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杏芬:率先垂范,春风化雨
2021-09-30毛琛
毛琛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杨杏芬教授对医疗卫生事业与教学科研工作,始终满腔热忱。她投身于广东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与发展,在疾控一线奉献了17年的美好年华。2017年,杨教授毅然决定重返高校,以自己的实战经验和专业智慧,践行培育新时代公卫优秀人才的初心和使命。2020年,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参加过抗击非典战役的杨杏芬身先士卒,带领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院师生积极投入这场疫情防控战斗。
“一线”:引领师生支援一线疫情防控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是刻在杨教授心头的一句话。广东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她带领公共卫生学院第一时间吹响战“疫”号角,三小时内组建志愿专家团,15名专家迅速对接梅州、河源、阳江、茂名等8个地市疾控中心,对口支援当地的流调工作,并联合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远程视频培训会议,组织志愿专家详细讲授新冠肺炎和新冠病毒的最新研究进展、现场流调、疫情风险评估、聚集性疫情的分析思路和处置方法。
得知省市需要专业流调力量支援时,她迅速响应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号召,与公共卫生学院副书记王亚惠等人全力组建师生志愿团队。杨教授带头冲在“一线”的姿态,带动了全院师生,短短几小时就有74名师生踊跃报名。作为省教育厅支援全省疾控流调的唯一高校队伍,学院组建的“公卫击冠青年志愿队”与疾控一线工作人员一起,赴全省21个地市火车站、机场、汽车客运站等重要场所进行环境采样。期间还有2名武汉探亲博士生投入属地疾控一线战斗,逆行出征。
“践行”:发挥专业特长强化疫情防控
疫情发生后,杨教授作为防控专家组副组长、广东省现场流行病学省级专家团成员,参与制定《广东省高校和中职学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南》(第一版、第二版),并多次参加省卫生健康委、省疾控中心关于WHO考察准备工作会议及全省疫情形势研判会议。此外,杨教授还负责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分区分级指导工作,分片对接全省8个地市疾控中心,特别面向复工重点场所和特定人群的流调工作进行指导和質控。杨教授多次参与省人大、省政府、省市发改委、省委政策研究室、广州市卫健委等单位召开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卫生应急法律法规座谈会,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为广东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出谋划策。
疫情期间如何保护庞大的高校学生群体是杨教授格外关注的事。她积极带领学生参与科研攻关及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充分把专业特长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专业工作中踏踏实实地践行公卫人的使命与担当。
2020年1月28日(正月初四),作为学校公卫组组长的杨教授组织流行病学系师生设计覆盖全校师生的健康登记卡,并联合流行病学系和生物统计学系,每周2次定期开展全校师生健康登记相关数据的系统分析,迄今已编制近100期图文并茂的《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工作简报》,为学校及时掌握师生健康动态、调整防控政策提供了有效的助力。杨教授坦言,疫情防控工作就是给学生最生动的“实战”。
“传递”:服务公众健康传递防控正能量
疫情发展早期充斥着各种“未知数”,杨教授结合疫情形势,认为应当“科学防疫、科普先行”,为保障公众生命安全,迅速做好公众及高危人群的科普宣传教育非常重要。杨教授号召全院师生,组建以抗疫、防疫宣传教育为主要目的的疫情防控科普宣传组,在疫情关键时刻,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公众提供权威科普知识,解读疫情防控措施。鼓励学院师生编写原创疫情防治科普作品,与广东省疾控中心组建联合健康传播团队,发布防控指引类、心理防护类、辟谣类、营养保健等原创科普公众号文章70余篇。
为解决疫情带来的心理问题,杨教授组织心理专家通过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微信公众号、QQ在线心理咨询、公益讲座、直播微课等形式,为医务人员和广大群众提供疫情期间心理援助服务。此外,联合学校教学发展中心拍摄微纪录片《抗疫每一天,健康满校园》,为学生返校开学指引防控做好准备。杨教授希望通过科普宣传,传递疫情防控正能量,普及科学防疫知识,倡导科学防疫方法,切实向公众传递疫情可防、可控的正能量。
“凝聚”:组织科技攻关精准科学支持
2020年1月29日(正月初五),杨教授组织学院各专业的权威专家教授召开科技攻关研讨会,研究框定攻关团队和主攻方向。在杨教授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产出了一系列指导防控实践的研究成果。为加强防控的深入研究,杨教授统筹规划协调,联合学院流调团队共同完成了包括南方医科大学在内的我省三所高校4万余名学生、中国规模最大的超大型密集型企业15万员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完成了超百所高校36万余学生的心理调查,迅速撰写调研报告,为重点场所——企业工厂、高校制定复工复学、精准防控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杨教授多次到省卫生健康委和省、市疾控中心实地调研及联系协调,结合防控一线需求,凝练科学问题,组织学院老师联合科研攻关,开展核酸检测质量评价、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试剂验证评价、密切接触者流调分析等工作,均取得一定进展。学院研究团队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合作的2项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与多个团队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20余篇,与世界分享中国方案。总结交流公共卫生领域不同学科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疫情防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战“疫”一直是正在进行时。杨教授及学院学科骨干科研团队争分夺秒,在整个春节期间废寝忘食地开展科研攻关工作,保持着高强度的攻关状态,以实际行动和科研成果为疫情防控争得时间、赢得效率。杨教授把自己的心血和努力凝聚成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贡献,把使命和担当写在了每一处言行。
“台下”:推动网络教学确保“云开学”顺利进行
为响应广东省教育厅“停课不停学”的总体部署,杨教授动员学院全体教师做好混合式教学准备工作,保证网课程顺利开展。杨教授部署成立学院开学准备工作领导小组和混合课程技术支持组,落实课程负责人做好线上教学准备,指导各学系和专业教学团队进行平台选择、视频制作、录屏技术、教学资料准备、布置作业以及后期翻转教学等工作,并定期检查各课程的混合教学情况,配合学校部署,把疫情作为线上教学生动教材,组织专业人员加班加点查找资料,为全校录制题为“同心同德,共抗疫情”开学第一课做好准备,让“云开学”顺利开展,助力有序复学。在杨教授的推动下,学院多位老师积极投身网络教学指导工作和网上心理辅导课程,共同谱写了青年学生的生命教育、科学教育、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之歌。“台下”的杨教授,用另一种方式“守护”学生,用心用情为学生引路导航。
结语
杨杏芬教授驻扎于广东省公共卫生事业岗位,无论是在广东省疾控中心耕耘的17年时光,抑或是2017年后走上高校讲台,她都致力于贡献自己的实战经验和专业智慧。杨杏芬教授率先垂范的精神让学生看见了疫情后方公卫人的奋力担当,她向年轻的公卫人无言传递了公共卫生事业的意义。新时代的公卫学子一定会秉承她的敬业精神与品德光辉,为祖国的公卫事业继续开拓疆土,不断筑牢、筑高我们祖国的“公卫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