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淄博纺织服装企业质量发展状况分析研究

2021-09-30陈鹏王立平李谦

中国纤检 2021年9期
关键词:婴幼儿合格纺织

文/陈鹏 王立平 李谦

目前淄博市纺织服装企业有600余家,其中全市规模以上纺织行业企业61家。在纺织服装产业领域也涌现出一大批诸如鲁泰纺织、飞狮巾被、大染坊丝绸等品牌企业。淄博市目前已经发展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能够做到从原料(主要指棉花)生产、纺织加工(纺纱、织布)、服装设计到成品流通一条龙生产,形成淄川、周村、高青三大纺织产业集群。其中淄川区是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区,周村区是全国纺织行业创新示范区,高青县被授予“全国纺织名城”称号。纺织行业是淄博市重点扶持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市鲁泰纺织、银仕来纺织和山东沃源新型面料等5家企业进入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500强,其中色织布、大提花面料、丝绸面料、色织牛仔布、成人服装及童装服饰等生产规模在国内居前列。三大产业集群年营收规模占行业的80%。儿童及婴幼儿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淄川区,具备一定规模的童装加工企业有40余家,带动了300余家童装加工点的快速发展。

淄博市纺织服装行业现状

从2018年开始,全市纺织行业上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深化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体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行业收入增速平稳,效益增长势头良好,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向好。2018—2020年,由于受贸易争端、地缘政治、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际需求低迷。在面临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的背景下,我市纺织企业积极进行结构调整和开拓创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虽然运行质效略有下降,但行业总体保持了基本平稳的发展态势,进入了新一轮的战略重构与积累发展期。特别是进入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我市纺织行业一批原先靠出口创汇的纺织外贸企业又重新面向国内消费市场,积极参与国内经济内循环。2020年至今,全市范围内新增规模以上纺织行业企业12家,截至2021年4月底,淄博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共有26家。

(一)淄博市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1.产品产量情况。2018—2019年全市化学纤维产量分别为4.26万吨、4.4万吨,2018年产量因受环评影响出现一定幅度下降,较2017年降低50.2%,2019年小幅回升3.3%。2020年前三季度产量为3.04万吨,同比增长3.1%;2018—2019年全市布产量分别为4.16亿米、3.69亿米,平均下降16.8%。2020年前三季度产量为2.18亿米,同比下降19.3%。

2.国内外销售情况。国内:2018—2019年全市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国内贸易限额以上批零业零售额达到27.08亿元、27.92亿元,2018年受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纺织服装消费出现大幅度下降,2019年小幅度回升。2020年前三季度达15.66亿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同比下降32.4%。国外:2018—2019年全市纺织品国外贸易实现55.01亿元、56.13亿元,同比增速2%;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34.9亿元,同比下降14.9%;2018—2019年全市服装国外贸易实现31.64亿元、28.14亿元,因中美贸易摩擦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让出口纺企对双边市场发展信心不足,服装出口呈现负增长,同比下降11%。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31.89亿元,同比增长50%。

3.全市规模以上纺织行业产值情况。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纺织行业产值135.3亿元,2019年为122.7亿元,2020年为97.4亿元,2021年1—4月为32亿元。

(以上数据来源:淄博市统计局)

(二)我市纺织服装企业品牌质量状况。

全市纺织服装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其中包括淄川区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周村区兰雁集团大型企业、沂源县山东沃源面料有限公司等几家中型企业以及淄川区、周村区等几百家小型纺织服装企业。形成了从棉花种植、纺纱、织布、整理、制衣到产品开发一条龙生产,从而带动了相应的物流、信息服务、产品展示、产品检测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2019年在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下,纺织行业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企业转型升级空间受到一定挤压,中小企业表现尤为明显。其中,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6.62亿元,同比下降2.96%;淄博银仕来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3134.00万元,同比下降20.84%;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4746.70万元,同比下降12.64%;山东沃源面料有限公司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6381.00万元,同比增长12.14%。

2020年一至三季度高青流云纺织有限责任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2.3亿元,同比下降7%;淄博澳迪森母婴用品有限公司(产品出口占全部产品90%)主营业务收入为9580万元,同比下降20%。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普遍低迷,总体处于产能恢复阶段。

近年来,淄博市加强在纺织服装行业品牌培育工作,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海思堡服装服饰集团有限公司、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淄博银仕来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入选2018年工信部重点跟踪培育纺织服装品牌企业名单;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入选2020中国印染企业30强;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如意毛纺服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3家企业产品被中纺联授予2020年度十大类纺织创新产品荣誉称号。

淄博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及结果分析

2018年至2021年5月底,淄博市纤检所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组织开展了纺织服装产品市级监督抽查和执法检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抽查范围及批次。监督抽查企业涉及张店区、淄川区、周村区、临淄区、高新区、高青县、桓台县、博山区、沂源县;主要产品类别为婴幼儿服装、学生服和床上用品三大类。

(二)检验项目及依据。按照现行GB/T 31888《中小学生校服》、GB/T 22796—2009《被、被套》、GB/T 22797—2009《床单》、FZ/T 73025—2019《婴幼儿针织服饰》及GB 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规定,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的检验项目为:标识,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纤维含量,断裂强力,缝纫强力等。其中,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为强制性标准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规定项目。耐湿摩擦色牢度、附件的要求为强制性标准GB 31701一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规定项目。

(三)抽查检验结果。本市共抽查222个批次纺织品、服装类产品,经严格检验,实物合格产品202个批次,合格率为91.0%;实物不合格产品20个批次,不合格率为9.0%。在不合格产品中,婴幼儿服装18个批次,学生服2个批次,床上用品0个批次。从监督抽查情况来看,纤维含量、衣带缝纫强力、纽扣缝纫强力、pH值、标识是不合格的主要项目,平时委托检验也有出现过色牢度不合格、婴幼儿包装中含有金属针、婴幼儿服装耐久性标签仍然缝制在接触皮肤的位置、纰裂和裤后裆缝接缝强力不合格的情形。统计数据见图1。

图1 2018—2021年5月底不合格产品中不合格项占比图

(四)按产品类型统计。从监督抽查的具体类别看,婴幼儿服装共抽查146个批次,实物合格128个批次,合格率为87.7%。学生服共抽查55个批次,实物合格53个批次,合格率为96.4%。床上用品共抽查21个批次,实物合格21个批次,合格率为100%。产品合格批次情况及合格率如图2。

图2 三类抽查产品合格批次对照图

从图2可以看出,三类产品合格率总体较高,说明通过近几年的管理及引导,企业的质量意识有所提高,大部分企业重视产品质量管理,主动履行了出厂检验义务,保证合格产品出厂,但有些小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不过关仍流入市场,相关部门还需要采取系列措施加强纺织品的市场管理。

淄博市纤维纺织产品质量情况综合分析

(一)执行校服“双送检”制度不严格。由于校服生产大都是小厂生产,生产企业大部分没有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车间和单独的实验室,即便是我市某大型纺织企业的校服生产车间,也没有规范化涵盖所有项目的检验实验室。而在委托质量检验上需要成本投入,如前所述夏季的校服一般不超过60元/套,秋季的运动装一般不超过120元/套,而一套服装全项检验费用则高达2000甚至3000元,对部分小批量采购的无论企业还是校方都不愿承担高昂的检测费用,导致产品质量存在隐患。也存在很多企业在投标或者验收过程中以过期的检验报告或者仅仅检测寥寥几项的检验报告蒙混过关。所以要严格落实“双送检”制度和执行监督抽查任务,构建校服管理机制,帮助企业在降低检验成本的同时,督促企业改良工艺并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

(二)纤维含量与标识不符。纤维含量是纺织品所使用的原料,不同的原料价格差距很大,纤维含量能够体现出一件衣服的价值。通过近3年的监督抽查发现,大多数的成分不合格是棉含量少了化纤含量多了,超出了标准规定的范围,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同时婴幼儿皮肤比较娇嫩,家长要买纯棉衣物,如果标签与实际不符,掺杂了化纤,可能会造成婴儿皮肤过敏的情况。

究其原因是作为主体责任的企业缺乏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一是对购买的面料不进行验货,盲目标注面料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对面料的采购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机制和手段;二是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一个标签应用于所有的产品;三是盲目追求高利润,以次充好,标注与实际不符合的纤维含量。

(三)衣带缝纫强力、纽扣缝纫强力不达标。服装上的附件(纽扣、各种装饰品)如果缝制不牢固,不仅给家长带来再缝制一遍的麻烦,更严重的是脱落的附件被孩子误食,会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危及婴幼儿安全,此类案件时有发生。附件缝纫强力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面料质量不过关,二是缝制工艺不达标。因此,企业要严把面料关,重视缝制工艺参数,从根本上杜绝附件强力不合格问题。

(四)pH值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pH值是衡量纺织产品酸碱性的指标。是国家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中的强制性指标,对于婴幼儿产品标准要求4.0~7.5,pH值过高过低都会破坏皮肤的表面平衡,易引起皮肤过敏症状。由于在染色和后整理的过程中,大部分是在酸性或者碱性条件下进行,后处理过程中水洗不充分或者未严格按照工艺进行中和处理,就会导致产品偏酸或者偏碱,检测结果显示pH值不合格。在近3年的检验过程中发现pH值不合格的婴幼儿服装、学生服、床上用品出现概率较以前有所降低,说明通过近几年的宣传和引导,生产企业的责任意识有所提高,但是有个别校服的pH值在临界值上,因此校服面料生产企业仍要严格按照工艺条件进行中和处理,保证产品pH值达到标准要求。

(五)标识标注不规范。标识是消费者在选购服装的过程中最直观的印象和选购依据。但是很多企业对标识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产品质量合格即可,导致标签经常出现问题。部分有远见的企业领导者,重视标识使用,主动寻求监管机构的帮助,我们纤检所通过送标准、送服务、召开座谈会、开放实验室等一系列服务企业活动,监管与服务双管齐下,助力产品质量提升与企业发展。

(六)纰裂和裤后裆缝接缝强度不够。此项目是检测裤子后裆的缝制质量,学生在校要求穿校服,如果纰裂和裤后裆缝接缝强力不合格,学生做运动或者下蹲时会开裂,此项目不合格主要原因一是面料强力不合格,二是缝制质量不合格。

(七)违规使用金属针,标签缝制位置不符合标准要求。婴幼儿包装中含有金属针、婴幼儿服装耐久性标签仍然缝制在接触皮肤的位置。GB 31701—2015中明确规定“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包装中不应使用金属针等锐利物,对于缝制在可贴身穿着的婴幼儿服装上的耐久性标签,应置于不与皮肤直接接触的位置”。金属针对于婴幼儿和儿童,伤害的危险系数极高,耐久性标签与娇嫩的肌肤接触,会导致皮肤破损。很多企业都知道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的强制性标准变了,但却不知道哪些内容变了,仅仅是将标识中的GB 18401改为了GB 31701,没有深入探索的意识,只浮于表面不去探究根本,对于标准中新添加项目不清楚,依然按照用大头针固定的老方法进行包装。

(八)色牢度不合格。色牢度是消费者投诉的一大热点,颜色是一件服装的灵魂,消费者挑选服装颜色是关键,一件褪色的服装不仅影响服装本身的美观,还会影响消费者身心健康。色牢度差的服装不仅自身掉色影响美观,同时还会沾染其他衣物,脱落的染料分子或重金属离子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健康。对于婴幼儿产品,耐唾液色牢度是很重要的一项指标,由于婴幼儿自身发育特点,流口水、吃衣物的现象存在,孩子在含咬衣服时,由于唾液中酶的作用,服装染料溶解脱落被口腔和皮肤吸收,易引发儿童肠胃不适、皮肤过敏,甚至诱发皮肤癌。而唾液色牢度是极易忽略的指标,特别是深色、鲜艳的服装更容易掉色。所以应该特别关注婴幼儿服装的色牢度问题。色牢度不合格原因有生产工艺不当、使用劣质染料、后处理不充分导致的。因此,生产企业选购原辅材料时要继续严格把关,严格执行进货验收制度,确保投入生产的原辅材料符合标准要求。

以上是在日常检验检测中发现的问题。要改进这些问题,首先企业作为生产主体,应该提高质量意识严把质量关,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完善面料采购检验和成品出厂检验制度,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其次在检验层面,纤检部门应该加大对纺织品、服装生产企业国家标准和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力度,继续做好淄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委派的市级监督抽查工作,提高企业抽查率和产品覆盖率,对于缺乏检验能力的企业,可以通过委托检验来为企业把住质量关。打造各方共同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积极宣传新标准、宣传不合格项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可以借助于纤检所的检测力量及优势,对企业的技术人员予以培训,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水平,切实保障我市纺织品、服装产品质量安全。最后国家层面应该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比如召回制度实施细则,对于欺骗消费者应该有更严厉的处罚。社会层面应该建立信用体系,以信用约束企业,通过手机APP或者小程序,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企业,在黑榜上画上一笔,对于质量过硬的企业在红榜上记名,形成你追我赶抓质量的良好氛围。

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综合分析当前我市纺织品质量总体状况,我们认为促进纺织品质量提升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应该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从推动供给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入手,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在具体实施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合理区分大、中、小型企业发展实际,既要有统筹规划,也要结合每个企业不同特点分类进行,建议如下:

一是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对纺织产业质量状况进行全面调研,组织质量比对和会商会诊,找准比较优势、行业通病和质量短板,研究制定质量解决方案。引导企业把发展质量放在首位,坚持以质取胜。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产品和服务,全力提升产品竞争力。

二是加快标准提档升级步伐。鼓励并帮助重点、大型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形成推动标准制定、标准实施和质量提升的合力。加快培育团体标准,鼓励符合条件的相关特色产业,加大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化的力度。通过标准化改革与创新,加强和推进标准化与纺织领域的深度融合和普及应用,全面推进高标准、高质量体系建设,把淄博市打造成为“标准制定高地”“标准实施高地”“标准服务高地”“标准示范高地”。

三是激发质量创新活力。实施企业质量提升示范引领工程,选取优秀企业进行案例展示,带动企业质量提升。鼓励企业开展质量提升小组活动,促进质量管理、质量技术、质量工作法创新。与国际知名检测、认证机构组成联盟,以国际通行、国际互认的方式,开展高端质量认证。

四是加强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全面实施质量管理升级工程,推动企业健全、提升质量管理标准贯彻水平。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不断改进质量,整合生产组织全过程要素资源,纳入共同的质量管理、标准管理、供应链管理、合作研发管理等,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加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理,促进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实现质量水平整体提升。强化“全员参与、过程管理、持续改进”的质量理念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建立由原材料入厂检验到成品出厂检验全过程质量控制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行业自律形成规范并发挥作用。

五是强化全面质量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质量守信激励、失信联合惩戒为主体的质量联合监管机制。推动建立信用约束与监督检查并行的双重质量监管机制。实施质量信用评级与分类管理,加强质量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强化质量信用信息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中的应用。

六是推动品牌高端化建设。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质量发展新优势。引导大型、特色纺织企业制定品牌发展规划,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拓展质量、效益、诚信度、美誉度、关联度五大品牌高端化内涵,形成行业内独有的比较优势,壮大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七是推进质量全民共建。深化“放管服”改革,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为多元主体质量共治提供技术支撑和平台支持,落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纺织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发挥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作用,加强社会监督,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质量共建格局。

八是健全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加快建设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信息和技术服务平台,完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数据库,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服务。围绕纺织优势产业集群和重点出口基地,建设一批国家级纺织服装技术性贸易措施评议基地。

猜你喜欢

婴幼儿合格纺织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护理婴幼儿五不宜
我是合格的小会计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做合格党员
隔姜灸治疗婴幼儿呕吐60例
句子的合格与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