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教育守初心,三代校长担使命

2021-09-30韦英哲王思静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9期
关键词:新丰县新华校长

韦英哲 王思静

开篇语: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教育部组织开展首批教育世家学习宣传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学习发扬教育世家热爱并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本刊记者兵分多路,深入采访广东省推荐的首批教育世家,讲述他们接力奉献、传承家风的故事。

吴晖晖的家族有30多人从事教育工作,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等地。第一代吴自强、杨三祝,是她的祖父和外祖父;第二代吴南光、吴中光、杨小卿、晏芸文,是她的父亲、叔叔、母亲和婶婶;第三代包括吴新华、张兆丰、潘锦芳、卓德婷等,是她的哥哥、姐夫、嫂子、弟媳等人。

吴晖晖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教书,坚守讲台29年,当了26年班主任。她的家族却一点也不普通,至今有30多人从教,还被誉为“校长世家”,其祖父吴自强曾任江西省立南昌一中校长,父亲吴南光曾任韶关市新丰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哥哥吴新华现任广州源雅学校总校长。一家三代从教的不多,三代皆出校长的实属罕见。从1921年吴自强留校任教那年算起,吴家的教育事业已经延续了整整100年。近日,本刊记者走进吴南光家中,采访了这个教育世家。

报效祖国,以校为家

吴自强生于1901年,因家庭贫困,12岁才上私塾,后入小学半工半读。17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小学毕业,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今抚州一中)。毕业后留校任教5年,后以优异成绩取得官费留学日本的名额。

1932年,为报效祖国,吴自强毅然踏上归途。不久,任江西省立南昌一中校长。期间,他制定了“公勇勤俭”校训,倡导“五育四有”,五育即德、智、体、美、劳并抓,四有即理想、道德、文化、纪律齐铭。由于治校有方,人才辈出,南昌一中成了江西最负盛名的中学之一。

吴自强立下“以学校为家,以教育为命,对中华尽孝,对民族尽忠”的誓言,亲笔书写并悬挂在办公室。任南昌一中校长18年,他处处以身作则,不摆架子,不搞特殊,爱生如子,践行自己的誓言。

吴南光这样描述记忆中的父亲:“既是校长也是工友,在学校跟学生一起吃饭,晚上到学生宿舍监督学生睡觉后,自己再回家;重视体育教育,早上带领学生晨跑;除外出开会,从不离校,与师生打成一片。”

抗战时期,学校四迁,历尽艰辛。在民族危难之际,吴自强挺身而出,殚精竭虑。1939—1945年,南昌一中迁校广昌期间,遭遇疫情,他在学校忙于安排救治染病的学生,其长子却因染病救治延误而殁。然而,丧子之痛没有消磨他为国育才的理想,他的言行感动了许多人。

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刘振群学生时期曾受到吴自强资助,他在《刻苦磨炼奋进的一生》中回忆学校搬迁的情形时写道:“在搬迁的过程中,肩挑行李书籍,风餐雨露,日行百里,艰苦磨炼。还在吴自强校长亲自带领下,搬迁校具板凳……学校一批老师,为了培育下一代,在艰苦的生活中辛勤教学,孜孜不倦,令我肃然起敬。在他们无私的教书育人精神的熏陶下,我磨练出克服困难的毅力,决心努力读书、报效祖国。”

“国难当头苦难年,安贫乐道兴陶然。一生检点差堪慰,未取人间造孽钱。” 吴自强1942年写下这首题为《感怀》的七绝诗。在吴新华心中,“这就是我爷爷一生的真实写照。”

吴自强一生忠诚教育,从教70年,桃李满天下。学生遍及世界各地,其中不乏驻外大使、省市领导、两院院士、大学校长和专家学者。

他醉心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与乡人一起集资兴建连城小学。50年代,先后多次给连城中学、连城小学汇款万余元,自己却过着“青菜豆腐汤,吃了就健康”的简朴生活。

1950年9月,吴自强被调到福建,先后在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任教,1987年退休。退休前后,他经常和毕业学生通信,或授以养生健体之道,或勉励学生报效祖国,或解答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称此为“再教育”。退休后的1987—1995年,他发信达3700封,平均每天超过1封。

退休后,吴自强居住在福建厦门,也经常给家乡的学校写信,了解情况,勉励师生。如1995年5月,在给连城中学全体教职员工的信中说:“第一要心系教育,面向未来;第二要以身作则,全面发展;第三要紧跟党走,振兴中华。”

吳自强既是教育实践家,又是教育理论家,从教之余,笔耕不辍。留学日本期间,译著有《满蒙经济大观》《苏俄印象》;后出版《日本现代教育概论》《青年与教育》《比较教育学新论》等教育专著,发表论文和科普文章280篇。80岁以后,仍与人合著了《教学与课程》《世界幼儿教育史》等,96岁出版《七十年教育生涯》,此外,还有《童翁吴自强爱国教育诗词选稿(1922—1990)》《吴自强书信汇编》等作品。

扎根山区,全心付出

如今,85岁高龄的吴南光依然每天坚持早起锻炼。最近,他锻炼后常坐在书桌前翻阅与父亲相关的资料。因近期有单位向他儿子约稿,讲述家族从教的事迹,他便帮忙整理一些材料。

当本刊记者来到吴南光家中采访时,他神采奕奕地讲述整理材料过程中的“新发现”,还亲自复印了吴自强在南昌一中制定的校训、校歌等资料供我们参考。

吴南光自幼受到父亲严格的家训。1957年,他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因成绩优异,被同学誉为“未来的数学博士”。当时他希望到科研所工作,不料事与愿违,被分配到山区任教。

当时一起被分配到韶关市新丰县的大学生共有6人,只有吴南光一人选择留下来。

他一开始就教高三毕业班,班上学生年龄比他大的约占半数,但学生们都十分尊重他,遇见时总是行礼鞠躬。学生淳朴的性格和求知的渴望,使吴南光深为感动。当时贫困山区师资奇缺,受教育条件差,更让他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大。于是,年方20岁的吴南光,就在这山区乡间扎下了根。直至1997年退休,才定居广州市番禺区。

吴南光以极大的热忱投身工作,很快便有了收获。他教的第一届学生,大部分以良好成绩考上高校。1962年,除了高三毕业班,他还承担一个中师班的教学任务。班上学生数学基础较差,许多人害怕上数学课,每学期都有十几人要补考。吴南光接手一年后,这个中师班参加韶关市统一命题的毕业会考,全班54名学生的成绩都超过合格线。

凭借优秀的师德和突出的业绩,吴南光曾十多次被评为县、市先进教师、先进工作者。在广州多所高校陆续向他抛来橄榄枝时,新丰县的领导极力挽留:“吴老师,同意您调动的这个名,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签的。因为如果我签了名,全新丰县人民的唾沫都会把我淹死的。”有感于大家的诚意,吴南光继续留在了山区。

谈起父亲的从教经历,吴新华颇有感触:“我父亲真的不容易,我刚毕业时,他同时担负高考补习班和大专班的数学课,得连轴转,上完这个班的课,马上到另一个班讲课,学生不同,教材也不同。由于每天上课时间过长,板书很多,手指都被粉笔磨出血来。”

1985年,吴南光担任新丰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更是从严要求自己,自爱自律,全心付出。在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的同时,还一直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

吴南光任校长期间,学校为新丰县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仅1984届数学大专班的33名学生中,就有25名毕业生成为新丰县各中学数学骨干教师,有的成为教坛新秀,有的成为全国先进教师、先进班主任等。

吴南光扎根山区40年,为山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当地群众交相称赞。有一次,他的大学旧友想联系他,苦于没有确切地址,仅知道他在新丰县,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信封上仅写了“新丰县吴南光收”,这封信竟然被准确无误送达。此事被武大的同学圈引为美谈,盛赞他在新丰县的良好声誉。

吴南光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家曾两次被评为广州市“五好”家庭。他的妻子杨小卿出生于江西省乐安县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杨三祝是当地教育名士。杨小卿1962年大专毕业,即从事中小学数学教学工作。1981年从新丰一中调至新丰县教育局教研室任教研员。35年如一日,一丝不苟地从事教学和教研工作。

吴南光夫妇的5个儿女,长子吴新云、次子吴新华、三子吴新良、长女吴阳阳、次女吴晖晖,全部顺利考上大学,分获博士、硕士和学士等学位。其中,吴新华、吴晖晖继承了家族的光荣传统,唯教书是务,以育人为本。

牢记祖训,不倦为怀

对于30年前祖父吴自强回南昌办90岁寿宴的情景,吴新华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爷爷由叔叔陪同从福建坐火车到南昌,我们一家由父亲带领从广州出发,比爷爷早一天到。第二天,到火车站接爷爷时,竟然来了近200人,除了亲朋好友,几乎全是爷爷的学生,年龄最高的有80多岁了,特别是一对双胞胎姐妹花见到爷爷时热泪盈眶,场面令人动容。”吴新华回忆道。

当时,吴自强的学生从世界各地寄来贺信、贺电120件,祝寿诗文50篇,还有一大批学生到场祝寿。“每个人见到爷爷都作揖行礼,毕恭毕敬,纯洁的师生之情自然流露。正是那场寿宴坚定了我终生从教的理想。”吴新华说。

1981年,16岁的吴新华考入广州师范学院数学系。因大学表现突出,毕业时被学院确定为从政基础锻炼(培训)对象。但他婉辞,主动回到粤北山区新丰一中任教,一干就是10年。

无独有偶,与父亲吴南光一样,10年中,吴新华也有很多机会可以调离教育战线,但他都选择留下来,坚定做一辈子教师。这是他祖辈、父辈的思想和作风,也是他的信念。

大学毕业后从教第三年,吴新华就承担高中毕业班教学工作,并取得县高考成绩一等奖。1991年开始担任新丰一中数学教研组组长,并长期负责毕业班教学工作。

1994年9月,吴新华被调到中山纪念中学任教。先后担任中山纪念中学教学副校长、中山市桂山中学校长、罗定市培献中学校长、华中师范大学东莞附属中学创校校长,现任广州源雅学校总校长。

吴自强35岁时在《如何实现我们的理想中学》一文中提出七点:锻炼强健体格、陶融公民道德、培养民族文化、充实生活知能、培养科学基础、养成劳动习惯、启发艺术兴趣。这些在今天看来依然不会过时的教育理念,也成为吴新华当校长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吴新华从祖父、父亲身上看到,做教育要有情怀。他自觉传承祖父立下的二十字誓言,并将此作为祖训,时刻牢记心中。“我做校长,也是传承我爷爷和我父亲的精神。”

他希望自己当一名有教育情怀的校长:首先,有教育信念和主张。2021年履新广州源雅学校总校长一职,他提出了“惟源惟雅,务本求实”的校训,倡导“守正守诚,笃知笃行”的校风、“春风化雨,不倦为怀”的教风和“勤学静思,探源求果”的学风。其次,思想上要与时俱进。要将学校的发展和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还要懂得师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第三,行动上能创新敢担当。校长一定要“多走出去,多请进来”,学习交流,拓宽视野,更新观念。

接力奉献,坚守讲台

在祖父、父亲和哥哥的熏陶下,吴晖晖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一心坚守讲台29年,担任班主任26年,用爱续写教育世家的教育情怀。

在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东风中学,吴晖晖是学生公认的好教师,许多学生毕业后还与她保持联系。有学生在来信中写道:“吴老师,我很幸运在初中能遇到您这样的好老师,您平易近人又十分有耐心,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解问题,哪怕是同一问题,一遍两遍三遍,甚至还会换一个角度,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吴晖晖的女儿彭田田说,与母亲上街买菜,路上常常能遇到学生上前跟母亲打招呼。

担任初中班主任多年,吴晖晖自有一套管理班级的工作方法。尤其是面对问题学生的叛逆行为时,她更是淡定地“以不变应万变”。

一次,吴晖晖调解班上一名男生与语文科代表的矛盾。男生向吴晖晖大声嚷道:“老师,你这套理论是过时的,你是在偏袒语文科代表。”面对学生气势汹汹的指责,吴晖晖严辞镇压,才得以稳住即将失控的局面。但她知道,要改变这个学生的行为与思想偏差,其路漫漫。

数学第一单元测验,吴晖晖发现这名男生只考了28分,发试卷时便有意观察他的反应,见他拿到卷子马上揉成一团,很沮丧。多年的教育敏感,使吴晖晖立马抓住这一教育契机。

她课后便找他谈话,鼓励他:“一次没考好并没有太大关系,关键是要知道没考好的原因。”学生态度并未软化,气呼呼地说:“原因是没法听懂你上的课。”吴晖晖没有生气,而是立刻回应:“上课没听懂,我可以给你重讲一遍。”

就这样,吴晖晖每天主动问他是否听明白并给他解答其不明之处,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成绩慢慢发生了变化,从20多分到60多分、80多分,偶尔也能有90多分;师生关系也从对抗转变为聆听、对话、和谐相处。这一切,离不开吴晖晖的全心付出。

姐姐吴阳阳这样评价吴晖晖:“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十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照顾年迈的父母,优良的家教家风在她身上得到充分展示,她是家里公认的‘楷模。”

吴晖晖五兄妹中,虽然目前只有两人从教,但另外三人也有教育情结。吴新云经常無偿帮同事的孩子辅导功课,吴阳阳、吴新良虽身在企业,但都担任了高校的校外导师,时常到学校讲课。

吴新良的妻子卓德婷是广州市番禺区大龙中学的心理教师,嫁入吴家后,她感受到深厚的教育情怀和浓厚的教育氛围。“在日常的家庭闲聊中,聊得最多的就是教育话题,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家庭中的每一份子都会参与热烈的讨论和分享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火花,这是吴家教育思想不断传承的体现。”

富有教育情怀的家风也深刻影响了新一代吴家人,让彭田田也钟情于教育。大学期间参与的三下乡活动中,她第一次体会到了当教师的快乐和成就感。2020年,她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专业英语四级和八级考试均为优秀。从事少儿英语教育工作的她,于2021年5月通过了普通话考试,目前正在准备教师资格考试。“未来我也想当一名教师,将好家风继续传承。”

一家三代从教,不忘初心,孜孜不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而今,第四代也即将走上从教道路,相信这个教育世家接力奉献的精神必将激励更多教师坚守教育初心,勇担育人使命。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    韦英哲

猜你喜欢

新丰县新华校长
踔厉奋进续写新华章
汉代京兆新丰县交通道路考
乱发脾气的小熊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