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足动脉血管早期病变
2021-09-27林琴
林琴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超声科,福建厦门 361022
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改变了国民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导致糖尿病患者基数近年来大幅度提升且日趋呈现年轻化;患者发病后极易出现外周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导致患者承受较大的机械压力,足部软组织、骨关节系统畸形,进而出现足部感染、溃疡,甚至是神经病变性骨折等[1-2],其中以糖尿病足动脉血管病变最为常见,但该病的发生初期患者往往不存在明显的症状表现,导致临床发现困难,给后期的治疗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同时也给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预埋较大的风险隐患[3]。临床认为积极探讨有效的诊断方案,了解患者下肢的血流分布情况、是否存在侧支循环以及病变范围等,是提高该病早期诊断有效率的关键[4-5]。但既往所采取的超声造影检查方案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甚至会使患者动脉痉挛进一步加重,影响肢体血供,推广价值较低。该研究为探讨更为可靠的检查方案,将该院在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间收诊的60例疑似糖尿病足动脉血管早期病变患者纳为研究,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为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取得了较好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诊的60例疑似糖尿病足动脉血管早期病变患者纳为研究。纳入标准:①临床体征、症状表现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且经Wagner诊断为糖尿病足者;②本人或家属对该次研究全面知情且授权者。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器官病变者;②合并遗传病史者;③妊娠期、哺乳期者;④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⑤研究依从性较差或沟通障碍、认知障碍者等。
该研究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60例患者中有38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年龄最小的为43岁,年龄最大的为86岁,平均(64.62±4.87)岁;病程最短的为6年,病程最长的为22年,平均(14.32±4.21)年。
1.2 方法
超声造影检查方法:通过对比系列脉冲造影成像技术,MI参数<0.2,造影剂选用SonoVue,取1.5 mL对患者进行肘静脉注射,检查条件选择造影成像技术,调整机械指数确保血管壁成像清晰,观察血管内微气泡流动情况并进行跟踪,若图像始终不够清晰,需再次使用造影剂,直至获取清晰图像[6]。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患者维持平卧体位,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区间设定为4~9 MHz,检查患者的胫后动脉,以二维超声对患者的动脉管径、硬化斑块厚度进行检查,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血管腔内的血流情况进行观察,明确是否存在缺损、充盈情况,并依据患者的血流频谱形态对血管径狭窄率进行计算[7]。
1.3 观察指标
糖尿病足动脉血管早期病变诊断标准:患者血管正常无狭窄则不存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血管径狭窄率介于30%~49%间为Ⅰ级;患者血管径狭窄率介于50%~75%间为Ⅱ级;患者血管径狭窄率介于76%~99%为Ⅲ;患者血管径完全闭塞为Ⅳ级[8]。
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与特异性,其中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00%;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00%。
另比较分析DSA、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确诊为糖尿病足动脉血管早期病变患者的病变等级方面的检出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DSA结果对比
60例疑似糖尿病足动脉血管早期病变患者经DSA检查结果显示,有53例为糖尿病足动脉血管早期病变;经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有47例为阳性,13例为阴性;阳性预测值为89.36%、阴性预测值为15.38%、灵敏度为79.25%、特异性为28.57%;而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有51例为阳性,9例为阴性;阳性预测值为94.12%、阴性预测值为44.44%、灵敏度为90.57%、特异性为57.14%;相应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DSA结果对比
表2 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与特异性对比(%)
2.2 糖尿病足早期血管病变情况检查结果对比
对DSA确诊的53例患者进行血管病变检查,DSA、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结果基本等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糖尿病足早期血管病变情况检查结果对比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最为常见也是最为严重的即糖尿病足,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足部属于复杂靶器官,发生糖尿病足后患者的症状表现常见于足部疼痛、皮肤干燥、感觉减退、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会给患者的带来较大的身心负担[9-10]。临床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生因素主要为患者出现下肢动脉血管病变,例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动静脉畸形、动脉瘤、血管狭窄性病变、外伤性病变以及血管瘤等[11]。糖尿病足动脉血管病变具有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若不及时发现并妥善治疗,可能导致患者截瘫,严重的甚至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2-13],所以积极探讨有效的糖尿病足动脉血管早期病变检查方案,对糖尿病足患者的预后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超声造影检查是糖尿病足动脉血管早期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案,可帮助检查者明确患者下肢血流分布情况、血管病变范围以及是否存在侧支循环,但该检查方法也会给患者机体造成创伤,甚至会使患者动脉痉挛进一步加重,影响肢体血供,推广价值较低[14]。该研究为探讨更为可靠的检查方案,将该院收诊的60例疑似糖尿病足动脉血管早期病变患者纳为研究病例,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为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以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60例疑似糖尿病足动脉血管早期病变患者经DSA检查结果显示,有53例为糖尿病足动脉血管早期病变;经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有47例为阳性,13例为阴性;阳性预测值为89.36%、阴性预测值为15.38%、灵敏度为79.25%、特异性为28.57%;而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有51例为阳性,9例为阴性;阳性预测值为94.12%、阴性预测值为44.44%、灵敏度为90.57%、特异性为57.14%;相应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对DSA确诊的53例患者进行血管病变检查,DSA、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结果基本等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检查结果与姜自彩[15]的研究接近,在其研究中以100例糖尿病足动脉血管早期病变患者为例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DSA检查,结果发现,两种检查结果的阳性率与血管病变检出情况基本一致(P>0.05)。由此可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糖尿病足动脉血管早期病变有较好的可靠性。
原因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支持对患者病变处的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检查,在检查过程中,若患者存在侧支循环,或血管闭塞的情况,可见血液高速流动[16];若患者的血管狭窄,不可见斑块管腔,血流信号偏细[17];通过这些指征,可帮助检查者更好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足动脉血管早期病变情况以及病变程度,降低漏诊、误诊风险,而且该检查方案无需进行血管造影,不会给患者机体造成创伤,可保证应用的安全性,相对比超声造影检查而言,更易于患者接受。但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管病变程度检查方面,存在对血管狭窄程度高估、低估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检查结果的可靠性,为后期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建议临床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设为首选方案,酌情辅以超声造影检查技术,以提高对患者血管病变程度评估的可靠性[18]。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糖尿病足动脉血管早期病变有较好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漏诊误诊风险低,有利于患者及时接受适宜治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