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与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效果对比
2021-09-29孙爱平
孙爱平
(如皋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南通 226531)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到损伤,心功能下降,心排血量灌注不足,导致外周组织缺血,无法满足全身组织基本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常使用缬沙坦胶囊进行治疗,其作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可通过抑制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的长期激活,达到舒张血管的作用,从而缓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患者服用后远期病死率仍较高[1]。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为新型心力衰竭治疗药物,其可发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和脑啡肽酶双重抑制的作用,可平衡神经内分泌系统,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了新思路[2]。本研究旨在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与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如皋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参照组(60例)与研究组(60例)。参照组患者中女性35例,男性25例;年龄54~75岁,平均(63.13±1.06)岁。研究组患者中女性33例,男性27例;年龄53~74岁,平均(63.14±2.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4]分级为Ⅱ ~ Ⅳ级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 < 50%者。排除标准: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合并有脑卒中、不稳定心绞痛者;存在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者;存在精神疾病或治疗依从性低者。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的常规治疗。参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缬沙坦胶囊(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17,规格:80 mg /粒)口服治疗,80 mg/次,1次/d。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注册证号J20171054,规格:以沙库巴曲缬沙坦计100 mg(沙库巴曲49 mg/缬沙坦51 mg)]口服治疗,前2周100 mg/次,1次/d,若能耐受药物剂量,2~4周后增加药物剂量,20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显效: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心功能恢复至Ⅰ级,或心功能指标改善 > 2级;有效:上述临床症状减轻,心功能尚未恢复至Ⅰ级,或心功能指标改善在1 ~ 2级;无效:上述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或发生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②心功能。采用多普勒心脏彩超技术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每搏输出量(SV)、LVEF指标水平。③不良反应。记录并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低血压、肾功能损害、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较参照组的75.0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心功能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V、LVE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而LVEDD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P<0.05。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SV:每搏输出量; LVEF:左室射血分数。
组别 例数 LVEDD(mm) SV(mL) LVEF(%)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 60 64.12±0.81 60.33±3.82* 72.52±1.20 81.83±1.35* 34.12±3.28 41.52±3.12*研究组 60 64..40±0.91 56.42±4.31* 72.32±1.81 90.92±2.17* 35.14±3.22 49.33±5.20*t值 1.780 5.259 0.713 27.551 1.719 9.97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3%,较参照组的23.33%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慢性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等,是心血管疾病终末期表现。缬沙坦胶囊可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作用,同时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使血管收缩过程被阻断,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但其单独使用,患者病情易反复发作,病程延长[5]。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是由抑制脑钠肽酶活性的沙库巴曲和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缬沙坦共同构成,其中沙库巴曲可抑制脑钠肽酶活性,从而增加P物质、利钠肽等物质的生物活性,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与缬沙坦合用,在升高利钠肽水平的基础上可同时抑制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6-7]。本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提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以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不良反应,疗效显著,与董蕾等[8]研究结果一致。SV、LVEDD及LVEF皆为心脏搏动时的相关指标,其中SV、LVEF降低,表明心脏所搏出血液较少,无法满足机体正常需求,病情加重;LVEDD主要反映左心室的舒张程度,其水平升高,心脏二尖瓣开放时压力越大,心脏二尖瓣开放困难,影响搏出血液的体积,病情加重。张相杰等[9]研究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通过发挥沙库巴曲和缬沙坦的双重作用,在抑制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的同时发挥抑制脑钠肽酶活性的作用,恢复因长期心脏负荷增加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的平衡,从而改善心功能,阻碍患者的心室重塑。本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SV、LVEF水平均高于参照组,LVEDD水平低于参照组,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心脏供血能力。
综上,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心脏供血能力,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