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建设者的脚步纵横四海
2021-10-04武萌
武萌
不一样的新疆
巍峨的昆仑雪山北麓,融雪汇聚而成叶尔羌河顺流而下,蜿蜒河水孕育出一座明珠之城,这里曾是历史上丝绸之路东西交汇之地。
2000多年前,一位年轻人率领100多人,奉旨从陇西出发,历经10余载的磨砺,得以进入疏勒(今喀什),再一路向西,翻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打通了丝绸之路,连通了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也使西汉的势力范围西进至葱岭以西。
2000多年后,一队穿着红色石油服的队伍,从东北的渤海之滨,辽河入海口千里跋涉而来,只为建设柯克亚凝析气田西河甫组综合调整地面工程。该项工程是柯克亚凝析气田向深部气藏进军的重要一环,也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首要工程。工程投产后将成为中国石油援疆“一号工程”——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的主要气源之一。
辽河油田建设有限公司的安全工程师郭蕴城是这支红色大军的一员。一年多以前,他怀揣满腔壮志,来到了距新疆叶城县百余里外的工程施工现场,一下车,心凉了半截。出发前,他特意做了功课,对文化学者余秋雨笔下的“天路零公里,昆仑第一城”有着无尽的遐想,有着“中国核桃之乡”“石榴之乡”“玉石之乡”“歌舞之乡”美誉的喀什明珠——叶城,该是怎样的旖旎之姿。然而眼前的景色却大相径庭,正值3月的大戈壁,哪有甜美的瓜果,多姿的美女,只让他想起了唐代诗人岑参边塞诗中那句,“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已经开发40余年的柯克亚油田,进入深部气藏开发阶段,项目的成败关系到老油田能否华丽转身。柯克亚油田与辽河油田有着相似的境遇,郭蕴城和同事对它有着情感上的亲近,打心底里希望自己能为柯克亚油田重焕青春添砖加瓦。
今时回想起来,郭蕴城说自己当时颇有种“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的悲壮与豪气。不过,他真正见识茫茫戈壁上“随风满地石乱走”的威力,还是在数月之后。“那次正在开会,只觉得天一下子暗了下来,我推门去看,眼前的景象让我呆愣在那儿,都忘记了关门。”整个工地已淹没在突如其来的沙尘暴之中,除了满眼的黄沙什么也看不见。
经历了几次的洗礼后,大家对沙尘暴淡定了不少,只要天边暗下来,便都躲进工地上临时的休息室,待风头过后,再复工,有时一天会往复两三次。能在晴天里远眺昆仑雪山,成了郭蕴城最大的乐趣,因为这是戈壁上唯一可见的风景。最让东北汉子无奈的,还要数每天22时还不愿落山的太阳。新疆超长的日照,让这些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男人神经彻底紊乱,劳累了一天后,还要在榻上顶着日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秋季的南疆,气候与东北最为接近,伴随着雪花落下,郭蕴城的思乡之情愈浓。此时,远在故乡盘锦,有三个人已收拾好行囊启程,奔往塔里木油田。领队的便是辽河油田建设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云峰。他们要将公司对职工的惦念和慰问带到新疆。每到一处,慰问组都要与职工座谈,了解职工在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为他们打气。慰问组还特意从塔里木油田公司总部所在地库尔勒,带来了库尔勒香梨和牛奶。
柯克亚油田是新疆境內最远的油田,距库尔勒1400公里,相当于从北京到大庆的距离。因为远离县城,项目上的职工只有需要物资采购或者看病求医才能到百余里外的县城走上一趟,牛奶都是稀罕物,更别说千里之外的库尔勒香梨。
东北汉子们心暖了,慰问组却遇上意外的小插曲。正当慰问组准备返程的前一天,喀什地区新冠疫情暴发,慰问组全体成员被当地隔离。经过协调,在新疆当地隔离一周后,慰问组才得以返回盘锦,继续完成21天的隔离期。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柯克亚凝析气田西河甫组综合调整地面工程主体基本完成。10余口新井产出的油气通过管道注入这里,再输送入南疆利民工程管网,“气润”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周围的喀什、和田、阿克苏地区等5个州,让地处偏远、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欠发达县市的牧民告别拾粪烧柴,住进了烧着“不冒烟柴火”的舒适的家。管道中奔涌的“致富气”成为南疆贫困县脱贫致富,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引擎。
热带的风
此时,4000多公里外的海南岛上,一条海上气道载着我国南海海域海上油井的海上来气呼啸而来,为岛上注入绿色能源。在万宁的施工现场,辽河油田建设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总工程师王正山,已经在为海南环岛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奋战了三年有余。他无比期待,海南岛上东西两条天然气巨龙首尾相接,将海上来气输入海南岛千家万户。未来,这两条巨龙还汇为一体,奔腾穿过琼州海峡,为闽粤大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能源强心剂。
碧海蓝天白沙,是海南的标志。然而王正山来到海南打交道的,却大多是水田村庄,蔚蓝的大海和细软白沙只有在上工的路上,隔着车窗相望。海南还让他真正认识了什么叫“打草惊蛇”。海南温暖潮湿,盛产毒蛇和蚊虫。眼镜蛇、竹叶青、银环蛇……来海南的几年里,他已经与能说出名的毒蛇品种都打过了照面,甚至擦肩而过,还遇到过不少说不上名的蛇。每次施工前他都习惯先用木棍敲击树木,抽打野草,以惊退毒蛇。施工队的药箱里常备治疗毒蛇和蚊虫叮咬的药品,还有他在网上查到的避蛇药物——雄黄。
除毒蛇要防,海南还有蚂蟥不容小视。当地流传一句歇后语:“蚂蟥吸血——不跑不放口”。也许是恐惧于蚂蟥的威力,当地人称荆棘密布,蚂蟥成群的原始山林为蚂蟥林,平时都鲜少涉足。在海南环岛东线的施工过程中,王正山和他的团队已经穿越了两处蚂蟥林,期间不乏被蚂蟥叮伤,与毒蛇相视。此时,一批随建设物资上岛的盘锦大米,让远在海南的辽河人欣喜,告别味如嚼蜡的南方线米,吃上香喷喷的家乡米饭,王正山也觉得乡愁淡了那么一点儿。除了美味的家乡米,工会还为驻地食堂、宿舍、活动室配备太阳能热水器、蒸饭车、消毒柜、电视机等物品,用以改善各项目驻地生活条件。
随着一项一项国家工程的开工建设,越来越多的辽河人肩负使命走出盘锦,走进新疆、青海、云南、海南甚至是祖国的西沙群岛,在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洒下了他们的汗水。
辽河油田公司工会以“公司领导+相关处室+工会组织”的模式组织开展外部市场慰问。在公司领导带队慰问的同时,二级单位组织开展对所有外部项目进行走访慰问。公司工会围绕外部市场职工的实际需求,指导二级工会,协调相关部门,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慰问方式传递企业的关爱和温暖。
遥远的滇东南,湍急的南盘江水之上,一项天然气管道跨江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一个长88米、重77吨的钢桁架正在一台400吨的履带吊车和一台130吨的汽车吊车配合下,缓缓地提升、旋转、平移,再提升。辽河油田建设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经理王玉安手持对讲机放在嘴边,目光一丝不错地盯着桁架移动,及时下达指令。一旁的安全员王志军紧紧地盯着手中的测风仪,报告每一时刻的风速。施工现场的每一位参与者都不约而同地攥紧了拳头,目光跟随着桁架一米一米地移动。最终在各方配合下,金属桁架稳稳地固定在距水面高度为23米的混凝土柱支撑上,与700米外的南盘江大桥遥相呼应。
南盘江跨越工程是泸西—弥勒—开远支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最重要的跨越工程之一。施工难度和吊装风险在辽河油田长输管道建设史上都属首次,同时填补了辽河油建公司在长输油气管线大型跨越和大型构件吊装技术领域上的一项技术空白。泸西—弥勒—开远支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不仅为沿线供气,还将开远—蒙自支线、文山—砚山支线、红河州应急气源储备中心接气,实现对泸西工业园区及城区居民的管道天然气的全覆盖。
为了这一吊,施工队长陈勇飞和他的团队准备了数月。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楷甸村景色秀美,苗族气息浓郁,陈勇飞们却无暇体味,因为暴雨过后,山路上的泥常有半米深,车辆陷淤是家常便饭,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施工材料和设备经常靠人拉肩扛。一切准备就绪,已是盛夏。由公司生产经理王永志、安全总监吴凤山组成的慰问组提前三天来到南盘江跨越工程吊装现场,给工人送去了防暑降温的茶叶、白糖、西瓜,还有解馋的猪肉。最关键的还对吊装施工技术参数、现场安全进行了指导。“有公司的技术安全专家坐镇,我们干起来心里有底。”
在为外部职工送去关爱与技术的同时,辽河油田公司还提出,慰问实现“与指导生产经营工作相结合,提升项目运营质量;与检查安全環保工作相结合,提升风险管控水平;与沟通协调甲方相结合,提升市场开拓能力;与调研基层党的建设相结合,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
死亡之心
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辽河人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在12个国家留下足迹。跟随着辽河职工的建设脚步,工会的服务与慰问也从未停歇。
在万里之外的非洲腹地,辽河油田首个海外EPCC项目乍得油田LANEA区块已连续安全生产运营600余天。8年前,辽河工程有限公司海外工程所副所长丁楠从盘锦出发,辗转三国多地,历经34小时来到这里“开荒”。从乍得首都恩贾梅纳乘坐两个小时的小飞机,再坐上皮卡车颠簸两小时的崎岖山路到项目驻地。一路上,茫茫稀疏草原上,偶尔散落的部落村庄,雨后的大太阳晒得茅草屋顶仿佛蒸气升腾。他至今清楚地记得,路边的原住民看见汽车经过村庄时错愕的眼神。“大人小孩都半裸着身体呆愣在那里,眼神里只有蒙,好像他们从没见过这种架在4个轮子上高速行进的东西。”
本以为非洲物产丰富,瓜果飘香,狮子斑马漫步悠然,来了却发现,热带草原气候的乍得,远离海洋,平均气温在30摄氏度以上,除了稀疏的树林,这里几乎什么经济作物都不产。加上长期的内乱和疾病横行,乍得被称为“非洲死亡之心”。对于这里的热,现场职工有句玩笑,“乍得免费提供桑拿减肥服务,工作3个月谁不掉10斤体重,说明谁干活儿没尽到力”。因为现场减重30斤的大有人在。大家还流传着一个晒皮鞋的小故事:项目上的一位工作人员回国前,拿出了许久穿不上的皮鞋,准备晒晒,不想晚上收鞋时,只拎起了鞋帮,鞋底已经被烫化粘在了地上。
2019年下半年,丁楠已经记不得自己是第多少次踏上乍得的土地。按照3个月一换休的原则,本打算过了春节就可以回国,不想国内新冠疫情暴发,为了安全防控需要,中石油集团停止了一切海外项目的人员调换。好不容易熬到了3月份,国内疫情缓解,本以为归期有望,乍得的新冠疫情又开始扩散,乍得政府决定封国,停止所有国际航班运营,中石油集团的海外项目全部采取封闭管理。乍得项目成了“孤岛”,归途遥遥无期。
吃菜成了大问题。乍得的蔬菜、水果等食物基本依赖于进口,国内寻常的大白菜,这里折合人民币30元一斤。价格高得离谱还在其次,蔬菜从乍得首都运到营地至少需要两天时间,吃新鲜青菜基本就是奢望,只能吃胡萝卜、洋葱、土豆这类易保存的蔬菜。平时在市面上已属于稀缺物资,疫情的蔓延让这些食材更加难求。
于是,丁楠带着项目上的留守人员自己种菜,气候炎热干燥,菜本来就不好种,对这些没干过农活儿的门外汉就更难上加难,种子大多交了学费。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几个月的努力,空心菜够给大家打三次牙祭,韭菜够让大家包两顿饺子。
让孤岛生活更难熬的是寂寞。项目人员都留守非洲180天以上,由于当地政府下令,网络信号切断两个月,项目与外界联络只能依靠卫星电话,信号时断时续,与家人的联络基本停摆。面对窘境,油田公司群团工作部与海外项目每月例会视频会议,为项目解决难题,会同国际合作部为24名海外职工家庭发放“真情服务卡”,为海外职工及其家庭成员开通一个绿色就医通道,安排一名心理咨询师,指定一名工会干部,结对一个青年志愿者,做到对海外职工家庭的服务有求必应、有难必解、有急必到。项目党支部及时与公司本部工会进行沟通,双方群策群力,决定为项目人员送去云课程。工会还向油田公司太极拳协会求助,将完整的太极课程打包发送给项目部,经过2天的漫长传送,课程到达了项目部人员手中。中非小伙子齐练太极拳,成了项目上的一景。
9月30日,送走了搭乘“十一”之前最后一个回国的航班同事,继续留守的丁楠眺望天空中渐远的机翼,目标东经121度,北纬40度,那是祖国的方向,是辽河的方向。
乍得首都驻地和现场驻地留守职工决定在同一天一起吃顿韭菜鸡蛋馅饺子。备好饭菜,开启视频连线,一位职工提议:“中秋佳节,我们以茶代酒干一杯吧,敬彼此,辛苦啦!”丁楠举起一碗饺子汤,“来吧,面向祖国的方向,干杯!我们哥儿几个在乍得向祖国报到,希望早日回家!”
窗外,原始部落里新开的餐厅、商店生产兴隆,乍得职工上工的摩托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辽河大旗迎风漫卷。乍得项目正在成为当地经济起步的助推器。看着乍得的变化,丁楠和同事们深深为祖国自豪,觉得自己苦战值得了。
(感谢辽河油田公司工会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