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认知能力
2021-09-30李亦文
李亦文
对于小学生来说,事物都是全新的,作为科学启蒙老师要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正确认知世界,强化其自身思维习惯和综合素养。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生动有趣的科学课堂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呵护孩子们的好奇心”,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无疑是首选,让孩子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激发其求知欲,使其主动求知。
例如,在教六年级科学课程《太阳系》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展开教学,让大家能够在视觉上去接触自己从未接触过的宇宙知识,通过多媒体生动的视频展现,让大家分别认识到浩瀚的宇宙中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并认识到每一个行星的不同特点,通过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化抽象为形象,有效降低学习难度。
二、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质疑,促进思维发展
教师通过提问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基本掌握情况,有效引导科学思考。老师提问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启发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教学《营养要均衡》时,老师出示“平衡膳食宝塔”后,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各种食物中包含的主要营养,更重要的是通过提问理解营养的均衡搭配,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尊重每个同学的想法和意见,鼓励大家大胆地从多种角度分析和看待问题,从而有效启发其思维,提升其科学的认知。
三、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引导其主动探究
科学课要培养孩子们愿意亲近自然,观察各种自然事物。通过组织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其在实践实验中探寻知识真理,加深其对知识的印象,还能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
例如,《让小车运动起来》中“探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时,在初步认识拉力是小车运动的主要原因基础上,用实验验证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通过反复自主实验,多次记录交流,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构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的认知。
四、结合实际生活教学,完成科学概念的引入
科学知识和生活现象息息相关,教学中应当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老师可以适当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知识的导入,通过结合同学们熟知的现象进行引导,完成科学概念的认知。
例如,教授《运动与摩擦力》时,学生认知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生活中减小摩擦力的事物很多,但有时又要增大摩擦力。如增加鞋底花纹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对行走者有益。此外,雪天地滑,摩擦力小,对人们无益,应该及时清理积雪或者穿上防滑效果好的鞋。橡胶轮胎上面的深花纹,可以增加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等,通过生活事例,让学生巩固摩擦力的认识,使其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知识。
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拓展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分组,保证小组分配的公平性。通过让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相讨论和探究,使其在自由的学习氛围下,能够更加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同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者和引导者,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当中的作用,帮助各个小组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师给出的学习任务。
例如,学习《校园生物大搜索》中,老师要组织大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大家将校园分为几个区域分别进行调查,针对校园内存在的动物和植物,应用绘画或者拍照的方式进行记录。之后各个小组将调查的校园生物分别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种类型进行记录,名称、地点以及不同生物的特点。通过这一方式,有效开阔学生们科学知识的视野。
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围绕启发学生的思维这一理念指导其开展活动,通过为其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强化其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使其面对事物时能够从多种角度出发展开探究。同时,要重视实验,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行构建正确的认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