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小牛:科研报国甘为国防信息领域孺子牛

2021-09-27杨艳周华吉胡倩雯

军工文化 2021年8期
关键词:嘉兴小牛软件

杨艳 周华吉 胡倩雯

他是我国著名通信信号处理专家,扎根电子科研一线近40年,在其研究领域创造了太多的“首次”。他带领的团队,入选我国首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他曾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荣获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杨小牛。从科研新兵成长为我国通信信息控制系统体系架构的奠基者,杨小牛一直在国防电子信息领域科研一线执着追求、默默奉献,终成大器。

梦想的起点:国防军工梦从这里启航

“如果有一项工作可以把个人理想、国家发展、社会责任结合起来,那就最完美。我很荣幸,有机会从事这样一份工作。”杨小牛如是说。出生于196 年牛年的杨小牛,是浙江衢州市龙游县湖镇人。

1978年,全国高考恢复的第二年,杨小牛怀揣着梦想走进了高考考场,并顺利被西北电讯工程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无线电通信专业录取。这里也成为了他科研梦启航的地方。

西电曾为军校,部队的优良传统滋养着西电人,革命时期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化作和平时期科技报国的理想抱负。从那时起,能为祖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的荣耀感便在杨小牛的心中生根发芽。

兴趣与坚守:最大的爱好就是搞科研

走出校门后,杨小牛被分配到位于浙江江山的机械电子工业部1936研究所,也就是现在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以下简称三十六所)工作,主要从事通信智能控制技术科研工作。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在通信智能控制专业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比发达国家迟了整整30年。“外国人能干的,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干!”凭着这股不服输的韧劲,杨小牛摸索着前进,在很短的时间内成功攻克多个重大技术难题。

随着1989年三十六所从江山整体搬迁至嘉兴,杨小牛把科研主线紧紧围绕在数字信号处理上,并一直为此不懈奋斗。

“平时,我也没什么爱好,除了休息,就是搞科研。”痴迷源于爱好,爱好来自兴趣。在杨小牛看来,科研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他毕生的青春和热血都将付之于它。

20世纪90年代初,如何接收、处理某概率信号成为世界性难题。为了攻克这项技术,杨小牛天天闷在办公室里查资料、搞试验,这种对技术的痴迷以及全身心投入,使杨小牛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并在经过无数次试验与验证后,收获了成功与硕果,有力推动了数字无线电技术在通信智能控制领域的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的某国防电子信息系统获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杨小牛第一次踏上了人民大会堂领奖台。

杨小牛认为,科研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逐步深入,再到最后做出成果的过程。这就像走在知识的森林里探宝,最后找到科学宝藏。这种乐趣,是对自己最大的回馈。

40年来,杨小牛始终以科技报国为己任,全心身投入国防事业,他以青春热血为科研事业而燃烧沸腾,将科研与自己的生命紧紧地融合到了一起。他先后完成了多项关键技术攻关和重点工程型号任务,引领我国通信智能控制事业从数字化走向软件化,迈向智能化,分别于2000年、2006年、2019年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以及国防工业杰出人才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国防工业十大创新团队等荣誉,多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嘉奖。

谦逊与奉献:永远是人民的“小牛”

40年来对国防事业执着追求与默默奉献,让杨小牛收获了无数鲜花与掌声,但他却始终如一地保持谦逊与低调。2013年院士名单刚一公布,各种祝贺纷至沓来,然而杨小牛则显得很平静:“高兴,但谈不上激动,这不是我个人的荣誉,是属于整个研究团队的。”

在杨小牛的心里,嘉兴是第二故乡,作为南湖的儿女和一名多年的市政协委员,他要为嘉兴多做点实事。于是在“红船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他不断强化前列意识,切实把“走在前列”的要求体现在工作成效上。

嘉兴是全省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杨小牛结合自己的专业技术优势,提出了基于互联网 + 解决方案的一站式智慧养老服务生态,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晚年生活也能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捷。

为了解决城市红绿灯“空等空放”等交通老大难问题,杨小牛积极推动嘉兴学院、三十六所、嘉兴交警支队三方联合组建智慧交通研究中心,通过技术优势及应用,着力为嘉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出谋划策。

创新与突破:干别人干不了的事

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必须要坚持创新。

“要喜欢干别人不喜欢干的事,干别人干不了的事。”杨小牛撰写的国内第一本软件无线电专著《软件无线电原理与应用》,被多所院校用作教材,引用3000多次。而在他最开始提出软件无线电的理论时,因为国外没有相关理论参照,不少国内外专家并不看好。

突破传统、开拓创新,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在某卫星项目中,杨小牛大胆提出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体制的多通道互为备份的多功能一体化新方案,在卫星中得到应用,填补了我国在该通信智能控制技術领域的空白。他以敏锐的眼光和思维、严谨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时刻把握着通信智能控制发展新趋势。

他先后提出了“软件星”概念、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新一代体系结构、信号大数据体系架构等诸多引领通信智能控制发展的新思想、新概念,并带领三十六所广大科技工作人员艰苦努力,消化、吸收、创新,大幅缩小了我国通信信息控制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了从单机到系统、从常规系统到非常规系统、从单一系统到综合系统的重要跨越,装备平台也扩展到了陆海空天网,并向一体化系统方向发展。

在科研和创新的道路上,杨小牛从未停步。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他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鞭策自我,颠覆性地提出信号大数据处理体系架构,创新“信号DNA”概念和电磁信号智能搜索新模式。为了推进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用于电磁信号目标识别的创新研究,2014 年杨小牛领衔成立了“信号大数据”创新团队,对多项关键技术开展攻关。

团队与传承:鼓励骨干成员扛大任、挑大梁杨小牛常说,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突出的技术成果,更重要的是锻炼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科研过程中,他时常鼓励骨干成员扛大任、挑大梁,让青年人在科技攻关的烈火中“锤炼”。这种信任,让原本就在技术思路上拥有优势的年轻人,在一次又一次实战中锻造更加高超的本领。经他言传身教和悉心培养,2名骨干进入所级领导岗位,5名骨干成为集团首席专家,20多名骨干挑起大项目总设计师大梁,培养硕士、博士(后)40余名。

“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技术骨干茁壮成长,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拼搏、奋勇争先,取得佳绩,我感觉很欣慰。”今日已是满头银发的杨小牛,依旧潜心科研,心系未来,胸怀科技报国之初心。“我会继续做科研,为国家和人民多作贡献。”

猜你喜欢

嘉兴小牛软件
做头小牛
小牛背鹭在哪里
嘉兴融沪记
井底之牛与井底之蛙
有趣的识花软件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
嘉兴城区话的声母、韵母变异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火眼金睛
丰富多彩的Android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