年底全面完成试点建设,跨入“国家湿地公园”行列。丹河湿地公园建成区建设面积1km2,其中景观绿化面积约63 万m2,水域面积约30 万m2,2016 年5月1 日建成开园,公园集生态保护、游憩服务、科普宣教为一体,是助力晋城市丹河新城发展的生态高地。丹河湿地公园建成区在园林景观绿化工程中,主要栽植各类乔灌木约88 种,地被多年生草本24 种约40 万m2,一二年生草本11 种,水生植物5 种约5000m2。目前,公园已建成梦幻紫色马鞭草园、唯美浪漫樱花园和百花园等独具特色的小游园。
2 调查分析方法
采用路线踏查法、定点取样法和分片区法对丹河湿地公园建成区的植物种类进行全面调查,同时记录经纬度、海拔和坡位等生境因子。实地调查中对植物进行观察、拍照记录,依据树木学等专业书籍对植物观赏特性、景观季节、环境监测功能各方面特征进行鉴定并汇总。
通过搜集丹河湿地植物相关资料,汇总调查数据用Excel 分析,结合湿地公园现状,拟对湿地公园建成区植物配置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并进行优化。
3 调查结果
丹河湿地公园建成区植物种植共52 科95 属123种,根据植物特性主要分为常绿乔木、落叶乔木、落叶灌木、常绿灌木、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及水生植物七大类。其中,落叶乔木物种数量所占比例最大,为42.1%,其次是多年生草本和落叶灌木,分别占植物物种总数的19.5%、15.6%。水生植物占比最小,为3.9%,且均为水葱、芦苇等挺水植物(图1)。表明湿地公园植物种类丰富,形成上乔、中灌、下花草的配置模式,形成了立体搭配,常绿与落叶相伴生实现季相变化的景观效果。
图1 丹河湿地公园建成区的植物种类构成
由表1 可以看出,根据植物观赏特性,丹河湿地公园建成区植物可分为观树形、观花、观叶、观果、观枝干5 大类。其中观花植物种类最多,合欢、白玉兰、碧桃等代表性观花物种数量高达23 种。观叶植物和观树形植物居中,代表性的分别有黄栌、紫叶小檗和银杏、千瓣红石榴。观干植物和观果植物比例最小;其中多数植物兼具2 种以上功能,如银杏树形优美,叶扇形,春夏季叶色嫩绿,秋季变成黄色,颇为美观;迎春枝条长而柔弱,先花后叶,花冠呈高脚杯状,鲜黄色,气质非凡。因此,湿地公园建成区植物整体上树形优美、枝叶丰富多变,具有花色绚丽和果实奇美的景观效果。
表1 丹河湿地公园建成区的植物观赏特性
丹河湿地公园建成区植物春夏季开花植物最多,秋、冬季开花植物相对较少,但也是四季有花,且白色、红色、蓝色等各色系的花增添了不同的观赏效果(表2)。例如,白丁香花期4-5 月,圆锥花序直立,花密而洁白,素雅而清香;紫薇顶生圆锥花序,花色艳丽,花期6-9 月,花期长,故有“百日红”之称。因此,湿地公园既有早春“碧玉妆成一树高”,也有秋季“满树秋叶红胜火”“霜叶红于二月花”,形成四季不同景、处处皆诗意的景观效果。
表2 丹河湿地公园建成区的植物花期季节观赏特性
4 讨论
湿地公园植物观赏特性构是造景观效果的关键和基础[3]。泽州丹河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区景观总体上形成鲜明的季相变化和“步移景异”的空间变化,同时考虑到抗污染和抗有害气体树种,塑造出优雅舒适、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主要优势在于以下3 方面。
4.1 植物种类丰富多样
湿地公园景观植物在空间上形成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成片相间种植、乔灌草混合配置模式,体现出良好的立体感和季相变化。
4.2 观赏特性
植物树形、花、叶、果和枝干极具观赏性,整体上达到树形优美、枝叶丰富多变、花色绚丽和果实奇美的景观效果。
4.3 季相变化
花开四季,花色各异,形式多样,形成十里不同景、四季皆诗意的景观效果。水生植物是游禽筑巢觅食的场所之一,而鸟类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水域生境单一,水生植物较少[4]。经调查,丹河湿地公园建成区植物配置中存在略微不足,园内水生植物种类相对单一和冬季开花植物相对较少等,这可能与该区域的土壤、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有关。此外,观果和观枝干植物不够丰富,整体多样性中层次较少,不利于鸟类的栖息和捕食。
5 结语
针对丹河湿地公园建成区独特的景观特点,在配置湿地植物时,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建立既能与环境相适应又能体现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并能产生综合生态效益的植物群落。水生植物既能美化风景,也能固坡护岸、净化水质。例如,挺水植物芦苇根茎四布,有固堤之效,可以吸收氮磷营养盐,抑制蓝藻生长,其叶、茎、根状茎都具有通气组织,可以净化污水。为提高丹河湿地公园水生植物多样性,建议未来可在水北村人工水质净化区引进睡莲、芡实等浮水植物和金鱼藻、黑藻等沉水植物,可为鱼类提供繁殖的场所,促进人工湿地趋于健康稳定。此外,可以在山西泽州丹河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区内完善湿地植物的铭牌介绍,设置植物展示区,形成微模型生态系统,有助于游客对湿地植物的认识,更为青少年提供一个科学实践的实地环境,方便科普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