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1-09-28王艳辉
王艳辉
摘要:林业资源是重要的生态资源,保护林业资源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病虫害防治是林业资源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分析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阐述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技术措施,以期为林业资源保护工作提供支持。
关键词:林业资源;病虫害;防治;原因;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1)05-0010-02
近年来我国对植树造林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人工造林项目发展迅速。然而由于重视造林、轻视管理,对林业病虫害防治不到位,一旦某些病虫害在林间流行发生,将会在较短时间内向整个森林系统传播蔓延,造成严重损失。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以更好地保障林业建设效果,发挥林业建设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1 气候环境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气候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冬季氣温升高,春季引发干旱,夏秋季节极端天气突发,这给多种致病原和害虫侵袭、越冬、繁殖、生长提供了条件。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很多害虫在冬季仍然可以正常活动,导致林业病虫害虫源越来越多,对林木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同时,不稳定的气候环境使得病虫害的种类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病虫害不断进化演替以更好地适应气候环境,对药物抵抗能力也不断增强,以往不容易发生的林业病虫害增加了发生几率,加上林区树木种类繁杂,一些病虫害会在植物生长期内连续发生多次,危害程度逐年加大,对林业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1.2 林区疏于管理
以往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我国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大量原始森林被破坏,森林更新成长速度缓慢,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木材的需求。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强化原始森林保护,并将植树造林纳入国策,每年进行一系列的植树造林活动。但在植树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规划,林木品种选择不当,营造了大面积纯种林,使得森林的林分结构过于单一,林间缺乏生物多样性,导致林业病虫害多发。由于多注重造林、不注重后期管理,造林后缺乏科学的养护管理,使得林木成活率较低,生长速度缓慢,抵抗力较差,易受病虫害侵袭,导致造林效果变差。
1.3 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不完善
我国大多数林区处于边远地区,信息闭塞,交通不发达。目前在广大基层地区,尚未形成完善的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导致林区发生病虫害后不能及时预警、及时响应,给林业建设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2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2.1 营林技术措施
在林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营林技术措施是一项既环保又实用的林木病虫害防治措施。从保护生态环境多样性和保护林业资源角度出发,对森林发生的重大病虫害和常见病虫害采取有效的营林控制措施,以减少灾害发生,减轻损失,为森林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2.1.1 品种选育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林木病虫害较为经济、有效的途径。做好科学的植树造林规划设计,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尽量选择乡土树种,确保所选择的林木树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抗病品种的防病效能很高,在林区推广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大大节约防治费用,并缓解病虫害耐药性增强和环境污染问题。
2.1.2 苗地规划 利用苗圃进行育苗前要做好全面调查检测,避免选择有病虫害和鸟兽危害的土地作为育苗地;尽量选择前茬作物是农作物的土地作为苗圃地,常年种植茄科类作物和十字花科类作物的土地不适宜作为苗圃地;苗圃地附近不能有带传染病菌的林木和病虫害中间寄主林木。种植前深翻土地,对土壤进行改良和消毒处理,杀灭土壤中致病菌和虫卵数量,控制林木病虫害。
2.1.3 营林抚育 在林木不同生长时期要采取不同的抚育管理措施,保障林木健康生长。在林木定植初期,需要充足的养分供给,同时要高度重视猝倒病的发生,若出现发病植株要及时拔除,带出林间集中烧毁,并对定植穴进行消毒。造林前几年要做好灌溉和除草工作,对林地进行抚育间伐,改变林分结构,提高林间通风透光率,减少病虫害传播发生。对成年林要加大监督力度,强化病虫害预警,发现病虫害林木要及时砍除销毁。
2.2 生物防治技术措施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来降低林间虫害密度,防控病虫害传播蔓延。生产上主要是利用害虫天敌防治病虫害,例如在林间释放赤眼蜂防治松毛虫,利用管氏肿腿蜂、茧蜂、啮小蜂防治松毛虫、舞毒蛾、舟蛾、白蛾等。也可以利用捕食性昆虫捕杀林间害虫。还可以利用微生物制剂来防治林间害虫,微生物制剂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线虫、源生物、立克次体等,具有靶向针对性,能够对某一种或几种害虫进行针对性防控,具有很好的效果,并且对人畜无害,也不会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此外,以鸟治虫也是防治林业病虫害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经济、环保、持续的特点,例如在林间释放杜鹃、大山雀、啄木鸟等鸟类来捕食大量害虫,能够降低林间虫口密度,维护森林生态平衡,增加森林物种的多样性。
2.3 物理防治技术措施
物理防治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防治效果较好。物理防治措施主要包括:1) 人工扑杀。对个体较大、容易捕捉的昆虫,在虫害爆发之前,采用人工方式捕捉林间害虫,防止病虫害传播蔓延。该方法成本较低,见效较快,但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成本。2) 隔离法。对在特定区域内传播速度较快、扩展蔓延迅速的病虫害,为防止其进一步传播危害,达到保护未发生病虫害林地的目的,可以在病虫害发生地和被保护地之间构建一定宽度和长度的无寄主隔离带,阻碍病虫害向健康林地传播扩散。3) 诱杀法。利用某些害虫的趋性进行诱导驱杀。例如针对害虫具有趋光性利用振频式杀虫灯来杀灭成虫,在害虫交配关键时期向林间释放干扰素以有效干扰雌虫和雄虫的交配,利用性诱导剂对林间的雄虫进行诱杀以降低雌虫的交配率等。该方法简单易行、经济节约,已成为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
3 结论
林业资源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病虫害对林业资源造成的损害比较严重,需要采取多种技术措施进行有效防治,保护林业资源,保障林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方园.浅析北方地区林业病虫害现状及防治方案[J].种子科技,2021,39(2):69-70.
[2] 张宁.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21,39(1):61-62.
[3] 王娅利,张桂民.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J].农家参谋,2020(22):106-107.
[4] 孙国庆.试析北方林业病虫害与生态防治[J].现代园艺,2019(20):72-73.
[5] 赵翔凤.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J].花卉,2019(20):265.
[6] 王娜娜.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初探[J].农家参谋,2020(24):105.
[7] 李國立.林业病虫害的诱发因素与防控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20(10):24.
Forestry Pest Control Technology
WANG Yanhui
(Liaoning Nuruer Hu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dministration, Chaoyang Liaoning 122629, China)
Abstract: Forestry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protecting forestry resourc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tec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Pest control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in forest resource prote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occurrence of forest diseases and pests, and expounds the main technical measur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orest diseases and pests, in order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protec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Key words: forestry resource; disease and pests; control; cause;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