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传祥·表扬书

2021-09-27

山东画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刘少奇劳动干部

“前些日子,两位党员副市长领着十来个干部上我们这儿背粪,他们穿着掏粪工作服,背着粪桶,和我们一样,挨家串户淘大粪。我们的活儿挺脏,大粪很臭。可他们谁也不嫌脏,猫着身子,跟着我们掏粪工人一个模样儿地劳动。我们掏粪工人一提起这事儿,谁都说毛主席教育的干部是好样的,又工作,又劳动。干部参加劳动,工作不忘劳动。他们办起事来,就会处处想到我们劳动人民的甘和苦。两位副市长这次同我们一起背了粪,就说我们的活儿太累、太重,鼓励我们为改变现在笨重劳动条件闹革命,并制定主管部门协同我们搞技术革新,为放下粪桶而斗争。”

……

“这样的干部,我们就信得过。我们就喜欢这样的干部来领导我们。有了这样的干部,我们的国家就变不了颜色,人民的江山就会像钢铁一样坚固。”

“怎么还认识我?”

写那封信的,是不怕脏、不怕累,说出“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赤诚之言的掏粪工人——时传祥。

写这封信的机缘还要追溯到1964年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一次对话。

1964年10月一天,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彭真刚刚参加完刘少奇主持的会议,兴冲冲地走出人民大会堂。他与副市长万里谈了一个想法,要贯彻刘少奇同志提高服务行业社会地位的指示,就必须让机关干部到劳动一线去。他要亲自到清洁队去参加背粪劳动。但那时彭真已经64岁,万里担心他吃不消,就主动请缨,带领市委机关干部30多人参加背粪劳动。

1965年1月7日,北京市副市长万里、崔月犁来到崇文区清洁队,与时传祥一起参加劳动。时传祥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淘粪。他教得认真,干部们学得也起劲。万里还风趣地说:“老时同志,我可是你的第一大弟子嘛!”

时传祥15岁就从山东到了北京,当起了掏粪工,并没念过书,又是怎么拿起笔来写信的呢?

时间由1965年再往前回溯6年。1959年10月26日,在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第一届全国群英会召开。45岁的时传祥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各地的6000多位英雄模范一起参会。

在1959年由时传祥口述的《把党的话记在心里》一文中,时传祥描述了他当时心情—— “走上主席台前,我心里还犯嘀咕:一个淘大粪的,又没有文化,还上主席台?领导和我说:不要轻视自己,我们是光荣的工人阶级,现在是当家作主了。”

这句话说到了时传祥心坎里,他紧张的心情平复了许多。会后,国家领导人接见群英会代表。国家主席刘少奇走到时传祥跟前,让原本就十分紧张的时传祥发了好一阵儿愣。刘少奇一把抓住他那长满老茧、淘过30年粪便的大手:“你是老时吧?”

时传祥当时还非常纳闷,心想:“刘主席怎么还认识我呢?是不是因为报纸上登了我的照片,因为我是个光头,一眼就认出来啦?”但刘少奇的平易近人很快打消了时传祥的顾虑。两人拉起了家常——“刘主席问我,学习怎样?我说,大家的学习都挺好,就我的差点劲儿。他说那不行,老时,光工作好不行啊。说到这我就掉下眼泪了。主席说,不要难过,老时,现在学习还不晚。”

当时,时传祥才认识二三百字,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好。刘少奇掏出自己使用多年的一支英雄牌钢笔,送给了时传祥,并叮嘱道:“阳历年一定要给我写封信。”两人交谈时,刘少奇还讲了这那段著名的话:“你淘大粪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国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革命的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时传祥将刘少奇的话语铭记于心,下定决心努力学习。乍一握笔,时传祥总有几分不适应:“我老时淘大粪,我感觉拿粪勺就跟拿挖耳勺似的,很灵便很好用,怎么我学习文化,拿这个钢笔就感觉跟拿一架大梁似的这么费劲。”

信终于写好了,时传祥把它寄到了中南海。1960年12月26日,刘少奇收到了时传祥来信。1965时,时传祥又给北京市副市长写了一封表扬信,如本文开头。

“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以“一人脏”换来北京人民“万家净”的时传祥,是个地地道道的山东人。1915年9月20日,时传祥出生在齐河县南赵官镇大胡庄。大胡庄地处黄河北岸,距黄河边只有十几里地。

据《齐河县志》记载:“1929年夏季奇热,飞蝗遍境,禾稼遭食。”时传祥家里那六亩二分荒滩盐碱地颗粒无收。

听说北平好讨生活,1930年正月初三这天,年仅15岁的时传祥,顶着刺骨的寒风,怀揣着家里能给他的所有干粮——总共七个糠饼子,顺着津浦铁路走了13天,来到了北平城。

时传祥在北平流浪,又饿又冷,摔倒在街头。摔倒后, 一位淘粪的李大爷收留了他。为了活命,时传祥从此推起了粪车。那时候,北平的厕所都在狭窄的胡同里。掏粪工清理粪时没有机械,只能拿着掏粪勺挨家挨户地上门去挖,然后倒在一米多高的粪桶里,一桶桶背出来。

在旧社会,掏粪工是最让人看不起的职业,又脏又累又臭。偏偏就是这么一份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还有流氓地痞当“粪霸”,垄断粪便,划分粪道,压榨剥削掏粪工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时传祥每天推着几百斤重的粪车,从六部口到天安门,来回三十里路,往返四趟,风雨无阻。

1949年1月,北平解放。时传祥成了环卫工人。新旧社会的巨大反差,没有人比这个一米八三的山东大汉的感受更为强烈:“党和毛主席搭救了我们,我们做了国家的主人!每想到这些,工作起来我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时传祥几乎放弃了节假日休息,有时间就到处走走看看,问問闻闻。哪里该淘粪,不用人来找,他总是主动去。不管坑外多烂,不管坑底多深,他都想方设法淘干扫净。

花市的耿大爷家的厕所墙倒了,墙砖掉进了粪坑里。时传祥二话不说,卷起袖子就用手将砖块从粪坑里淘出来,一块一块洗干净,还帮忙把墙给砌好了。崇文门花市大街的胡同被瓢泼大雨淹没,时传祥带着大伙从早晨三点开始,一直背到下午两点多钟,一共背了1000多桶粪。

“这不是我个人的班”

面对工作,时传祥认为,不但要苦干,还要巧干,他绞尽脑汁革新技术,带领大家共同进步。当时,北京市人民政府要减轻掏粪工人的劳动强度,把过去送粪用的轱辘车全部换成了汽车。运输工具改善之后,时传祥合理计算工时,挖掘潜力,把过去7个人一班的大班,改为5个人一班的小班。在他的带领下,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而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淘粪背粪达5吨。

时传祥的事迹经宣传报道后,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在他身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追星族”,京城各界干部职工、学生纷纷要求参加背粪劳动。北京各餐馆开展了优先向掏粪工人供应饭食的活动;各街道居委会设立茶水站,居民们和少先队员们捧着茶水逐个请掏粪工人喝;有的老太太硬拉着时传祥去家里喝酒;京城各界干部职工、大中专学校教师、学生、驻京解放军官兵乃至作家、画家、演员、记者……都纷纷要求参加背粪劳动。

自1962年开始,清洁队陆续分来一批初高中毕业生,时传祥就担任“青年班”班长。他以言传身教,为青年人树立了“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66年国庆观礼,时传祥作为北京市观礼团副团长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1975年5月19日,60岁的时传祥去世。弥留之际,他将4名子女叫到身边,对孩子们说:“我淘了一辈子大粪,旧社会被人看不起,但我对淘粪是有感情的。我向主席汇报工作时说,各行各业都需要有人接班,我唯一的一个愿望是你们接好我的班,这个班不是我个人的班,这是党和国家的班!”

在父亲的感召下,时传祥的4名子女全都进入环卫战线工作,他的孙女时新春,也成了时家的第三代环卫工人,接力传承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精神。

猜你喜欢

刘少奇劳动干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