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油田南部长2非均质性特征研究
2021-09-27王振生王桂成曹聪黄英
王振生 王桂成 曹聪 黄英
摘要:利用取心井的物性资料、测井资料等,对子长油田南部长2储层层内、层间和平面三个方面的非均质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子长油田南部长2储层层内砂体主要有正韵律和复合韵律两种类型,非均质性较强;层间非均质性弱和较强的平面非均质性。
关键词:储层特征、非均质性、夹层
1区域构造
子长采油厂南部长2区位于陕西省子长县寺湾乡到余家坪乡所属的狭长区域,区内地表为黄土塬,属黄土高原的侵蚀梁峁地貌[1-2],地形较为复杂,地面海拔一般为1100~1300m,相对高差一般在150~200m左右。气候干燥缺水,年降水量300~600mm,年平均气温8~12℃。本区交通较为便利,油田公路与210国道相连,其北有神延铁路通过。大地构造位置处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的陕北斜坡上,该斜坡为一西倾单斜构造,地层倾角约0.5º。全区构造简单,未见到有明显的断裂、褶皱出现[3-4]。长2油藏主要为河道砂岩,砂层厚度大,且含油丰富,油层埋藏浅,一般埋藏深度在350~550m左右。
2层内非均质性
层内非均质性指一个单砂层内部在垂向上储层性质的变化,它是直接控制单砂层内水淹厚度波及系数的关键地质因素,研究层内非均质性主要包括粒度分布的韵律性、渗透率差异、高渗段所处的位置以及层内的夹层及其分布等。
根据对研究区取心井的物性资料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本区储层单砂体内部渗透率的变化比较复杂,有正韵律型、复合韵律型2种类型(图1)。
正韵律型:表现为高孔、高渗段分布于砂体底部,向上渗透率逐渐减小,可细分为简单正韵律性及叠加正韵律性两种。单一正韵律型由一个正韵律组成,下部岩性较粗,上部岩性变细,依据特征又可分为完全正韵律及不完全正韵律,完全正韵律表现为粒度的渐变,是主要的正韵律类型,不完全正韵律粒度往往出现突变现象。
复合韵律型:砂体厚度大,韵律性复杂多变,由次级韵律无序复合或由单砂体在垂向上高、低渗透率段或正韵律与反韵律层交替分布。研究区可见两种复合韵律,一是反-正韵律型,表现为砂体下部渗透率向上逐渐增大,为反韵律型,一般多为决口扇沉积成因;而上部则表现为渗透率向上减小,属正韵律型水下分流河道沉积。
(2)层内夹层特征
根据夹层成因及测井响应特征将研究区延长组层内夹层概括为2类,即泥质夹层、钙质夹层。
泥质夹层包括泥岩、粉砂质泥岩,这类夹层总体上都是由于水动力减弱,细的悬移质沉积而成,常分布于分流砂体点坝增生注水开发区或点坝顶部,形成泥质披被,在微电极及其它电测井曲线上表现为砂层内部的相对低值,自然伽马曲线在砂岩段的相对低值中显示相对高值,有扩径现象,声波时差增大,微电极曲线中微电极曲线回返,且与微梯度幅度差变小。泥质夹层是层内主要夹层类型,约占70%以上。
钙质夹层,主要岩石类型是较致密的细砂岩,这类夹层在电测曲线上反映一高二低特征,即高电阻、低时差、低自然伽玛,自然电位幅度回返不明显,微电极电阻率尖峰状增大,钙质夹层平面上及纵向上分布比较零星随机,横向连续性差,厚度变化大,常分布于砂岩顶底与泥岩交界处或砂岩层任意处,一般厚度不大,0.2~1.5米,平面上分布分散,呈土豆状。
3层间非均质性
砂岩与泥岩间互组成的含油层系中,由于储集层与非储层(或隔夹层)交替出现而具有的非均质性,称之为层间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研究是确定开发层系和选择开发工艺技术的重要依据。属于层系规模的储层描述,常用分层系数、砂岩密度和隔层间非均质程度、层间间隔等来描述。
(1)分层系数与砂岩密度
分层系数是一定层段内砂层的层数,常用平均单井钻遇的砂体层数表示,是描述层间非均质程度的重要参数。分层系数越大,表示层间非均质性越严重。砂岩密度是指垂向剖面上的砂岩累计总厚度与地层总厚度之比,也称砂地比,以百分比表示。当砂岩密度大于50%时,砂体为大面积连片分布,且砂体的连通性好,在垂向上砂体连续叠置,当砂体密度为30~50%时,为局部连通的带状分布砂体;小于30%时为连通性差的孤立性砂体。
根据上述非均质评价参数将储层非均质性划分为三类,标准如下(表2):
在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依据上述计算法得出研究区长2储层小层间、砂层组的非均质。结果见下表(表3):
通过分析得出,长2储层区块间变异系数除富昌区长22-1和新庄区长22-1的变异系数 < 0.7外为中等非均质性,其余区块均 > 0.7属于强非均质性。
(3)层间隔层分布特征
富昌区块:隔层岩性主要为泥岩、泥质粉砂岩及砂泥岩薄互层,为分流间湾及洪泛洼地沉积。本文把厚度大于2m(含2m)的泥质岩层定为砂岩储层间的隔层,从全区来看,各油层组内部的主要隔层可以追踪。长21和长22两个油层组之间约有4~10m厚的泥质隔层,全区连贯。
新庄区块:隔层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砂泥岩薄互层,主要是分流间湾沉积,本次把厚度大于2m的泥质岩定为砂岩储层间的隔层。单井平均隔层层数为1.3,单隔层平均厚度4.4m。
余家坪区块:隔层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砂泥岩薄互层,主要是分流间湾沉积,本次把厚度大于2m的泥质岩定为砂岩储层间的隔层。单井平均隔层层数为1.3,单隔层平均厚度4.4m。隔层的横向变化较大,它的分布随砂岩的发育程度和发育部位不同而变化,但油層亚组的主要隔层在横向上可以追踪。
4平面非均质性
平面非均质性主要研究砂体在平面上的展布特征,砂体形态,砂体的连通性、平面上油层分布的非均质性。在此我们依据河道砂体分布相关资料的研究将砂体分布形态归纳为4种类型,即:
① 透镜状分布砂体:砂体较薄,一般2-3米,物性差,岩性表现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在自然电位曲线上多表现为低幅度的指形或齿化钟形,微电极曲线表现为幅度差较小。主要见于水下分支窄河道、决口扇。
② 断续条带状分布砂体:分布规模较小,主要见于水下天然堤微相中泛滥平原沉积中。
③ 条带状分布砂体:砂体厚度4-5米,该类砂体主要见于水下窄河道沉积环境中。
④ 大片连通分布砂体:砂体成因类型主要是分流河道复合体、前缘席状砂、河口坝、远砂坝,此类砂体分布范围广,厚度大,连通性好。
本区长2储层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河道沉积特点,河道延伸方向为北东—南西向,平面砂体呈带状分布,顺水流方向砂岩厚度变化小,横切古河道方向砂体与岩相带变化梯度大;相应物性上分布也具有带状分布的特点。在平面上,砂体由不同沉积微相的砂体复合而成,由于各沉积微相砂体的渗透率不同,必然导致渗透率的平面变化。在同一沉积微相内,主体带与边缘带、近源带与远源带的渗透率不同,这也会造成渗透率的平面变化。对于呈带状分布的砂体,高渗透带多呈条带状,沿砂体条带延伸方向,砂体厚度和渗透率变化不大,而垂直砂体延伸方向的砂体厚度和渗透率变化较大,向两侧明显变小。
各期沉积特征控制了砂体北东向条带状展布特点及物性平面分布特征。综合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本区长2储层物性总体具有强的层内非均质性、较强的平面非均质特点和弱层间非均质性。
5结论
(1)研究区长2为一平缓的单斜构造,各小层构造继承性好。
(2)研究区长2储层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层间非均质性弱;平面非均质性较强。
参考文献:
[1]袁广金, 邢芬, 高倩, 刘秉晞, 张舂燕, 贺志亮.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油田长_2储层高含水低稳产特征与主控因素研究[J]. 西北地质, 2017, 50(04): 200-208.
[2]李爱荣, 张金功, 武富礼, 王永东, 王彦龙. 鄂尔多斯盆地余家坪区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6(02): 246-255.
[3]谢青, 王建民, 时圣彪. 鄂尔多斯盆地太阳湾油区长2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5, 27(04): 61-67.
[4]趙鹤森, 陈义才, 唐波, 林航杰, 刘玉峰, 张雁.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长2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 岩性油气藏, 2011, 23(04): 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