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新品种阜豆16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2021-10-04王敏
王 敏
(安徽省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安徽 阜阳 236065)
1 亲本来源与选育过程
根据“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育种目标,选择一个高产、稳产、广适的大豆新品种菏99-6(菏豆12×豫豆8号)作母本,以夏大豆品种豫豆18(郑80024-10×中豆19)作父本,2006年配制杂交组合,2007年种植F1、去除伪杂种后混收,2008年开始单株种植,于2014年育成稳定品系,系号为阜豆05-01。其叶色浓绿,长相清秀,生育期适中,遗传性状稳定,生长整齐一致,植株高度中等,田间综合抗性优异,丰产性好。2014年进行品系鉴定试验,2015年进行多点鉴定及品比试验,2016年申请参加安徽省夏大豆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2017—2018年连续参加安徽省夏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产量表现突出,2019年参加安徽省生产试验(见附图)。
附图 阜豆163选育过程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该品种生育期103天,株高75.1厘米,紫花,灰毛,有限结荚,株型半开张;主茎节数17.4节,有效分枝1.6个,底荚高度20.2厘米,单株有效荚数36.0个,单株粒数80.4粒,百粒重19.1克;粒椭圆形,种皮黄色,褐色脐,微光;荚熟色为草黄色。该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不裂荚,抗倒伏。
2.2 品质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品质分析:2017年品质测定,该品种粗蛋白质(干基)含量为39.83%,粗脂肪(干基)含量为21.24%,2018年测定粗蛋白质含量为41.29%,粗脂肪含量为19.97%,2年平均粗蛋白含量为40.56%,粗脂肪含量为20.61%。
2.3 抗病性
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人工室内接种鉴定大豆花叶病毒病。2017年鉴定抗大豆花叶病毒SC3,中抗大豆花叶病毒SC7,病情指数分别为5/HR和24/MR1;2018年鉴定抗大豆花叶病毒SC3和SC7,病情指数分别为19/HR和1/HR,田间表现抗病。两年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12/HR和12/HR,田间表现抗病(见表1)。
表1 阜豆163的品质检测及病情指数鉴定
3 产量表现
3.1 联合鉴定
2016年度安徽省夏大豆联合鉴定试验汇总,平均产量2 533.05公斤/公顷,较对照中黄13(平均产量2 233.20公斤/公顷)增产13.42%,居该组13个参试品系第1位。
3.2 区域试验
2017年安徽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96.65公斤/公顷,较对照中黄13(平均产量2 354.25公斤/公顷)增产10.30%,增产极显著,居参试品种(系)第1位。2018年继试,平均产量2 393.85公斤/公顷,较对照中黄13(平均产量2 193.30公斤/公顷)增产9.15%,增产极显著。居参试品种(系)第3位。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495.25公斤/公顷,较对照中黄13增产9.74%。
3.3 生产试验
2019年安徽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14.10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中黄13(平均产量2 399.10公斤/公顷)增产13.13%,居参试品种(系)第1位(见表2)。
表2 阜豆163产量表现
4 适应区域
阜豆163适宜于安徽省淮河沿岸,以及淮河以北的阜阳、亳州、淮北、宿州等地区夏播种植。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播期与密度
阜豆163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宜及早适墒播种,一播全苗。理论上,适播期内早播易于高产,但实践中,花荚期降水及气温与结荚量及最终产量密切相关。花荚期降水充沛,无高温天气,结荚量大,产量高;否则,结荚少,产量低。播期最迟6月下旬,播种太晚,全生育期缩短,减产幅度大。大豆植株各个叶腋都是形成产量的部位,因而叶片制造的养分有局部供应籽实的特性,这就使得大豆对栽培密度有更严格的要求,密度过小则不能充分利用光能;密度过大,植株冠层透光率变差,从而影响中下层叶片的光合速率,制造的养分不能满足本叶腋所着生花荚的需求,导致大量花荚脱落或秕荚增多。因此要获得大豆高产应确定适宜的栽培密度。该品种籽粒中等大小,播量5~6公斤/亩,可根据土壤墒情适当增减。高肥田留苗密度1.5万株/亩,中肥田1.6~1.8万株/亩。如果用精量播种机播种,按上述肥力条件下的留苗密度,确定行距后再调节合适的株距。
5.2 肥水运筹
水分对大豆正常生长至关重要,遇旱及时灌溉,遇涝及时排水。苗期严防渍涝灾害,雨水过多,易引发病害和草害,蜗牛危害也会加重。要及时排放田间积水,以防病害加重;草害重的地块宜及早趁下雨间隙,根据天气情况抓紧喷施除草剂,可选15%精喹·氟磺胺微乳剂按100毫升/亩用量施用,建议使用无人机喷施。防治蜗牛可用6%四聚乙醛(密达)颗粒剂或6%甲萘·四聚(蜗克星)颗粒剂0.5公斤/亩,拌细土撒施。花荚期则要严防受旱。豆传统栽培技术中一般不施肥,近来试验表明,合理施肥有助于增产。阜豆163适于中等以上肥力水平,肥力差的地块,宜于初花期追施尿素5公斤/亩或三元复合肥(N∶P∶K=15∶15∶15)7.5~10公斤/亩。若生长过于旺盛,要及时喷施助壮素等进行化控,防止倒伏和减产。鼓粒期可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30升/亩,以促进营养物质向籽粒转运和累积。
5.3 病虫草害防控
苗期可化学除草或结合中耕进行除草。化学除草在大豆1~3片复叶,杂草2~5叶期进行,药剂可用20%氟磺胺草醚水剂40毫升/亩和5%精喹禾灵悬浮剂80毫升/亩,对足量清水均匀喷雾。中耕能破除土壤板结,蓄水保墒,促进根瘤活性,提高固氮能力,按“浅—深—浅”标准,中耕2~3次,最后一次中耕可结合培土以防倒伏。封行后如有大草可人工拔除。苗期注意防治蚜虫,花荚期注意防治卷叶螟、斜纹夜蛾、食心虫、豆荚螟等。建议用高氯甲维盐和菊酯类等高效低毒农药。如后期遇连阴雨天气,可喷施百菌清、多菌灵等进行病害防控。
5.4 收获与储存
大豆收获不宜过早或过晚。过早收获,干物质积累还没有完成,百粒重降低,还会出现青秕荚,影响品质;过晚收获,易引起炸荚造成损失。阜豆163成熟时豆荚呈草黄色,待植株全部落叶、籽粒变圆变硬有光泽,荚中籽粒与荚皮脱离,手摇豆株“哗哗”响时,就要及时收获。收获后待豆秆晒干再碾压脱粒,碾压时不要摊得太薄,以免损伤豆粒;机械收割应在上午晾干露水后进行。收获时还应根据天气状况抢晴收获,防止雨淋、炸荚、霉变,以确保蛋白质品质和籽粒的商品性。脱粒后抓紧时间晾晒风干,至籽粒含水量在13%以下,或用牙咬豆粒,能使之碎成数瓣后,方可安全装仓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