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入党申请书”写在黄土高坡上
2021-09-29张晓丽
张晓丽
“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这是路生梅曾经在思想汇报中写下的承诺。
路生梅今年77岁,是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的一名老大夫。
她个头不高、身形瘦削、身板笔直,坐诊时,一口“醋溜”的陕北话让人很难想到她来自北京。
53年前,她只身赶赴素未谋面的佳县。从韶华到白头,她将自己最美的年华奉献给了这块土地。53年间,异乡成故乡,她把“入党申请书”写在黄土高坡上,书写出最美的篇章。
一辈子,一颗心,一件事,古稀之年的路生梅终于兑现诺言。“最美医生”“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一路走来,她收获赞誉无数,却说自己并不优秀,也没有作出什么突出的贡献。
凌寒独自开
“祖国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
1968年,路生梅从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毕业。这个在首都北京长大的姑娘曾憧憬的是去一家知名医院里为病人“望触叩听”,但为响应国家号召,她毅然服从分配,来到了条件艰苦、医疗资源短缺的西部县城。
陕北,榆林佳县,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在此交会,环境恶劣、条件艰苦,这里正是路生梅的分配地。
路生梅告别故乡,独自一人带着行李踏上西行之路。
那是路生梅永远也忘不了的一个早晨。她拎着包裹,穿过县城狭窄的街道,城外坑坑洼洼的土路尽头,几排墙皮脱落的旧窑洞就是她未来的工作地——佳县人民医院,“一个乡镇卫生院的规模”。
瞬间,路生梅的一腔热血凉了半截。然而,挑战才刚刚开始。
第一,她要面对“生活关”。住窑洞,她不会烧火,只能睡冰冷的土炕;出入医院,路旁是一片荒坟;下乡出诊,常需要走几十里路,动不动就沾染一身跳蚤、虱子……最难的是缺水,“喝水靠驴拉”,浑浊的黄河水沉淀后才能喝,每天只有一瓢。
第二,她要面对“工作关”。路生梅的专业是儿科学,当时的县医院却没有分科。“人家听说是北京来的大夫,就觉得你什么病都能看。”路生梅说。为了不讓病人失望,她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学习各种医学知识。白天坐诊、出诊,夜晚在油灯下看书、记笔记。
“除了内外科、儿科,我还学会了妇产科、皮肤科技术。不少老乡习惯看中医,我又自学了针灸。”就这样,这位儿科医生迅速成长为“十八般武艺皆通”的全科医生。
定定住天涯
“我不是来往过客,而成了这里的子民!”
刚来佳县时,路生梅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在这里安家,一待就是一辈子。她坦言,有段日子,走与留,在心头反复掂量。
“不是怕苦,而是想去攀攀医学高峰。”作为一名医生,路生梅也渴望学术成就,几次想要考研究生继续深造,但她到底没能割舍下这片黄土地。
路生梅说:留比来更需要勇气。她能留下来,不仅仅是医者仁心的爱与责任,还有佳县人沉甸甸的情感。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路生梅到离县城十几里的崔家畔村出诊,她穿的是北京带来的塑料底棉鞋,在雪地里走几步就摔一跤,一路跌了40多跤。后来,她索性半躺着滑下山坡,到患者家时几乎成了“泥人”。
因患者病情较重,路生梅留下治疗了好几天,直至患者好转。准备离开时,细心的女主人为她送上一双千层底的棉布鞋,路生梅霎时感动得红了眼圈。
在那个返回县城的冬夜,她思考了许久,最终决定留下来,并把“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写进思想汇报。而那双棉布鞋,她至今也没舍得穿,细心珍藏着,在她看来,那不是一双鞋,而是老百姓沉甸甸的期望。
此后的岁月里,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路生梅都再没有动摇。她像腊梅坚守寒冬一般,坚守着“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的承诺。
更着风和雨
“一定要让老百姓少花钱治好病。”
当年的佳县,不仅缺医少药,医疗水平落后,更让人揪心的是乡亲们医疗常识的匮乏。一些老百姓生病不去医院、不找医生,而是请“神婆”驱邪。“当地还有一种病,叫‘四六风,意思是,凡是感染破伤风杆菌的孩子,存活期只有四到六天。”后来路生梅才知道,当地为孕妇接生时,会用削尖的高粱秆割脐带,有的用家里的剪子剪脐带,剪之前也不消毒。
这些无知的做法深深震撼了路生梅,她立志要改变这一切。
扎下根来的路生梅专注于提升当地医疗水平。她医术高、有闯劲,像是一头“拓荒牛”,在佳县人民医院开创了多个先河。
为了挽救更多小生命,路生梅着手创建独立的儿科,成为首任儿科主任。在她的倡导下,佳县开始普及新法接生。如今的佳县新生儿死亡率已降至千分之零点六。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她东奔西跑、四处筹资,让科室所有护士分批进修。当时佳县是榆林地区最穷的县,佳县医院是全区最落后的县医院,但佳县儿科水平,特别是小静脉穿刺技术却名列前茅。
随着治愈的患儿越来越多,“佳县儿科”在周边县区打响了名气,许多外地病人慕名而来。路生梅立下很多规矩:给老百姓看病,要坚持少花钱治大病、不花钱能治病的原则,要坚持不滥用抗生素给病人看病……
如今的佳县人民医院已成为一家二级甲等医院。“我们依旧坚持路主任少花钱治大病、不花钱能治病的原则。”医院现任儿科主任武艳说。
清香满乾坤
“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从路大夫、小路、路姐,到路姨、路奶奶,50多年间,路生梅的称呼慢慢变化着,不变的是她那颗甘于奉献的心。
1999年,路生梅退休了,同龄的大夫要么含饴弄孙,要么被其他医院返聘。路生梅医术精、人品好,很多医院争相高薪邀请,但她一一拒绝。路生梅仍然选择在佳县工作,但却是免费义诊。“国家已经给了我退休工资,我不缺钱,不能再拿另一份钱。”
每天,路生梅的办公室里都挤满病患。除了在佳县人民医院、佳县中医院轮流坐诊,她的住址很多人都知道,有的病人白天上班,下班后才能过来,她也从不推拒。
路生梅的电话号码更是佳县老百姓的免费“急诊热线”。只要有人问她的电话,她就告知;只要来电话,她都接,一时没接上有空就马上回拨,“万一是急病呢?一点儿不能耽误”。多年来,无论白天黑夜,路生梅手机从不关机。
路生梅闲不住,除了义诊看病之外,她还组建了老年志愿者团队,带动身边更多的老年人做公益,为社会作贡献。“正是路大夫的事迹感动了我,我才加入了志愿者团队。”志愿者李爱峰说。
50载已过,路生梅仍在“超期服役”,古稀之年,仍退而不休。她说:“生如火花,人的一生有多少能量就释放多少能量,我将继续发挥能量,做群众身边的孺子牛、老黄牛、拓荒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