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疗白内障患者实施个性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析

2021-09-27李娟王云枫

中外医疗 2021年21期
关键词:摘除术泪膜乳化

李娟,王云枫

1.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广东深圳 518000;2.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东深圳 518000

白内障属于眼科高发疾病, 是晶状体老化过程中的常见退行性改变[1]。 白内障的主要患病群体为老年人群,该疾病的出现会导致患者视力功能严重受损,并有极高的可能性会导致患者出现眼盲情况, 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2-3]。 目前临床上白内障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 应用频率较高的术式主要包括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及超声乳化摘除术[4]。 超声乳化摘除术的临床疗效较好,但该术式的医疗费用较为昂贵,且对设备的要求较高,难以在基层医院展开, 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与其相比具有价格低廉、设备要求低、疗效明显等多方面治疗优势,故而在基层医院中该术式的应用更为广泛[5-6]。 该次研究方便选取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于该院就诊治疗的72 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目的为探究分析白内障患者实施个性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于该院就诊治疗的72 例白内障患者,患眼共72 只。 以白内障诊断标准[7]作为患者纳入标准,以沟通功能异常患者、认知功能缺陷患者、手术禁忌证患者为排除标准。按照随机数表分组,36 例常规组患者治疗方案为超声乳化摘除术,36 例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个性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 其中常规组男女比例为 19:17; 年龄 63~85 岁, 平均(74.15±5.82)岁。 研究组男女比例为 20:16;年龄 64~86岁,平均(74.63±5.79)岁。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且同意参与。

1.2 方法

于手术前30 min, 所有患者均通过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规格:5 mL:托吡卡胺25 mg,盐酸去氧肾上腺素25 mg;国药准字 H20066782)执行扩瞳操作,共滴眼1次,单次滴眼1 滴。

常规组患者治疗方案为超声乳化摘除术, 手术详情:作隧道切口于患者角巩膜缘,由此注入黏弹剂,行环形撕囊于中央部位,完成水分离、水分层操作,随后对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并吸出残余物质,行抛光处理于前后囊部位,于内部组织注入黏弹剂,随后置入人工晶状体,并对其置入位置进行调整,最后将黏弹剂吸出,对切口进行水密处理,于常规缝合包扎后结束手术,并做好相应抗感染措施。

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个性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手术详情:于麻醉生效后行主切口于患者眼角膜11 点钟方向, 于其眼角膜2 点钟方向借助5 mL 注射针头行侧向切口,随后行环形撕囊操作,缓慢扩大主切口,于长度达5.5 mm 左右时停止操作,于水分层及水分离操作完成后,在患者内部组织将黏弹剂注入,对晶状体核行旋转推动操作, 在晶状体核翘起后将线环植入,并将晶状体核取出,于晶状体核残余部分吸净后行常规缝合包扎收尾工作,手术结束,术后需做好相应抗感染防护措施。

1.3 观察指标

分析常规组与研究组治疗前、 治疗后1 个月及3个月视力水平变化情况, 视力测定方法为国际标准视力表[8]检查。 分析常规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泪液分泌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状况。 分析常规组与研究组术后不良症状出现情况,包括虹膜脱出、角膜水肿、后囊撕裂以及前房积血。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个月及3 个月视力水平比较

治疗前后常规组与研究组视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个月及3 个月常规组与研究组视力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个月及3 个月视力水平变化情况、眼压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个月及3 个月视力水平变化情况、眼压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 个月 治疗3 个月研究组(n=36)常规组(n=36)t 值P 值0.11±0.03 0.12±0.02 1.664 0.101(0.69±0.13)*(0.67±0.14)*0.628 0.532(0.85±0.15)*(0.84±0.17)*0.265 0.79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泪液分泌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比较

治疗前后研究组与常规组泪液分泌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常规组泪液分泌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泪液分泌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泪液分泌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泪液分泌试验(mm)治疗前 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s)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36)常规组(n=36)t 值P 值2.69±0.36 2.71±0.38 0.229 0.819(8.43±1.25)#(8.38±1.27)#0.168 0.867 4.34±0.67 4.36±0.65 0.129 0.898(7.24±0.83)#(7.30±0.81)#0.310 0.757

2.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症状出现情况

常规组与研究组术后不良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症状出现情况比较[n(%)]

3 讨论

白内障患者主要疾病表现包括晶体混浊、 视物模糊、视力降低等多种症状,病情严重时患者视力功能会近乎于完全丧失,在诸多眼科疾病中,白内障的致盲率位列第一[9-10]。 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复杂,与机体衰老、代谢功能异常、等多方面因素均具有紧密关联[11]。

超声乳化摘除术属于白内障患者临床主要治疗方案之一,该手术方案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视力功能,且不易引发相关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12]。 但该术式由于其治疗费用高昂、 操作复杂以及特殊设备需求的硬性条件,难以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同时其高昂的手术费用也难以被手术患者接受[13]。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是在传统白内障摘除术及超声乳化摘除术基础上结合改良而成的手术术式, 该术式具有与超声乳化摘除术相同的手术优势, 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手术损伤,同时能够较好地提高患者视力水平[14]。 该术式同样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不会导致过多不良症状出现[15]。此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的手术费用更为低廉,更易于患者接受,同时该术式对设备需求不高,在基层医院中同样能够广泛推广应用[16-17]。在该次研究中治疗前后常规组与研究组泪液分泌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常规组泪液分泌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均高于治疗前(P<0.05) ; 常规组术后1 个月及术后3 个月的视力水平分别为(0.67±0.14)以及(0.84±0.17),研究组术后 1 个月及术后 3 个月的视力水平分别为(0.69±0.13)以及(0.85±0.15),两组术后视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周波[18]的研究中,观察组术后1 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视力水平分别为(0.78±0.12)以及(0.83±0.15),对照组术后1 个月及术后3 个月的视力水平分别为(0.78±0.12)以及(0.84±0.11),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 1个月及术后3 个月的视力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结果一致。 常规组与研究组术后不良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及超声乳化摘除术的手术疗效基本一致,且均具有较好的手术安全性,能够有效保障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在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表现良好。

猜你喜欢

摘除术泪膜乳化
泪液成分异常与不同泪膜破裂方式的研究进展
基于泪膜破裂方式的干眼诊断新思路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陕西的应用
SBS改性沥青的乳化及应用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与年龄相关性分析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