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洲飞人”是这样炼成的

2021-10-02李亚丽

看世界 2021年18期
关键词:兰迪苏炳添飞人

李亚丽

2021年8月1日,苏炳添在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以9秒98获得第六名

6年前,在美国“田径之城”尤金,一位中国短跑运动员以9秒99的成绩,获得了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男子百米第三名,成为首位进入9秒关口的亚洲选手。

6年后,在刚结束不久的东京奥运会上,他成为站在奥运会百米决赛跑道上的第一位中国人,并再次突破极限,在半决赛中以9秒83的成绩刷新了亚洲纪录,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飞人”。这个人,就是堪称本届奥运会国内外最受关注的中国运动员—苏炳添。

值得注意的是,取得这个傲人佳绩的时候,苏炳添已经32岁。而通常情况下,许多田径运动员在22—26岁就已退役。为什么苏炳添的身体机能没有受限于年龄?是因为他“独一无二”的体质吗?还是说背后另有奥秘?

“垄断”短跑的基因迷信

2009年,牙买加短跑运动员尤塞恩·博尔特在柏林田径世锦赛上跑出9秒58,打破了世界纪录,成为历史上百米跑进9秒6的第一人。

而一览百米跑世界纪录保持者名单,美国和牙买加的黑人运动员可谓是“垄断”了短跑市场,“黑人基因”似乎已成为“世界上最快人类”的标签。而也正因此,“人种/基因决定论”的说法开始被广为接受。

美国耶鲁大学人类遗传学家肯尼斯·基德曾指出,由于非洲人群的遗传多样性全球最高,所以从理论上讲,对于任何受制于遗传基因而发展的技能,世界上最有天赋和最没有天赋的人,很可能都是非洲人群的后裔。也就是说,世界上跑得最快和跑得最慢的人,可能都是非洲血统。

那是不是说,这样的“垄断”就无法被打破了呢?是不是中国只能等待短跑天才的出现,才有可能实现短跑成绩的突破呢?基德认为,并非所有非洲人群都天生适合跑跳项目,也并不是说白人、黄种人在这些项目上一定比不过黑人。

2018年10月15日,苏炳添在暨南大学为学生集中授课

这个成绩目前在世界百米纪录中位列第13,前12位全部是黑人运动员。

苏炳添此次的战绩,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9秒83,标志着亚洲人打破了黑人对短跑的绝对统治。这个成绩目前在世界百米纪录中位列第13,前12位全部是黑人运动员。

那么苏炳添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部分答案也许就藏在他发表于《体育科学》的一篇论文里。

科研成就“亚洲飞人”

在这次奥运之前,许多人可能不知道,除了运动员的身份,苏炳添还是暨南大学体育学院的副教授,和北京体育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在备战东京奥运期间,除了训练,他还做了一件事情:自己研究自己,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了论文《新时代中国男子100米短跑:回顾与展望》里。

苏炳添在论文中提到,符合专项竞技能力发展规律、人体生理机能状态变化规律和运动员个人特点的科学化训练理念,对成绩提高起到了很大帮助。

2014年年底,苏炳添在冬训时做了一个测试:“我站在那里,身后有一个人在我不知情时推我,我第一时间出去的是右脚。”无意识状态下的本能动作,往往最符合人体规律。也就是在这一年,苏炳添将起跑脚从右脚更换为左脚,步频也从47步变化到48步。起跑脚的变化,让苏炳添有机会打造一个新的跑步节奏。

对运动员来说,要改变一个伴随自己运动生涯的习惯并不容易。但为了突破,苏炳添决定冒这次险。而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在第二年的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里,苏炳添就拿到了上述9秒99的佳绩。

2015年年底,苏炳添又赴美国佛罗里达州,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冬训,接着在2016年春的纽约史坦顿岛邀请赛和室内世锦赛中,都跑出优异成绩。这些成效让苏炳添萌生一个想法:是否可以通过科研方法,打破传统认知里运动员年龄对于身体机能的限制,甚至获得更好的成绩?

2021年2月2日,苏炳添在深圳训练,备战东京奥运会

在退役还是继续争战的纠结中,苏炳添等了两年,直到2017年11月,一位名叫兰迪·亨廷顿的田径教练来到他的身边。

这个教练并不简单。他曾培养出男子跳远和三级跳两个项目的世界紀录保持者,一个是迈克尔·鲍威尔(美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另一个是威利·班克斯(美国铁人三项运动员)。他还是出了名的“科研型教练”,最擅长就是利用数据分析等方法,为运动员“量身定制”训练方案。

而苏炳添这之后的训练,就是兰迪参照“冠军模型”,在对苏炳添的体能和技术状况进行全面诊断分析之后,所量身打造的。苏炳添在论文中提到,兰迪针对其体能(股后肌群力量和踝关节力量不足、主动下地速度和发力速率偏慢)和技术(起跑姿势不合理、前7步步长偏小、扒地技术不合理、全程呼吸和速度节奏不佳)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了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在日常训练中,兰迪会依据训练前竞技状态综合诊断系统的评测结果,和运动员的主观感受,确定运动员当天的速度、耐力、爆发力、力量、协调和技术训练的负荷量度,以保证运动员在避免损伤和过度训练的前提下,获得最佳训练效益。在专项素质训练过程中,兰迪也会通过多种科研仪器设备进行全面监控,以确保训练负荷量度和运动技术的最佳化。

在一年多的训练之后,苏炳添的技术参数和身体素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光是2018年,苏炳添就4次打破了十秒大关。而这次奥运会上,苏炳添再次突破极限,以9秒83的成绩刷新了亚洲纪录。可以说,科研训练,让苏炳添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飞人”。

苏炳添可以“复制”吗?

苏炳添的成功,不仅重塑了传统认知里关于运动员身体机能受限于年龄的限制,也说明“黑人基因”对短跑的“垄断”并非牢不可破。在科技力量的加持和运动员自身努力之下,成就“亚洲飞人”并不是做梦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苏炳添背后除了兰迪这位高水平的教练,还有一支超过12人的“复合型团队”。其中包括医疗师、体能师、营养师,甚至还有生物力学专家。不断精进的“科研力量”,必然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支持和保障。

我们也不妨大胆预测,“苏炳添”的未来不仅可以复制,甚至会有更多更好的可能。

责任编辑吴阳煜 wyy@nfcmag.com

猜你喜欢

兰迪苏炳添飞人
激情燃烧的时刻
苏炳添:百米飞人 亚洲荣耀
苏神:每一个“0.01秒”都是一个极限
“飞人”
老飞人
悬崖顶上的聪明牛
苏炳添2016年10秒41收官 校际赛夺冠为母校庆生
比冠军更重要的
差别明显
宇宙巡使小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