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2021-09-29舒琳钧
舒琳钧
(垫江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儿科,重庆 408399)
手足口病属于传染性疾病的一种,是由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等感染所引发,患儿多在手、足、口等位置产生疱疹,同时伴有发热,病情较重时可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脑炎等多种并发症。目前手足口病的治疗仍缺乏特效药物与方法,临床上主要给予抗病毒、脱水剂、支持治疗等措施,多数患儿短期内可治愈,但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较重,常伴神经系统受累、心血管循环障碍等,治疗棘手[1]。糖皮质激素对机体的发育、生长、代谢等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人体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该药半衰期适中、抗炎作用强、疗效显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对于缓解其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效果,但部分患儿不良反应明显,影响整体治疗效果[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10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小剂量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垫江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患儿21例,女患儿29例;年龄5~59个月,平均(22.16±9.35)个月。观察组男患儿28例,女患儿22例;年龄6~60个月,平均(22.03±9.71)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近期未接受糖皮质激素、干扰素等药物治疗者;反复持续性的高热,退热效果不佳者;明显的神经系统表现(如神经萎靡、惊跳、抽搐等)者。排除标准:合并细菌感染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先天性疾病者;激素使用禁忌证者;既往神经系统疾病史者。本研究已通过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且患儿法定监护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包括退热、补液、降颅内压等,并给予注射用利巴韦林(海南通用康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350,规格:0.25 g/支)0.01 g/(kg·d)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047,规格:40 mg/支)1 mg/(kg·d)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3 d,并观察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治疗3 d后根据《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3]对患儿进行评估,显效:疱疹、发热等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神经系统表现(精神萎靡、头痛等)明显减轻;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神经系统表现有所减轻;无效:上述描述无明显改善,或恶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观察患儿病情恢复情况。包括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住院时间。③神经因子。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 d后采集两组患儿清晨空腹状态下5 mL外周静脉血,以3 5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内皮素 -1(ET-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④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便秘、皮疹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病情恢复情况指标及血清ET-1、NT-proBNP、NSE指标)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用[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3 d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4.00%)较对照组(80.00%)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病情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病情恢复情况比较(, d)
表2 两组患儿病情恢复情况比较(, d)
组别 例数 退热时间 疱疹消失时间 住院时间对照组 50 3.05±0.79 5.02±1.26 8.10±2.02观察组 50 2.16±0.65 3.53±1.02 6.59±1.73 t值 6.152 6.499 4.015 P值 <0.05 <0.05 <0.05
2.3 血清ET-1、NT-proBNP、NSE水平 治疗3 d后,两组患儿血清ET-1、NT-proBNP、NSE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血清ET-1、NT-proBNP、NSE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儿血清ET-1、NT-proBNP、NSE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P<0.05。ET-1:内皮素 -1;NT-pro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组别 例数 ET-1(pg/mL) NT-proBNP(ng/L) NSE(μg/L)治疗前 治疗3 d后 治疗前 治疗3 d后 治疗前 治疗3 d后对照组 50 16.93±3.07 10.66±2.90* 9 750.59±993.62 2 036.29±353.67* 31.91±9.02 10.35±2.19*观察组 50 17.15±3.56 8.79±2.86* 9 673.08±965.31 1 307.61±320.82* 32.38±8.87 7.53±1.62*t值 0.331 3.246 0.396 10.791 0.263 7.32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传染性极强,可在短期内快速传播,呈爆发性流行,随着病情发展、患儿免疫力下降,可出现高热、神志改变,甚至昏迷、抽搐等症状,形成重症手足口病,目前该病尚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案,临床上多采取抗病毒、补液、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但单独使用效果欠佳[4-5]。
糖皮质激素为人体生存所必需的小分子物质,对糖、脂及骨代谢具有重要作用,鉴于强大的抗炎、抗病毒等功效,该药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疾病的治疗中。研究显示,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血小板活化系统激活,减轻炎症反应,起到较强的抗炎作用;同时,其能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渗出,加速水肿、炎症消退,从而促进疱疹消退,提高疗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6]。但是,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易引发物质代谢、水盐代谢紊乱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小剂量短疗程的使用效果更佳[7]。由此次研究结果中可知,治疗3 d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表明小剂量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能提高患儿临床疗效,加快症状体征恢复。小儿手足口病病情进展快,随着肠道病毒载量增加,其可累及神经系统、心脏等多个组织器官,引起神经系统损伤、心肌细胞损伤。ET-1是一种多肽,主要由内皮细胞产生,具有强收缩血管的作用,参与神经系统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NT-proBNP主要由心肌细胞分泌,能够反映心肌细胞损伤和心肌细胞的舒张储备功能,心肌损伤发生后,可导致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NSE是一种神经细胞凋亡时释放的糖蛋白,当病毒累及神经细胞时,可导致大量NSE释放,使血清NSE水平升高。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是糖皮质激素的一种,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同时可保护机体亚细胞结构,维持溶酶体膜稳定性,防止内毒素浸入细胞内,起到抗内毒素、减轻发热的作用[8]。由此次研究结果中可知,治疗3 d后,观察组患儿血清ET-1、NT-proBNP、NSE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小剂量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能进一步降低血清ET-1、NT-proBNP、NSE水平,减轻神经系统和心肌细胞损伤,治疗安全性好。
综上,小剂量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能提高患儿临床疗效,降低血清ET-1、NT-proBNP、NSE水平,加快恢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