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网络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2021-09-27于晓欢王欢

河南教育·高教 2021年8期
关键词:网络素养领导干部网络安全

于晓欢 王欢

摘 要: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互联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同时,网络安全风险与日俱增,网络成为意识形态建设和舆论引领的主战场、主阵地。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其网络素养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领导干部应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做到知网、懂网、善于用网,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严守网络行为规范、善用网络改进工作、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健全监督检查机制,进一步提升网络素养和网络治理能力,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领导干部;网络素养;网络安全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要领跑者,也是维护和保障国家安全的中坚力量。我国网络信息化进程正逐步深入,领导干部的网络素养成为其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既包括个体对于网络知识、技能的掌握运用,又包括对国家、组织的网络治理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领导干部的讲话中曾多次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当今,网络信息与社会活动的融入度越来越高,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建设和舆论引领的主战场、主阵地。与此同时,因互联网快速发展而产生的问题并不少见。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隐患日益突出,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各种社会思潮在网络上不断涌现,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极少数领导干部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损害了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甚至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在此背景下,领导干部应进一步提升网络素养和网络治理能力,强化互联网思维,做到知网、懂网、善于用网,能够化解因网络产生的各种问题和错误,充分利用网络做好各项工作,使网络成为事业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一、以认识为先,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

网络安全既关系到社会中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国家安全、事业发展、民族团结和国际事务等诸多重大问题。领导干部要在观念、意识和思维等多方面,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御和化解来自网络的各类安全隐患。

首先,领导干部应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切实筑牢安全意识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网络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深刻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各领域安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国家安全的领域范畴,网络空间成为国与国之间进行主权竞争的新疆域。目前国际环境复杂,境内外敌对势力蓄意通过各种手段破坏我国网络安全,威胁我国国家安全,试图影响我国繁荣稳定的良好发展局面。因此,领导干部应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把握网络安全的内涵、表现特征和变化趋势,提前做好网络安全防范,切实采取措施,保障网络安全。

其次,领导干部应提升主动学习意识,紧跟网络发展趋势。近年,我国网络发展呈现许多新的特征:5G建设推广应用正在全面推进,各类智能物联设备逐步走近大众群体;融媒体传播体系正在完善,形成了“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通讯社”的新型传播格局;短视频用户规模迅速增加,用户用时占比已经超越即时通信位居第一。在这样的快速发展环境中,领导干部应保持高度的责任感,掌握网络发展规律,并深入分析网络实践应用所产生的风险挑战,在心中筑起一道网络安全防火墙,对网络安全工作做到了然于心。

最后,应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增强其安全生产意识。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领导干部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要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建立定期培训机制,及时更新教育内容,紧紧围绕网络实际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升领导干部的网络素养和网络治理能力,使领导干部在快速更新的网络环境中保持战斗力。

二、以自律为要,严守网络行为法律规范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政治路线的执行主体,在网络行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表率和示范作用,应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

首先,领导干部应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要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性,塑造良好的网络政治形象,在网络上维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思想理论、真假难辨的消息传言;西方少数国家通过网络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宣扬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等。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思想被一些网络现象迷惑或误导,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带头守好网络意识形態这块主阵地。

其次,领导干部应遵守法律法规,做到谨言慎行。互联网+政务管理模式下,领导干部普遍通过网络处理公务,因此在网络行为中应时刻保持戒备,严格遵守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持坚定的自制力,严守网络行为规范,提升组织纪律观念,遵守新闻纪律,杜绝虚假信息。此外,领导干部应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社会公德,积极传播健康信息,扩大主流舆论的影响,自觉抵制有害信息。

最后,领导干部应注重正面宣传,引导社会舆论。当前,社会的主要舆论场已经从线下转移至线上,网络媒体和社交平台已不再是单纯的信息发布平台和社交工具,而是逐渐发展成为网民热议时政、表达利益诉求、进行网络监督的首选渠道。领导干部应保持高度的阵地意识,发挥在构建良好舆论生态中的引领作用,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筑牢网上网下同心圆。

三、以实效为本,善用互联网思维改进工作

当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国家创新发展理念和实践途径提供了新的方向,对于激发新的增长点、提高管理效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领导干部应深入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把握发展大局。网络强国战略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领导干部应在岗位工作中全面深入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互联网思维,努力适应信息化潮流,善于挖掘网络信息化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利用网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其次,领导干部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推进各项工作持续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据统计,2020年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8.43亿,占网民整体的85.3%。领导干部要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日常工作中,走好网络群众路线,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要主动适应信息化需求,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发现并解决问题,用网络破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难题,推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最后,领导干部应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使网络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这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以网络新媒体平台为依托,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提供信息服务、传播主流文化、凝聚社会正能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重要的宣传阵地。要多从网络中了解民意,关注网络热点问题,妥善处理公众关切。要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积极在网络上公开必要的政务信息,提高针对性和时效性,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

四、以体系为基,健全完善监督检查机制

领导干部既是网络的使用和受益者,也是网络的治理和监督者,既承担着党和政府交予的为民执政的使命,又具有普通网民的身份属性。因此,应以更高标准对领导干部的网络行为加以监督。

目前,我国的网络相关制度规范已日趋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颁布,是为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而制定的法律。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网信办也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党员干部网络行为的意见》,对党员干部在网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规范网络行为做出了具体规定。但少数领导干部仍存在认识盲区,对于网络虚拟世界中繁杂的负面非法信息及行为的规制仍不到位,对于网络信息监管制度的执行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贯彻落实网络相关法律制度,完善奖惩机制,确保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提升领导干部的网络素养,是推进网络强国战略、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领导干部网络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的必要举措,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要从不同维度着手,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的网络素养,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7次中國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1-02-03)

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72017_70

84/202102/t20210203_71364.htm.

责编:莞 尔

猜你喜欢

网络素养领导干部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途径
医学生网络素养与网络依赖实证研究
传媒类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党员干部要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
参加体育运动对改善领导干部“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