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络病理论的清胃通络方对于慢性糜烂性胃炎(CEG)伴癌前期病变(PLGC)临床疗效的研究*

2021-09-28安晓霞王振刚苏传丽刘锟荣廖进康毅李敏

现代中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症候通络胃炎

安晓霞 王振刚 苏传丽 刘锟荣 廖进 康毅 李敏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近年一项对我国恶性肿瘤的研究统计,按发病例数排位,胃癌居第二位,仅次于肺癌[2]。慢性糜烂性胃炎(CEG)为消化系统常见病,临床发病率较高。本病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部分则会伴有不同程度胃黏膜的萎缩并伴有肠上皮化生(IM)及异型增生(Dys),称其为胃癌前病变(PLGC)。PLGC是从正常胃黏膜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而由于临床表现往往并无特殊,临床容易忽视,故临床早期发现此类病变、早期治疗对预防胃癌至关重要。中医中药治疗此疾病有一定的优势,笔者在中医络病基础上自拟清胃通络方治疗CEG伴PLGC,取得了一定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消化专科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诊断符合CEG伴PLGC的患者80名,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其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25~69岁,平均46.13±3.76岁,病程9月~12年,平均46.74±9.35月。对照组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26~68岁,平均45.67±4.58岁,病程7月~11年,平均47.28±11.31月。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年,上海),即胃镜诊断符合慢性糜烂性胃炎,病理组织学检查符合胃黏膜萎缩并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其中一项以上[3]。

1.2.2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全国中医院校统编“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胃痛”章节[4],结合《络病学》[5]脾(胃)络病辨证内容,证属湿热阻络型,主症:胃脘疼痛灼热、腹胀脘闷,反酸,烧心,口干,口苦,口臭,纳少,大便粘滞不畅,小便黄,舌质暗或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1.3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重要脏器、系统疾病者;②合并有明确消化道肿瘤、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等其他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者;③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重度异型增生者(重度异型增生多属早癌范畴,不纳入此次研究);④因文化因素、精神疾患或行为障碍等原因不能较好地理解调查问卷内容者;⑤近期使用过或目前正在使用可能影响本次研究观察的药物患者;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4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清胃通络方加减治疗:黄连6 g,陈皮12 g,茯苓12 g,法半夏9 g,蒲公英9 g,竹茹6 g,郁金12 g,香附12 g,醋延胡索12 g,川芎6 g,白花蛇舌草15 g,白芨6 g,甘草6 g。对照组患者采用胃复春片进行治疗,1次4片,每日3次口服。以上两组疗程6个月。两组合并HP感染者均予标准四联抗HP治疗14天(雷贝拉唑钠肠溶片20 mg,bid+阿莫西林分散片1.0 g,bid+克拉霉素缓释片0.5 g,bid+胶体果胶铋胶囊200 mg,bid)。治疗期间停用一切影响本研究的药物,忌食生冷、油腻及辛辣刺激之品,戒烟戒酒。

1.5疗效观察

1.5.1中医症候积分 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胃脘疼痛、腹胀脘闷、反酸烧心、口苦口臭、大便粘滞,按无、轻、中、重分别计为0、1、2、3分;观察治疗前后积分改善情况。

1.5.2胃镜及病理疗效判定 观察治疗前后黏膜糜烂及病理总积分情况:参照《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对糜烂胃黏膜分级情况:Ⅰ级:糜烂灶单发;Ⅱ级:多发糜烂灶≤5;Ⅲ级:多发、广泛糜烂灶≥6;按无、Ⅰ级、Ⅱ级、Ⅲ级分别记为0、1、2、3分。病理积分包括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每一项均按无、轻、中、重等级别分别记为0、2、4、6分。

1.5.3临床综合疗效判定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并结合胃镜下胃黏膜糜烂、病理分级改善情况:治愈:临床症候基本消失,胃黏膜糜烂消失,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消失;显效:临床症候明显改善,胃黏膜糜烂减少1~2级,病理分级减少2个级度以上;好转:临床症候好转,胃黏膜糜烂、病理分级均减少1个级度;无效:临床症候及胃黏膜糜烂、病理分级均无好转或加重。

1.5.4HP清除率 观察用药前后两组HP情况,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检验。

1.5.5血清学检查指标 患者均于清晨空腹抽取5 mL静脉血,离心15 min后将血清分离后贮存在-20℃冰箱内保存。选择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检测患者血清中的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数值。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积分经统计检验两组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在主要症候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候积分情况比较分)

2.2两组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病理学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胃黏膜的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以及病理总积分,治疗后比治疗前均降低(P<0.05);对照组除异型增生外,其余积分较治疗前亦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积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胃黏膜病理积分比较分)

2.3两组治疗后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n(%)]

2.4两组HP清除率比较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HP清除率情况比较(n)

2.5血清学检查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PGI、PGⅡ和PGR、G-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PGI、PGR水平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G-17亦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见表5。

表5 两组G-17、PGI、PGⅡ和PGR(PGI/PGⅡ)值比较

3 讨论

慢性糜烂性胃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糜烂黏膜反复不愈,日久则易出现胃黏膜的萎缩、肠化及异型增生等病理变化,即临床所称PLGC的发生。近年随着NBI、BLI等高清放大及染色内镜技术在消化临床的逐步应用,提高了胃镜下对CEG伴PLGC的黏膜观察和诊断能力,而及早发现并有效阻止其进一步向胃癌发展则对患者预后极为关键。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尚无确切药物和治疗方法,中医药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在治疗该疾病方面则有其优势。

从中医角度分析,本病属于中医学“胃痛”“胃痞”“吐酸”等范畴。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损伤脾胃,运化失职,致湿浊内生、久蕴化热,尤岭南湿热之地域因素影响,湿热浊邪阻滞中焦,久蕴则胃络瘀滞不通,胃膜损伤,即所谓《络病学》之“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久瘀入络”。络脉瘀阻往往在久病不愈、络气瘀滞基础上发展而来,湿热袭于中焦、滞于胃络,致络气阻滞,络病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经气气血运行受阻,发为本病。有研究统计显示,在PLGC的发展过程中,脾胃湿热证为其核心证型之一[6],亦说明湿热为本病的常见致病因素。而岭南地区湿热尤甚,清胃通络方则是基于中医络病理论并结合地域特点自拟中药复方,功在清胃化湿、祛瘀通络。方中黄连味苦,入脾、胃经,清中焦湿热、泻热解毒,《药性赋》曰“泻心火,消心下痞满之状”;陈皮、茯苓、法半夏健脾祛湿化浊;蒲公英微苦甘寒,《本草新编》有云“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竹茹味甘微寒,《本经逢原》:“竹茹专清胃府之热,为虚烦烦渴、胃虚呕逆之要药”;蒲公英、竹茹均入胃经,清胃热解毒;竹茹配陈皮,一温一寒,温清相济,和胃降逆;香附性味辛香,通十二经、行血中之气,行气以活血,郁金味辛性偏寒,主活血以行气,二者辛香走窜,能散能行,活血通络;川芎辛散走而不守,既能行散,又入血分,为血中气药,醋延胡索入气分、血分,既能行血中之气,又能行气中之血,二者为通络之良药,《本草纲目》记载“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盖延胡索活血化气,第一品药也”;正如叶天士所云:“络中气血不行,遂致凝塞为痛。”法宜“辛香通络”,“非辛香无以入络”;白花蛇舌草微苦甘寒,清热利湿、解毒通络;白芨生肌有助于修复受损胃膜;诸药合用,功在健脾清胃化湿,活血祛瘀通络。

在胃镜NBI+ME模式下,观察PLGC患者胃黏膜微血管会出现扭曲、变形、不规则等变化[7],“内镜是中医望诊的延伸”[8],从中医角度病证结合、取类比象,微血管的变化与络病学说之“络脉瘀滞”亦较为符合。本方即基于络病理论所立,旨在通过清热化湿、活血通络治疗PLGC,从而改善其症状、抑制其进一步发展。从本文研究结果亦可以看出,清胃通络方可改善慢性糜烂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临床症状,抑制或逆转萎缩、肠化及异型增生,同时G17、PGI等相关指标亦有所改善,显示了中医药的独特疗效。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黄连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9]。黄连提取物和小檗碱可抑制肿瘤的进展,在调节肿瘤微环境、预防肿瘤发生方面具有潜在的作用[10]。而蒲公英的有效成分蒲公英多糖具有抑菌、抗炎等药理作用,研究显示可通过调节MAPK/ERK通路抗HP相关性胃炎大鼠胃黏膜损伤,从而起到保护胃黏膜作用[11]。竹茹具有抑菌、免疫调节作用,竹茹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抗菌等作用[12-13]。白花蛇舌草能通过提升机体免疫力、生成超氧化物及引导癌细胞凋亡等途径起到抗肿瘤作用[14]。而香附、川芎等活血通络中药能改善胃黏膜微循环,阻止胃黏膜萎缩的病理发展过程,促进萎缩细胞恢复正常功能[15]。

血清胃蛋白酶原是由胃黏膜分泌,主要包括PGI和PGⅡ,可以间接地反映人体不同部位胃黏膜的分泌功能;血清G-17由胃泌素主要由幽门腺的G细胞合成和分泌并释放入血,可刺激胃酸分泌,对胃黏膜具有营养作用。近年已有大量研究显示胃蛋白酶原与胃泌素17与胃癌前病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胃癌前病变的筛查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临床初步判断胃黏膜病变的性质及预后。尤其随着放大染色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染色内镜联合血清PG、G17检测有助于提高胃癌前病变的检出率[16]。研究认为浅表性胃炎伴肠化、异型增生、萎缩者,血清PGI、PGR水平显著降低[17]。所以胃黏膜的内镜、病理变化结合血清PG、G17的变化能反应胃黏膜的状态及性质,对判断病变的发展变化、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清胃通络方可以明显改善CEG伴PLGC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或逆转胃黏膜的糜烂、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等病理变化,阻止其癌变进程,从而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了预后。可见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对控制其进一步向胃癌发展、降低早期胃癌的发病率具有其意义和临床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和应用。

猜你喜欢

症候通络胃炎
中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病的研究
更正说明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通络益肾汤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影响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