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10-05严婷柯菲菲蓝丽娜赵榕兰施云
严婷 柯菲菲 蓝丽娜 赵榕兰 施云
(福建省立金山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8)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病率持续增长,极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结节性甲状腺肿为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普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但手术存在应激性,加上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会促使患者围术期血压水平升高,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预后效果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对合并高血压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更应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1,2]。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以时间为横轴、干预内容为纵轴实施标准化护理流程的模式,本文就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该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87例,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45例。
纳入标准:(1)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高血压且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者[3];(2)结合临床症状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者;(3)具备手术指征但无手术禁忌证者。
排除标准:(1)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者;(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3)存在严重感染性疾病、脏器功能障碍者;(4)文盲、患有精神疾病疾病者;(5)研究期间转院、提前出院、失访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术前予以常规的口头宣教,协助其完成各项检查,妥善做好各项术前准备;术后按照普外科护理流程进行操作。
1.2.2 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内容如下:
(1)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包括主治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对科室内护理人员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相关培训,要求其掌握疾病护理重点、护理路径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小组成员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制作临床护理路径表。
(2)护理路径内容:①入院第1、2d:热情接待患者并向其介绍医院及病房环境,讲解医院规章制度,同时介绍主治医生以及本院先进的技术,安排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将护理路径卡片发放到患者手中并向其进行解释。②入院第3d:结合患者的病情制定手术方案,通过健康宣传手册、PPT、视频等途径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术前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进行针对性疏导,消除其负面情绪;同时遵医嘱予以降压药物,积极处理合并症。③入院第4d(手术当天):术前进行病房访视,并做好术前准备,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稳定后将其送往手术室;术后加强心电监护,对切口情况进行观察,通过患者的发声情况观察是否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情况。增强病房巡视次数,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术后4h可予以温凉的流食。④术后第1d:指导患者采取适宜的体位;根据疼痛程度评估结果予以相应的镇痛措施;告知患者如何正确活动颈部,同时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对管道进行清理。⑤术后第2-3d:指导患者尽早下床进行活动,并进行用药、饮食等方面的宣教;观察患者甲状腺功能情况。⑥术后4d至出院:拔除引流管,对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针对愈合良好并符合出院标准者,协助医生拆线,指导患者办理相关手续,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出院指导,叮嘱其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两组患者在干预后填写本院自制的健康知识调查问卷(本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为0.88,效度系数为0.87),问卷内容包括饮食、用药、作息、症状观察、血压监测、并发症预防等,100分为总分,≥95分为完全知晓,部分知晓、不知晓依次为80-94分、<80分。健康知识知晓率为(总例数-不知晓例数)/总例数×100%。
(2)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前的疼痛程度,10分制,分值同疼痛程度呈正比[4]。
(3)应用欧姆龙电子血压计HEM-7200测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入院时)、干预后(出院前)的血压水平。
(4)观察两组患者入院至出院期间发生的并发症情况。
(5)应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优[5]。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对比性别、年龄以及高血压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n(%)/±s]
表1 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n(%)/±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χ2/t值P值例数(n)42 45男/女16/26 18/27 0.033 0.856年龄(岁)46.50±4.70 46.57±4.79 0.069 0.9445高血压病程(年)5.78±1.06 5.82±1.10 0.172 0.864
2.2 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比较
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比较两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n(%)]
2.3 两组血压水平的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前的舒张压、收缩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血压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表3 比较两组的血压水平(±s)
表3 比较两组的血压水平(±s)
注: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t舒张压=3.904,P=0.001,t收缩压=12.123,P=0.001;观察组干预前后比较,t舒张压=9.602,P=0.001,t收缩压=19.867,P=0.001。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42 45干预前98.54±11.67 98.60±11.73 0.024 0.981干预后90.15±7.60 80.08±5.46 7.133 0.001干预前156.38±10.61 156.43±10.67 0.022 0.983干预后134.05±5.47 122.63±4.05 11.117 0.001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4所示。
表4 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n(%)]
2.5 两组VAS评分和SF-36评分的比较
组间比较干预前的VAS评分和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干预前、干预后的VAS评分和SF-36评分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SF-36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5所示。
表5 比较两组的VAS评分和SF-36评分(±s,分)
表5 比较两组的VAS评分和SF-36评分(±s,分)
注: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tVAS评分=13.977,P=0.001,tSF-36评分=17.279,P=0.001;观察组干预前后比较,tVAS评分=22.579,P=0.001,tSF-36评分=25.340,P=0.001。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n)42 45干预前5.20±1.15 5.24±1.20 0.159 0.874干预后2.46±0.54 1.10±0.27 15.008 0.001干预前48.65±6.09 48.70±6.12 0.038 0.970干预后73.65±7.13 88.45±8.56 8.729 0.001 VAS评分 SF-36评分
3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早期症状表现缺乏特异性,患者容易忽视,导致治疗不及时,引起甲状腺病变,对患者机体重要组织造成压迫,从而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手术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高血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在围术期常常出现血压控制不佳的情况,不仅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还会导致术后住院时间延长,故对此类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临床护理路径同常规护理进行比较更具系统化、标准化及针对性,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更高,血压水平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并发症少,VAS评分低且生活质量高,充分证明了临床护理路径的有效性。分析原因在于,临床护理路径表根据高血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并由接受过专业化培训的护理人员负责执行,一方面能够减少护理措施遗漏、护理差错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提升护理质量。从患者入院开始到出院灵活地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执行护理措施,通过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用药指导、疼痛干预、体位指导等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围手术期的血压水平,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度,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避免因血压升高而延长住院时间[6,7],因此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值得推广应用在高血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