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坐看牛郎织女星
2021-09-29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这一天正值夏秋之际,夜凉如水,繁星满天,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浪漫的节日。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它源于美丽的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相传,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女有一双巧手,可以织出五彩缤纷的云朵。但她和一个人间的放牛郎结成了夫妻,并生下一儿一女。谁知,这件事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她大发雷霆,派天兵把织女抓回天宫。牛郎挑着装了儿女的箩筐追到天上。王母娘娘看到牛郎追来,便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上画出一条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与织女遥遥相望。谁知他们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自己的身体搭成了一座五彩斑斓的仙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王母娘娘无奈,只好允许他们在每年的七月初七于鹊桥上相会。
因而,古时候的凡间女子会在这天晚上,摆上时令瓜果,对着夜空中的银河祭拜,乞求织女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技法愈加熟练,所以农历七月初七又叫“乞巧节”。当然,她们更羡慕牛郎与织女坚贞的爱情,自然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这都属于少女的活动和心事,男人不能参加,因此,七夕也叫“女儿节”,是中国唯一以少女为主角的特色节日。
其实,乞巧的活动有很多,比如“穿针乞巧” “喜蛛应巧”等。
穿针乞巧
最早的乞巧方式,女子手执丝线和九孔针,趁着月光连续穿针引线,最快完成的称为“得巧”。
喜蛛应巧
女子们七夕当天捉蜘蛛放到小盒里,第二天早上打开盒了,发现蜘蛛结网的便是“得巧”。
还有女子在七夕夜深人静时躲在葡萄架或瓜果树下偷听牛郎织女在天上说悄悄话,俗称“听天语”。据说,听到的女子日后能得到令人艳羡的好姻缘。随着时间的流逝, “乞巧”的习俗活动越来越少,美好姻缘的象征却留在了我们心中,七夕节逐渐变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小回忆大视野
七夕乞巧的由来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最早见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汉代的宫娥,常常在农历七月初七这天,于开襟楼拿丝线比赛穿针孔,当时的人们纷纷效仿。宋元时,七夕乞巧更加隆重,京城里设置了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称为“乞巧市”。
美味的“巧果”
由面或糯米粉做成,油炸和炉烤的美味糕点。
古代的讀书人也过“七夕节”?
二十八星宿中,北斗七星最亮。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kui)星”,主掌考运,所以,古代士子中状元称“一举夺魁”。读书人把七夕称为“魁星节”“晒书节”,并在这天祭拜,祈求自己考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