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2021-09-27
文/本刊记者 任 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被列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之一,农村冷链物流是其中重要一环。在自上而下全面重视、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大背景下,农村冷链物流在节点和网络布局、先进设备与技术应用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政策、市场、技术等驱动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引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农产品农业迎来快速发展。但是,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也随之显露出来。随着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新征程随之开启,在此大背景下,加强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产品高质量供应,将成为接下来的重大社会课题。
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需求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鲜农产品需求的加大,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一方面,是中国农产品农业的快速发展,对相应的冷链配套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以蔬菜、水果为代表的生鲜农产品具有高复购率和强客户粘性等特点,近年来一直紧紧吸引着各大电商平台的目光,成为竞相争夺的重点领域,而背后比拼的能力中,冷链物流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更重要的是,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特别是直播带货新模式的兴起,为生鲜农产品市场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也带来了许多新需求。
随着农村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广泛建设,农村电商迎来快速增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12月,农村网民规模为3.09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5.9%。近期,农业农村部的数据则进一步显示出农村电商庞大的市场规模与潜力——7月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陈勇表示,“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020年达到5750亿元,同比增长37.9%,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3014亿元,同比增长26%。”
总的来看,包括直播带货扶贫助农在内的各种电商模式,让消费者走出菜市场的局限,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田间地头枝上的新鲜农产品,但是否能够“所见即所得”,让生鲜农产品以“最佳状态”到达消费者手中,必须依赖于冷链物流的保驾护航。
农产品冷链主要包括四大环节,即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与之相对应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包括存储、运输、配送等方面。其中,存储基础设施即各种不同类型的仓库;运输基础设施则指具有温度控制能力的冷藏车;配送基础设施包括配送中心以及相关装备等。
从农村及农产品流通体系来看,生鲜农产品自采摘以后,要经过分选、预冷、包装等环节,这是冷链物流的开始,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有助于降低农产品的损耗率、延长存储时间,保障农产品以最佳品质到达消费者的菜篮子。而这些环节,均需要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支撑。
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除服务于蓬勃发展的电商,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保障更好的生鲜农产品“卖相”外,还可以让农产品在走出田间后得到科学有效的保存。由于我国农产品产地流通“最先一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果蔬菜烂在田间地头的现象十分普遍。根据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调研报告,我国粮食、马铃薯、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7%~11%、15%~20%、15%~20%和20%~25%,均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更需要快递服务网络的支持。在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城乡流通体系,加快电商、快递进农村,扩大县乡消费”,再次强调“快递进农村”。
随着农村快递服务网络的不断完善,对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需求必然进一步加大
随着农村快递服务网络的不断完善,对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需求必然进一步加大
目前,国家有关部委以及行业领军企业均在加大物流下沉力度,建全农村快递服务网络。例如,京东物流近些年持续加码乡村物流网络布局,并不断探索全新物流模式,通过系统算法、供应链计划与多层级的库存前置,让更多农村地区消费者体验到和一二线城市一样的极致物流服务。可以预见,未来随着农村快递服务网络的不断完善,对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加大。
农村冷链基础设施得到自上而下全面重视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备受国家重视。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产品产地预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近两年关注度更是进一步加强,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
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聚焦农村冷链物流,提出将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同时将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补短板工程的部署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和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2020年4月农业农村部决定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从源头加快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发布《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紧接着,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工作,规范过程管理,加大政策支持。为贯彻落实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农业农村部出台了《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2021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其中指出2021年,全面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大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鲜活农产品仓储保鲜补贴力度,建设一批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选择50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县区开展全程建设试点。建立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技术指导和经营服务体系。认定一批国家级专业产地市场,建设一批田头市场。
7月26日,在上述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邮政局副局长陈凯也强调,将加快补齐农村冷链寄递短板。国家邮政局确定的工作目标为:到2025年,基本形成开放惠民、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畅通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农产品运得出、消费品进得去,农村寄递物流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便民惠民寄递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为此,在农村冷链物流方面,将构建冷链寄递体系,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和社会资本在田头市场、快递物流园区建设冷链仓储加工设施。
此外,商务部、交通运输部近两年均在大力推动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区域省市等地方政策也与党中央及各部委一致,纷纷投入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运行高效、管理规范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在农村冷链物流基础建设上加大投入。
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高质量软硬件设备设施的大力投入
“加快农村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提升农产品新鲜品质,也是促进乡村振兴、农户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一种产业延续。”贵州省政协委员、剑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夏永忠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表示,近年来,黔东南州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特色优势产业为抓手,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大力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蔬菜、生态家禽等特色产业,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但由于当地冷链物流基础薄弱、设施不足、技术创新落后等问题,增加了冷链物流的成本,也限制了全州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因此,需要构建涵盖产地预冷、冷藏储存、冷藏车运输、冷库储存、配送、零售、电子商务等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产业链,农产品的品质安全才能得到最大保证,从而降低损耗。
他进一步强调,加大冷链设施建设,是增强农村“造血”功能,是顺应农业产业发展新趋势、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大举措,对巩固脱贫成果和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产品保驾护航
如何将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到实处,真正为农产品“保驾护航”,则是接下来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及各级政府正积极倡导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的建设。去年,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安排中央财政投入50亿元,支持河北、湖北、湖南等16个省(区、市)聚焦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贫困地区,选择产业重点县(市),依托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围绕水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开展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
电商巨头在正积极建设农产品数字化产地仓
冷链物流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如在生鲜农产品产地新建或改建保鲜仓、冷库等,为生鲜农产品的预冷、存储、加工、集散等环节提供最适宜的环境,降低农产品的损耗。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建设趋势值得关注:
一是加快建设数字化产地仓。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曾就加强产地仓与冷链物流建设提出建议,呼吁按照特色农业规划进行数字化产地仓建设。目前,数字化产地仓的建设已经逐步得到推广。以广西为例,广西是全国唯一水果产量超2000万吨的省区,是全国的“果园子”、“糖罐子”、“米袋子”和“菜篮子”,随着其“广西好嘢”品牌数字化产地仓建设取得成效,被列入自治区“双创”重大项目,数字化产地仓建设将进一步推广,计划到2023年,将在全区建设农产品数字化产地仓200个以上,年处理和销售农产品500万吨以上、产值250亿元。
不仅如此,电商巨头也在积极布局规模化的数字化产地仓。去年11月,阿里巴巴宣布,阿里巴巴数字农业西安集运加工中心正式开仓,随着西安产地仓的正式运营,阿里巴巴全国五大产地仓(分别位于云南昆明、广西南宁、四川成都、山东淄博和陕西西安)全部建成、运转。数字化产地仓不仅集农产品贮存、保鲜、分级、分选、包装、发货、揽收等多功能为一体,借助智能设备,在“双11”等波峰期也能平稳应对,让优质的生鲜农产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里。
二是加强仓储装备与保鲜技术研究。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能力提升,离不开高质量软硬件设备设施的大力投入,其中包括冷库技术,以及库内的自动化仓储、分拣等技术。在保鲜冷库方面,目前主要有气调保鲜库与冷藏保鲜库等,其中气调保鲜库是在果蔬冷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在低温贮藏的基础上,通过人为改变环境气体成分来达到果蔬等贮藏物保鲜贮藏目的的一项技术,目前该技术正得到广泛的使用。
此外,针对目前我国农产品产地冷链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现状,许多设备商也推出了相应的创新技术,如中集冷链推出的移动式、模块化组合冷箱技术,解决了传统冷库在农产品预冷环节的痛点。茂进物流自主研发的移动微仓箱(FrostCab)技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论创新研发,采用无源循环使用的风冷式冰板和无电源压缩机,利用冰块融化成水的瞬间气态冷能原理,让气态冷能可控可循环而非自然发散,实现气冷均温、续冷/充冷方便快捷、全程温控可调节等效果,弥补了冷库、冷藏车、保温箱等设施设备存在的缺陷,开辟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对农村冷链物流的发展而言无疑也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业内专家表示,我国农产品的产地预冷保鲜率仅为30%,而欧美发达国家为80%,因此加快仓储、装备与保鲜技术的研究,保障并提高农产品品质已经迫在眉睫。
三是构建农产品冷链大数据平台。随着电商巨头、大型企业进入农村冷链物流领域,在智能硬件、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化技术下,如何加强信息化赋能,建立集生产信息、信息发布、全程温控、追溯跟踪、产品查询等功能为一体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大数据平台也至关重要。 农产品冷链大数据平台还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处理和分析,实现整个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系统分析,同时为参与其中的企业提供服务,带动上下游产业持续发展。
在各方的努力下,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已经快步走在建设之路上。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去年有超90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产品产区新建或改建1.4万个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规模将超过600万吨。据悉,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编制印发《“十四五”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大推广建设力度。
我国“十四五”规划中,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部分特别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此,我们相信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必将迎来更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