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浙江省数字乡村工作启示

2021-10-03丁砥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8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浙江

丁砥

摘 要:浙江省是全国数字经济的先行地,全国乡村振兴的样板。根据《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为36%,浙江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为68.8%,居全国第一。浙江省通过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以及服务数字化等举措,建设出一批数字乡村的典型示范区,为全国各地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笔者实地走访德清县城市大脑、新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五四村、安吉县红庙村、笔架山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桐乡市缘缘食用花卉专业合作社和现代农业创新服务中心,调研了德清县数字乡村指挥调度中心、水木蔬菜工厂、德清县数字乡村一张图、五四村数字乡村治理平台、红庙村数字乡村平台、安吉县白茶产业互联网项目、杭白菊全产业链系统、桐乡市数字三农平台等总结了浙江省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的经验,以期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浙江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8-0005-02

浙江省作为数字经济的先行地、全国乡村振兴的样板,以农村全域和农业生产全产业链为主体,加大投入、开拓创新,开展“数字革命”推进农业生产、生态、生活的全面转型,让“互联网+农业”充分融合,从而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农村呈现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态势。

1 聚焦数据底层基础,丰富场景应用

1.1 厘清乡村要素,构建信息智慧大脑 以电子地图、遥感影像、三维实景地图等多类型、多时态的空间数据为底图,叠加自然资源、农业、水利、交通、建设等部门图层,构建数字乡村地图。建成数字化乡村模型,直观呈现自然风貌和村庄变迁,实现基础设施、部件的可视化管理和维护,构建数字孪生乡村。

1.2 打破數据壁垒,优化信息治理流程 德清县通过全域构建数字乡村一张图,实现县域乡村全覆盖,打通多规合一、视频监控、基层治理四平台和15个应用系统,依托微信小程序“随手拍”“随心问”上达村情民意,打造线上群众路线新载体。对上达民情、物联网监测异常问题事件施行工单流转处置机制,形成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闭环。2020年答复并解决交通出行、疫情防护等各类问题2734件,满意率达99.47%。

1.3 强化数据治理,实现信息动态可视 依托扎实的数据底座,搭建农村环境卫生全域整治智能监管系统,实现对环境卫生点位可视化监管,有效提升环境卫生整治处置速度和治理成效。运用图像识别、北斗定位、遥感影像、三维实景地图等技术,构建全领域数字化管控体系,疫情期间,利用健康码和数字乡村1张图结合,创新网格化管理精密智控,红黄绿码人员一目了然,切实守好农村“小门”。

2 聚焦智慧生产,激发农业潜力

2018年德清县出台《德清县智能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相关政策深化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管理中深度应用。

德清水木莫干山都市农业综合体项目,园区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自主创新的植物生长闭环智能算法程序,实现温、光、水、肥、气等蔬果种植要素的智能精准控制,且随着数据积累植物生长模型也越加精准,节省劳动力的同时又提高了生产效益。其全年番茄收获月10个月,日番茄产量4至5t,节水95%,节人98%、节肥66%、节药100%效益是传统农业的50倍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全流程设备技术自主创新,算法和设备自主可控,所种植番茄品种为国产品种适合国人口味。

安吉县依托产业大脑,全面启动安吉白茶数字化工厂建设,重点建设了5家示范性安吉白茶超级工厂。以宋茗安吉白茶数字化超级工厂建设为例,该项目依托生产线数字化升级,在“扩产能、强带动、降成本”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原有安吉白茶标准化清洁生产线的基础上,优化开展自动化智慧茶厂建设,重点建设了安吉白茶数字化生产控制系统,升级了绿色无尘加工、仓储系统,全面配备了智能化加工装备,实现了生产全程可视化、智能化。在原有60t加工产能的基础上,产能翻一番达到了125t,同时一条生产线仅需安排2名工人,减少了66%的人工成本。

3 聚焦数字闭环管理,推动乡村治理流程再造

德清五四村、安吉红庙村在“数字乡村一张图”原有的数字基础上进行深化再造,建成乡村各角落的物联感知网图。依托这张图,打造阳光政务实时向村民展示“三资”管理动态,公开党务、村务、财务,促进全域监督全员监督提质增效。聚焦乡村治理中的人、地、物、事件要素,推动乡村治理流程再造。“一张图”联动了基层治理四平台、智慧交通、污水处理等15个系统数据,实现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的管理和服务。如基于遥感监测智能比对,可在农村环境整治、建筑物动态变化、水土保持监测等方面实现智能发现、自动派单、联动处置等全流程闭环管理。

4 聚焦数字赋能品牌、品牌承载数据

安吉县大力推进安吉白茶产业大数据整合应用,围绕安吉白茶产业大脑建设,建设了集“指挥、调度、服务、展示、信息发布”等功能五位一体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中心,构建了“一图一库、一户一码、一园一证”的大数据综合管理体系,打造了安吉白茶可视、可控、可追溯的全程全域管理格局。

4.1 建好“一图一库”智慧数据体系 绘好全县茶园“一张图”,对全县1.37万hm2茶园开展数字测绘图斑入库,1.7万多户茶农精确匹配数字地图全部完成确权登记,数据全部归集白茶产业大脑实现动态管理;建好核心园区“信息库”,在安吉白茶核心生产基地安装环境监测站,配置了全景可视化视频监控、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农产品质量监测等系智能管理装备,白茶产业大脑系统实时动态做好茶园信息采集以及数字化管理,目前已建成示范性智慧茶园5个,辐射茶园面积0.11万hm2。

4.2 实行“一户一码”网络平台交易 全面启用安吉白茶交易App平台,为每家主体建立独立的电子账户,并按其茶园面积核定干茶数量发放电子防伪码。对外包装销售时,根据电子账户中防伪码换领实物证明标。安吉白茶商品交易与防伪码划转同步进行,在全面推行无现金交易的基础上,有效确保了原产地安吉白茶总量可控、交易可查。

4.3 推行“一园一证”全程追溯管理 对全县茶园经营主体设立产品数字身份证(茶园证),实行“一园一证”管理。防伪码与茶园证一一对应,统一编号管理,茶農、茶企申领证明标时,其电子账户中同步显示申领的证明标编号。根据账户信息,主管部门可实时动态掌握安吉白茶种植、交易等情况,客户可根据证明标识查找生产企业、原产地茶园位置及面积等信息,确保了从茶园生产管理、青叶采摘、加工包装、储运交易、营销网点等环节全程数字化管控。

5 数字乡村工作建议

5.1 加快推进数据整合共享 数据整合共享是数字乡村成功建设的前提,在原有的数据共享基础之上持续深入推进数据共享整合工作。整合数字乡村建设中各种信息系统和政务服务平台,并依托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手机APP、统一服务门户等支撑能力,为村民办事提供一站式服务,将繁琐的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程序简单化、复杂的操作清晰化,全面提升在线行政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5.2 换位思考以乡村居民受众 以乡村居民为主要受众,丰富公众服务场景,提高使用人流量。政府需将原管理模式向治理模式转变,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积极探索和创新信息公共服务手段,以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服务对象的信息需求。打造形成闭环式村情民意线上互动渠道,实现村民自治,助力乡村振兴。

5.3 全链数据监测提升品牌溢价 对核心产区开展数字测绘并上图入库,绘制核心产区农产品“一张图”,以户为单位精确匹配数字地图并进行确权登记、产量预测、交易数据入库,并生成相应全链数据二维码。同时对核心产区农户进行统一标准提升培训。确保原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总量可控、交易可查,逐步提升品牌价值,提高农户收益。

5.4 构造数字乡村应用闭环 支持浙江省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地理电子地图、遥感影像、三维实景地图等多类型、多时态的空间数据为底图,叠加自然资源、农业、水利、交通、建设等部门图层的数字孪生乡村。将数字乡村平台数据下沉应用,整合吸引农产品全产业链上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农业企业、流通企业等单位加入。农户可以通过该平台咨询农业技术、寻找农资、流通企业,企业也可以寻找农户进行订单农业。

5.5 加强政策支持 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政府相关部门要瞄准数字乡村建设的契机,增加信息化投入如设立数字“三农”专项资金,加大对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系统开发与数据治理、数字农业工厂建设等财政投入力度,引导现代农业项目资金加大对农业数字技术应用支持。切实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鼓励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形成多种合力、集中投入的建设局面。开展试点示范,推广示范县(市、区)成功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

5.6 强化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加快实施农业农村数字技术人才培育提升工程,建议协同科研院校培养一批数字农业农村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复合管理团队,进一步提高“三农”干部数字化管理水平。加快培育一批乡村数字技术人才,把互联网、数字化知识技能纳入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基层工作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实用人才、农创客、新型农民的数字化应用能力和知识素养。建立数字乡村专家决策咨询制度,组织智库加强理论研究,为建设数字农业农村提供智力支持。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浙江
Mother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Dave Granlund's Cartoons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