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智慧理念的未来学校教育集团管理
2021-09-30曾丽红刘伟孙颖袁予湘张晓丹
曾丽红 刘伟 孙颖 袁予湘 张晓丹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迅猛发展,对当代教育生态和学校管理理念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更多挑战。不仅是学习空间实现了无限拓展,从线下向线上线下结合转变,而且因材施教、以生为本、个性化教学、差异化发展等教育和课堂理念,在新兴智能数字科技的助力下变得更加生动、开放与智慧。
如何超越传统的教育结构与模式,对学校形态进行新的设计布局,打造基于未来学校的教育集团管理,是关系到未来教育能否应用先进技术精准支持学生生命成长、奠基未来发展的关键命题。
一、生态智慧理念与未来学校集团的内涵发展
“生态智慧”是由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所提出的深层生态思想中主要概念,强调人与所有存在物之间要实现认同的概念。相较于浅层生态,“生态智慧”认为所有存在物都是具有内在价值的“自我”,每个个体都需要从内在价值观到外在行动等多个层面更新自我认同,完成自我实现。这个从本我认同、社会自我认同、生态自我认同的递进过程,完成的不仅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小我”,而是能与环境多样性共生的“大我”,也即在环境与社会整体生態系统中生态自我的实现、完善,最终实现最优的成长。
随着数字化与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与社会环境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教育系统越来越像一个以“生态智慧”为核心特征的生态系统。一方面教育的资源、内容、方式、活动,都与社会环境和生活密切关联;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开放性为学校平台化运行提供了天然土壤,同时激活了每个自由自主的生命体的主观能动性,让教育的本初价值得以实现回归。
基于“生态智慧”理念,共生性、自主性和多样性成为面向未来的高品质教育集团的基本特征。在教育集团化管理背景下,共生性是指达成集团各主体包括学校之间以及各要素之间比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校之间等等都是“普遍共生”的关系;自主性是指集团内各主体和各要素都有了自主决定自身价值及行为方式的主动意识和权利;多样性是指每一个主体和要素都能满足独特发展需求,发挥自身价值,实现多样化、生态的、“最大限度的(长远的、普遍的)”自我实现。
广州市体育东教育集团(以下简称“体育东教育集团”)以“让每个人做最好的自己”作为办学使命,以“生态智慧”理念为指导,将生态内涵发展路径概括为“1+5+N”,即构建1个“未来学校数据大脑”——数据中心,打造5个“未来教师智慧成长空间”,助力多所“未来教育生态校”。积极探索基于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及基于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持续构建集团学校不同功能定位的智能学习环境,实现集团校园的“大连接”。同时指导、帮助成员学校和加盟学校建设良好的智能教育生态,搭建支撑学校运用集团“未来学校数据大脑”和“未来教师智慧成长空间”的平台。
二、以“未来学校数据大脑”为中枢架构现代治理体系
面向未来,体育东教育集团依托广州市教育大数据平台、阳光评价数据,探索集团办学与绩效评估大数据和教师成长大数据的建设,构建一个“未来学校数据大脑(智慧中枢)”。
“数据大脑”,是教育集团现代教育治理、智慧决策、联动研训和应急处置的指挥中枢。其基于“互联网+现代治理/精准研训”思维,创新运用教育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构建的平台型人工智能中枢,是“生态智慧”系统共生的基础。其整合汇集师生实体学习空间(学校、班级等)、虚拟成长空间与混合研训空间的数据,在现代教育治理与智慧研训等领域进行融合计算,让数据帮助集团学校思考、决策和运营,实现教师成长空间中人(包括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等)与物(包括教育装备、空间构件)的感知、追踪、即时分析与动态反馈,为智慧决策、精准研训、个性化成长与个性化服务提供依据。
以数据驱动学校变革,最终是要指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通过“未来学校数据大脑”,对接广州教育大数据平台,基于服务学生成长、因材施教、个性化成长、个性化服务等开发数据分析模型,接入第三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现集团核心校基于数据分析的学校治理、课堂教学改革,完善数据分析模型,完成集团七所学校基于数据分析的学校治理,推广核心校基于数据分析的课堂教学成果。
同时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与校本课程建设,创建“5G+4K+AI”智能学习中心。依托集团一体化智能平台,开展国家课程数字教材深度应用;以学习设计为组织形式,建立学校课程与资源建设规范,举集团之力,共建体系化、结构化、智能化的集团校本课程与资源。每所核心校创建1~2个“5G+4K+AI”智能学习中心,引进人工智能、STEM、双语阅读等创新课程,开展项目式学习。所有课程在集团内共享,惠及每所学校,整体提升集团教学水平。
推进基于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的常态化混合式学习,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因材施教。采用BYOD模式,建设高效互动的智慧课堂,学生终端可管可控,灵活开展师生互动和协作学习,推动常态化混合式学习,重塑课堂教学价值观,探索信息技术促进课堂变革的融合路径,继续创新学习设计理论体系与操作方法,构建更加完善的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课堂模式,探索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环境下的个性化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一体化的智能平台,支持教学流程再造、模式重建、质量提升及教师成长,与企业协同创新,创建以学习者为中心,服务于学习设计、课程共建、课堂互动、协作备课、互动研训、名师培养、资源共享等教学核心业务、教师专业发展的未来教师智慧成长空间。探索集团教研联动、课程共建、教学共享、文化共融的组织模式,培育未来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在协作中自我超越,为未来而教。
三、以“未来教师智慧成长空间”为场域形成教研学共同体
让每个生命得到最佳的表现,是生态智慧理念的根本旨要,也是体育东教育集团的发展理念。包括教师、学生在内的个体不是生活在教育环境中,而是环境不可或缺、融入生态系统中实现自我价值的“生态主体”,最终将能实现“生态自我”这个自我发展的最高境界。
为了让400多名教师的群体成为有共同愿景的教师共同体,体育东教育集团通过搭建“未来教师智慧成长空间”,深化融合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研究带动教师成长。
未来教师智慧成长空间分为网络协同育人空间、协作备课空间、互动研训空间、融创课程空间和教师成长空间。5个未来教师智慧成长空间良性互动,探索集团教研联动、课程共建、教学共享、文化共融的组织模式和未来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协同创新机制,培育未来教师共同体,促进教师在协作中自我超越,提升为未来而教的胜任力。
其中,网络协同育人空间融教师成长活动管理、办公、家校合作沟通、分享等功能于一体,构建知识共享服务体系;协作备课空间,由学科教学单元共备平台、汇聚选用教学资源及集团生成教学资源的资源库、作业设计分享及测评和学科常用数字工具四部分组成的,推进学科组跨校协作集体备课,跨校协作、学科共备、资源共享;互动研训空间,通过5G 网络教研与培训相结合的平台、主题论坛,以及线下的教师协作研训中心,推出“导师+”课堂、导师专递课堂、双师同堂等研训活动,实现无延时的名师课堂、教研视频传输、即时多点线上线下点评互动,协作研讨,研发教研资源公平化解决方案。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让每一个学生受益;融创课程空间,研究、制作一批未来教師专题培训课程和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课堂教学典型案例、慕课,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和学习评价。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研修社区等线上资源开展混合式研修;未来教师成长空间,为集团每个老师建个人成长空间,为教师个性化工作、知识管理、教学特色形成和专业分享提供贴心、便捷支持,重点建设集团“成长导师工作坊”。
未来教师智慧成长空间,可实现集团各校的资源共享互通,并依托智慧成长空间,深化融合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探索基于5G的线上线下混合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通过智慧成长空间的名师专题课堂、智慧课堂、微能力认证、跨校集备、网络教研等板块,推进集团优质资源的共创、共享。比如集团教师在集团统一单元备课模板指引下,推荐各校优秀教师加入各年级优质集备资源包建设团队中,通过线上研讨、线下研究、课堂演示等形式,完成本学期各学科的优秀单元教学资源包及教学案例,并在智慧平台上分享。
目前,体育东教育集团已初步构建起教研联动、课程共建、教学共享、文化共融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依托智慧平台开展了“未来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研究发表会、跨校线上教研等活动,授牌建立集团教师研究工作室,并生成教育集团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案例、经验材料、解决方案、教育集团同步教研互动操作指引、集团课程与资源建设规范等。同时,正在探索“导师+”课堂、导师专递课堂、双师同堂等教学形式。
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依托“未来教师智慧成长空间”,运用好“教学研究”这一重要抓手,提升教研深度、广度和力度,实现跨学科交叉教研。一是学校开展“大主题”研究,通过“互动阅读”、“协作建模”、“BYOD智慧学习”三大领域统领学校教科研,将自主、合作、互动、个性等课堂理念渗透到各学科教学,把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带给教师,带领他们进行新实践、新行动,从而创造新课堂、新学习、新智慧。二是深化推进学科专题系列教研,以学科核心素养或创新学习模式为切入点,将研究、学习和实践结合开展专题教研。例如数学学科结合年轻教师多、新教师多等特点,以概念教学作为专题研究,帮助数学教师提升学科专业素养;语文学科以小团队研究,帮助每个语文教师在不同的研究主题中找到自己的专业归属。
在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等信息化能力方面,采用“应用驱动、整校推进、集团共进”的方式,加强集团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以集团教师研究工作室为载体组建“骨干引领、跨校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推进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应用,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的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助力学校教学创新。
四、以“未来教育生态学校”为整体实现协同共生发展
“生态智慧”思想认为,自我潜能的完整实现是全局化、一体化、多样化共生递进的结果。“共生”不仅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的共生,还包括人与存在物以及环境的共生,亦包括各个部门之间、各个学科之间、各门课程之间、各类资源之间的共生,更包括集团内各个学校之间的协同共生。各种共生汇聚在一起,共同构建起生态智慧的教育系统。
体育东教育集团在已有批准成立的核心校、试点校和加盟校的现有格局下,以体育东教育集团智能教育生态学校标准为指导,利用集团未来学校数据大脑和未来教师智慧成长空间,促进文化共融、课程共建、教研共享,带动集团内N所学校成长为未来教育生态校,打造优质素质教育,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为了更好地实现“未来教育生态学校”之间的协同,体育东教育集团一方面从丰富育人模式、扩展优质资源供给、拓宽人才成长路径等方面入手,营造了面向开放教育的智慧校园生态体系,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因材施教、基于人本的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基于5G网络、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搭建与智能化学习相适应的智能学习环境,构建智能教学新生态;同时,依托“基于互动阅读的智慧学习创新研究”“移动互联环境下的深度课堂研究”“基于虚实智能学习空间的小学跨学科混合式学习共同体”三大项目,探索基于学生学习数据分析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动课堂变革,开发人工智能课程。
在探索开发人工智能课程方面,基于广州市小学人工智能课程,重构课程目标、创新课程内容,实施以沉浸式学习、项目式学习为主的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AR智能互动艺术创客实验室。
总之,基于未来学校的现代教育集团管理,要以学生为中心,“核心素养”为指引,以教育信息化重构教育生态,构建起一个联通教研、科研、管理、学校和老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育人环境,从课程、学习、关系、交流、成长、数据6个维度,重构学校生态,构建“未来教育生态学校”, 聚集课堂、课程、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泛在学习模式,打造智能感知、数据驱动和创新引领的“教育智能体”。持续建设针对核心校、成员校、加盟校不同功能定位的智能学习环境,实现集团校园的大连接,实现各校园之间生态协同、共生发展、均衡优质。
参考文献:
[1]荣荣,杨现民,陈耀华,赵秋锦. 教育管理信息化新发展:走向智慧管理[J]. 中国电化教育,2014(03):30-37.
[2]宗平,朱洪波,黄刚,许建真. 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04):15-19+51.
[3]陈桂龙. 智慧校园 提升教育核心素养[J]. 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13):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