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学报栏目建设内涵式发展研究
——以福建省9所地方高校学报为例
2021-09-28朱联九
朱联九
(三明学院 学报编辑部,福建 三明 365004)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学报即指一般由高校主管主办的,以高校名称命名的学术期刊,主要职能为展示本校科研成果、学科建设服务和人才培养服务,是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1](P1257-1266)20世纪末以来,高等教育加速发展,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0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740所,含本科院校1272所、高职(专科)院校1468所;成人高等学校265所。[2]伴随高校数量的增加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地方本科高校学报逐渐成为国内科研人员发表学术成果的重要平台。然而,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多位于中小城市,学报学术质量参差不齐,学术影响力较小。主要原因:一方面受制于学校自身科研实力和学术氛围,另一方面受制于自身高校的学科设置和当地城市经济和文化实力,导致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学报无论文章学术质量还是编辑出版编校质量,相较于重点高校学报都显得有所欠缺。近年来,许多学者就如何提升地方高校学报影响力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建议和对策,其中设置地方特色栏目的建议被提得最多,许多期刊都做了相应的实践研究,给地方高校学报办刊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3-7]
栏目是期刊的重要组成单元,直接反映了期刊的办刊方向和办刊特色,特别是地方普通高校,栏目设置的高低优劣直接影响期刊品牌和生存。[8](P558-560)地方普通高校如何准确定位、合理设置期刊栏目,对期刊保持可持续内涵式发展、提升学报学术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曾提出“高校学报应根据各地和各校实际和特色,创办特色栏目和品牌栏目,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塑造各自刊物的学术个性和文化特征”[9](P5-13)。2004 年,教育部颁布了 《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实施方案》,并于2004、2012、2014年选取了62家高校学报的栏目,其中不乏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学报,如滨州学院《滨州学院学报》“孙子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修辞学大视野”、闽江学院《闽江学院学报》“闽文化研究”等。然而,经过近20年的探索发展后,大多数地方普通高校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全、小、弱、散”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高校学报的发展之路,特别是地方普通高校学报的栏目内涵式发展还需进一步研究。近期,国家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标志着中国学术期刊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学术期刊的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地方普通高校学报发展的新机遇。因此,本文以福建省9所地方普通高校学报栏目建设情况为研究对象,分析栏目设置的原因和成效,以期为地方普通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内涵式发展提供相应对策和建议。
一、数据与方法
(一)研究样本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为福建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学报,因此从福建省9个地级市中各选一个地方高校本科学报,包括 《闽江学院学报》《莆田学院学报》《泉州师范学院学报》《厦门理工学院学报》《闽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闽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龙岩学院学报》《三明学院学报》《武夷学院学报》《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共11种。期刊的地域分布和影响因子等基本概况见表1。
表1 福建省地方高校学报基本概况
(二)研究方法
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中国知网“期刊导航”,检索“栏目浏览”和“统计与评价”内样本期刊的相关指标,获取栏目文献载文量、被引频次、下载频次等数据并进行分析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福建省地方高校学报的刊期和常设栏目见表2,本研究选取2011—2020年十年栏目设置数据,由于部分学报栏目设置过多,因此表2中只选取载文量靠前的主要栏目。
表2 福建省地方高校学报栏目设置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福建省地方高校学报基本创刊时间为20世纪80年代初,刊期多为双月刊,除了闽南师范大学和宁德师范学院各拥有两种,分为“自然科学版”和“哲学与社会科学版”外,其他7所都是综合类或高教类的大综合学术期刊。只有一个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地方高校学报也多人为分类了刊载文章的类型,轮流出刊。各期刊哲社类基本依据自身高校或者地区特点设立了至少一个特色栏目,如《闽江学院学报》“闽文化研究”、《莆田学院学报》“妈祖文化”、《泉州师范学院学报》“新泉州经济模式研究”、《厦门理工学院学报》“海峡西岸论坛”、《闽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闽台文化研究”、《龙岩学院学报》“客家研究”、《三明学院学报》“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武夷学院学报》“武夷文化研究”、《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地方经济转型”等。而自然科学类大多根据高校本身学科建设设置了比较宽泛的栏目,如《莆田学院学报》“工业与工程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生命科学”“数理科学”、《三明学院学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某些以人文社科见长的高校甚至一个自然科技类栏目都没有设置,理工类高校厦门理工学院的学报则相对细分了理工类栏目,如“机械与汽车工程”“电器工程与自动化”“光电与信息工程”。两个独立的自然科学版学报,对刊发文章的栏目设置分类也比较明确且有特色,如《闽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粒计算研究”和《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宁德区域经济研究”。
从表2还可以看出,各期刊栏目设置众多,近十年都曾设置过几十个相关栏目,但栏目名称设置得较随意,各学科机械合并在一起的情况很多,如《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设置“生命科学”“化学生命科学”“化学与化工”,《武夷学院学报》设置“高等教育研究”“高校管理研究”“教育教学研究”“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究其原因,这9所地方高校多为新建本科高校,整体办学层次还不高,没有完善的“学士-硕士-博士”学制建设,科研团队能力比较一般,导致来稿稳定性差,稿件时断时续,编辑只能根据当期稿件情况,合并相关学科类别或人为拼凑栏目,实属无奈之举。
表3为各学报近十年来载文量前三栏目的相关数据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各刊重点打造的特色栏目基本都在前三名,如《闽江学院学报》“闽文化研究”、《莆田学院学报》“妈祖文化”都是各自学报载文量第一的栏目。其余学报载文量第一的栏目多为没有细分的大综合栏目,如《三明学院学报》“应用研究”载文371篇,明显高于其他期刊,体现了三明学院应用型工科的学校特色,《厦门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研究”、《武夷学院学报》“高等教育研究”、《宁德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应用技术研究”也都是如此。值得一提的是《龙岩学院学报》“标准语·方言·文字”,设置得较为巧妙,学科分类清晰,栏目定位明确,收稿范围适中,从宣扬地方特色客家文化出发,融合了语言、文字,特别是方言和古文字方面内容,在给广大语言学专家学者提供稳定发表平台的同时,也彰显了期刊策划的鲜明特征,值得地方高校学报栏目策划借鉴。
表3 福建省地方高校学报2011—2020年载文量前三的栏目统计
(续表 3)
相对于人文社科类栏目的纷乱繁杂,自然科技类栏目就显得毫无特点了。只有《闽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粒计算研究”是细分栏目,载文量进入了前三。其余高校学报要么只是“应用研究”这种大综合栏目,要么就是大学科的“计算机与工程技术”“数学与统计学”,设置特色不明显,在与重点高校的学报和专业期刊的竞争中几乎没有优势可言。从本次的调查结果来看,自然科技类栏目还需要加强策划,融合学校学科优势和地方特征,方能走出“千刊一面”的困境。
考察表3中各学报近十年载文量前三栏目的被引、下载统计。可以发现,载文量前三的栏目的篇均被引和篇均下载量多低于自身刊物总平均数据。篇均被引量只有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研究”“经济管理”两个栏目超过了期刊平均被引。栏目篇均下载量也只有13个栏目超过篇均下载量,其中《闽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更是三个栏目篇均下载量均低于期刊平均下载量,说明近十年来各地方高校学报的栏目设置存在一定问题,重点建设和录用的文章没有起到提升期刊传播影响力的作用,甚至部分栏目远低于期刊平均数值。福建省地方高校学报高被引、高下载量的栏目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学类、高等教育研究类和部分理工院校的自然科学大类栏目,说明地方高校学报在高等教育研究、语言文学研究方向设置栏目具有优势。此外,自然科学类栏目还需结合高校实际学科优势设置栏目,方能体现学报的优势。
近十年来福建省地方高校学报中被引量前三的论文结果见表4。各学报被引较高的文章多为2015年之前的论文,近三年的论文没有一篇进入名单。高被引论文主题主要出现在当时的高校教育研究热点,如 2、6、11、16、17、25、26、30、31;地方文化深层次研究主题,如 1、10、26;新事物社会热点主题,如 15、19、22、23、28、33;自然科学技术革新且应用广泛,具有经济价值类主题,如 3、4、5、9。由此说明,地方高校学报当下发展走入瓶颈,栏目设置不够合理,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没有体现自身特色,导致近年来在与其他学术期刊竞争中处于劣势。
表4 福建省地方高校学报2011—2020年被引频次前三的论文统计
(续表 4)
三、对策和建议
(一)紧抓热点选题设置高影响力栏目
期刊高被引论文的研究主题往往都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表4中的论文均凸显了这个特点。《乡土文化在民宿中的表达形态:回归与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模式和路径选择》《我国生鲜电商O2O模式发展探究》《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学解读》《网约车侵权赔偿责任主体问题研究》,这些论文的研究主题具有普遍性,在各自领域都是社会热点问题,且刊发日期较早,具有学术前瞻性,均获得了较高的引用率和较大的下载量。因此,地方高校学报应与时俱进,重点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及时组织设置相关栏目,特别是尽量邀约该领域的知名专家稿件,优先发表热点学术领域稿件,争取热点选题学术宣传的先发优势,带动期刊整体学术影响力。
(二)依托区域优势设置特色品牌栏目
栏目是期刊的骨架,期刊内涵式发展首先要做到期刊特色定位。地方高校学报要想整体提升刊物的影响力,短时间可能很难取得效果,但创办一两个特色栏目,将其办成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品牌,进而带动刊物整体影响力,这应是地方高校学报的发展方向,正如龙协涛先生所说:“有些高校是普通高校,有些学报是普通学报,但它们的某一、二个栏目却办得极不普通,形成了鲜明的文化个性和特色,引起国内学术界乃至国际学术界的强烈关注。这是培育期刊品牌的可喜开端,是打破千刊一面僵局而凸显独特的‘这一个’的生长点,是有望在期刊之林中实现‘万绿丛中一点红’ 效应的必由之路。”[10](P26)由此,地方高校学报要正确选择符合自身学校定位的栏目学术方向,一般需综合考虑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地方经济规划、特色专业等因素。如《莆田学院学报》“妈祖文化”,结合了莆田市妈祖故乡的地域优势,围绕妈祖文化主题策划组稿,不拘泥于单一学科,刊发多学科统一主题系列文章,打造特色栏目品牌,带动了整个刊物的综合影响力。所以,地方高校学报在建设品牌特色栏目时应遵循寻求差异、避强补缺原则,通过调查比较,寻求区域差异和学术空白点,避开强竞争学科栏目,立足实际,致力于追求栏目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个性特征,形成持续稳定发展,展示刊物的品牌魅力,形成文化精品栏目。
(三)匹配高校发展设置学科建设栏目
很多高校学报栏目建设随意,栏目名称更换频繁,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受制于学校自身实力和声誉的影响,缺乏稳定稿源,学报编辑部只能拼盘相近的学科栏目草草完成出版任务,无法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栏目设置的作用没有得到体现。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保证稿源的“量”,这是刊物栏目建设的根本。其次要通过聘请专家主持、积极约稿等外部手段,提升稿源的“质”。地方高校学报要根据自身学校学科建设定位,以研保发,以发促研,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打造匹配学校发展规划的栏目;将学校科研项目与栏目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形成稳定的作者群;借助学校科研奖励政策,不断培育栏目建设新人才,形成一套完整的学术梯队;通过栏目的连续性设置,带动栏目的内涵式发展,也使得学校的学科建设借助栏目这个平台快速出成果,从而形成促进学校良性发展的健康路径。
(四)争取外部支持和加强内部管理
地方高校学报要做到栏目建设内涵式发展仅仅依靠学报编辑部单独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建设品牌特色栏目需要财力、人力以及政策支持。地方高校学报一般是学校的直属单位,在政策和机制上需要学校提供支持,如聘用栏目特约主持人的经费支持、建立栏目科研奖励机制、职称评审中的政策侧重等。此外,编辑部内部需要加强管理,优化工作流程,精细分工,强化学术规范的执行,培养出精通编辑出版业务的、具有敏锐学术洞察力的高素质新型编辑队伍。
四、结语
由于依托高校的实力、经费、人员等多方面原因,如何平衡各方利益,走出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之路是地方高校学报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地方特色角度出发,统计福建各地方高校学报栏目的建设情况,提出栏目应该结合地方优势和依托高校的强势学科,充分发挥各环节的能动作用,突出地方特色,推动内涵式发展,带动期刊整体影响力,将学术推广价值最大化,进而带动依托高校发展,并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