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聂家庄泥叫虎的艺术特点
2021-10-01李进
摘要:聂家庄泥塑作为高密三绝之一,有着鲜明的民间艺术特征,其中最具特色、样式流传最广的非泥叫虎莫属。本文从聂家庄泥塑的发展历史、泥叫虎的制作工艺、泥叫虎的象征意义三个方面入手,研究聂家庄泥叫虎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民间艺术;聂家庄泥塑;造型;色彩
一、聂家庄泥塑的发展历史
研究聂家庄泥塑的艺术特色,应从高密本地的文化氛围入手。民间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本地的风土人情,被称为高密三绝的剪纸、扑灰年画和聂家庄泥塑是山东民俗文化中的代表,这些民俗的形成和高密市丰富的历史文化与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高密有2200多年的人文历史,境内现已查明的古迹有近二十处,这为高密聂家庄泥塑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
当地有两段民谣这样唱“小孩小孩你别哭,你爹去了登州府,花啦棒、泥叫虎,咕嘎咕嘎两毛五。”“孩子哭,找他妈,他妈买个泥娃娃,逗得孩子乐哈哈。”由此可见聂家庄泥塑在当地人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于聂家庄泥塑的起源时间已不可考,一种说法是,聂家庄泥塑起源于明朝隆庆或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传说一个叫聂福来的人,因家乡河北泊镇发生水灾,粮食没有收成,便全家逃荒至高密聂家庄,从此在聂家庄以制作泥塑为生。
起初聂家庄泥塑名叫“鍋子花”,是将泥巴做成外皮,中间填上火药,再在顶部留上一个小孔用以喷出火焰。可以在节日时燃放观赏。最初的“锅子花”是没有颜色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聂家庄艺人们将泥塑的制作重心转移到专供人们玩耍观赏的玩具上,泥塑的种类和形制也变得丰富,从无色变为了有色。到了清朝后期,聂家庄泥塑发展得愈发成熟,可玩性也大大提高。从不会动、不会发声的泥玩意儿转变成会动、会叫的泥叫虎、叭哒叭、摇猴等色彩丰富、声形并茂的具有本地艺术特色的泥塑作品。
在过去,聂家庄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制作泥塑,有人以此谋生,有的只是炕头副业,有着“农忙种地,农闲做泥塑”的说法。即使是专职制作泥塑的手工艺人,在农忙时也不得不放缓制作进度。可见聂家庄泥塑的创作与简朴的农村生活不可分割。现在聂家庄四百多户人家中,会制作泥塑的只剩下四五十户,泥塑艺人也多以中老年为主。
如今的聂家庄泥塑已从过去孩童心爱的玩具转变成当地特有的民俗礼品,许多生产作坊也制作了独特的礼盒与扑灰年画一同贩卖。
二、泥叫虎的制作技法
(一)泥坯的制作
泥坯的好坏取决于黏土的质量,而聂家庄有着天然的优势。在村子的地下有一种黏性很强的土层,特点是土质细腻、可塑性强,晒干后首先将挖出的土晒干后碾碎过筛,使土质变得更加细腻。将过筛后的黏土放入容器中,加入水充分浸泡,再根据泥叫虎的型号大小,掺入适量的黄土,这样做成的胶泥在制成大型泥叫虎时不容易断裂,而在制作小型的泥叫虎则不需要加入黄土。
聂家庄泥塑在早期制作时多为空手捏制,而如今的泥塑艺人大多采用石膏模具,先将草木灰或浮土撒入模具中,为的是防止在脱模时胶泥与模具黏在一起,然后将搓好的泥条按到模具中,把两块模具对平,再通过模具上事先留好的孔洞用手指使胶泥贴合模具,坯的厚薄也是制作泥坯时的关键。
制作好的泥坯在晾晒过程中还要进行修坯,将多余的部分从模具的结合处割掉,减少制作时产生的瑕疵。
(二)发声装置的制作
泥叫虎最显著的特征莫过于独特的“咕嘎咕嘎”声,与其他用嘴吹出响声的泥塑不同,泥叫虎的声音是通过两手挤拉身体的头部与尾部,气流经过内部的芦苇哨时,可以吹动塑料片或纸片使其不断开闭发出声响的。芦苇哨制作时的坡度大小使泥叫虎的声音也有所不同,坡度越大声音越尖锐高亢,坡度越平声音越低沉浑厚。将制作好的芦苇哨插入泥叫虎的头腔部分用胶固定,头部与尾部用皮革进行连接,这一步骤被称为“接虎”。接好的泥叫虎,还要再次进行修坯,让泥叫虎的表面变得光滑平整,便于涂粉上色。
(三)着色
与凤翔泥塑不同的是,聂家庄泥塑较少使用繁密的线条,除了勾画眼鼻耳等细节外,泥塑本体以各式各样的色块组成,一笔到位的着色方法配合浓重的色彩令人感受一种奔放鲜活的生命力。
在着色前要先盖住泥坯本来的原色,将溶解后的滑石粉均匀地涂在泥坯上,力度不易过轻也不能过重,否则会对泥叫虎的着色和造型产生影响。在涂抹正面和面部时应涂的厚一些。
在颜色使用方面泥叫虎选取喜庆的桃红、大红、绿色、黄色等高纯度颜色为主,辅以黑色勾勒眼部与嘴部,白色刻画花纹细节。通常的上色顺序是从桃红色开始,接着依次是黑色、大红色、绿色、黄色,在上完一种颜色后需要晾干才能继续上下一种。传统的颜色是由骨胶和颜料制成,加入骨胶的目的是增加色彩的透明度与鲜艳程度。现在的泥塑艺人又在其中加入了新的现代胶质,使泥叫虎鲜亮的颜色可以保存得更久。近些年又在着色后多加了上油这一步。
三、泥叫虎的象征意义
中国民间一直有着关于虎图腾的崇拜。在古代,老虎象征着强壮、健康、勇敢,由此诞生的关于“虎”的民俗艺术也非常丰富。北方地区更因“虎”与“福”的发音相似,将老虎的创作题材被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山东各地会为小孩制作虎头帽、虎头鞋、布老虎以求他们身体健壮、平安长大。同样,拥有民间“虎”文化的泥叫虎除了装饰把玩外,也有镇宅祛邪的作用。
高密泥叫虎的造型与色彩都是对实物进行高度概括的艺术结果。较其他地区的泥塑老虎来说,高密泥叫虎外形较为质朴。从侧面看身体部分呈直桶状,四肢短矮呈梯形,给人一种扎实的感觉。面部方正眼鼻口硕大、紧凑。这种强化五官的夸张手法削弱了老虎本身的攻击性,使泥叫虎看起来可爱憨厚。独特的嘴部构造不仅作为泥叫虎的发声部分,也为整个泥塑作品增添了一份生动灵活的感觉。外形流畅,虽然没有过多的细节,但与大胆鲜明的用色形成了一种呼应,从中可以感受到高密地区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艺术创作时独有的、高度概括的风格特色。
泥叫虎上绘制的花纹简洁大方,仅在头顶、胸口与尾部绘有牡丹花的纹饰,象征着富贵吉祥。它没有过于复杂的寓意,是劳动人民在农闲时养家糊口的手段,是对他们美好生活质朴的祝福与期盼。
据村里的老人讲,泥叫虎的纹饰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对花纹与面部的绘制没有过多的约束,只要好看就可以。因此聂家庄的泥叫虎在不同艺人的手中有着不同的精神风貌。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塑料玩具冲击了泥叫虎等聂家庄泥塑作为玩具的价值,如今聂家庄泥塑大多作为艺术品与纪念品销售。年轻的泥塑艺人们也为泥叫虎增添了新的花纹赋予各种吉祥的含义,例如在老虎的正面绘制“福”“禄”“余”等文字。也有为古老的泥塑艺术注入新鲜的元素,各种服饰与纹饰的叫虎层数不穷。希望在新一代泥塑艺人的努力下,聂家庄的泥叫虎能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力。
作者简介:李进(1997—),女,汉族,山东青岛人,西安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方向:民间艺术。
参考文献:
〔1〕文平.聂家庄泥塑:老手艺塑出新年味儿[J].走向世界,2019(06):24-27.
〔2〕李凡.高密聂家庄泥塑调查报告[J].民俗研究,2006(04):262-272.
〔3〕李章惠.试析高密聂家庄泥塑的技术与精神[J].美术研究,2007(03):109-111.
〔4〕王灿彬,王淼,张扬.谈泥叫虎的美学特征与文化内涵[J].大众文艺,2019(21):129-130.
〔5〕赵龙.潍坊高密聂家庄泥塑民间传统工艺造型及装饰艺术研究[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4(04):39-45.
〔6〕陈瑱.以泥叫虎为例的民间手工艺研究[J].中国艺术,2019(02):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