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医药高校专业技术人才利用误区及解决措施
2021-09-29张燕杨世艳何兵
张燕 杨世艳 何兵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2-5042-2660
摘 要:通過分析探讨地方医药高校发展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人才建设最大的问题在于一味引进人才而忽略了对人才的充分利用。特别是对绩效排名靠后的“老弱残兵”,均无可用之法。该文提出设置一种技术专攻型的人才利用模式,将高校绝大部分人的潜力和优势挖掘利用到极致。主要是通过不拘一格降人才,将“老弱残兵”实行人才分流,培养成各种实验模块和仪器设备的技术专攻型实验技术人才。为其设置技术转化、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类岗位,专门从事技术转化、外包研发、外包检测、技术创收、技术服务、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工作。其在不影响高校教学和基础研究主体的同时,不但可实现技术人才、科研资源、科研成果、科研经费的最大化利用,为高校带来层出不穷的新药产出、技术转化和获奖成果,源源不断地带来大量额外的经济创收,还可以进一步快速提升地方高校科研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彻底将被边缘化难以利用的庸才打造成高校快速发展建设的支柱,充分实现人才强校战略。
关键词:地方高校 发展建设 人才利用 实验技术人员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6(b)-0189-06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Utilization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Talents in Local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ir Solutions
ZHANG Yan1 YANG Shiyan2 HE Bing3
(1.Dept. of Operation,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2. Dept. of Ultrasonic Imaging, the Affili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3.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Luzhou, Sichuan Province, 646000 China)
Abstract: By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local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biggest problem of talent construction lies in blindly introducing talents and ignoring the full utilization of talents. In particular, there is no available method for the "old, weak and disabled soldiers" whose performance ranking is lower. This paper proposes to set up a technology specialized talent utilization mode to tap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potential and advantages of most peop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mainly to train the "old, weak and disabled soldiers" into technical specialized experimental technical talents of various experimental modules and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by reducing talents regardless of style. Set up posts for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technical service and technical training, specializing in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outsourcing R&D, outsourcing testing, technology income generation, technical service, technical guidance, technical training, etc.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in body of teaching and basic resear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can not only maximize the utilization of technical tal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resources,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bring endless new drug output,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and award-winning achievements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ontinuously bring a large number of additional economic income, it can also further rapid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 and school running level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pletely build marginalized and difficult to use mediocre talents into the pillar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fully realize the strategy of strengthen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talents.
Key Word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Talent utilization; Experimental technicians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1]。2016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从中央到地方全面发力,加快推进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引进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为人才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强国。两届大会均强调人才的两个关键,一是聚,二是用。然而地方高校在人才利用上普遍犯了常识性的错误,一味引进人才,而忽略了人才特别是常规人才的充分利用[3-5]。从“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可看出,兵不一定都是精兵,关键是要会用,特别是多种兵种的灵活配合,以及那些常规下无法利用的“老弱残兵”充分利用起来[6]。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地方高校尖端人才少有,但普通人才一大堆。普通人才任由其各自为政那么依然还是普通人才,但若联合起来就可以顶个诸葛亮。可见,最顶级的人才利用机制并非一定要有尖端人才不可,人才的团结联合和协调配合才至关重要,多个普通人才的聚合体并不比单个尖端人才要差[7]。近年来,国内高校纷纷开展人才强校战略[8],特别是地方高校大量引进博士人才,然而其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高校发展建设依然没有实现突飞猛进和质的飞跃,其最关键的在于各级各类人才均没有最大化地利用起来。如何才能充分挖掘高校各级各类技术人才的潜力、激发其潜能、利用其优势,已成为高校快速发展建设的关键问题。
1 地方高校科研和教学发展中的常见几个问题
1.1 人才流失重
为什么国内绝大部分地方高校都留不住也培养不出顶尖的学术人才?关键在于绝大部分地方高校均缺乏一流的科研环境和氛围。何为一流的科研环境和氛围,整个高校形成一个科研共同体,共同体里面所有平台互通有无,各种科研资源应有尽有,免费共享,自由使用。共同体的终极目的是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经费快速打造一系列一流的科研体系平台,快速创建一流的科研环境和氛围,快速提升科研资源利用率、快速提升科研实验效率,快速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快速提升科研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等。没有一流的科研环境,再尖端的人才也会磨灭成庸才,没有一流的科研环境,又如何培养和留住顶尖的学术人才?国内高校这几年陆陆续续均投入非常庞大的建设经费,然而平台无限的分散独立、无限的重复建设、无限的盲目跟风……最终导致绝大部分地方高校近几年投入庞大的建设经费,依然打造不出一流的科研环境。
1.2 技术转化少
为什么国内医药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均无法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困境[9]?关键在于国内高校科研导向只重基础不求应用。随着十九大的召开以及《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的出台,国内高校越来越看重技术转化,目前全国前后只有71所高校获得教育部认证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0-11]。绝大部分医药高校,包括部分一流高校,比药厂企业、科研院所等研发单位拥有更多、更全、更系统、更专业的博士团队和研发技术人才,拥有更多高新精尖的科研资源和仪器设备,拥有更多各种类别的研究成果,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更远超药厂企业,然而其新药产出和技术转化却远远不及药厂企业和科研院所[12],获奖成果更是少之又少。如此高的投入和如此低的产出最关键的在于绝大部分高校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已成为一种病态,太过注重SCI却忽略科研的根本目的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反而让高校科研发展陷入SCI泥潭和误区,这在地方高校表现的尤为明显。绝大部分高校空有大量的技术人才、科研资源、科研经费、科研成果,却空守宝山而不能自用。我们一直提“不忘初衷,牢记使命”,却把医药科研的初衷和终极目的——造福人类丢得一干二净。靠几篇反复重复、大量灌水的SCI是否能造福人类?十九大曾指出,基础研究不是孤立的,基础研究后面要跟上应用。注重基础研究的同时,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部分地方高校把希望寄托于尖端技术人才,以为大量引进尖端技术人才就能带来大量技术转化。然而在现行绩效政策下,大家都急功近利,均把科研重心放在SCI,几乎无人愿意去做工作量大、耗时长、见效慢的新药开发类技术转化工作。尖端人才的确能为地方高校带来SCI的一定优势,但带不来大量的新药类尖端技术转化。
1.3 办学水平低
为什么地方高校不管如何投入,办学水平始终无法实现质的飞跃?关键是衡量办学水平最直观的因素在于学生的科研能力,然而绝大部分高校没有开展大面积、大范围、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科研技能培训。绝大部分学生科研综合素质和科研综合能力(科研动手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科研业务能力、科研协作能力)均平淡无奇,没有任何竞争力。靠尖端技术人才能否改观?尖端技术人才有几人愿意亲自参与科研规培?有几人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科研规培?尖端技术人才依然带不来办学水平质的飞跃。
1.4 科研效率低
为什么地方高校大量研究生实验效率低、实验周期长、消耗经费多、科研成本高[13]?同一实验占用更多的仪器机时和科研资源,反复重做,千辛万苦往往也得不到满意的结果,关键在于传统科研学习模式速度太慢、效率太低。由于术业有专攻,任何导师均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地方高校导师更是参差不齐,绝大部分实验模块和仪器设备均缺乏专业人员进行随时和及时的技术指导。以至于绝大部分教师或研究生在涉及非自身学科专业方向的科研实验或仪器操作时,磕磕碰碰、弯路不断、反复重做。往往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仪器调试、方法学摸索和结果分析上,而且还得不到一个满意的结果,甚至犯了一些明显低级错误还茫然不知。不但走了很多弯路,更会浪费更多的时间精力,浪费占用更多的科研资源,浪费更多的科研经费。而且在部分高校共享仪器却又无专人指导培训,仪器的损坏率将无限增加,维修经费无限加大。从而导致地方高校科研实验效率总体偏低。靠大量引进尖端技术人才能否改观?尖端人才可以亲自指导自己的研究生,但有几人愿意随时为别人的研究生提供及时的技术指导?即使引进大量博士,地方高校科研效率依然做不到大面积大范围整体提升,科研综合实力也就无法实现快速跨越式发展。
1.5 社会服务少
为什么国内高校,哪怕是地方高校均比很多外包检测服务公司拥有更多的科研仪器设备和技术人才等资源,却很难为社会各界提供系统大量的外包研发和检测服务[14]?最关键在于外包创收是个系统的体系,需要众多人力、物力配合协调支持。并不是有几台仪器设备,有个把会操作的人即可。平台分散、仪器分散,各自为政,相互独立,这种格局就决定结局,传统私有团队平台注定无法组建一站式的外包研发服务体系,也就无法提供大量系统的一站式外包研发检测服务。另外,高校团队平台的主要任务是发表SCI,在此基础上绝大部分科研人员均被SCI绑架,无法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外包研发和检测服务上。私有团队平台的局限性就决定了其难以打开创收门路,空有大量科研资源,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却宁愿其长期闲置也无法提供大量、系统、一站式的外包研发检测,其外包无法做大,也不敢做大,更没有精力做大。每个私有团队平台外包服务项目少,服务范围小、服务对象窄,经济创收少。团队平台兼职的外包注定小打小闹,创收往往连运行维修经费都不够,其只能怡情,难以养家。而且私有团队平台的仪器设备管理混乱,绝大部分创收进入私人腰包,无法为高校或平台紧缺的发展建设经费带来半点积累。即使大量引进尖端技术人才,其结果依然无法改变。
1.6 仪器利用低
为什么地方高校好不容易购买了数百万的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却大多长期闲置,利用率非常低[15-16]?最关键的在于地方高校的大型精密贵重仪器几乎均采用博士管理制。博士的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SCI,其提供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外包检测非常有限,特别是像Q-TOF之类涉及后续的解谱分析,地方高校很多人不会解谱,博士又不愿意提供大量解谱工作,这类仪器校内即使共享,做了等于白做。校内无法充分利用,又无法开展大量外包检测,也就决定了地方高校很多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沦为少数博士的私人仪器,其利用率极低。部分大型仪器相关项目完成后,长期搁置不用,缺乏定期维护,不到5年就报废。
1.7 人才难利用
为什么部分地方高校无节制地进人,最终却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最关键的在于部分地方高校缺乏有效的用人机制,特别是忽视对现有人才的充分利用。如:部分地方高校宁愿招聘引进刚本科毕业的护士去管理各种医学高精科研仪器,却搁置不用那些对仪器非常熟练的老职工,拥有丰富经验的老职工在部分地方高校已成为“摆设”。这些高校宁愿大力培养专业不对口的护士去管理医学科研仪器,也要放弃培养了数十年的、拥有丰富经验的老职工,地方高校不懂最大化利用现有人才的优势,这是地方高校用人的悲哀。地方高校用人格局太小,就比如仪器管理不单单是管理,更重要的是仪器的日常维护、常规维修、使用培训和技术指导等,这些都是专业不对口的护士欠缺的。而仪器资源又是科研的基石,仪器管理体制不完善带来的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引进人才盲目、无节制,对现有人才又无有效的最大化利用机制,这种不匹配的用人机制已成为地方高校用人体制最大的问题。
1.8 绩效矛盾深
为什么国内高校普遍以绩效改革提高人才利用率、提高所有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17],然而积极性没提高多少,绩效矛盾却逐渐加大,人才利用率也越来越低?关键在于高校绩效按排名定收入,即使所有人都拼命工作,即使所有人都非常优秀,绩效只要有排名就有先后。以原始绩效为平均数,根据平均数原理,有多少人高于自己的原始績效,就有更多的人低于自己的原始绩效,拆东墙补西墙的核心模式就决定了不管如何改革、不管如何分配,至少有一半的人拿不完原始绩效。拼命工作,也努力了,但依然拿不完原始绩效,积极性也就提不高,绩效矛盾只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地方高校随着博士的大量引进,不同起点、不同平台、不同团队、不同专业的人员用相同的绩效标准评价,只能带来矛盾的无限增加。
可见,尖端技术人才的大量引进,能在基础研究领域和SCI战场为地方高校带来无以伦比的优势。但科研综合实力、办学水平、一流学科、技术转化、技术服务等均是系统的体系,单纯靠尖端技术人才带不来大量的技术转化,带不来办学水平的快速提升,带不来科研综合实力的整体跨越式发展,更带不来一流学科。绝大部分地方高校,近几年引进了大量的尖端技术人才,然而缺乏相应的人才最大化利用体系,绝大部分人才无法归位,高校的发展建设依然无法实现快速跨越式发展。
2 地方高校如何利用人才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地方高校要想实现快速跨越式发展,最关键的是快速提高科研综合实力、快速提高办学水平、快速创建一流学科。
快速提升科研综合实力的关键在于大范围提升科研实验效率,快速提升SCI数量,获取更多深层次的交叉创新,进一步提升SCI质量,进而获取大量尖端技术转化和大量获奖成果。
快速提升办学水平的关键在于开展大量不同深度层次、不同学科专业、不同模块科研实验、不同仪器操作的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科研技能培训,快速、大面积、大范围提升学生的科研综合素质和科研综合能力。
快速创建一流学科的关键在于办学水平和科研综合实力的跨越式提升,基础研究的“攀天梯”,技术转化的“接地气”,还有社会服务的大量拓展,特别是充分利用高校科研资源和科研技术,提供大量外包研发检测,服务地方经济和建设。
3 地方高校需要哪些技术人才
除尖端技术人才之外,地方高校还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实现快速跨越式发展?
高校非常紧缺一类技术专攻型实验技术人才队伍,专门从事新药临床前研究类技术转化工作,能将高校绝大部分科研成果转化利用起来,实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
高校非常紧缺一类技术专攻型实验技术人才队伍,专门从事各种实验模块、仪器设备的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科研技能培训,以及教师和学生实验过程中随时和及时的技术指导。能快速提高科研实验效率,快速提高科研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
高校非常紧缺一类技术专攻型实验技术人才队伍,专门从事外包研发检测技术服务类工作,特别是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由专人维护、使用,出具检测分析结果,能将高校的各种闲置的科研资源和科研技术充分利用起来,转化为直接的经济价值。
4 解决措施
高校的快速发展建设,取决于体制机制。“体制机制顺,则人才聚、事业兴;体制机制不顺,人才的作用则难以发挥,集聚的人才也会流失。”
地方高校要想加快自己的发展建设速度,那么就应完善人才利用机制,实现人尽其才。特别是形成梯队,合理搭配,开拓不同战场。尖端前沿基础研究是引进博士等尖端人才的主要战场,应创建一流的科研环境,让其去冲SCI的数量和质量。然而单纯的SCI带不来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还需要大量的技术转化、技术服务、技术外包、技术创收、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若每个尖端人才均想占尽利益,要做尖端前沿基础研究,要做应用开发研究,要做外包研发检测,要为名要为利,还要从政当官。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一心多用下,结果没一样做得好、做得精。故此人才分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绝大部分高校对绩效排名靠后的人员均没有任何有效的利用措施,若实行人才分流,将绩效排名靠后,同时又具有丰富经验熟练技术的人员充分利用起来,充分挖掘其潜力,激发其潜能,利用其优势,进一步培养形成技术专攻型实验技术人才队伍,为其设置技术转化和技术服务类岗位,即可专门从事技术转化[18]、技术服务、技术外包、技术创收、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类工作,打造各种不同的科研和服务体系。
只要地方高校有大量技术专攻型实验技术人才开展大面积、大范围、不同深度层次、不同学科专业、不同模块科研实验、不同仪器操作的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科研技能培训,即可快速大面积提升学生的科研综合素质和科研综合能力,进而快速提升办学水平。
只要地方高校有大量技术专攻型实验技术人才在开展科研规培的同时,随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及时、可靠、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资源打造多位一体科研工作站[12],创建一流的科研环境[19],即可快速提升所有人,特别是尖端技术人才的科研实验效率,快速提升SCI的数量。不同学科专业的技术人才还可以组建灵活的大型多学科专业交叉创新团队,获取更多深层次的交叉创新,即可进一步提升SCI的质量。另外,由于创建了多位一体科研工作站,也就创建的新药筛选、研发、转化和服务体系、技术转化体系、转化医学体系,配合大量技术专攻型实验技术人才开展大量技术转化工作,精品新药即可层出不穷,技术转化和获奖成果也越聚越多,进而快速提升科研综合实力。
由于创建了多位一体科研工作站,也就创建了一站式的外包研发体系,只要有大量技术专攻型实验技术人才配合,即可充分利用高校科研资源和科研技术,为社会各界提供大量外包研发检测,服务地方经济和建设。办学水平和科研综合实力的跨越式提升,基础研究的“攀天梯”,技术转化的接地氣,还有社会服务的大量拓展,地方高校创建一流学科不再是梦想。
5 讨论
人才利用机制分三级,一级为“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型”,即使有再优秀的人才,没有优秀的利用机制,绝大部分人才均难以利用。部分地方高校发展毫无章法、反复折腾、朝令夕改,所有职工累死累活、怨声载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结果还是没有折腾出高校或院系的快速发展。二级为“非精兵而不敢战型”,其只敢启用尖端人才,大部分普通人才无法充分利用。部分地方高校期望所有职工全部替换为博士、长江学者、院士等尖端人才,否则根本不敢提发展。党中央反复强调“发展以人为本”“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而这类地方高校却忽视党中央指导,甚至背道而驰,最终依然没有带来高校或院系的全面发展。三级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型”,这种机制下所有人才均实现最大化的利用。部分地方高校尖端人才不够多不要紧,多个普通人才充分联合起来就是尖端人才。每一个职工,不管是不是尖端人才,都应为其设置合适的岗位,将其潜力和优势挖掘利用到极致,点燃所有人的工作激情。同时将自身的各种科研资源、科研成果、科研经费等均实现最大化利用,充分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充分实现党中央的“发展以人为本”“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这类高校最终才会迎来快速跨越式发展。可见,最尖端的用人机制在于将每一个职工实现最大化的利用,特别是将那些在常规下难以利用的人才打造成高校快速发展建设的支柱。
参考文献
[1] 赖泽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山人才新高地[J].中国人才,2020(8):44-45.
[2] 张园亮.关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的探讨与思考.经济技术协作信息[J],2020(31):22.
[3] 孙大伟.引进人才不能“一引了之”[J].小康,2020(26):6.
[4] 冯志东,黄黎明.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广西教育,2020(3):87-89.
[5] 葛艳霞,李鹏卓.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6):139-140.
[6] 余锦红.校长用人之道的原则[J].丽水学院学报,1995(1):37.
[7] 丘慧慧.华为如何用人[J].中国市场,2009(46):69.
[8] 曹艺凡,童锋.略论高校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J].高教论坛,2020(10):40-43.
[9] 杨云川.从一个统计年度看成果产出及分析——以地方高校为例[J].云南科技管理,2009,22(5):38-39.
[10] 教育部科技司关于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结果公示的函[EB/OL].[2020-11-28].http://www.moe.gov.cn/s78/A16/tongzhi/201902/t20190212_369103.html.
[11] 教育部科技司关于第二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结果的公示[EB/OL].[2020-11-28].http://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5/A16/202008/t20200804_476609.html.
[12] 何兵,杨世艳.医药高校新药快速高效高质研发体系的构建[J].中国新药杂志,2020(3):246-253.
[13] 陆根书,刘蕾.不同地区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效率比较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06,4(2):55-59.
[14] 王旭东.地方高校通过社会服务提高办学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15(3):56-58.
[15] 韩冰.地方高校如何提高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J].教育教学论坛,2020(35):28-29.
[16] 吴爱群,朱伟伟,蒋丽娟.地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问题探析[J].高教论坛,2020(5):68-69.
[17] 薛岩.地方高校绩效考核方式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3.
[18] 刘涛,杨玉洁.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规划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9):239-240.
[19] 仝娜,陈景衡,丁晓芳,等.医学高等院校二级科研共享平台建设与探索[J].科技资讯,2020,18(32):1-4.
基金项目:2019年泸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ZRK-74)。
作者简介:张燕(1990—),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手术护理。
通信作者:何兵(1990—),女,本科,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药质量标准,E-mail:lyhb20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