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寸之间,“美”无处不在

2021-09-30张宝华

家长·下 2021年9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阅读教学语文

张宝华

【摘    要】阅读教学既可以促进提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也可以通过扩大阅读面来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提升语文审美能力具有良好的教学条件与教学背景。本文主要探究了阅读教学中提升审美能力的方式方法,以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7-0187-02

"Beauty" is Everywhere in Every Inch

——Improve Chinese Aesthetic Ability in Reading Teaching

(Chong'an Primary School, Wuyishan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ZHANG Baohua

【Abstract】Reading teaching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on ability of the article, but als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literary literacy by expanding the scope of reading. It has good teaching conditions and teaching background to improve the aesthetic ability of Chinese in reading teaching. This article mainly explores the way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aesthetic ability in reading teaching,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Keywords】 Reading teaching; Language; Aesthetic ability

語文作为基础性课程,阅读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与重点内容,在把握作者情感的基础上,以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在对文学作品开展阅读的过程中,文学作品本身的美感可以通过读者的阅读与理解来促进读者个体审美情趣的提升。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文本内容有着丰富多样、类型多种的文学美,既有文字美的特色,也有着形象美的特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要把握好文本的内涵,也要通过有效的阅读策略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一、阅读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既要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通过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性来促进学生个体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作为个体能力的重要方面,既要通过语文教学模式的优化保障课堂的教学质量,也要通过语文学科特征的凸显促进学生综合文学素养的提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人才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组织过程中,阅读所选取的文本都是较为经典的文学作品,而经由阅读使学生接触文本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文本的阅读过程中,通过对于文本的正确理解与分析来发现文学的文字结构内含的美感,通过个体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欣赏事物,鉴赏事物。在阅读教学中,通过阅读材料的合理选择与精心讲解可以使学生在文本的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文学的美,在体会作品美感的同时促进学生个体文学素养的综合发展。

二、阅读教学中培养审美素养的有效策略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文本素材的优渥条件,而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文本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则考验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以及课堂设计能力。当前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教师将其教学重点放在了文本的理解与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于学生综合人文素养能力的提高。从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具体的措施来保障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构建阅读体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课堂实践活动的组织都是基于具体的文本作品而开展的,因此,在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语文美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学体系的构建来促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语文教师要通过课堂的精心设计,在合理分析文本的基础上,提取文章内容的审美要素来保证课堂引导的有效性。

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设计时,首先要通过对于文本的有效分析,提取文章中的审美要素,使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积极体现出审美的特性,在课堂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文本传递的语言之美。教师在开展课堂阅读活动时,阅读内容要与学生的阅读习惯相匹配,通过分析学生阅读特点、阅读进度,对课堂的阅读活动开展组织,既可以通过情境设计,也可以通过朗读教学,板书书写等不同的形式使学生有效理解文章的内涵与情感。

其次,教师在组织课堂阅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积极观察学生个体的学习反馈。在教学内容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个体的情感变化以及文章的理解深度都是教师观察的重点。而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教师要主动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整与优化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使课堂的教学活动切实符合学生的理解程度与理解层次,在学生有效理解文章内涵的基础上促进其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美感。

(二)分析阅读教材

在教师组织课堂、应用教材的过程中,要着重对教材内容加以分析,通过符合学生审美标准的内容选取来确保在组织语文阅读实践活动时,可以有效通过内容美感的提取来促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语文阅读文本的学习过程中,有些课文文章既有着自然、人性也有着人情、艺术的不同审美角度。优秀的环境描写素材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的背景下感知自然的美感,形成对于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而人物形象中的人性之美,则可以通过文本情节的分析,在把握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时,以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的不同描写手法来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品味人物形象。通过把握文本中作者描写方法使学生在分析文本时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的人性之美。在教师的引导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要主动构建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学生理解文本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文学审美能力的提高。在人情美的感悟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文本内容中人情的突出来引导学生主动打破自我意识,使其在感悟作品人情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处理人情的方式方法。而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人情美的过程中,既要通过文本的分析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要通过身边事例的引入来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生活情感的引入与文本情感的联系,促进学生感悟能力的提高。最后在艺术美的感知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文章整体的感知使其在朗读文本、阅读文本、分析文本的过程中,从整体的角度感知作者情感思想的艺术美,从而实现审美角度的升华与审美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用心品读作者文本创作的过程中深刻体味到整体文章的字词推敲与人物感情情绪,在理解文本核心的同时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畅谈文章感悟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既要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文章的美感,同时教师也要通过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交流机会,在学生的感悟表达与思维碰撞过程中,使其对文章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引导学生以自身的感悟与理解来创造文学的艺术之美,以审美思路来促进审美输出,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往往局限在某一固定的思维方式中,而学生个体生活背景、学习能力的不同使其对单个文本有着不同的感悟和认知,因此教师在阅读文章学习文章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感悟表达出来,通过语言或文字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抒发自己的情感,在学生感知美的基础上使其个体成为美的创造者,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于文本进行感悟分享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想法。面对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独特创新的理解角度,教师要通过鼓励与赏识教育的应用来树立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使学生在之后的阅读過程中更好地享受文学,享受写作。而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文学之美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方式,使其在不同种类的文本阅读中更好地对文本的不同美感进行感知和把握,从而通过情感感受的丰富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创造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语文教师既要通过对于阅读体系的构建来促使学生阅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要通过对于阅读教材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中不同角度的美感,最后要通过引导学生畅谈文章感悟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使其在感受、鉴赏、创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曹明海,张永昊,周均平.新世纪语文教师发展丛书: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

(责编  张  欣)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阅读教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