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在巴渝大地上的铿锵誓言

2021-09-30徐光煦

红岩春秋 2021年6期
关键词:重庆中国共产党

徐光煦

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党史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重庆探索组织创建新路径,结合重庆实践不断创新,关键时刻肩负重大历史使命,在推进区域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努力推动中国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建设等方面,为全党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深化重庆历史貢献研究,对深刻认识重庆在党和国家的历史地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探索组织创建新路径丰富党的地方组织创建历史

创建于1926年2月的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中共重庆地委),是党在西南地区成立最早的地方党组织。从共产主义先驱的活动,到先建团再建党,在国共合作过程中会聚共产主义先进分子,在曲折探索中创建重庆地方党组织,这一艰辛历史过程,体现了共产党人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中的创新精神,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的创建历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1921年7月开始,邓中夏、恽代英、萧楚女、陈毅、张闻天等一批早期共产党员先后来到重庆,掀起了马克思主义在重庆传播的热潮,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在重庆活动的历史,但并未建立党的地方组织。先建立共产党组织,再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团的组织,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建立地方组织的普遍规律。但重庆情况不一样,是先建立团的地方组织,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以团代党”,发挥领导作用,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党的地方组织。

1922年4月,在上海入团的四川留日学生唐伯焜,受中共中央负责人陈独秀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托,来到重庆筹建青年团组织。10月9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在重庆正式建立,周钦岳为首任书记。重庆地区自此有了团的地方组织。

在重庆党组织创建过程中,中国青年共产党(中国YC团)也产生过重要影响。1924年5月,因受到四川军阀的迫害,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中国YC团重要成员杨闇公、吴玉章、童庸生等从成都转移至重庆继续开展活动。此后,中国YC团成员在政治上发生分化,杨闇公、吴玉章等大多数成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共产党,为重庆党组织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经过国共合作在重庆的深入推进,国民党中央指派吴玉章到重庆改组四川省国民党,在重庆开办中法学校,培养革命骨干。1926年1月,以冉钧为书记的中共重庆支部在重庆城区中法学校成立,以邹进贤为书记的中共綦江支部在綦江成立,重庆地区最早的两个基层党组织就此诞生。

同月,杨闇公代表共青团重庆地委向中央汇报工作,要求在四川建立党组织。经中央批准,2月底,中共重庆地委成立,杨闇公任书记。经过曲折探索和艰辛努力,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创建了地方组织,实现了党对四川革命运动的统一领导,标志着重庆作为四川革命运动中心地位的确立,开启了党在西南地区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先河,扩大了党在西南地区的影响。

开创统战工作新格局奠定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坚实基础

抗战时期,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除国共两党外,其他中间势力成为决定国共力量消涨的关键。中共中央南方局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以重庆为中心的国统区,在团结争取中间势力过程中,支持创建和发展民主党派,与国民党和其他党派开展政治协商,开创了一条中国共产党与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道路。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政治舞台呈现多种力量,中国共产党对中间势力作出分析,“在中国,这种中间势力有很大的力量,往往可以成为我们同顽固派斗争时决定胜负的因素”,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要求,用以指导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统战工作。南方局在国民党统治区广泛团结并与中间力量开展合作,1941年3月,支持促成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称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在重庆成立。在南方局的帮助下,在重庆还成立了以国民党民主分子为主体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以民族工商界人士为主体的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以科技界进步人士为主体的民主科学座谈会(抗战胜利后在此基础上组建九三学社)。民盟、民建、民联、九三学社等中间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成为国民党统治区的重要政治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促成了抗战胜利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促进抗战与争取民主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方局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第二次国共合作过程中开创了“遇事协商”的政治实践模式。抗战时期,国共之间虽然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但一直没有固定的合作组织形式。周恩来曾经向国民党建议“遇事协商”,国共两党斗争与合作均以协商方式解决问题,“遇事协商”便成为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形式。抗战胜利后,为建立联合政府,南方局主要领导人代表中国共产党联合各民主党派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在争取民主过程中,通过多次较为正式的座谈协商、会议协商,将抗战时期的“遇事协商”逐步发展成为各种政治力量共同参与的政治协商。

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多党协商、民主议政的政治局面。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为中国政治开辟了一条民主建设的康庄大道”,也为中国政治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协商道路,其产生的作用及影响深远。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成功召开,“标志着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具有鲜明中国特色”,这是中国共产党在100年的探索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历史依据和历史根源。

肩负重大历史使命铸就党的历史上三座不朽的丰碑

重庆谈判、中共中央南方局和中共中央西南局,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全党历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已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铸就了重庆党史上三座不朽的丰碑。

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高举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在以重庆为中心的国统区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取得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历史功绩,充分发挥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胡乔木曾指出:“没有南方局在大后方进行的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就很难把当时在国民党区域的各民主党派和各方面人士团结在我们共产党的周圍,后来我们建立新中国的情况就会不一样。就没有今天这样的格局。”

抗战胜利之初,为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关于重庆谈判,毛泽东说:“这次谈判是有收获的。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和人民的某些民主权利,承认了避免内战,两党和平合作建设新中国。”重庆谈判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西南局坚决贯彻中央重大战略部署,领导人民解放军一举推翻蒋介石集团在西南的统治,取得了解放大西南、和平解放西藏的重大胜利,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西南局为西南地区的政权建设、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边疆巩固建立了不朽功勋。中央对包括西南局在内几个大区历史贡献作出了充分肯定,“对于贯彻中央政策,实施人民民主建政工作,进行各种社会改革运动,恢复国民经济,以及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其他各方面的工作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都胜利地完成了它的任务”。西南局大量开创性工作,多次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评价。1951年9月3日,毛泽东在与梁漱溟谈话时称赞道:“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

坚决落实决策部署推进区域发展国家战略取得新成果

重庆地处祖国西南,四川盆地东部,长江、嘉陵江、乌江交汇区域,土地富饶,物资丰富,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建设及改革开放时期,都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在推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特点,在涉及三线建设、中央直辖、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区域发展国家战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央实施的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建设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变生产力布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以后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重庆作为三线建设的中心城市之一,承担了三线建设重要任务,壮大了重庆老工业基地的实力,“形成了以国防工业、民用机械、冶金、化工工业为骨干,轻纺工业相应发展,门类较齐全的现代工业生产体系”。三线建设时期,重庆修建公路、铁路,形成了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主干的对外交通大动脉,“交通状况的极大改善,奠定了今天重庆在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交通枢纽的地位,同时也为重庆充分发挥经济中心作用提供了必要条件”。这一时期,重庆完成了国家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任务,为国家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奠定了重庆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为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区域发展不平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重庆市作为特大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川东地区以至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党中央决定成立重庆直辖市。重庆抓住直辖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办好“四件大事”为重点,以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为目标,在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中发挥着枢纽作用,在我国经济布局向内陆地区拓展中起到了战略支撑作用,为助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重庆设立直辖市多年的发展,不仅使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上了一个台阶,而且对长江上游、整个西南地区的辐射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了”。

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为新时代重庆发展掌舵领航、把脉定向,对重庆提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通过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川渝两地“累计签订合作协议236个,开工重大合作项目27个、完成投资354亿元”。“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稳步推进,主城都市区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两群”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重庆出台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获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城镇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逐步向农村覆盖,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奋力推进重庆在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战略中取得新成果。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出新贡献

在实行对外开放4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重庆从解放思想到实行改革开放,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到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经历了启动全面对外开放、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这样一个逐步、不断的对外开放过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庆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实践与探索。1983年,重庆成为全国计划单列市,被辟为有直接对外进出口权的内陆口岸,享有了直接对外贸易以及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权力,对外开放全面起步。重庆计划单列,“加强了重庆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地位与作用”。

1992年,国务院批准重庆为沿江开放城市,重庆出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实施意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拓宽国际市场、发展国际旅游、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开放等各项工作,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不断攀升。

1997年设立直辖市后,重庆通过建设综合立体交通骨干网络改善发展硬环境,通过环境综合整治优化投资软环境,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和区县特色工业园区的龙头作用,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在全面对外开放过程中,重庆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第一个“水港+空港”的双功能保税港区——重庆保税港区。经过多年的不断改革与调整,“重庆保税港区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现进出口商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聚集和辐射,对于充分发挥内陆开放高地的作用,推动重庆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主动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重点推进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扩大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联程联运等出海出境大通道建设,深入实施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十三五”时期,“开放通道持续拓展,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96个国家、260个港口,中欧班列(渝新欧)累计开行超过10000班,国际航线增至101条,重庆成为全国首个同时拥有港口型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平台引领带动作用增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自贸试验区、两江新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集聚了全市外贸进出口的80%、外商直接投资的60%”。开放型经济稳中提质,智博会、西洽会、中新金融峰会等影响力不断增强。通过一系列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措施,重庆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已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战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不断加强组织建设树立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光辉典范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来就十分重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党自身建设的特点和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完整的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以其独创性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的建设学说,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党在重庆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形成了一系列在全党有着重要影响的做法和经验。

中共重庆地委成立不久,1926年4月15日,为解决党内同志杨洵、童庸生之间的矛盾,杨闇公主持重庆党团组织10人召开批评会。会上,大家畅所欲言,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消除了同志之间的误解与隔阂,达到了团结目的,“这可以说是民主生活会的一个良好典型”。“会后,重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加,各项工作积极展开,取得突出成绩,受到中央的表扬”。这次会议,是重庆党组织历史上的第一次民主生活会,也是全党历史上民主生活会制度尚未形成情况下较早的一次民主生活会,因此,重庆党组织的做法为加强全党的建设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1943年3月,周恩来在45岁生日时,结合过去革命斗争工作经验总结和自我批评,在重庆写下一份《我的修养要则》,提出“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永远不与群众脱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等七条内容。周恩来从学习工作方法、自律自省、群众路线、党性修养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带动南方局党员干部开展整风学习。南方局通过整风学习,“激励了党员斗志,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周恩来作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严以律己,在全党树立了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

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被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监狱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开展狱中斗争的同时,从党的内部寻找原因,对川东党组织遭受大破坏的惨痛教训不断进行总结。罗广斌脱险出狱后,把同志们对党组织的意见写入《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報告》(以下简称《报告》),并报送中共重庆市委。《报告》第七部分为《狱中意见》,共有八条,主要内容是:防止领导成员腐化;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切勿轻视敌人;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严格进行整党整风;惩办叛徒、特务。这份《狱中意见》,“充分体现出一群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对党披肝沥胆、赤诚倾诉的真知灼见,是对加强党的建设的理性思考,是他们用生命与鲜血留给党的最后嘱托,至今仍然闪烁着崇高的人格光芒”。

中国共产党在重庆100年的光辉灿烂历程,经历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发展的全部过程。党在重庆100年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作出了重大贡献。将重庆一域的生动实践,置于中国共产党100年历史中衡量考察,可以进一步深化认识重庆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坚定信心,自觉地肩负起新时代赋予重庆的新使命,努力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杨洋

猜你喜欢

重庆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2020年重庆成绩单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重庆之旅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