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大遗址概说

2021-09-27刘彦锋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遗址

刘彦锋

编者按:

本期介绍的是黄河流域的大遗址。黄河流域大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我国悠久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对探索国家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类型的大遗址是中国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诠释,是展现中华文明五千多年连续发展的最佳例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对遗址的定义是: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我国《“十一五”期間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对“大遗址”的定义为:“大遗址主要包括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

大遗址与遗址的区别是大遗址突出强调其“大”的属性:一是占地面积较大,类型众多,埋藏丰富;二是其综合性比较强,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代表某一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水平,见证了历史的辉煌和生态的变化。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汇聚了华夏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其境内的大遗址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见证了我国悠久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进步,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进程。

《“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确定了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库的100处重要大遗址,其中河南省有16处。这些大遗址包括偃师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隋唐洛阳城遗址、安阳殷墟遗址、新郑郑韩故城、新密古城寨城址、灵宝北阳平遗址群、郑州商城遗址、巩义黄冶三彩窑址、巩义宋陵、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邙山陵墓群、内黄三杨庄遗址、长城跨省项目、大运河跨省项目等。

一、郑州大遗址文化片区

郑州地区自旧石器时代起,人类就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栖息繁衍;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绵延发展,源远流长;至夏商周时期,郑州地区出现了许多对区域文明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的重要遗址;秦汉隋唐以来,居华夏之中的郑州留下了灿若繁星的文化遗存。

1.古城寨城址

古城寨遗址位于新密市与新郑市交界处的曲梁乡大樊庄古城寨村民组周围。城址平面呈长方形,面积为17万多平方米。城墙最高处达16米,最宽处有40余米。周围环绕护城河,宽34-90米不等。城址内中部及东北部有廊庑形式的大型宫殿基址。

古城寨城址是中原地区规模较大、全中国城墙保存最好的龙山时代晚期城址。它反映了当时城建规划、夯筑技术和土木建筑技术的进步,其宫殿式建筑的发现,开二里头文化中的大型宫殿和廊庑式建筑的先河。古城寨城址内发现的龙山文化原始宫殿,在我国宫殿建筑史乃至于文明史的研究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2.郑州商城遗址

郑州商城遗址总面积25平方千米,分为内外城,平面形状大致呈外圆内方,是商朝前期都城遗址,1961年3月4日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城基本呈南北纵长方形,面积近7平方千米。宫殿区位于城内东北部的较高地带,面积约30万平方米。铸造青铜器、烧制陶器、制作骨器等手工业作坊区均位于内城与外城之间。外城东起凤凰台,南部穿过今货站街、新郑路、陇海路,向西折向福寿街、解放路、太康路、北二七路,北部从金水路穿过花园路到纬五路与经三路交叉口附近,东部与古湖泊、沼泽地相接,大致呈圆形。

郑州商城遗址出土有大量陶器、青铜器、骨器、玉器、石器等遗物。青铜器包括容器、生产工具、兵器等。容器主要有圆鼎、方鼎、鬲、斝、爵、觚、尊、罍、簋、甗、盉、盘等,其中青铜方鼎的出土尤为引人注目。目前共出土大型方鼎8件。其中张寨南街1号方鼎通高1米,重约86.4千克,造型浑厚,气势磅礴,实为商代前期青铜工艺之杰作,应属王室重器。出土玉器包括簪、璜、玑、戈、铲、璋、柄形器、玉饰等,光泽晶莹,是商代艺术的珍品。此外,这里还出土了较多的原始瓷尊和罍、象牙觚和梳,以及罕见的夔龙纹金叶片等遗物。

3.郑韩故城

郑韩故城遗址位于新郑市区及其周围一带,因其作为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和韩国的都城而得名,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韩故城内文物遗迹星罗棋布,在城内南北走向有一道城墙,把故城分为东西两城。西城内分布有韩国宫城和宫殿区、缫丝作坊遗址。东城内分布有郑国宫庙遗址、祭祀遗址、铸铜遗址和韩国铸铁、制骨、制玉、制陶等多处遗址。故城内外有郑韩两国贵族墓地多处,其中大型韩王陵墓群12处,是一座距今2700年左右的东周时期大型诸侯国都城,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青铜礼器坑

4.巩义窑址

白河瓷窑址、黄冶三彩窑址二者合并,统称巩义窑址。

白河瓷窑址出土遗物数量多,种类丰富。北魏时就烧造白釉瓷器、青釉瓷器等。唐代白釉瓷器烧造炽盛,器型有碗、罐、盆、瓶、盒、盘、执壶、茶托等,同时兼烧造黑釉、酱釉等瓷器。出土的唐代青花瓷器残片器形有圈足碗、葵口碗、套盒、枕等;三彩器则有钵、灯、豆、盘、洗、瓶、罐、炉、枕及少量动物俑等。

白河瓷窑首次发现最早烧制白釉瓷器和青釉瓷器的窑炉及其产品,为探讨早期白瓷的起源及其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唐青花瓷器的出土从考古地层学上解决了唐青花瓷器的产地归属和年代等问题;白河窑唐代三彩器物的出土,为河南及其周边地区唐墓出土的大型唐三彩器找到了产地。

5.宋陵

北宋皇陵位于巩义市西南部。北宋皇陵的营建,始于宋太祖赵匡胤改葬其父赵弘殷的永安陵。自乾德二年(964),直到北宋灭亡,此地共计埋葬有7个皇帝和被追封为宣祖的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即“七帝八陵”)。北宋皇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帝王陵之一。

北宋皇陵诸陵园建制相同,在平面布局上整齐划一,皆由上宫、下宫、皇后陵和陪葬墓组成。陵园坐落在比较平缓的黄土岗地北坡,地貌呈南高北低,东穹西垂之态势。从鹊台、乳台至上宫宫城逐渐斜降,中心建筑——陵台设置在陵区的低凹处。这种坐北面南而又南高北低的陵园布局,一反逐渐增高的传统形制,成为中国古代陵寝建筑史上的孤例。北宋皇陵石刻保存完整,艺术风格继承唐代,承前启后,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

二、洛阳大遗址文化片区

洛阳历史厚重,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在洛河沿岸、东西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等5处大型遗址,是我国古代都城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

1.偃师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是当时中国乃至东亚最大的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宫殿区面积达10.8万平方米,目前已发现十余座夯土建筑基址有序排列,整体布局严谨、主次分明、中轴对称。宫殿之外,道路与城墙将城内规划为祭祀区、作坊区、贵族聚居区、墓葬区等功能區。

合理且秩序井然的规划显示了二里头遗址明显的都市属性,尤其是位于宫殿区正南部的作坊区,两者共用一条中轴线的设置,更表明了王室贵族对于经济基础与“尖端技术”的严格管控。

2.偃师商城遗址

偃师商城是三重城垣的格局,由外向内依次为大城、小城、宫城。大城整体略呈长方形,面积约为190万平方米。对城址的城墙、城门、宫殿、府库、墓葬和一般居址等进行的较大规模持续发掘,偃师商城的布局、年代、分期、文化内涵等基本明晰。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偃师商城遗址作为夏商王朝分界的界标,是中国夏、商改朝换代的标记。

偃师商城规划周密,选址得当,主次分明,布局合理,总结了我国自仰韶文化晚期开始造城的经验,开创了其后3000多年建造都城的先河,在我国都城建设史、建筑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汉魏洛阳故城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坐落于今洛阳市区东部约15公里处。西周时,周公在此始建成周城。公元25年,东汉光武帝定都雒阳城,增扩城池并修建宫殿园林。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在雒阳城旧址上建都,改称洛阳城。其后魏明帝在城西北角筑金墉城。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政权,仍以洛阳城为都。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自平城迁都洛阳,在此前的基础上重新修建洛阳城,宣武帝时兴建了外郭城及320个里坊。公元534年,东魏孝敬帝迁都邺城,洛阳城渐遭废弃。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作为公元1-6世纪中华文明发展史上重要王朝的都城,它不仅是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时期的都城和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统治中心,也是这一时期丝绸之路东端的国际商贸大都市,即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4.隋唐洛阳城遗址

隋唐东都城兴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到唐时不断扩大,逐渐形成拥有百万人口的东方大都会。之后五代的后梁、后唐依然在这里建都,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将这里作为陪都,前后计500多年。隋唐时的最高统治者先后居洛阳城达半个多世纪。武周时期,帝王显贵更是长期居住在神都洛阳。城内街道纵横相交,宽窄相配,由街道分割成众多的里坊,形成棋盘式的城市布局。根据《唐六典》记载,城内分布有103坊。城内还设立三市,以南市最为繁华,市内纵横街道各有3条,四面各辟有3门,交通十分便利。定鼎门大街是城的主干道,也是隋唐洛阳城中最重要的街道,宽度达116米,最宽处有140余米。

5.邙山陵墓群

陵墓群位于洛阳市的北部、东部和东北部的邙山地区,北依黄河,南临伊洛河盆地,墓群大致呈东西向长条形分布,可分为4个区段,即西段(北魏陵区)、中段(东周、东汉、后唐陵区)、东段(曹魏、西晋陵区)和夹河段(东汉、西晋墓群)。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目前已知在邙山地区有6代共24座帝王陵墓。其中东周时期王墓8座,东汉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晋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后唐帝陵1座。邙山陵墓群年代延续长久,墓葬类型繁多,堪称我国最大的陵墓群遗址,也是中国帝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我国古代陵寝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东汉光武帝陵

三、安阳大遗址文化片区

安阳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处。殷墟遗址被赞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三杨庄汉代遗址,是现存最完整的汉代村落遗存。

1.殷墟遗址

殷墟位于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总面积约36平方千米。殷墟总体布局严整,以小屯村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形分布。现存遗迹主要包括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洹北商城、后冈遗址以及聚落(族邑)遗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手工作坊等。

殷墟出土的殷(商)代文化遗物,种类繁多,数量可观,从质地上可分为陶器、铜器、玉器、石器、宝石器、骨角牙器、蚌器、漆木器、纺织品9大类。其中尤以甲骨文、青铜器、玉石器和象牙器最为出色,其造型之美、工艺之精无与伦比,这些都是商代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2.三杨庄遗址

三杨庄汉代乡村聚落与庭院建筑遗址,位于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村北,是在西汉晚期因黄河的一次泛滥被淹没而形成的。该地在汉时濒临黄河,房屋的夯土墙体被河水浸泡后整体垂直塌落,洪水过后又成为黄河河道的一部分,被淤沙深埋,得以完整保存下来。各类遗址与遗存物基本上保持着原初的状态,屋面上的部分瓦面仍是扣合的,庭院周边的田垄也保留着当年耕种时的原貌。

四、灵宝北阳平遗址群

三门峡境内古文化遗址星罗棋布,距今十万年的卢氏智人头骨化石,是中原地区唯一的从猿人到现代人过渡的真人化石;驰名中外的仰韶村遗址的发掘开启了中国近现代考古的大幕;铸鼎塬等遗址群,在我国史前历史研究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在三门峡发现的庙底沟遗址,不仅是我国考古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现,也第一次证明了三门峡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是史前时期中华民族先民们活动的核心区域。

灵宝铸鼎塬是黄河中游南岸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以灵宝北阳平遗址为核心的灵宝北阳平遗址群,分布有25处仰韶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聚落。遗址群内北阳平遗址面积约72万平方米。西坡遗址面积约40万平方米。西坡遗址发现的房址“F105”,是迄今发现的仰韶文化规模最大的房屋基址,整体占地面积达516平方米,该房屋的居住面、墙面及部分夯层表面均涂成红色,在墙壁柱洞底部的柱础坑周围也发现辰砂。大型房屋的居中位置、宏大规模、复杂结构、考究装饰、特殊废弃方式,以及迥然有别于中型房屋的诸多方面,彰显了它们在聚落中的公共性特征和礼仪性功能。

五、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官、哥、钧、定诸窑齐名于世。汝窑瓷器胎洁釉润,纹片缜密,裹足支烧,制作精细。它以纯正的天青釉色、密布的人工开片和绝妙的支烧工艺,备受人们赞誉和喜爱,在中国古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清凉寺天青釉汝窑址烧造区、作坊区的发现和发掘,对全面揭示天青釉汝瓷的窑炉结构、烧造工艺、窑址的性质、年代等奥秘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同时,也为传世珍品——汝窑瓷器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

(责 编 清 风)

猜你喜欢

遗址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黑水城遗址出土F20:W63a文书研究
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
希腊遗址
澳矿业巨头炸毁4.6万年历史岩洞遗址
遗址保护与利用现状
针对大遗址的挖掘与保护措施研究
寻找丝绸之路遗址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Confirms the Ancient Past of Yin County
明中都遗址文化旅游的开发设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