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I多久做一次才科学
2021-09-29童彤
童彤
CT和MRI(核磁共振)在肿瘤诊断和随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患者担心这两种检查有辐射,对身体健康有影响。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实际上,生活中的辐射无处不在,只要受到辐射的剂量和频率在安全范围内,就不会对人体产生实质性伤害。
CT检查:两害相权取其轻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报告指出,天然电离辐射所致成年人人均辐射剂量约为2.4毫西弗/年。例如:宇宙线约为0.38毫西弗/年,水、食品、空气约为0.25毫西弗/年,乘飞机(伦敦纽约)约为0.04毫西弗/年等等。除天然照射外,我国对公众推荐的附加人工辐射剂量不应超过1毫西弗/年,并且如果5个连续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毫西弗,则某单一年份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可以提高到5毫西弗。
大众接受较多的人工辐射多来自于医学诊断,包括X线和CT。一次X线胸片大概为0.02毫西弗,对人体的损伤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人体常见部位接受一次CT检查的剂量大致分别是:头部0.7毫西弗,腹部4.05毫西弗,胸部5.29毫西弗(低剂量CT剂量为同一機器常规检查的1/5~1/3),颈椎0.76毫西弗,腰椎4.16毫西弗,骨盆7.68毫西弗。以此估算,每人每年接受CT检查的次数应尽量不超过两次。
不过,对于高危人群和患病人群而言,如果是为明确诊断或指导治疗而进行CT检查,患者应充分相信医生,配合检查,切不可因为担心辐射而拒绝检查,错失了早期诊断的机会。
为减少非检查部位受到的辐射量,医生一般会在进行CT检查时采用铅板遮挡等防护措施,以保护患者其他敏感器官免受辐射。
特别提醒:40岁以下健康人群的常规体检不建议进行胸部CT检查,40岁以上人群如将CT检查作为体检项目,可选择低剂量CT。
MRI:没有电离辐射,更安全
核磁共振检查(MRI)是利用原子核在高磁场下的共振现象成像的技术,因此不产生电离辐射。故从理论上讲,做MRI的次数可以不受限制。当然,实际上需要做多次还是一次,就要看病变本身的情况了。如果病变本身是处于一种可能变化发展的状态下,那一年做多次是有可能的。比如说一个肿瘤,它是不是长大了?是不是有了转移?这些就要做多次检查才能够回答清楚。一个外伤是逐渐恢复了,还是逐渐好转了,也要做多次才能回答。但是如果是对一个比较稳定的病变,比如说某个骨骼畸形,可能是先天性的,未再发生变化,那么做一次检查了解到是一种什么样的畸形就可以了。因此,疾病特点和个人的身体状况,决定了MRI检查的次数。
值得一提的是,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金属材质的人工关节、假牙等)者应事先告知医生,以评估能否进行MRI检查。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应尽量避免进行MRI检查,以免起搏器功能受到影响。
对于怀孕或可能怀孕的妇女,除非临床上有充分理由需要进行检查,应避免施行放射检查;即使必须检查,也应该采用射线量最低,对胎儿或胚胎影响最小的方法。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儿童是对射线最敏感的人群,在常规体检中不需要进行含X线的检查,除非儿童患病,医生认为必须检查来明确诊断。
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第一,电离辐射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不可避免,我们要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第二,含射线的医学影像检查在临床治疗中不可避免,对整个医学诊断和治疗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三,医学放射性检查都是安全的,对人体健康没有损害。第四,避免滥用或者进行毫无临床意义的含射线检查,有资质的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和体检中心会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