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务会计看统计
2021-09-27■苏丽
■苏 丽
一、财务会计与统计的概念
财务会计指财务人员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会计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形成会计报表、会计报告等财务资料,为决策层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统计的概念是:人类对事物数量的认识形成的定义,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搜集、整理、计算、分析、解释、表述等活动。统计一词起源于国情调查,最早意为国情学。统计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通过获取、显示、分析、解释数据信息的过程;第二层是统计资料也就是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第三层是统计学,阐述统计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从以上定义和实际工作出发,会计工作是为企业服务的,对企业经营行为中存在的经济活动、经济组织进行服务;统计具有宏观的概念,是为国家实现的宏观调控进行服务。会计是一种价值形态的主要反映,统计则是反映价值形态的也是反映一种实物形态的。所以,会计具有准确性、实际性、严谨的特点;统计具有及时性、全面性、灵活性的特点,
二、从财务会计核算看统计
(一)日常报账工作中财务会计与统计的关系
在财务会计日常工作中,费用的分摊、归集要运用统计方法。比如报销差旅费,多部门、多人次一起出差,报销时财务人员要先将出差人员按部门分开列示,这样便于按部门归集费用、便于月底按部门出具考核费用的明细表;其次,财务人员依据原始发票、机票或火车票等归集差旅费的各明细事项,这样便于在核对考核费用时列出交通费(机票或火车票、汽车票)、住宿费、出差补助等费用,可形成横向(不同部门同一期间)、纵向(同一部门不同期间)的比较明细表,也可将预算与实际发生金额进行比较,测算出预算指标完成的情况;最后,财务会计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制度填制会计分录。从以上举例可以看出,财务会计在填制会计分录前,归集费用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统计工作,都在用统计工作的整理、计算、汇总等方法形成财务核算的资料(差旅费报销单的填制或明细表的制作)。在日常财务工作中还有折旧费用的计算、归集离不开统计工作,制服费用的分摊、归集需要运用统计方法,尤其是库存商品、原材料的进库、出库的核算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法等更需要财务人员具备相关的统计学知识并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财务人员只需要录入凭证即可,汇总、部门归集等工作计算机帮助我们做好了,但是,在录入凭证前费用的整理、归集等工作是财务人员必须做出的主观判断,统计学知识的运用可以说从财务工作开始时就与财务人员具备财务知识和财务专业技能一样重要。日常财务报销工作时效性要求较高,准确度更是关键,这体现在财务会计每天填制的每一份报销单、每一份表格、每一份会计凭证上,财务工作离不开统计,具备扎实的统计学知识是做好日常财务报销工作有利的支撑。
(二)月末结账工作中财务会计与统计的关系
上面已经讲到计算机的发展代替我们做了汇总、计算等许多工作,月底财务人员要结账,更加体现出计算机的强大。现今,许多会计核算软件中加入统计分析核算功能,运用计算机强大的表处理功能已经实现了在会计核算系统中运算会计数据生成所需的统计表。但是我们使用的不是智能计算机,财务人员要将本月需要录入的凭证全部录入后,在保证没有缺项、漏项、财务记录完整、数据准确的前提下,点击结账命令,财务结账工作即可完成。结账后财务核算软件可以生成现金、银行日记账、应收应付往来明细账、固定资产、库存商品等明细账、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账,收入、成本费用明细账等等,还有各个科目的总账、科目余额表等,月底结账后财务报表也可以一并生成。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以上计算机、财务软件完成工作的前提:一是会计分录录入正确,二是财务软件中公式设置正确。
会计分录录入正确,包含会计分录使用会计科目正确和记账金额正确,财务人员具备良好的财务会计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必要条件,“记账金额正确”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同时具备统计学知识,在较为复杂的成本费用分摊、归集、计算中,需要我们主观判断财务资料的分类标准、选择计算方法的预判能力、实际操作中的运算能力,需要我们对数据的真实性、正确性、完整性做出职业判断,财务人员具备统计学知识是必要条件也是充分条件。
财务工作月底结账、出具报表、月初报税、上报财务资料、季度写财务分析、为经营分析提供数据等等,月复一月的重复。在实际工作中,每月的结账工作都有不同。企业要发展,业务要持续,经营有风险,财政税务政策变化更新的频率越来越高,财务会计工作的变化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要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做好会计基础核算工作,保证会计分录科目使用的正确,保证财务核算的金额正确(统计工作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保证成本费用归集、分摊的方法选择科学(统计学的方法选择要具有适应性),保证财务资料(包含财务报表、财务说明等)全面、完整和及时提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财务支撑。
(三)年度分析财务会计工作与统计的关系
财务会计年底大结账是最忙的一个阶段,也是考验会计水平的一个战场。企业有一些成本费用不是每月发生的,往往在年底企业要核算利润指标,要核算预算指标完成情况,要核算是否完成上级部门的考核等等,致使每年12月份的财务数据呈现较复杂、与前11个月不可比的现象。财务会计人员在依据财政部对于会计核算要求的文件记录经济事项的同时,还要考虑按照税法要求涉及纳税调整的事项及其金额。财务知识、财务的专业技能、法律法规知识等必须具备,并能融会贯通的运用。
在整个年底大结账的过程中,财务人员要全面掌握企业状况,包括资产、资金、应收应付的往来、税费缴纳、人工成本等,了解考核指标的完成比率对于工资总额的影响、利润指标的影响以及前后会计期间的影响;运用财务思维,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预测各种处理方法给企业带来的盈亏,预判财务核算结果与税务调整之间的差额会给企业造成的困惑有多大,为企业决策人提供决策依据。所有的判断都是对过去的规律总结,也就是说,根据过往的数据简历概率模型,判断未来的趋势。这是一名优秀财务人员必备的判断力。
企业在进行经营分析时,财务需要提供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基本指标分析,提供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基本财务指标,通过财务数据分析为财务预测、决策提供建议,提供涉及成本分析、量本利分析等,以上列举的分析方法大量利用统计原理,基础数据来源于财务报表和再处理,统计学方法的选择、运用,统计工作的整理、计算、汇总,统计资料的形成、分类、归集等等,都需要财务人员能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将统计分析手段运用于财务管理之中,日常工作中需要财务会计人员与统计人员加强沟通,提高相互协作能力,减少由于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由于会计和统计不协调而带来的尴尬,使财务会计人员能提高工作高度,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工作中。
企业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会对历年的生产数据、财务数据作比较,会在同行业中选择标杆企业或同等级的企业作比较,运用财务数据作比较的时候,统计口径是关键因素,统计期间、统计标准不一致,也就是统计口径不一致,比较的结果是无用的甚至起反作用。财务会计在做财务分析时,取数要有原则、有标准,做到统计口径一致、取数准确、项目内涵完整、比较结果有效有可用性,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全面、完整、及时的财务数据分析。
已经发生的就是历史,经过决算的财务数据是准确的,我们在做分析对比时要求数据准确、不能有误差;对于没有发生的未来事项,我们有财务预算管理。财务预算基于业务预算、资本预算,而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也是基于对未来市场的判断,具有较大的主观性。我们在讨论预算时,将大概率事件与小概率事件统筹考虑,利用历史数据和对市场的预测,制定一个合理的业务量区间,从而测算出收入区间、成本费用区间以及利润区间。财务预算的金额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可能准确无误的,存在误差和概率是必然的。财务人员要明白这个道理,在工作中避免犯形式主义、教条主义。
综上所述,财务工作离不开统计,会计与统计一体化核算是经济核算发展的要求。企业财务核算属于微观会计方法,统计核算的数据来源于微观会计核算资料。在财务会计工作中运用统计学知识加强财务核算,使财务核算更科学更完整,同时运用统计学原理,从微观看宏观提高财务会计的站位,提升财务会计服务于企业战略的发展水平,从而提升财务人员的战略思维、财务思维,为企业持续发展做好财务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