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上海,创新科技为弱势群体服务
2021-09-29整理豆子上海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整理|豆子 图|上海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上海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以下简称“残基会”)成立以来的30余年,是上海市残疾人事业飞速发展的30余年,也是上海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30余年。残基会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与时俱进,创新公益助残服务内容,助力残疾人享受“互联网+”红利。在人工智能方兴未艾的今天,还积极拥抱人工智能,通过开展公益项目和社会动员,把诸多注入最新人工智能研究成果的新型辅具带到残疾人身边,让他们共享科技发展最新成果,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更好融入社会。
智能手机应用技术推广
对于身体不便的残疾人来说,手机是他们了解世界、接触社会的一个重要渠道。然而,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局限性,使得一些残疾人特别是中老年残疾人对智能手机的使用尚不熟悉,一些盲人对于操作读屏软件来使用日新月异的各种微信小程序、手机客户端也不熟练。有鉴于此,残基会于2018年支持静安区、虹口区肢协开展“智慧新天地——智能手机应用技术培训班”项目,受到残疾人朋友的普遍欢迎。
68岁的肢体残疾人老黄常年独自生活。自从在虹口区肢残人协会的智能手机培训班上学会使用智能手机,他联系上了40年没有音讯的“插兄插妹”,开始用“支付宝”在医院付费,在网上买火车票,生活一下子变得丰富多彩又便利了。
此项目的成功经验还带动了其他区办事处纷纷效仿。残基会黄浦区办事处为20名中老年肢残人进行了培训,静安区办事处为全区14个街镇的近200名残疾人进行培训。这些培训都更好地丰富了残疾人业余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应对能力。
“视”觉盛宴——触摸图技术
2019 年,由残基会、静安区精神文明办公室等多家单位共同主办的上海非视觉摄影巡展首展在上海报业集团大堂揭幕,之后又陆续在上海海上文化中心等处进行巡展。
这次展览是国内第一次开展非视觉摄影作品巡展,也是首次大规模通过非视觉摄影艺术集中展示祖国发展成就。这场具有创新性的特殊“视觉”盛宴,是面向全人群的一次跨领域大型残健融合活动,让健视者换一种视角,感受、融入、共享特殊人群的活力与自信。
02 智能仿生手
在人工智能方兴未艾的今天,残基会积极拥抱人工智能,通过开展公益项目和社会动员,把诸多注入最新人工智能研究成果的新型辅具带到残疾人身边,让他们共享科技发展最新成果,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更好融入社会。
这些作品通过使用凸点扫描打印的触摸图技术手段,使图像从二维走向三维,观众可以通过触摸的方式感受作品,每幅作品下面还用盲文标注了作品简介,实现真正的艺术欣赏无障碍。
巡展中,静安区视力残疾人精心创作了 20 幅非视觉摄影作品。在他们的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盲人埋头于钢琴精心调弦的工作场景,也能于盲人在导盲犬带领下独自乘坐地铁出行的温馨画面中感受到上海的城市温度,还能看到各类残疾人在静安区“阳光家园”和“希望之家”中追寻阳光与希望的自强精神。虽然相较专业摄影家的作品,视力残疾人创作的非视觉摄影作品尚显稚嫩,然而,其内涵却充满张力,生动诠释了新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70年来所传达的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
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也精心选择了 10 幅韩老佳作参展,通过非视觉摄影技术手段,将韩老的画作第一次呈现在视力残疾的特殊观众面前,让视力残疾人走进中国传统书画和篆刻的艺术世界,感受祖国之美、文化之美。
在这场展览中,人们终于走上了融合的桥梁,一起打破生命的壁垒,通过“科技+艺术”来触摸祖国的心跳。
酷炫机械手
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落幕后,为残疾人开发各种人工智能辅助器具的医学界和科技界人士们前进的脚步紧随其后。傲意信息科技公司和邦邦机器人公司通过残基会,向本市残疾人分别捐赠一批智能辅助移动机器人和智能仿生手。
残疾人画家张粤成和残疾人大学生庞启龙在一场捐赠活动现场为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演示了一段情景剧。他们都是上海傲意信息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傲意公司”)自主研发OHand智能仿生手的用户,在人工智能帮助下,他们第一次同时拥有了“双手”。从现在起,这一全球领先的智能仿真手将造福更多残疾人。据悉,傲意公司向残基会捐赠总价值高达259.2万元的24只智能仿生手及安装服务,将有24名残疾人获得“新生”。
OHand智能仿生手开发者倪华良介绍说:“创始团队在张江人工智能岛创办傲意公司后,花了五六年时间不断打磨,这只由280多个零部件和神经传感器组成的自主研发智能仿真手是全球第三台实现量产的仿真手,达到和部分超出了前两台仿真手的技术水准,所有手指可单独控制和弯曲运动,可模仿人手做出抓、握、捏等20多种动作,只要安装者在脑海里想到要做什么动作,机械手就会通过神经传感感知到并做出相应动作。”据悉,仿真皮肤手套也已问世,让机械手在需要时可接近“隐形”,更加缩短残健之间的距离。同时,其尺寸、防水性、弯曲和旋转性能等也将不断改善,让智能仿生手更加逼真。
移动机器人
1998年的一场车祸让姚芳成为脊髓损伤的截瘫残疾人,尽管经过艰苦的训练她成为2012年伦敦残奥会等多项内外大赛轮椅击剑项目金牌的获得者,但在2019年前,她没有离开过轮椅,一度忘记了走路的滋味。据了解,长期久坐容易造成的下肢肌肉萎缩、褥疮、脊椎变形等问题,对于下肢瘫痪的脊髓损伤的人来说,更是普遍存在的健康隐患。多年来,残基会等多家单位主办的康复辅具展上,来自各国的人工智能辅具吸引了众多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目光,可是高昂的价格让人望而却步。无意中,姚芳得知上海本土企业也能生产外骨骼机器人,且价格大幅低于进口产品,她决定试一试。2020年6月,姚芳在活动现场演示了外骨骼机器人的穿戴和行走,这也让其他脊髓损伤的“伤友”感到莫大的惊喜。
如今,人工智能与辅具的结合已成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潮流。2020年,残基会先后得到一批双创小巨人企业的支持,将邦邦智能辅助移动机器人等一批人工智能辅具和高科技康复器材捐赠到各区残疾人活动中心、康复医院和残疾人手中,帮助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改善其身体功能,使他们更好融入社会,共享发展成果。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人工智能辅具的研发团队都是本土人才,而且,依托上海强大的科创资源和良好的融资环境,这些人工智能产品的技术水准都接近甚至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售价则大为降低。
2020年,上海邦邦机器人有限公司向残基会捐赠价值103.5万元的30台邦邦智能辅助移动机器人,残基会定向转赠给上海养志康复医院、第一人民医院、上海知了公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快乐家园护理院有限公司,以及静安、嘉定、青浦等区残联,杭州市残疾人福利基会会,宁波市、宿州市残联等外省市残联。在抗疫期间,为缓解参与防疫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和残疾人工作者的疲劳和疼痛,残基会又积极协调上海邦邦机器人有限公司为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及本市静安、普陀、嘉定、松江、青浦、金山区残联的一线工作者捐赠邦邦智能律动机50台,总价值10万元,大力弘扬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守望相助的大爱之心。
非视觉摄影作品巡展
同时,残基会也注重科学开展公益项目,更加精准地为残疾人提供各类公益服务。为此,今年起,残基会联合复旦大学中国残疾问题研究中心、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康复科、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和杨浦区残联,面向杨浦区150名年龄在50—75周岁的肢体残疾人开展“中老年肢残人运动功能障碍进展状况及相关对策”课题调研。这一课题调研的背景源于肢体残疾人在步入中老年时,他们的身体机能退化比常人更为迅速,肢体肌肉萎缩、关节严重畸形、运动神经受压、静脉血管不畅等临床症状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他们的出行和生活。这一课题旨在通过调研掌握一手数据,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惠及广大残疾人。
用智慧的力量助残为民,残基会成为漫漫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为广大残疾人指引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