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道路该怎么走?
——《以人为本的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书评

2021-09-28张学良

财贸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著作市民城镇化

张学良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 200433)

城镇化过程是一个人口、物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的多维综合过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城镇化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但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涌现,粗放型工业化推动下的城镇人口规模量的增长、城镇空间无序膨胀、资源大量消耗、城镇环境显著恶化的传统城镇化模式已不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明确强调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是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城镇化发展规律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未来一个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周加来教授等所著《以人为本的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讨论了我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该怎么走等重大问题,对于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该著作是以周加来教授为首席专家,主持和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最终成果,凝结着周加来教授及其团队专家对我国城镇化问题的长期思考和不懈探索。该著作在系统回顾我国传统城镇化发展道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反思以物为本的城镇化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扭曲与偏差,从城镇化理论的发展演进中提炼出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道路内涵,构建了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道路的理论体系,分别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产业生态建设与城市生态文明构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等方面研究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关键问题。

该著作在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对“以物为本”传统理念的突破。在工业文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工业文明主导的“以物为本”的城镇化扩大了地区和城乡发展差距、加剧了自然环境破坏,这与城镇化的最终目标日益背离。因此,只有从发展理念上实现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城镇化的最终目标。第二,实现人的发展和经济与社会、自然的协调是对传统城镇化以经济增长为单一目标的突破。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在内需不足和城镇化水平滞后的情况下,将城镇化作为推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抓手是必须的。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下,将新型城镇化作为实现市民、准市民、农民“三类人”发展的抓手和问题的研究核心,有助于缓解城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三,以“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指引,将市民、准市民、农民定义为城镇化发展的主体,系统、综合研究“三类人”的发展问题。“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就是要为城市居民、农村转移进入城市的准市民、农村居民“三类人”创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让他们共同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获益。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激发城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以人为本的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是一部系统、完整研究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的高质量著作,书中部分成果多次受到省部级领导的批示,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重点党报上登载。该著作汇集了以周加来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团队智慧,是城市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值得相关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研读学习。

猜你喜欢

著作市民城镇化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杨大春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意义”的问题所在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