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避三舍”说诚信

2021-09-29王泉涌

共产党员·上 2021年9期
关键词:魏文侯宋濂晏殊

王泉涌

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蒙難流亡他乡,很多诸侯国不接纳他。重耳到楚国拜见楚王时,楚王问他:“我现在帮助了你,如果你以后做了晋国国君,将如何报答我?”重耳说:“以后我如果做了晋国国君,假若我们在战场上相遇,我便以退避三舍(1舍=30里)作为回报。”后来,重耳果然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有一年,晋文公重耳率部与楚军在战场上相遇,晋文公按照之前的承诺,退避近百里,一直退到了城濮。楚军见晋军一退再退,轻敌冒进,结果被晋军杀得大败。“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本来是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但其中却蕴含了做人做事要讲诚信的道理。

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

所谓诚信,就是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和品格,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

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宋濂小时候家里很穷,没钱买书,只好向别人借阅。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也愿意把书借给他。有一次,宋濂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就连夜抄书,虽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也不肯逾期。还有一次,宋濂与远方的一位学者约好了见面请教的日期,出发那天却下起了大雪。母亲心疼地劝他别去了,宋濂却不顾天寒地冻、衣衫单薄,坚持上路。当宋濂到达时,那位学者感动地称赞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果然,宋濂后来学有所成,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信著称。他14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当时的皇帝宋真宗。宋真宗要他与1000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但晏殊发现考试的内容是自己十天前刚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予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做官时,天下太平,京城的大小官员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宋真宗突然宣旨,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官员,大臣们非常惊讶。宋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宴饮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由于晏殊的诚实,使他在皇帝和群臣面前进一步留下了诚信的印象,皇帝更加信任他了。

诚信是单位的立业之基

诚信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建立行业之间、企业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

清咸丰、同治时期,红顶商人胡雪岩声名赫赫。他做生意以诚信为本,童叟无欺,深得百姓信任。当时,有个叫罗尚德的人,早年好赌,定下婚约后因赌博前后用去岳父家一万五千两银子。后来,他岳父提出宁可不要这些银子也要退婚。罗尚德深感惭愧,投身军营,官至杭州绿营兵“千总”。经过13年的辛苦煎熬、省吃俭用,他终于积攒了一万二千两银子。此时,他接到了与太平军打仗的命令,因无亲眷相托,只好拿到胡雪岩的钱庄来存储。当时,胡雪岩的钱庄刚开业不久,罗尚德存入一万二千两银子,既不要利息,又不要存折。胡雪岩问其原因,罗答曰:一是因为相信钱庄的信誉,同乡刘二经常在他面前提起胡雪岩,对其信誉赞不绝口;二是因为自己就要上战场,生死未卜,存折不带在身上比较好。得知这一情况后,胡雪岩当即决定:照规矩以3年定期存款的利息算,3年之后来取,付给本息一万五千两银子,并办理了一个存折,交由钱庄负责人代管。后来,罗尚德战场阵亡,临死前委托两位同乡将自己在钱庄的存款提出来,转至老家还债。这两位同乡手头没有任何凭证,原以为会遇到钱庄的刁难,甚至将这笔存款就此赖掉,没想到钱庄在证实了他们确实是罗尚德的同乡后,不仅将存款如数照付,而且还照算了利息。几天后,胡雪岩的钱庄有大批人来存款。原来,回到军营后,罗尚德的两位同乡讲述了取兑银子的经历,胡雪岩钱庄的声誉一下子在军营中飞一般地传开了,许多官兵都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积蓄长期存入胡雪岩的钱庄,钱庄每日车水马龙,生意好得不得了。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个点心店主名叫李沙庚。最初,点心店货真价实,顾客盈门。但赚到钱以后,李沙庚便以次充好,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郑板桥挥毫题写了“李沙庚点心店”六个大字,墨宝苍劲有力。但李沙庚发现“心”字少写了一个点,便请求郑板桥补上,郑板桥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是因为‘心少了这一点。”李沙庚恍然大悟,从此痛改前非,再一次赢得了人心和市场。

诚信是国家的立国之魂

诚信是领导者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是国家的立国之魂。诚信构成国德,支配国运,没有诚信的国德就不能拥有长久而向上的国运,国家就会走向灭亡。

战国时期,魏国的第一个国君魏文侯处处以诚信待人,魏国也逐渐强大起来。有一次,魏文侯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次日下午要去林中打猎练兵。但是第二天,天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而且越下越大。眼看就要到正午了,魏文侯起身对众大臣说:“对不起,我要告辞了,赶快准备车马,我要到郊外去打猎练兵,那里已经有人在等我了!”众臣一见国君要冒雨出门,都上前劝阻,说“下这么大的雨,根本无法出门”“去了也无法打猎练兵”。魏文侯看看天色说:“打猎练兵是不成了,可是也得告诉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啊。”众臣中有一个人自告奋勇地说:“那好,我马上去。”魏文侯说:“要去也得我自己去,昨天是我亲自跟人家约定的,如今失约,我要亲自向人家道歉才行。”说完大步跨出门外,顶着大雨到管林人的住处去了。一国之君重信守诺,赢得群臣敬佩,万民景仰,魏国国力日渐强盛。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曾九合诸侯,威名远播。一次,鲁庄公率部与齐桓公的军队交战,曹沫为将,结果连败三仗,鲁庄公不得不割地求和,齐桓公答应与鲁国停战会盟。可是在会盟时,曹沫突然拿出匕首抵住齐桓公,要齐桓公返还鲁国因战败答应割让给齐国的城池,齐桓公被逼只好答应归还。事后,齐桓公并没有因为曹沫采取不正当的方式要回城池而背约,真的把鲁国割让的城池还给了鲁国。其实,以齐桓公的力量,曹沫以如此卑鄙手段索取的城池,完全可以不给他,鲁国本就理亏。但是,齐桓公觉得作为君主,须得言而有信,这样才能赢得百姓的拥护,因此他如约交还了鲁国的城池。这样,虽然失去了土地,但赢得了人心。齐桓公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这便是重要原因之一。

总之,诚信是一切道德的根基和本原,是社会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伦理价值需要。它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美德和品质,而且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仅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价值,而且是一种外在的声誉和资源。诚信是道义的化身,同时也是功利的保证和源泉。无论是淬炼品格,还是发展企业,抑或治理国家,诚信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魏文侯宋濂晏殊
魏文侯冒雨赴约
冒雨赴约
晏殊换题
魏文侯冒雨赴约
晏殊的忘年知音
宋濂冒雪访师
宋濂诚信求学
晏殊换题
忠诚
“浮一大白”原指罚一大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