螨虫病对牛的危害及防治
2021-09-27沙马拉日
沙马拉日
摘要:螨虫病是牛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影响和制约养牛业的发展。螨虫病主要是由疥螨科和痒螨科的螨类长时间寄生于牛的表皮或者体表引起的一类慢性皮肤病,发生于牛不同生长阶段。该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源传播,可引起牛瘙痒及各类型皮肤炎症。该文从螨虫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预防和治疗措施几方面进行综述,以减少该病在牛养殖中的危害,并为相关从业者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螨虫病;牛生产;流行特点;临床症状;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2.042
Harm of Acariasis on Cattle Production and its Control
Shamalari
(Xining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tation,Agriculture and Rural Bureau of Leibo County,Leibo Sichuan 616561,China)
Abstract:Acariasis is a common disease in cattle production,which affects and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cattle industry. ACARIASIS is a kind of chronic dermatosis caused by the long-term parasitism of the Mites of sarcoptidae and Demodicidae on the epidermis or body surface of cattle.The disease is mainly transmitted by contact infection and can cause bovine pruritus and various types of skin inflammat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clinical symptoms,diagnostic methods,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cariasis in order to reduce its harm in cattle production.
Keywords:acariasis,cattle production,epidemic characteristics,clinical symptoms,control
0引言
螨虫病一经发生会导致牛皮肤大面积感染,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会持续发展,严重时还会出现牛死亡,给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病牛皮肤会出现红疹、瘙痒等症状,皮毛脱落严重。随着病情发展,牛采食量降低,抵抗能力下降,体重不断减轻,出现营养不良、生长缓慢等症状。同时,螨虫病也会诱导牛群发生其他传染病。螨虫病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常发生于冬春季节。气温、湿度、饲养管理技术、饲养环境卫生及饲养密度都是引发牛群螨虫病的影响因素。需了解牛螨虫病的危害及其传播形式,通过有效措施缓解或彻底治疗该病,降低其造成的经济损失。
1流行病学
1.1病原分析
牛螨虫病的发生,其病原主要分为疥螨和痒螨2 类。其中疥螨的发病率更高,其多寄生于牛不同部位皮肤的角质层下,并在皮下进行生长和繁殖,发病初期不容易观察到,也是很难进行早期预防及治疗的关键原因。而痒螨多寄生在皮肤表面,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寄生虫类型。2种不同的螨虫生长都会经历虫卵、幼虫、若虫及成虫4个阶段,若发现成虫,说明该生物学体系已在牛体上形成,且发病时多以疥螨和痒螨混合感染的形式出现。
1.2易感动物
由于成年牛对螨虫病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因此,易感动物主要为幼龄牛及体质瘦弱、抵抗力较差的牛。生产过程中,部分成年牛体质健壮,但因其“携带螨虫”,往往会成为螨虫病的传染源。牛群一旦出现应激,机体抵抗力弱等情况时,便会遭到病原入侵,引起牛群发病。
1.3傳播途径
螨虫病有多种传播方式,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为接触感染。患病牛作为传染源,可通过与其他牛直接接触进行传播。生产上,患病牛的活动场地、排泄物、脱落皮毛和牛舍用具等都会引起牛感染螨虫病。其次,工作人员在接触患病牛后未经过消毒处理,其衣物、诊断治疗仪器等再次接触牛都会引发感染。
1.4发病特点
螨虫病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冬季和初春季节。该季节温度低、湿度高,日光照射不足,环境阴暗潮湿。随着牛被毛增厚,绒毛增生,皮肤温度高,为螨虫提供了良好的繁殖环境。如果饲养密度大、环境条件差,极易造成螨虫肆意繁殖。螨虫病不断复发,还可能造成其他传染性疾病的继发性出现。
螨虫对外界环境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疥螨在18~20 ℃、空气湿度在65%左右时,可以存活2~3 d。在7~8 ℃低温时,则需要15~18 d才会死亡。冬季初春气温低下时,极利于疥螨繁殖,使牛群大面积感染。
2发病原因及症状
螨虫病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分泌毒素刺激牛神经末梢,引起牛剧烈搔痒。搔痒贯穿整个发病过程,随着气温不断升高,牛皮肤升温后,瘙痒感觉会更加强烈。这主要是由于温度升高,螨虫活动加剧而引起的。
剧烈搔痒引起牛用力摩擦或用嘴啃食止痒,从而使皮肤表面出现损伤。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结节、水疱等症状,伴随着皮肤增厚和脱毛,病原不断向周围健康皮肤扩散。因此,在发病后期,发现皮肤局部出现溃烂,感染化脓,结痂。部分皮肤会有大量液体渗出,引起毛细血管出血,反复结痂。患病牛终日摩擦、啃咬止痒,严重影响采食和休息,造成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影响胃肠道消化,降低了牛采食量和体重,严重降低生长性能。患病牛日渐消瘦,极易引起其他疾病感染,严重情况时会造成牛死亡。牛患病主要出现在背两侧,其足部也会发生,但概率较低。牛足螨虫病主要发生于肛门及蹄部附近,一经发生会严重限制牛活动。
3诊断方法
由于螨虫病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节)及明显的症状(瘙痒、皮肤病为主),可通过表观情况进行初步诊断。其次采用手术刀在健康皮肤与患病皮肤处进行病料采集,或者在病灶边缘处刮取皮屑至微微出血,将病料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查。根据萧寒[1]的研究,可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螨虫,也可将病料置于盛有烧碱溶液的玻璃器皿中进行沉淀处理,去除上层液体,将沉淀放置于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发现螨虫活动即可进行确诊。此外,由于螨虫病、湿疹、过敏性皮炎及钱癣极易混淆,因此需要认真进行鉴别。
4防治
螨虫病发生主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发病之后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减少对牛机体的损伤,防止对牛群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及严重的经济损失。
4.1科学的饲养管理
由于牛螨虫病发生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因此在饲养管理过程中,需要给牛群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在冬季要做好舍内的防寒保暖工作,防止温度、湿度变化过大,确保牛舍环境处于干燥清洁的状态。舍内适时进行消毒,减少有害细菌的繁殖,通常可选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消毒。定期对牛舍进行检查,做好灭螨处理。适时控制牛群密度,防止牛群过于拥挤。在生产中发现牛感染,需要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单独饲喂,及时更换患病牛舍的饲料和饮水,及时对舍内工具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扩大感染。
在牛引种时,及时观察,确保无螨虫病的情况下才可以引种。引种过程中单独隔离饲喂30 d,确保健康无传染病后才可以合群。由于牛螨虫病传播性极强,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及时观察,做好预防措施,定期对牛群进行驱虫。对未发病的牛群也要进行灭螨处理,彻底消毒。对患病牛皮毛及时处理以防止病原的擴散。同时对饲养人员和工具进行适时消毒,防止病原的不断扩散。
4.2治疗措施
当前治疗牛螨虫病的药物众多,治疗方法也各不一样,主要有皮下注射、药物局部涂抹、药物喷淋及药浴等方式。可根据患病牛数量、患病区域和实际具体情况进行用药方法的确定。根据刘兴奎[2]的研究,对患病牛进行局部涂抹皮炎合剂可改善牛螨虫病。通过涂抹林可霉素(3 g)+甲硝唑(100 mL)+地塞米松(25 mg)+庆大霉素(40万IU),1次/d可改善发病情况。根据雷高明[3]的研究,采用3%敌百虫溶液,每天对病牛的患病部位涂抹一次,可有效减少和缓解牛螨虫病的危害。在药物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螨虫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群发性疾病,在进行药浴或喷淋时,要群体给药,以防止遗漏,造成继发性感染。
5结束语
牛螨虫病属于传染性强、危害严重的一类传染性疾病,会对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需要做到防治结合。注意饲养环境卫生,掌握牛螨虫病的流行病学、发病原因、症状及诊断方法,并做好预防与治疗措施,确保养牛经济效益稳定。
参考文献
[1]肖寒.试论牛螨虫病的诊断与治疗[J].饲料博览,2021(1):83-84.
[2]刘兴奎.牛螨虫病的诊断及治疗[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2):110.
[3]雷高明.牛螨虫病的诊断与治疗[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7(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