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高效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2021-09-30金祥龙陈英侠

农家参谋 2021年9期
关键词:玉米螟害虫病虫害

金祥龙 陈英侠

玉米高效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在玉米播种前,要根据玉米生长习性选择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的位置,还要确保土壤中富含有机物、且土壤疏松,有良好的保水排水和保肥能力。考虑到不同地区的限制,可适当放宽土壤条件,缓坡土地也可以作为种植地备选,但斜坡陡度不能超过15°。在科学的选地后,要开始整地,可以根据土地墒情采取深耕处理,适时选择深耕时间,可根据种植面积选择大、中、小型综合深耕机,上茬作物收获后的秋季,应将耕地表面残留的植物根茎粉碎后还田,并施以基肥。有机农家肥可以按2000-2500千克每667平方米并混入30千克复合肥和1千克微量元素,打散大土块,确保土壤疏松度,为玉米高质量高产生长提供前期基础。

2.选种播种

在选种前,要对该地区往年玉米种植时常见的病虫害进行分析调查,掌握该地区玉米种植的环境与易感染病虫害的类型,选择抗性良好的玉米品种,并针对性做好防治对策,有效避免病虫害侵害,同时,提高病虫害管控防治手段,保证在发现苗头后第一时间采取正确方法,以免扩散并确保玉米产量和质量。此外,栽种前还要结合种植地区降水、平均气温、土壤肥力进行评测和估量,参考往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和销售数据等综合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确保玉米营养价值高并有良好的抵御风险能力。选种后,还要进一步处理玉米种子,筛选出胚芽完整且饱满的种子,浸泡药剂或采用包衣技术,提高抗病能力。

播种时,要保持对当地气候温度与天气降水的密切关注,确保土壤墒情适合玉米发芽。通常春玉米一般在3月上旬进行播种,夏玉米在6月上旬,夏玉米播种时机越靠前对产量提升效果越好,玉米早播可以有效使玉米在生长期间避开病虫害多发期。在种子进入土壤前,通常采取1-2天的晒种,促进其萌发。大面积玉米种植可以借助机械播种设备,提高播种效率并节省人力,根据预期产量设定好种植间距并适当密植,通常情况下早熟型玉米4000株/667平方米,高抗逆性可以紧凑栽植4500株/667平方米。选择宽窄行栽培的种植模式,可以减轻在除草和深耕上的负担,有利于节水抗旱和通风光照,确保土壤肥力与墒值,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并节约种植成本,在基本密度不变情况下,宽窄行行距可选择在80厘米和40厘米。

3.生长期管理

幼苗期。在玉米出苗后应及时检查田地幼苗情况,针对缺苗情况进行补苗,在长出3个叶片后要馬上间苗,生长出5片叶时要留大除小,去掉生长态势过强的叶片确保定植效果。在玉米苗期要进行2次左右深度为5-10厘米的中耕,还要定期去除田间杂草和杂物,重点关注幼苗栽培土壤的墒情肥力和严格控制病虫害,如果杂草过于茂盛可以采用适量的化学除草剂帮助清理。考虑到玉米田地常见的双子叶、单子叶和禾本科杂草,可以用甲草胺、草净律或乙草胺等化学药剂对不同杂草类型进行综合防治,以保证除草效果和玉米幼苗的良好生长发育。春季玉米在苗期不需要人工灌溉和追肥,夏季玉米基肥不够需要进行及时追肥,一般每667平方米使用20千克有机复合肥和5千克钾肥。

抽穗花粒期。玉米生长抽穗期要及时清除长势不佳的弱株和病株,加强中耕除草帮助玉米根系的发育生长。抽穗期要进行二次追肥,可以施加玉米叶面宝和磷酸二铵,促进叶片长势和颗粒发育,在大喇叭口时期要通过中耕培土的方法追施氮肥40千克/667平方米,结合当地降水情况和土壤墒情进行适当浇灌。玉米进入花穗期后,要适当追肥促进玉米开花,结合雄穗吐丝情况追施尿素,提高玉米花粒质量。

4.施肥技术

施肥技术的高效性和应用情况决定了玉米种植高质量与高产,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间应该根据玉米栽培需求设计科学的施肥计划,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并确定施肥量,还要根据土地肥力采用合适的施肥方式。可以选择配方施肥、缓释肥技术以及水溶性肥料技术等,根据综合需要采取多种施肥技术应用,其中配方施肥可以保证玉米对大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有机物质的需要;缓释肥能够保证化肥利用率,降低化肥气态和淋洗的消耗;水溶性肥料技术可以有利于水肥一体化的机械作业,还可以结合农药实现对玉米种植的综合管理。

5.水分管理

在种植过程要充分利用自然天气降水,通过及时检测土壤墒情,以人工灌溉作为辅助补充手段。要抓好玉米灌浆阶段的浇灌关键期,避免因水分过大影响玉米生长态势,导致病虫害易发;也要防止土壤含水量较少,影响玉米的成熟时间。可以参考往年的降雨量和地区雨季特点,制订灌溉计划并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在降水量过大时,要做好排水,避免玉米发生倒伏。

玉米种植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与综合防治策略

1.常见病虫害防治

玉米螟虫。玉米螟虫会啃噬玉米穗粒,使玉米产量锐减,严重时会造成不足预期产量的70%,而且广泛分布在我国主要玉米种植区。为了避免玉米螟对种植的危害,在选种时,要以抗虫性为主要选择依据。可以通过秸秆还田的方法,防止玉米螟越冬,还可以通过赤眼蜂来进行抑制螟虫生长。

玉米枯叶病。枯叶病也叫叶斑病,是常见的玉米病害,我国玉米种植户受其困扰久已,不仅分布范围广而且危害严重,甚至会导致区域种植产量减少一半。当环境温度为25℃、土壤湿度过大、播种期较晚、雨季降水量过多就会引发该病害,抽穗期氮肥供应不足,会进一步加重病害情况,因此要趁早播种,培土保墒,降低土壤含水量,及时排水。

玉米锈病。玉米锈病会影响玉米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使玉米发育受到限制,并污染穗粒,严重破坏玉米品相和质量的同时使玉米减产。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氮肥和微量元素肥料,提高玉米抗病能力,在发病前期可以喷洒25%三唑酮粉剂1500倍液,每10天喷洒一次,持续3次以上。

2.综合防治策略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绿色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通过机械手段处理病虫害时物理防治是主要方式。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理防治技术逐渐提高。在大型玉米田中可以通过农业无人机设备巡查和观测玉米植株的生长和病虫害情况,在白天可利用航拍精确定位后用除草机、药物熏蒸机以及捕虫设备。抓住害虫的趋光性特点,夜间在田区设置黑光灯、补充板或诱捕等可以有效防治害虫,5月中旬随着气温升高,可以用频振式杀虫灯针对玉米螟虫进行捕杀,同时,还可以减少颜色和气味敏感的害虫数量,抑制排卵和繁殖。物理防治手段成本较低,污染较小,可以促进无公害绿色种植产业的发展,并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增加其市场价值。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近年来农业防控的重点发展技术,是针对害虫特点的高效防治手段。例如玉米螟虫的防治可以借助其天敌赤眼蜂,减少玉米螟成虫数量,抑制幼虫繁殖。玉米蚜虫可以投放七星瓢虫或其他肉食性昆虫,天敌防控技术的成本投入低,且不需要人工管理。此外,害虫诱杀也是生物防治的技术之一,可以根据害虫本身生理特点,通过性诱杀剂或毒饵快速灭杀害虫,例如通过性激素干扰剂可以吸引大量雄性害虫进入陷阱,阻止成虫交配,减少害虫繁殖,对促进玉米高质量和高产量种植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玉米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化学防治。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化学防治是快速消灭病虫害最直接的防治方法,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并控制使用量,可以有效地减少害虫数量并抑制病害扩散。应选择低残留、药效强、毒性低的生态环境友好型药剂,在玉米发生枯叶病时,使用50%浓度500倍多灵菌粉剂、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可以综合防治多种玉米叶穗病变,光谱杀菌杀虫剂可以有效地进行多种病虫害防治。当前,随着我国生物化学科技的不断更新发展,化学防治技术不断提高,专病专治的效果增强且逐渐向无公害化学药剂研发过渡,广大玉米种植户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稳步提高。

综上所述,为确保玉米种植的质量和产量,必须不断探索高质量栽培技术并提高病虫害治理水平。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加强选地整土和选种等前期工作,根据不同土壤条件与气候特点,结合以往数据做好播种规划和各生长期的水肥管理;加强常见病虫害防治手段,采用综合防治技术,确保防治效果显著的基础上,保证绿色无公害的高产高质量玉米生产,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化发展。

猜你喜欢

玉米螟害虫病虫害
害虫的克星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寓言二则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论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浅谈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技术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论玉米螟防治措施
兴城地区玉米螟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