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区级融媒体参与基层治理的资源依赖研究

2021-09-27蔡雨婷

现代出版 2021年5期

罗 昕 蔡雨婷

参与基层治理是县区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方向。媒介功能的延伸意味着媒体需更广泛地连接社会多元主体,整合更多外部资源以实现共同治理。若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撑,县区级融媒体将难以承担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能,参与治理也无从谈起。2020年,国家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更多更好链接融合各类资源,统筹线上线下、公共服务与市场运营……加快成为服务经济社会治理和发展的‘枢纽’平台”。可见,资源的链接融合是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命题。

资源依赖理论是组织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强调组织外部环境的重要性,认为任何一个组织都无法自给自足,组织为了生存需从环境中汲取所需资源。资源需求使组织对外界产生依赖,这种依赖反过来也意味着组织将受到某种“外部控制”。在参与基层治理、资源需求扩张的语境下,资源依赖如何影响县区级融媒体的行动?厘清这一问题,有助于指导县区级融媒体更好地与外界进行资源互动以提升参与治理的绩效。

媒体融合研究中,不少学者已关注到资源问题。胡正荣(2020)将媒体融合视为一种资源和能力的聚合。蔡雯(2020)认为,我国媒体融合已经从媒体自身资源配置转向开发和整合外部资源,媒体融合日益趋于连接与开放。丁和根(2020)、沙垚(2021)等也提出县级融媒体应整合党政资源、县域资源以打造新时代治国理政平台。陈昌凤、黄家圣(2021)在资源依赖理论视域下对媒体智库进行了研究,认为资源构成模式导致媒体智库发展逻辑差异。总体而言,部分学者已经认识到媒体融合需整合外部资源,然而相关讨论多是零散的,且对于媒体获取外部资源引起的互动关系缺乏深入探究,资源依赖视角则更为缺乏。

本文以G市PY区融媒体中心为个案,考察县区级融媒体参与基层治理的资源依赖状况。PY区融媒体中心(简称“PY融媒”)是G省发展较快的县区级融媒体中心之一,目前已基本建立起“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在多个领域参与了基层治理,具有典型意义。2021年3月15日至4月30日,研究者赴PY融媒开展田野调研,进行参与式观察,并对近30名中高层领导及一线员工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基于调研材料,从资源依赖视角对PY融媒参与基层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

表1 主要访谈对象情况

一、县区级融媒体参与基层治理的资源依赖来源

科尔曼(Coleman)认为,资源是那些被行动者控制并从中得到利益的事物。可以说,能被人们用于满足目的性行动的事物都可称之为资源。媒体参与治理的资源依赖可从两个层次加以理解:第一,媒体基本的生存发展需要人、财、物等资源;第二,媒体作用于社会治理的方式多样,不同的治理场景有不同的构建手段或进入条件,还需配备相应的物质与非物质资源以实现治理。社会系统中,不同主体有各自的资源禀赋,彼此间在资源交换、流动与利用中形成各种利益与权力关系。县区级融媒体参与基层治理的资源依赖,体现的是其与外部主体的依赖关系。政府、市场与社会构成媒体组织外部关系的主要框架。结合基层实际,本文认为融媒体参与治理不同程度地依赖于党政、市场、社会三方资源。资源可转化,其价值具有动态可变性。因此,一些原本掌握在市场主体、社会主体手中的资源可转化为治理资源而被媒体运用。例如,县级融媒体对市场资源的开发和运营,能与公共服务资源相辅相成,建构起依托市场资源良性循环的“新闻+政务+服务”的运行模式,从而在服务群众的维度上助力基层治理。技术赋能下,融媒体也能激活各类组织和个人,将其蕴含的种种资源加以利用和整合,并用以推动社会更加有序地运行。

(一)党政资源

“媒体融合发展不仅仅是新闻单位的事”,而需要政府内部的跨部门协作,为媒体注入大量党政资源。县区级融媒体参与基层治理,主要依赖党政机关的资金、合法性、权威性、服务项目等多种资源。

资金资源。政府资金支持使媒体能配置生存发展所需的设备、技术、人才等内部资源。PY融媒为差额拨款单位,其在编人员薪酬的70%由政府财政支持。自2017年起,PY区政府陆续投入5 500万元用于配备融媒体云平台等软硬件基础设施。2019年PY融媒成立后,区政府连续三年、每年拨付1 000万元经费支持其事业发展。

合法性资源。在某些情境下,媒体参与治理需具备合法性,拥有参与的资格。许多社会管理工作是政府职能。在宣传部门主导下,PY融媒成为区内一个“扫黄打非”基层工作站。这一新身份使之一方面合理延伸了媒介功能,如开展宣教活动、收集上报“涉黄”“涉非”线索;另一方面增强了其媒体行动能力,如能连通全区488个“扫黄打非”基层站点。可见,得益于政府赋权,媒体共享了政府某些社会治理行动的合法性。

权威性资源。在吉登斯(Giddens)那里,权威性资源指对行动者产生控制的各类转换能力。媒体利用党政主体的权威性,能在社会互动中占据行动优势。地方领导的支持是PY融媒开展许多业务的关键支撑。PY融媒建立起囊括区内职能部门和镇街账号的融媒体矩阵,打造信息发布阵地。与基层单位的顺利合作得益于区委宣传部的支持:2019年,该部印发了《PY区融媒体矩阵建设工作方案》。“如果宣传部没有发文,我们的矩阵号很难做起来。”(访谈对象1,2021-03-29)

服务项目资源。融媒体可通过提供服务参与治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媒合作等方式,融媒体可将一些由政府主导的政务公共服务汇聚起来。PY融媒的营收多来源于“体制内市场”,如政府宣传、活动策划、代运维等。近年来,PY融媒还承办了当地的美食节、“直播带货”等各类由党政部门主办的活动。政媒非市场化合作方面,PY融媒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以及各镇街合作,在App等新媒体平台上接入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功能,打造本地指尖综合服务平台。

(二)市场资源

为了与党政资源的“体制内市场”进行区分,此处的“市场资源”指“体制外市场资源”。相较于政府,市场的资源优势包括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及各行各业的专业服务能力等。“(融媒体参与社会治理)技术、资本都不在我们手里,我们现在也要找公司(合作)。”(访谈对象6)可见,融媒体参与治理也需要加强与市场主体的合作。

资金方面,市场主体可以通过赞助、合作等形式参与媒体特定的公共活动。例如,PY融媒近年来举本地春晚、才艺比赛等全区性大型文化活动,吸引了许多企业和商家的赞助。“我们承办国际美食节,政府财政给得不多,一定要争取各大企业支持。”(访谈对象1,2020-09-18)

技术方面,县区级融媒体一般缺乏自主的技术研发力量,使用上级媒体或商业公司的技术平台。PY融媒云平台项目的承建方即为某技术企业,后者为媒体提供平台服务奠定了技术基础。

专业资源方面,市场上不同行业主体都能为融媒体提供专业服务。在2020年举办的“直播带货”活动中,PY融媒借助了专业直播团队的力量。“从计划到实施只有近10天时间,我们从没做过,所以找了外面的专业团队来做策划。”(访谈对象1,2021-04-09)

(三)社会资源

社会资源指包括公共机构、社会组织、社会群体或个人所拥有或共享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地方性的历史文化、制度规范、精英群体等资源具有独特价值,也是县区级融媒体助力社会整合可汲取的资源。

与党政服务项目资源相似,县区级融媒体也可能通过取得社会机构的服务项目而作用于基层治理。例如,PY融媒与PY区慈善会紧密合作,使得融媒体力量能触及当地的慈善公益事业。“我们以前只是单向宣传,但是现在不同:从立项到项目的全流程推进,我们都参与进去了。”(访谈对象7)

在社会领域,媒体同样需要专业资源合作。PY融媒曾与医院合作录制节目进行健康传播,与学校合作录制疫情期间的网络课程。此外,其承办的“平安PY”宣传、消防宣传等系列活动均与当地的文体艺术团、中小学等进行合作,后者为活动提供人力、场地、物资等资源。

资源动员理论表明,公众参与并贡献其所拥有的物质、知识和技能等资源,对于县区级融媒体推进公共行动具有重要作用。例如,PY融媒构筑了“信、访、网、电、微、邮”的“六位一体”的投诉举报格局,公众的举报信息成为其助推“扫黄打非”等工作的重要资源。

二、县区级融媒体参与基层治理的资源依赖困境

借鉴社会资本理论,县区级融媒体中心获取外部资源的方式可分为“先赋”与“后致”两种:先赋逻辑意味着其作为官办媒体,必然或多或少获得党政资源支持,资源的单向赋予是可能的;后致逻辑意味着媒体需与外界进行经济交换、社会交换以获取资源。不可忽视的是,政府是多层级的,一些政府部门与融媒体进行资源互动时也可能通过交换的方式。县区级融媒体参与基层治理,在资源的获取及转化利用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媒体能力不足,可能出现资源获取障碍;另一方面,外界环境凭借依赖关系对媒体产生或强或弱的控制,有可能使媒体的治理行动偏离原本目标。

(一)替代性资源削弱媒体重要性,影响治理参与机会

组织间的资源依赖程度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资源的重要性,二是组织对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的决定权,三是资源控制力的集中程度或替代性资源的可及程度。对于县区级融媒体而言,外界对其依赖情况很大程度上受到替代性资源——市场竞争者——的影响。

PY融媒的竞争者包括中央及省市媒体、社会化媒体、商业公司等,它们也能提供宣传服务、平台服务。在获取镇街合作项目上,一家多年来深耕本地社区的市级媒体是PY融媒体的有力对手。“他们把我们作为竞争对手,也在争一些信息资源和(政府)合作项目。”(访谈对象1,2021-03-29)活动策划等业务资源也可能被商业公司所捕获。

媒体服务替代性资源的存在,降低了政府等主体对PY融媒的依赖程度,进而对其以服务者角色进入基层治理场域产生一定阻碍。“我们参与社会化服务管理,去拿标的时候,要跟私人公司竞争,这很困难。……政府怀疑你(能力),一些项目不愿给融媒体中心做。”(访谈对象8)

(二)非对称依赖降低媒体自主性,导致治理目标偏离

组织间的相互依赖并不必然是均衡的。资源依赖可分为非对称依赖与联合依赖两类。若对外界过度依赖,“随着顺从的使用……组织的行为和决策日益受到其环境的限制,组织的自治权也渐渐地消失”。

在中国的传媒体制下,党和政府控制着县区级融媒体生存发展所需的许多关键性资源,是后者最主要的资源依赖来源。作为地方党媒,县区级融媒体的资源获取表现出“体制依赖”⑩ 特征,即主要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及其他体制内单位的资源支持。因此,县区级融媒体与当地政府往往形成非对称依赖关系,这可能降低媒体行动的自主性。

参与社会治理是传媒公共性的实践,媒体在治理中应成为“桥梁”,沟通各方行动者。然而,对政府资源的过度依赖有可能导致“卖方主义”现象,即媒体在行动中以满足政府部门意志为第一要务,偏离参与治理的目标。例如,《PY事马上办》是一档反映民生问题及监督政府服务的节目,由PY区城市运行指挥中心与PY融媒合办。节目的经费来源于PY区财政,区里有双重支持动机:一是监督政府部门工作,二是宣传政府形象。某些时候,宣传色彩可能冲淡监督色彩。“(选题)我觉得越来越小心谨慎了。……真的能够参与社会治理吗?我觉得这是一个初级状态。我们只能够帮它锦上添花。”(访谈对象2)在一些合作项目中,融媒体方会将政府方视为客户,秉持“为客户服务”的理念。在“委托—代理”的关系模式下,媒体服务社会治理的目标可能被置换为服务政府需求。

(三)市场与社会资源的动员能力不足,影响治理绩效

在许多治理情境中,媒体需要动员不同主体尤其是公众参与其中,激活社会网络中的资源。资源动员是指组织利用环境获得稀缺而有价值的资源以维持运转。目前,PY融媒对体制外资源,即市场与社会资源的吸引和动员能力有限,导致媒体有时难以构建治理网络。例如,PY电台计划打造“小城大爱”公益活动品牌,但遇到了资金难题:“我们想做好这件事,但关键是必须有资金赞助商才能够做下去,不然只能雷声大雨点小。”(访谈对象5)

在吸引和凝聚公众方面,PY融媒也尚未达到理想成效。截至2021年7月,PY融媒App“掌上PY”的下载量为11万多,不足该区常住人口数量的5%。缺乏用户基础,也就难以打造公共互动平台。在以内容引导群众方面,“我们一些产品还没得到市民的充分认可。他们可能觉得还是官腔的多,接地气的比较少”。(访谈对象4)

三、县区级融媒体参与基层治理的资源依赖优化

为了稳定、持续获取资源,组织需要采取行动管理外部环境。媒体融合也是资源整合的过程。在互联网+媒体产业的模式下,媒体融合能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知识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推动媒体组织创新发展。通过整合外部资源,媒体使社会中分散的异质性资源“涌现”出新的价值。县区级融媒体参与基层治理面临着资源约束,“更多更好链接融合各类资源”是必然要求。要真正达到治理效果,媒体一方面需与各方行动者,尤其是与政府建立稳定的资源依赖关系,以使媒体的资源获取和动员更有效率;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过度依赖,平衡外部控制与媒体自主行动的关系,以达到有效治理。

(一)加强政府支持,多形式为融媒体注入资源

地方政府的资源支持是县区级融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核心条件。管理者应善用媒体,为之赋能,注入各类资源,使其媒介功能得以延伸和发挥。

目前,我国县区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模式大体分为非市场化与市场化两类。对于非市场化的融媒体,政府一方面应直接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应动员政府内部不同部门为之提供必要的信息、数据、物资等资源支持,保证县区级融媒体能够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对于市场化的融媒体,关键在于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给予其更多的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支持,助其构建可持续的造血机制,让媒体通过扩大服务参与基层治理。

组织不仅可以适应环境,还可以作为政治参与者,通过游说或请求立法者、各种政府机构来获得有利政策,创造环境。2021年5月,PY融媒与PY区委宣传部联合草拟了一份文件,陈述了PY区内各党政部门应如何支持PY融媒在智慧城市、乡村振兴等领域参与社会治理。这表明,PY融媒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主动寻求政策支持,以为其进一步获取党政资源提供制度保障。

(二)提升媒体组织效力,将非对称依赖转变为联合依赖

县区级融媒体不可避免地依赖政府资源,使其可能面临过多行政干预。诚然,“为党政中心工作服务”是对县区级融媒体的必然要求。但同时,适当增强媒体自主性,有助于县区级融媒体保持公共性,真正融入基层治理。政府与县区级融媒体中心构建治理合作伙伴关系,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县区级媒体应设法增强政府部门对其依赖性。提高为外界供给的资源的价值,是组织应对非对称依赖中权力弱势局面的一种策略。拥有有价值的、不可替代的资源,能使媒体具备更强的自主性。地方政府依赖于县区级融媒体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而当媒体并未满足政府期望时,政府可能寻找替代性资源。媒体通过提供新闻等公共产品聚集起来的受众、用户群体是政府最为重视的资源。因此,县区级融媒体应着力建设“四力”,提升组织效力,从群众需求出发构建自身的影响力优势。社会组织唯有通过良好的绩效成果,才能赢得外部主体的满意、信任和支持,才能发展组织行动能力,才能真正守住组织自主性,才能与外部主体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县区级融媒体越是强化自身的资源禀赋和能力优势,越有可能与政府形成联合依赖关系。

对于政府而言,为了充分发挥县区级融媒体的创造性,需要给予后者足够的自主行动空间。正如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政府“需要帮助强化,而不是弱化非营利性部门与众不同的特点”,这包括“避免对其服务性职能的不适当干涉”。地方政府应从治国理政的高度看待县区级融媒体的作用,引导其发挥社会化服务功能,而不能仅将其视为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工具;应从宏观上进行指导、保障与监督,而非在微观领域实施干预。

(三)提升资源动员能力,与多元主体形成互惠资源交换关系

资源动员是媒体获取市场资源与社会资源的重要方式。此处的资源动员可视为动员外界与媒体进行资源交换的过程,这种交换包括经济交换与社会交换。无论何种交换,互惠都是其核心原则。麦卡锡(McCarthy)和扎尔德(Zald)的“市场—经理型”资源动员模型,强调从“成本—收益”权衡的功利主义心理出发,以专业化手段来开发资源,即隐藏着互惠的思想。

县区级融媒体可能通过经济交换进行资源动员,此时“绝大部分是出于市场理性,在衡量成本收益问题后,理性地选择合作伙伴,进行互惠互利的资源交换或经营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县区级融媒体应提升用于交换的资源的价值。换言之,需要提高服务质量以建立合作关系。

与经济交换不同,社会交换中回报的义务是未加规定的。这就使得组织在社会交换中需回应外界对其投入的信任。研究指出,公信力或信任因素是组织对外界进行资源动员的核心要素。具备公信力意味着外界相信媒体能满足社会对它的期待——促进公共利益。因此,县区级融媒体提升自身能力与公信力,满足公众对其角色期待,是提升其资源动员能力的根本。帕特南(Putnam)将互惠作为社会交换的重要规范,并区分了即时性等价交换的“均衡互惠”和寄希望于未来“一报还一报”的“普遍化互惠”。县区级融媒体在进行社会交换资源动员中,需要考虑到短期的均衡互惠或长期的普遍化互惠,前者如为社会企业、机构或公众提供形象宣传、社会声誉、情感满足等回报,后者如持续为当地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新闻和服务等公共产品。

四、结语

县区级融媒体要在更大的层面上参与基层治理,必定依赖于来自政府、市场及社会的资源输入与交换。然而,这种资源依赖也伴随着一定问题,如融媒体资源动员与获取能力不足,致使无法获得参与治理的机会或降低行动绩效;再如对党政资源的过度依赖可能导致媒体行动的自主性降低。要改进这些现状,一方面政府要对县区级融媒体给予更多资源支持;另一方面融媒体也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与外部主体建立互惠的资源交换关系,与政府形成联合依赖关系。无论如何,媒体发挥社会功能、履行角色职责,是其获得生存合法性、获得外界资源支持的根本条件。本研究在组织学视角下关注县区级融媒体参与基层治理的资源依赖问题,对后续该领域的资源整合研究、参与治理的组织互动关系研究等,都有一定借鉴意义。资源是一个纽带,各方在资源的依赖、交换、转移、整合中,形成种种权力与利益关系。融媒体在参与社会治理、从机构融合迈向社会融合的过程中,如何处理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如何形成有序的多元合作治理网络,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注释

① 斯格特.组织理论:理性、自然和开放系统[M].黄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08.

② 研究者于2020年9月、2021年5月对该中心总编辑、主任也进行了访谈,相关材料一并用于本文研究。

③ 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上)[M].邓方,译.北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27.

④ 宋建武,乔羽.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 打造治国理政新平台[J].新闻战线,2018(23):67-70.

⑤ 喻国明.互联网是一种“高维”媒介——兼论“平台型媒体”是未来媒介发展的主流模式[J].新闻与写作,2015(2):41-44.

⑥ 吉登斯.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大纲[M].李康,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99.

⑦⑨⑯ 菲佛,萨兰基克.组织的外部控制——对组织资源依赖的分析[M].闫蕊,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53-57,103,237-249.

⑧ GULATI R,SYTCH M.Dependence asymmetry and joint dependence in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Effects of embeddedness on a manufacturer's performance in procurement relationship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7,52(1):32-69.

⑩⑳ 龙永红.官办慈善组织的资源动员:体制依赖及其转型[J].学习与实践,2011(10):80-87.

⑪ 李良荣,张华.参与社会治理:传媒公共性的实践逻辑[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4):31-34.

⑫⑲ 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现代福利国家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M].田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11,117.

⑬ 龙永红.互惠利他链:官民慈善组织资源动员的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

⑭ 罗昕.技术、市场与社会:空间生产视角下媒体融合的动力机制[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4):176-184+4.

⑮ 罗昕,蔡雨婷.城市区级融媒体建设的制度困境与创新路径——基于G市的实证考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111-122+171.

⑰ 张咏梅.政府—企业关系中的权力、依赖与动态均衡——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分析[J].兰州学刊,2013(7):150-154+164.

⑱ 陈祝平,杨涛.民间社会组织的资源、绩效及与外部主体良性互动——以恩派为个案[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10-116.

㉑ 王玉生,盛志宏,李燕.网络公益组织资源动员策略探析——以广西公益联盟的成员组织为例[J].学术论坛,2014(8):119-125.

㉒ 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M].李国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48-150.

㉓ 龙永红.现代慈善组织的资源动员:一个分析框架[J].学习与实践,2012(11):88-96.

㉔ 岳璐.试论网络资源动员的信任达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12):155-156.

㉕ 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M].王列,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