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初心不曾改变 耄耋不忘祖国建设
2021-09-30贺诗宁
文·图 / 贺诗宁
【编前语】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辉煌史诗。
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其中,昆明市企业离休干部管理办公室(下文简称“昆明市企管办”)的467位离休老干部,便是千千万万优秀党员的缩影。
在风华正茂之际,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他们毅然决然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在党的培育下茁壮成长,为新中国的成立而浴血疆场,立下不朽功勋。在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中,他们发奋图强,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多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如今,在耄耋之年,他们依然不断发挥余热,发出了“只要生命还有一分钟,就要为党和人民工作60秒!”的豪言壮语,充分展现了共产党员的初心本色。
本期访谈,就让我们一起聆听这群可敬可亲可爱的离休老干部的先进事迹,重温历史、放眼今朝,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永恒的精神丰碑高高耸立在我们心间。
受访人:何春龙
昆明市企管办主任,2013年任职至今,多次获评优秀公务员,荣立三等功一次。
离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今日民族:
请简要介绍一下昆明市企管办的情况。何春龙:
昆明市企管办成立于2003年11月,是隶属于市委老干部局管理的副县级参公管理单位,先后被评为云南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文明单位,在职党支部荣获昆明市“五星级示范党支部”称号。昆明市企管办主要负责昆明市一些企业离休老干部的日常生活服务。离休干部是指1949年10月1日前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战争、脱产享受供给制待遇的和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老干部。目前,我们所管理和服务的离休老干部有467人,平均年龄93岁。他们中有老八路军、老新四军、老解放军和抗美援朝老志愿军战士,之前还有99岁的老红军孙双根,但孙老于今年年初因病离开了我们。
离休老干部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贡献者和见证者,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了毕生精力,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地位。
为了使离休老干部安享晚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惠及老同志的政策和生活保障措施。昆明市企管办认真执行上级有关部门的部署,落实好离休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和各项生活待遇,始终坚持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老干部,将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及时送到每一位老干部身边。
今日民族:
为了服务好老干部们,昆明市企管办采取了哪些工作方式方法?何春龙: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昆明市企管办以“精准化”服务管理为抓手,围绕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组织生活、建档立册等十个方面做好老干部日常生活中的医疗保障、困难帮扶、敬老助老、临终善后等服务。比如,我们根据老干部的生活实际,将其分为高龄、独居、失能、困难、重病、易地安置等十类对象,协调昆明市委组织部力量和社会资源,解决他们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难题。对于长期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直系亲属身患重病或智力身体残障等困难老干部,我们则加大照顾和帮扶力度,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昆明市企管办服务的离休老干部,都是耄耋甚至百岁老人,除了物质生活上的照顾帮扶之外,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为了让他们感受到服务工作的浓浓亲情,昆明市企管办制定了“六必访”措施,即在重大节日、生病住院、高寿生日、特殊困难、家庭变故、寿终离世这些重要节点,一定有专人前往陪伴在老干部及其亲属身边,与他们一同欢庆,或帮他们排忧解难。平时,还有专门的助老员定期对老干部进行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学习资料、家政服务、慰问金等,及时了解老干部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多年来,昆明市企管办凭借着精细化的服务、个性化的关怀、常态化的走访、制度化的慰问、优质化的保障措施,工作得到了老干部及其家属的肯定。
精神丰碑始终熠熠生辉
今日民族:
您在服务离休老干部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何春龙:
作家魏巍曾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这样写道:“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魏巍道出了我们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心声。企管办现有工作人员13名,年龄覆盖六零后到九零后,在与离休老干部们相处过程中,我们每一天都被他们的先进事迹深深感动着,被他们崇高的道德人格深深感染着,被他们始终不渝的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高贵精神品质深深鼓舞着。
我想介绍一下今年2月12日刚刚离开我们的老红军孙双根。孙老1921年生于山西屯留,14岁时主动投身革命,在党的培育和领导下,从一名普通“红小鬼”逐渐成长为久经沙场的革命老兵,先后参加过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系列战役。
在关家垴战役中,他只是一名十多岁的少年,面对日寇的疯狂进攻,他英勇地与日军拼刺刀,以白刃战立下头功。在百团大战中,他腿部中弹受伤,在没有麻醉药、消毒水的情况下,凭借坚韧的意志做了取弹片手术,伤口还未全部愈合便再次奔赴战场,展现了中国军人不畏强暴,为革命事业而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气概。在解放战争中,他在洛阳战役中荣立一等功。他所在的部队剿灭了盘踞云南的国民党第26军、第8军以及多路残匪,为解放云南立下卓著功勋。用“百战沙场、九死一生”来形容孙老的革命生涯,一点也不为过。
孙双根
黄炳文
刘明珍
戴仁理
韩永清
车倩道
新中国成立后,百战荣归的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转业地方,做一颗服从组织安排的革命螺丝钉,扎根云南70余载,从不居功。他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带头发扬党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多次被评为“昆明市先进工作者”“转业军人先进工作者”,为建设云南和服务边疆各族人民贡献力量。离休之后,孙老积极参加支部活动,以亲身的战斗经历为离休干部和群众讲党课,九十多岁高龄仍不断亲笔撰文为祖国的发展建言献策。同时经常以革命先烈事迹教育子女,不忘将红色家风代代相传。
在昆明市企管办,很多离休干部都像孙老一样,离休不离责任,从未忘记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比如,1935年出生的老干部黄炳文与孙双根一样,14岁便参加革命。1950年,时年15岁的黄炳文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展开殊死战斗。在1951年的第五次战役中,作为后勤部防疫队员的他冒着生命危险,想尽各种办法将被敌军围困在阵地上的53名我军伤员一个个安全转移到了后方。用今天的话来说,黄老堪称一名伟大“逆行者”,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勇气、担当与睿智。“党和人民怎么需要,我便怎么做,毫无保留!”黄老常说,“与那些为国家和民族献出了生命的革命烈士相比,我所做的微不足道,说是贡献都很勉强,根本谈不上什么功劳。”他朴实的话语,触动了我们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心。
从孙老、黄老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离休老干部们时刻心系祖国和人民,作为共和国奠基者的他们,时刻不忘在党旗下许下的“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可以说,每一位离休老干部就像是一座精神丰碑,始终熠熠生辉,为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干部如何建设好祖国、服务好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精神指引,作出了率先垂范,他们的光荣历史、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与铭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鞠躬尽瘁
今日民族:
离休老干部们的事迹让人深受教育和感动。请给我们介绍一下,您在与老党员干部的接触中,还有哪些事迹让您印象深刻。何春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在实际工作当中深刻感受到,离休老干部们,一生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鞠躬尽瘁。昆明市企管办的离休老干部中的很多人都是当年的战斗英雄,比如今年95岁高龄的刘明珍老干部,便被人们称为“昆明的张富清”。老干部们除了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挥洒热血之外,也在和平年代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倾尽汗水,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我介绍一下云南印染厂原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戴仁理老干部的工作事迹。1948年,14岁的戴仁理在裕滇纱厂西山工坊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组织“工盟”。在1952年至1988年的36年间,他将满腔热情投入到他所钟爱的印花专业,多次与同事深入少数民族村寨进行实地考察,与当地各族同胞同吃同住,采集了大量的民族服饰图案样本与制作技艺。他和团队成员通过努力钻研,先后设计出民族特色的花布图案274种,涉及18个民族。创造出印制不同花型的薄浆快刀、小拉大停等操作法,研究出高浓度蒸汽皂化洗涤工艺,提高了花布的染色质量,为云南印染业的发展和国家纺织业的进步倾尽了青春年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辛劳付出使云南印染厂逐渐声名远播。1961年,缅甸政府指名订购云南印染厂的100万米民族花布。1963年,苏联政府来信,希望购买云南印染厂7个民族花布的全套工艺资料。后来,花布资料上交国家科委后,成为与苏联技术资料交换的一个项目,在为国家争得荣誉的同时,也进一步传播与弘扬了云南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不只是纺织业,在其他各行各业,老干部们都做出了卓越贡献。比如,许多云南人,至今仍对“五朵金花”这个词耳熟能详。20世纪70至90年代,云南自主生产研发的春花牌自行车、山茶牌电视机、白玫牌洗衣机、兰花牌电冰箱和茶花牌汽车因质优价廉而行销全国,并出口到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昆明市企管办的部分离休老干部,当年便参与了“五朵金花”的设计和研发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老干部们筚路蓝缕,为“中国制造”走向全球奠基铺路,为改善边疆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而奋斗不懈的诸多事迹,是对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践行。他们在工作中所取得的各项成就,至今仍为百姓所津津乐道。
冀存高远志不休
今日民族:
离休老干部们在工作岗位上的先进事迹催人奋进,请您再给我们介绍一些老干部们离休之后生活中的感人事迹。何春龙:
我想,老干部们离休后的生活,可以用“老骥伏枥心犹奋,冀存高远志不休”这句诗来加以概括。无论是在支部建设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一心扑在党的工作上,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我这里重点介绍下韩永清与车倩道两位老干部的事迹。韩老自幼痛失双亲,由姑父母抚养长大,迫于生计,12岁就到茶庄当学徒,在旧社会饱尝艰辛。在他最无助的时候,是党给了他温暖,带领他走向了光明大道。韩老在离休干部“谈初心”活动中曾这样说道:“我‘先天’的生命是父母给的,‘后天’的生命是中国共产党给的,只要还能继续为党工作,我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共产党员。”
作为昆明市企管办第八党支部书记,88岁高龄的韩老以严谨治学的态度,一丝不苟地对待老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他做了大量的工作笔记,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反复核对后整理成篇,分发到支部党员手中,带领支委及老干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2016年,韩老不幸检查出结肠癌,身体日渐虚弱,不得不入院接受治疗。然而,当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他便组织召开“病房支委会”,把因病落下的党建工作抓起来,与各位支委一起商讨工作,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多年来,昆明市企管办第八党支部在他的带领下获得市级示范党支部荣誉称号。正是他真心诚意的付出和工作,使他与众多老干部建立起一种不是亲人却胜过亲人的关系,用实际行动履行好党组织交给他的各项任务,风华正茂时如此,迟暮之年亦如此,谱写了一首“甘为红烛映夕阳”的凯歌。
车倩道老干部今年已经88岁高龄了,身患癌症的她每天都在与病魔抗争,但却从未忘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2020年初,当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神州大地时,车老感到非常揪心。她每天关注新闻动态,当从电视上看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指挥、周密部署、积极抗疫防疫时;当听到“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声音响彻全国之际,她备受鼓舞,拖着年迈的身躯,亲自来到昆明市企管办主动向组织捐了2万元的抗疫爱心款。
“党的战斗堡垒建在了疫情的战斗前沿、鲜红的党旗在战疫前线高高飘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希望与全国人民携手,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车老当时动情地说,虽然自己因为身体原因不能赶赴一线,但希望组织能把2万元的爱心款送到前线,愿不幸遭受疫情感染的同胞能早日康复。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像车倩道这样踊跃捐款的老干部还有很多。多年来,老干部们在捐资助学、植树造林、扶贫济困等方面慷慨解囊,有的还主动向党组织缴纳大额党费,用自己赤诚滚烫的心,诠释着“一朝入党、一生为党”的坚定信仰。
可以说,每一位老干部都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他们余热生辉,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激励着年轻一代的我们接续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路上一直奔跑、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