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民族特色村寨益贫路径研究
——以云南罗平县为例

2021-09-28

农业与技术 2021年18期
关键词:罗平民族特色村寨

周 雷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的不充分[1]。民族地区的农村是我国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地区,所以新时代如何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有效对接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朝着更加有利于贫困倾斜方向发展,对于加强阻断民族地区农村人口返贫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分布了26个少数民族,其中云南独有15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少数民族分布在云南,自然孕育了无数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同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欠发达省份的基本省情依旧没有改变,少数民族地区既是云南发展的优势也是云南乡村振兴的薄弱地区。因此,十四五期间发展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促进民族地区的农户收入增长,加强民族特色村寨益贫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云南罗平县位于滇黔桂三省交界之处,属于传统的边远地区民族贫困县存在着城镇化水平低以及农户收入低,经济增长速度慢,以县域经济旅游产业为主,如图1,但是该地区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具有民族特色村寨益贫的天然优势,同时长期的乡村旅游也为罗平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把罗平作为民族特色村寨案例点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1 云南省罗平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的资源禀赋

云南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同时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凭借着独特地理自然环境优势使得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益贫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云南把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作为云南发展的重大战略,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加快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协调云南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着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示范省的目标。罗平县位于滇东曲靖地区,其良好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是发展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的极佳选择,是早期已经成功打造的云南省旅游强县,同时也是云南省第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旅游县市,县域内的鲁布革乡是“省级旅游名镇”,2019年被云南发改委评为云南省特色小镇,也是曲靖地区唯一的特色小镇。罗平的民族特色村寨众多,其中大水井乡苗族村寨棠梨凹村、鲁布革乡布依村寨多依村和腊者村、旧屋基乡彝族村寨大补董村是有名的云南省民族文化旅游名村,地处滇桂黔3省(区)结合部的罗平县旅游资源独具魅力,在滇东地区独具一格,拥有良好的旅游基础。自然旅游资源方面,罗平坐拥全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园的油菜花海、距今2.4~2.5亿年的古生物化石群“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最美的峰林——金鸡峰林、中国最美的瀑布——5A级九龙瀑布群、险峻幽深的4A级景区鲁布革三峡、举世闻名的鲁布革水电站、峰峦叠嶂的那色峰海[3]。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方面,罗平县是边远少数民族共同聚居生活的地方,以布依族为主,拥有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后文明”的布依族文化,同时兼有大量的彝族、苗族、回族等多种少数民族,这里的布依族分为5个支系,大致可以分为布贵、布笼、布依、布以、布勒,其在语言、服饰和习俗等方面都保持了古老的布依传统。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都为罗平地区民族特色村寨益贫式发展带来无穷的潜力。

2 云南省民族特色村寨益贫式发展的问题与瓶颈

2.1 云南省罗平民族特色村寨存在同质化以及科学技术水平低的问题

罗平是云南滇东地区著名的传统旅游大县,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云南地区的乡村旅游名县,但是近些年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导致在民族村寨旅游过程中存在着同质化现象严重,和其它地方的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相比没有体现“特”,民族特色村寨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发展模式上都是大同小异。发展方式粗放化,盲目追求经济短期效应,这种方式从长期来看,对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明显的局限性。罗平县域内的民族村寨大多模仿其它地方的乡村旅游,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如罗平的4个省级旅游名村中的苗族村寨棠梨凹村和彝族村寨那色峰海都采用建设玻璃栈桥的方式来吸引游客,同时,当地居民自建民宿和农家乐来满足旅客的需求,档次相对较低。当地没有符合中高档游客休闲旅游的场所和设施。一个区域内只是简单的复制和重复的建设相同的旅游景点,没有体现自己的“特”,游客重游偏低,油菜花季节一过,游客变得十分稀少,居民收入长期得不到保障,稳定性差。由于民族地区的农村自然条件和社会保障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人才的缺乏,大部分的农家乐和民宿等都是当地人自营为主,这些人由于文化素质偏低、受到个人利益影响追求短期利益没有长远规划,几乎都是粗放式经营。

2.2 民族文化与旅游结合度不高,益贫效果低

优秀少数民族文化包含了少数民族的语言、服饰、习俗等,集中展现了民族精神风貌。以鲁布革乡腊者村为例,有形的民族建筑文化69座布依吊脚楼在腊者村寨里依然矗立,布依建筑展示着有形的布依民族文化的多彩,但是单纯的布依民族建设文化展示,游客没有深入的体验,鲁布革布依优秀民族文化的魅力难以走出去。腊者村寨里穿着布依服饰的男男女女穿梭在狭窄的村道里面,无形中也在展示着布依民族文化的风采,但是在腊者村除了传统的三月三等传统节日外,很少有展示民族文化的活动,让远道而来的游客难以欣赏到云南唯一布依族聚居地的民族文化风采。民族文化与旅游结合的契合度不够紧密,腊者村难以突出国家级传统民族村落的特色,同样大水井乡苗族村寨棠梨凹村、旧屋基乡彝族村寨大补董村等有名的民族特色村寨都存在同样的问题。

2.3 民族特色村寨益贫性不明显且村民参与度偏低

罗平县在民族特色村寨益贫中存在一个比较显著的问题,就是当地的村民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业的参与度明显偏低,并且益贫效果十分不明显。通过目前对罗平腊者等4个村寨的走访调查,发现在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中很多村民都没有参与进来,民族特色村寨里大部分的青壮年男性外出务工,从事村寨旅游业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留守妇女。这些村民文化素养和技术能力都普遍偏低,而罗平的旅游季节差异十分明显,很多当地的居民可以在每年的1—4月旺季的时候从旅游业中获得一些收入,但是旺季一过很多人都处于失业的状态,所以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无法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提供长期并且稳定的工作,这一问题也导致了民族特色村寨的益贫作用有限。同时,罗平的民族村寨建设发展过程中看重短期的经济效应,大量青壮年流失,村里的老人和妇女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力度不够,导致了罗平优秀的民族文化正在面临着消失的境地,所以在罗平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中如何保障当地居民的有效参与增加益贫性是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3 乡村振兴背景下罗平民族特色村寨益贫路径

3.1 科学规划民族特色村寨,打造品牌村寨

就罗平民族特色村寨发展而言,该县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景观和人文景观,打造形成集农业观光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以及钟山红色文化旅游的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精品线路,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因此,政府在规划罗平全域旅游路线时要重点突出罗平地域的特点,同时注重当地区域特色品牌的树立,相关部门应该科学规划引导民族特色村寨的发展方向以及合理设计顶层理念,注重民族特色村寨“特”的培养和深入挖掘罗平区域民族特色村寨的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滇东地区独具一格的品牌民族村寨。同时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情况着力建设并完善民族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解决当地旅游季节差异明显的问题,保障当地居民收入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促进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

3.2 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业

带动民族特色村寨经济发展居民不仅是罗平布依文化的传播者,还是和游客交流的重要桥梁纽带,更是向游客展示布依风情的金字招牌。在民族特色村寨发展过程中应当鼓励当地居民积极有效参与,居民参与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可以从中获得直接的经济收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居民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保护者,可以为民族文化补充新的具有时代性的东西,提高居民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当地少数民族居民参与是民族特色村寨实现益贫式发展路径的重要方式。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脱贫攻坚结束后基本政策保持五年不变,所以罗平政府应该从原来当地脱贫攻坚政策出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把脱贫攻坚政策有效衔接,使其符合各民族特色村寨的经济发展水平。重点监视民族村寨内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活和就业需求,同时,积极拓展乡村岗位力求让当地居民能够就叫就地的实现就业,鼓励当地居民兼营其它业务,保障收入来源的多样性。由于罗平民族村寨的居民文化素养偏低,政府应该加强对当地居民的文化和技能的职业培训,培养高素质的民族村寨居民,同时,当地居民也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和发展的主体,应该加强对当地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教育。要避免民族村寨贫困人口因季节性导致贫困或者返贫,要充分发挥特色村寨的益贫作用。

3.3 加强产业融合,突出村寨文化,增加益贫性

民族特色村寨具有发展农业、特色民族文化旅游等多个方面的功能,激发产业融合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内生动力,推动罗平民族乡村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所以引导突出民族村寨文化产业融合是民族村寨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走访罗平的4个民族村寨中,大部分居民都表示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对民族特色村寨旅游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罗平大多数地方民族村寨的民族工艺作品处于初级化的手工阶段,科技含量低,难以满足大部分游客的消费需求。民族特色村寨应当加强对当地民族文化产品的设计,拓展民族文化产业链条,能够让游客有着深度的民族文化体验,让游客对当地旅游有着浓浓的乡愁回忆感,增加其重游意愿,增加民族特色村寨的益贫式发展的效果。罗平应该进一步展现和推广村寨民族文化,大力支持着力建设属于罗平县区域化少数民族文化公共品牌,通过与国内外的专业策划设计研发团队通力合作,深挖罗平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把民族文化和康养以及文创等新业态结合起来,增加产业附加值,助力乡村振兴和民族村寨村民的持续增收。罗平依托区域内民族特色村寨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及民族文化,积极发展以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以民族手工业为辅,加强休闲农业配套产业的体系构建,实现民族特色村寨的长期发展。

3.4 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促进民族村寨可持续发展

罗平少数民族地区的村寨和全国的大多数民族村寨具有一定的特征,都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地理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易遭受破坏,一但受到破坏很难恢复到原样,所以在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当地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坚持走罗平特色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政府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对民族特色村寨进行合理的开发和规划,罗平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过程中应当始终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加大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以人居生活环境的提升为目标,实现罗平当地民族村寨发展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以及文化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实现罗平民族特色村寨的良好的益贫效应。乡村振兴背景下,为民族特色村寨益贫式发展路径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猜你喜欢

罗平民族特色村寨
Synchronous detection of multiple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aerosol by coupled photoacoustic cavity
The Battle Between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罗平记
无蚊村寨丁屋岭
村寨——海坪彝寨
特色村寨
论维汉熟语的民族特色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的地扪模式探讨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