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内涵式开发研究

2021-10-01周峰

职业教育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周峰

摘要:在各类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是“立德树人”全程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提炼专业课程中的核心思政元素,开发思政元素中的专业思政教育点,实践专业思政教育点,升华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系统这四个步骤的工作,可以开发并运用专业课程内部蕴含的思政资源,发挥专业课程思政“双向教育”“隐性教育”“实践型教育”的优势,支持专业课程有效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实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递进式开发;双向思政教育;实践型思政教育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现在和未来“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任务”[1],也成为高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主要职责。在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是一条主要的育人途径,是与思政课程以及所有相关的人才培养系统协同、持续地完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项核心任务的重要途径。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人员在教学过程中都应紧扣“立德树人”这个核心主题,解答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帮助和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一、專业课程的思政教育研究现状

通过对来源于中国知网的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大量文献研究发现,大多数关于课程思政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如何有效利用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等主题,而对于基于专业课程自身,系统开发其内部蕴含的思政资源,开展具有专业独特性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不足。例如,王顺晔等分析发现,学科任课教师主要关注和实践的是思政元素如何从理论层面落实到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2],也就是将思政元素从专业课程的外部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而对如何从专业课程内部开发思政资源的研究几乎没有。笔者发现,以专业课程教学人员为主体,以专业课程体系为平台,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体系自身蕴含的思政素材为资源,以主体在专业课程教学全程中主动发现、设计和构建专业思政资源库,并在专业课程教学全程科学、有效地使用专业思政资源库为核心工作,是将专业课程建设成为自成体系的立德树人、全程育人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系统的可行途径,可以把这种由内而外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开发途径称为“专业课程思政资源的内涵式开发”。

二、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内涵式开发的必要性

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内涵式开发的必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内涵式开发是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教育作用的“双向思政教育”。课程思政主要的教育对象是学生,而实际上,专业课程的教师如果需要开展合格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活动,自己至少要经历三次主动的思政学习和研究的过程。教师的第一次自我教育,是在开展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之前,专业课程教师必须系统地学习思政理论,充实自己;教师的第二次自我教育,是专业课程教师结合所教授专业课程的特点,开发具有专业课程自身特色,而且能够对学生开展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教学的资源库,这个是初步构建自身思政理论系统的过程;教师的第三次自我教育,是专业课程教师实施有机蕴含思政资源的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时,需要根据不同环境、不同时空、不同学生的特点,持续开发与完善专业课程思政系统,在为学生答疑解惑的同时,促进自身的思政素养的提高和思政理论系统的构成。

第二,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内涵式开发对于受教育者是一种“隐性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是将思政教育内容隐含在专业课程内容中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式的思政教育,是对显性的思政课程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补充和辅助。而专业课程是高校中各类教育教学构件中学生最关注、投入精力最多、最具有主动学习动力的教育教学项目,如果师生能够共同参与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内涵式开发,将可使这种隐性思政教育途径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内涵式开发是一种能够印证普遍真理性的思政理论的“实践型思政教育”。首先,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帮助学生从不同的专业领域认知客观世界的过程,因而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蕴含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理论的感性认知,切身感受到具有实际效用的思政教育的内容。其次,通过专业课程中的各类实践型的思政元素的教育教学,可以印证思政课程学习获得的思政理论,增强思政教育的效果。最后,通过大量蕴含在专业课程中特殊的、个别的思政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政原理,进而构建既满足自身的个性化需求,又符合“立德树人”整体要求的思政理论系统。

三、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内涵式开发的设计

(一)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内涵式开发的总体思路

首先,专业课程需要将自身建设好,如果专业课程自身都无法吸引学生,让学生受益,那开发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资源就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其次,开发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必须紧扣立德树人的主旨,明确专业与思政教育教学的方向,并从更高的站位和更广的视野开发与实施思政教育教学。最后,还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深入、细致和灵活的措施,促进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主动、有效地获得思政教育知识。总之,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内涵式开发应该秉持紧扣主题、开发课程、针对学生的原则。

以在很多专业中开设的“调研”类课程或在专业课程中传授的调研知识与技能为例,它的课程思政资源内涵式开发的思路是:第一,利用课程或知识的基础性以及应用领域的广泛性,从思政普遍真理性的角度开发设计。不管是做哪种科学研究或企业工作,都必须以对信息科学和准确的掌握为前提,即必须在研究和工作之前做调研。所以,调研课程或调研知识与技能在各类专业中开设广泛,而且基本都开设在大学生的低年级阶段,或是开设在各类专业课程教学的开局阶段,有利于各类专业的大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接受与专业紧密关联的、隐性的思政教育,为后续深入的思政教育打好基础。第二,利用课程或知识的探索性,从深入研究某一领域思政理论的角度开发设计。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基本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调研的主要职能就是教会学生认知世界、分析世界和判断世界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探索真实的世界打下基础。在学习和研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开发蕴含的思政资源,可以帮助学生逐次递进地、自然地深入到某一领域的思政课题中,帮助学生在认识思政普遍真理的基础上,根据专业、个人、研究课题、环境等诸多因素,深刻掌握思政理论的内涵及应用。第三,利用课程或知识的实践性,从思政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开发设计。调研具有很强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特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可以用自己实际调研活动获得的客观真实的数据,发现、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充分利用蕴含在每一项调研课题、每一次调研活动中的思政资源,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思政教育、自我品德与素养完善的功能。第四,利用课程或知识的时代性,从思政教育教学符合当代中国和中国青年学生进步的角度开发设计。调研学习和实践的项目具有时效性的特点,可以据此开发出适应时代、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帮助不同专业、不同需求的学生完善与构建当代青年的观念和思政素养。调研的学习与实践不仅在课内和校内,还需要走进社会、走进市场、走进企业,以促进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内接受实践型思政教育。

(二)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内涵式开发的主要流程

按照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要求,可以将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内涵式开发设计为提炼、开发、实践和升华四个递进式环节。

第一个环节,提炼。这个环节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提炼专业课程的核心主题,二是提炼蕴含在专业课程核心主题中的核心思政元素。第一项提炼是需要所有专业课程在开设之初必须完成,并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的。第二项提炼是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内涵式开发的重要工作和首要工作,是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联系起来的衔接性工作,是决定后续的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能否保持正确的方向、能否有效的主要工作。在专业课程中开发思政资源,与构建思政课程中思政知识点的共同点,都是紧扣“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环节,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两项工作最主要的差异在于,思政课程强调显性的系统性思政教育资源,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需要突出专业独特性和潜移默化的隐性思政教育资源。如果把思政课程系统的思政教育比作“主色调”,那开发并利用蕴含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就是提炼那些衬托主色调的、更易于被感官直接吸引的“跳色”。当然,“跳色”不管怎样提炼,都必须围绕主旋律设计。所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设计人员需要在对专业、课程、思政和学生都有全面的认识,以及自身具备系统的思政素养和学识的基础上,根据“主色调”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下,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需求,提炼出专业课程内部内涵的思政资源,并做动态的、针对性的外延设计,使千紫万红的“跳色”能够衬托主色、渲染主色、突出主色;并且能够通过提炼设计,将“跳色”构建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将“跳色”系统与“主色调”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立德树人系统。以调研类课程为例,这类课有两个专业核心主题——“调查”和“研究”,很多教学单位和教学人员会根据学科、专业和学生等的差异,将“研究”又分为“分析”和“预测”两个主题。因此,几乎所有的调研类的课程至少包括三个核心主题——“调查、分析和预测”。课程思政设计人员就需要提炼与这三个专业核心主题相关的核心思政元素,这个提炼需要在围绕立德树人整体要求的前提下,考虑不同的主体、客体和环境的特点,实施专业课程独特性的开发。以作者对调研类课程的实际思政开发工作经历为例,根据所属时代、地域、院校、学科、专业、学生等的要求和特色,一般可以提炼出“客观、辩证、发展”三项核心思政元素,分别对应“调查、分析、预测”三项具有递进式工作关系的专业核心主题;同时,提炼出“系统”这个核心元素,作为思政教育和调研类专业课程共同具备的核心元素。其中,“调查”阶段的核心思政元素是要客观地认识世界;“分析”阶段的核心思政元素是要辩证地判断世界;“预测”阶段的核心思政元素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要有能力看到未来的世界;“系统”的核心思政元素是要全面、关联地认识、判断和把握世界。

第二个环节,开发。这个环节是根据提炼出的核心思政元素,依据专业课程中大量的专业知识点,针对性开发对应的思政教育点。这个设计环节又可以依次分为“挖掘、关联、设计、整合”四个步骤。第一步,挖掘。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点中的思政教育点。“思政教育点”是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基础单元,课程设计人员在这一步需要尽可能多地挖掘蕴含在专业内容中的思政教育点,为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内涵式开发工作提供全面的思政资源。第二步,关联。挖掘出的思政教育点可能有很多,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二次提炼,使思政教育点能够与专业知识点有机融合。这一步的关键是“有机融合”,将思政教育点与专业知识点关联的主要策略是“立体网状关联”,包括思政教育点之间的关联、思政教育点与专业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设计,以及不同层次的教育点与知识点的关联设计。所以,课程设计人员需要在这一步开展团队合作,充分吸纳来自专业课程教师、思政课程教师和其他专家的建议,将挖掘出的思政教育点准确、恰当地与专业知识点联系起来,为后面思政信息的隐性传输打好基础。第三步,设计。设计行之有效的思政教育教学策略,促使与专业知识点融合的思政教育点传授给学生时,学生能够被吸引,甚至能够主动、自发地将思政教育点用自己的领悟显性化。这既需要教师精心、巧妙地设计,还需要教师能够具有很高的教育教学现场实施技巧。所以,这一步是开发环节的关键,也是策略性、技巧性最为丰富多变的环节。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自然的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类语言、默语言、道具语言、空间语言等信息沟通工具,借助讲解、演示、研讨、实验、实训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点隐性地传输给学生。第四步,整合。这一步是将所有的思政教育点逐次整合成(二级)思政教育项目和(一级)思政教育单元,构建一个系统的专业课程思政知识体系。这样就可以一方面实现系统育人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完成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系统构建的目的。因为每个专业课程都有很多知识点及其对应的思政教育点,所以如何用归纳、推理等方式,将思政教育点整合成与专业课程对应的学习项目和知识单元,是设计的难点,需要专业教学人员与思政教育人员协同完成。由此可见,开发环节是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内涵式开发过程中最考验开发者的系统观、思政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思政资源开发设计能力的环节。以作者对调研类课程的研究,这类课程通常包括7个(一级)知识单元、16个(二级)学习项目,根据不同的要求和情况可以开发105个左右的(三级)知识点;然后,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和情况,开发并不断完善对应的思政教育点及其构建的思政资源系统。

第三个环节,实践。“实践型思政教育”是最能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隐性教育”优势的方式,主要原因是:第一,實践活动比理论教育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更能够吸引学生。大部分专业课程在思政内容上虽然不能达到思政课程那样的高度和广度,但是具有相对广泛多样的操作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偏爱亲身经历、亲自操作的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对他们更具有亲切性和可信性。第二,大部分学生仍然处于感性认知强于理性认知的阶段,他们对思政理论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还相对较弱,这时,感性较强的实践型思政信息和行为,会对学生更加具有说服力。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3]。基于这个设计思路,教学人员需要开发能够让学生亲身实践的思政教育点的实施方案。从思政实践教育教学设计来看,基本策略是让学生充分利用各个感觉器官,用思、说、看、听、嗅、尝、触、动等的真实经历,感受真实的思政资源,分析真实的思政现象,掌握真实的思政教育点,检验系统的思政理论;并且能够利用蕴含在专业课程内部的思政资源指导专业课程的学习,养成实践检验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思维和行为能力。以调研类课程为例,这类课属于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课程,大部分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的时候,都会采用项目化、过程式、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将一个完整的调研实践活动分解到一个完整的教学周期中,通过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一个实际的调研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市场调研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教学周期中每个(一级)知识单元、(二级)学习项目和(三级)知识点,都可以设计对应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例如,在“调查”阶段,文献法、访问法、观察法、实验法是主要的收集信息的方法,当学生围绕一个调研主题及思政主题,从不同的文献来源中收集二手资料,用问、听、看、做等不同的手段收集一手资料,然后据此发现了一个思政规律或原理后,他们对这个通过自己亲身辛勤劳动获得的思政教育点将会有更亲切的感受、更深的记忆和更准确的应用,这种实践活动的效益是单纯的理论讲授无法替代的。

第四个环节,升华。通过一系列的思政研究和教育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的思政素养得到升华;同时,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内涵式开发工作也需要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完善工作,为下一轮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支持。如果仅就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设计来看,升华环节主要包括两项主要内容:第一,思政教育点呼应核心思政元素的系统化。这项内容既包括四个大循环的最后一环,也包括每个思政教育点教学小循环的最后一环。作为大循环的最后一环的“升华”,是在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内涵式开发与实施的最后,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各个思政项目、各个思政教育点系统化,让所有思政教育点及教育教学工作能够相互关联,形成“立体网状关联”的立德树人系统,协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小循环的最后一环的“升华”,是在每一个思政教育点的教学实施后,能够为对应的专业知识点提供思政支持,能够深化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思政认知,能够提高专业课程的站位,通过思政教育升华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第二,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内涵式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总结。通过总结与完善,促进新一轮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得到升华。升华阶段的重点工作是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从专业升华到思政,从局部升华到系统,从特殊升华到一般。也就是说,专业课程的升华的同时,学生思政素养也得到升华。以调研类课程为例,课程内容有3个核心主题、7个(一级)知识单元、16个(二级)学习项目和大约105个(三级)知识点,首先要将所有资源整合、升华成为一个教学系统,理顺关系,这样才能做到教学过程的有理、有据、有序。因为调研活动基本是按照工作流程设置的,一个工作项目中的任务递进关系包括在同一级别内的资源的递进关系,所以,对应的核心思政元素、思政知识单元、思政学习项目和思政教育点的升华,需要设计为针对一个思政教育目标、或者思政教育项目、各级各类思政资源及其教育教学活动层层递进、相互协作地完成了解、认识、记忆、掌握、运用、完善思政教育目标的任务,最终升华成為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及教育教学系统。这一升华设计将教学活动从起始到完成的各阶段相互关联与印证,可以让思政教育既与调研专业课程教学同步,又能在一个完整的教学周期中帮助学生系统地、隐性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上述四个环节可以通过多轮的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过程构建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通道,促进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地完善与进步。因为目前课程思政的工作安排主要是采取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自上而下的推广方式,所以已经有了大量的专业教学人员的实践活动,可能造成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内涵式开发的实践活动已经领先于相应的研究活动的状况。在此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内涵式开发的研究主要有两个趋势:

从研究活动自身看,研究活动需要重点关注大量的、零散的、个体的课程思政实践活动的归纳与提炼,尽快研究产生具有一般性指导作用的成果,为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内涵式开发提供更加科学、领先的理论支持。

从研究内容看,需要重点关注两个领域:一是外部融入和内部开发的系统化;二是专业课程思政内涵建设的体系化。外部融入和内部开发的系统化主要是从人才培养全局的站位,将包括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在内的所有的关联教育活动构建成一个“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系统;专业课程思政内涵建设的体系化主要是站在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的高位,开展对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内涵式开发有利的、对课程思政和整个思政教育教学有利的系统化活动,例如编制学科、专业和课程的思政内涵标准,编写具备系统思政元素的系列专业教材,普遍地培训并提高专业课程教学人员的思政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制定能够激励专业教学人员开展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内涵式开发及应用的政策等。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2021-02-1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王顺晔,杨志芳,王彦华,等.国内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现状及对策分析[J].高教学刊,2020(36):193-196.

[3]《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N].光明日报,1978-05-11(03).

(责任编辑:张宇平)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