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结合债券基础设施数字化发展探索

2021-09-30黄烁王延昭唐华云

债券 2021年7期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数字化转型

黄烁 王延昭 唐华云

摘要:债券基础设施作为金融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以应对同行的激烈竞争、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并顺应数字基础设施的高速发展。本文从强化产学研合作、积极参与金融科技标准制定和积极参加创新监管试点项目三方面探索债券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方案。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  债券基础设施  产学研结合  外部合作

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技术手段的进步,全球金融业经历着不断的升级和变革,目前已进入数字化时代。本文参考国内外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以产学研结合及外部合作作为切入点,探索债券市场金融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方案。

对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认知

虽然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金融业共识,但目前业界对数字化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更多的是从数字化特征、未来形态或数字化转型手段等方面进行描述,普遍认为数字化转型是金融信息化發展的更高阶段。主要的观点有:

(1)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数字化转型不是纯技术工程,而是对金融机构系统性的重新定义,包括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业务模式、IT系统、人员能力等的变革。

(2)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业务转型。数字化转型是手段,不是目的,转型的初衷是帮助金融机构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是为了更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是为金融机构经营发展服务的。

(3)数字化转型未改变金融本质。金融的核心功能和本质是实现资源的跨期配置,即融资和投资,投融资的实现形式和表现方式随着时间、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变化,但资源跨期配置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

数字化转型措施探索:产学研结合及外部合作

面对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双重影响,国内金融机构纷纷加入数字化转型浪潮,结合自身的规模、业务战略、经营模式、金融科技能力等因素,从组织、文化、架构、技术、生态等多个层面发起由内而外的变革。总体上,国内金融机构主要从优化组织架构、布局金融科技、加强外部合作等方面,打造适合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基因,持续提升数字化创新能力。

一是强化产学研合作。国内主要金融机构通过与BATJ1互联网公司、华为、知名高校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合作内容包括客户相互引流、联合创新研究、技术攻关等,实现优势互补。例如,中国金融机构与腾讯成立金融科技实验室,重点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建普惠金融、云上金融、智能金融和科技金融;浦发银行联合百度、华为等设立六大创新实验室,与微软等16家公司签署科技合作共同体备忘录并发起成立“科技合作共同体”,创新金融科技业务新模式。

二是积极参与金融科技标准制定。一些金融科技实力较强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人民银行、国标委、银联、行业自律协会、产业联盟等机构的金融行业技术与应用标准制定工作,统一金融行业的新技术标准,降低技术风险,如银联牵头工商金融机构等完成《人脸识别线下支付安全应用技术规范》。

三是积极参加创新监管试点项目。国内金融机构积极跟进《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落地实施情况,应用人民银行提供的监管沙盒模拟客观市场,开展产品服务创新并降低金融科技创新风险。截至2020年12月底,共有70个项目进入人民银行监管沙盒测试,其中商业金融机构作为主要参与机构申报的项目占比达90%以上。

现阶段债券基础设施产学研合作成果

(一)中债-清华金融信息科技创新联合研究院

2020年,中央结算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和清华大学共建成立中债-清华金融信息科技创新联合研究院,围绕打造世界一流金融基础设施的战略目标,由两院院士领衔,吸纳数十名教授级研究人员参与,充分发挥了校企联合优势。联合研究院面向金融领域,围绕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数据治理工具集、计算框架及平台体系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研发等科技前沿课题开展合作,培养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高层次技术人员,形成新型理论、核心技术、创新业务、先进工具、示范应用“五位一体”的研发体系和方法论,在创新业务发展中释放数据价值,并逐步实现国产化应用,支撑公司的数字化转型。

2020年,联合研究院主要围绕信息安全、数据治理工具集、创新技术研究三大领域开展深入合作,贯彻执行项目管理制,包含9个子项目(见图1)。

数据治理工具集服务于公司对接多市场的转型,充分挖掘企业数据价值,并依托数据治理咨询项目形成的数据治理框架、组织、流程和标准,为公司的数据价值挖掘和数据产品输出等提供数据和工具集支撑。其中,数据沙箱工具集用于敏感数据安全访问,实现了数据安全访问模型、授权、身份识别、脱敏等算法设计;客户画像分析工具集用于实现公司客户行为分析,实现了模型标签的客户债权性质统计和预测算法、优化了客户债权性质统计和预测算法。

信息安全领域兼顾成熟技术与前沿技术,主要聚焦安全技术体系的应用部分,选取覆盖面广、急需使用的技术点,并将研究成果集成并入现有安全体系。2020年度共有三个子项目:漏洞检测工具用于挖掘已有系统漏洞,精准定位漏洞;源代码静态审计工具用于对已有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并完成对规范类、缺陷模式类及污染传播类缺陷的检测。上述两类工具解决了商用产品代码闭源、灵活性较差的痛点,提升了公司的静态安全检测能力。网络安全服务于实战攻防演练,通过态势感知相关技术增强公司主动安全防御能力。

创新技术领域侧重对分布式计算垂直领域进行深挖,促进学校科研成果在公司的落地应用,探索公司服务升级,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核心技术提供解决方案,提升核心技术掌控力,形成自有资产。其中,分布式消息中间件用于对标IBM MQ的国产化替代,项目自主研发的RPC框架、消息传输、断点续传、消息队列、乐观锁优化、KV存储,核心性能远优于国内外相关产品;流计算主要为各项目提供算力支撑,并赋予数据处理能力,通过框架移植、稳定性验证、多源数据采集、计算节点任务调度优化、聚合算法优化,提供实时计算能力;区块链完成国密化改造、跨链服务、一致性算法移植及改造、典型智能合约设计、智能合约安全检测,并逐步集成入公司自有平台;文件服务体系优化主要用于弥补现有系统对大文件处理能力的不足,实现大文件压缩、编码、块传输、断点续传、并发控制算法,并提供安全可靠的超大同步、异步高并发传输功能。

(二)根据行业标准升级区块链债券平台

2020年7月,人民银行向各金融机构下发了金融行业标准《推动区块链技术规范应用的通知》及《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评估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这是首个由主管部门发布、较为完整的区块链体系与产品技术标准的评估办法。《规则》包括技术要素评估、性能评估、安全性评估三个方面,其中技术要素评估包含共识协议、智能合约、节点通信、密钥管理等10项,性能评估包括交易吞吐率等5项,安全性评估包括硬件、软件、密码算法、隐私保护等12项。

根据《规则》中关于区块链体系和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评估办法,结合实际平台建设过程的优化需求,公司对相关技术应用进行了评估分析,并从两方面对原有区块链债券平台进行优化升级:一是提升系统安全性,如BaaS运维管理平台权限控制及安全审计加固、基于软件实现的私钥管理、身份鉴别等;二是提升系统易用性,如前置SDK开发包多语言支持、CA证书冻结解冻管理等。

对标人民银行标准升级后的区块链债券平台,有助于更好地推动业务开展,提升业务合规性,降低新技术在债券市场的应用风险。

债券基础设施数字化发展建议

参考国内外金融机构已有的数字化转型举措,债券市场金融基础设施应积极参与金融行业技术与应用标准的制定推广,参与权威机构的创新工作,加强与金融科技公司、头部企业、知名高校等产学研合作,借助外部力量提升业务合规性、技术规范性与领先性。

一是积极参与监管创新工作,强化业务合规性。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理念和措施已日趋成熟,后续的主要工作是落地实施,包括将金融科技新产品纳入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对金融科技公司与金融业务实施统一监管等,这将推动监管科技的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债券基础设施一方面应积极参与监管机构的创新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化解金融科技创新风险;另一方面应积极参与监管科技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应用数字化监管协议、智能风控平台等监管科技手段提升业务合规性。

二是统一新技术行业标准,降低技术风险。债券基础设施应积极参与监管机构、国标委、金标委、金融业协会等权威机构的金融行业技术与应用标准的制定工作,有条件的机构可以牵头或联合其他机构共同制定,加强标准的推广应用,降低新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风险。

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保持技术领先性。根据业务和技术的发展需要,债券基础设施可联合知名高校、科研院校、头部企业等机构开展新技术前瞻性研究、新技术攻关、业务创新等工作,发挥金融机构应用场景丰富及外部机构技术研究能力强大的优势,共同推进技术国产化研究与应用,保持技术领先性。

注:

BATJ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四大互联网公司简称。

作者单位:中债金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责任编辑:李波  王琼  鹿宁宁

参考文献

王春英,陈宏民.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问题研究[J].管理现代化,2021,41(02):29-31.

?

杨龙如.加速金融科技创新 助力全行数字化转型[J].中国金融电脑,2021(05):8-12.

雷小苗,李良艳,王蓉.新时代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研究[J].管理现代化,2020,40(03):36-38.

赵胜超,曾德明,罗侦.产学研科学与技术合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数量与质量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0,41(01):33-48.

孫建坤.以科技打造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新引擎——基于银行理财子公司视角[J].债券,2021(03):59-62.

猜你喜欢

产学研结合数字化转型
关于教师下企业锻炼对推行“现代学徒制”研究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探究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探究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艺术设计专业中以项目教学促产学研结合的策略研究
从微信公众号看纸媒数字化转型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
安全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