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病流行特点和防治
2021-09-27韩颖
韩颖
摘要:猪高热病又称猪无名高热症,是由病毒、细菌、寄生虫混合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致病性传染病。进入夏秋季节后,由于外界温度显著升高,湿度较大,猪群存在不同程度的热应激反应,导致猪群抗病能力下降,从而给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提供条件。该病的典型临床症状是皮肤发红,体温显著升高。临床症状较轻的,机体的生长发育可能受影响,严重的可能会死亡。该文主要论述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猪高热病;流行特点;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2.039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of Swine High Fever
HAN Ying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Dadi Town,Shenzhou City,Shenzhou Hebei 053800,China)
Abstract:Swine fever,also known as unknown swine fever,is an acute,Febrile,highly pathogenic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a mixture of viruses,bacteria and parasites. After entering the summer and autumn season,because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f the outside world increased obviously,the pigs had different degree of heat stress reaction,which led to the decrease of the disease resistance of the pigs,thus providing conditions for the mixed infection of various pathogens. The typical clinical symptoms of this disease are redness of the skin and marked increase in body temperature. The clinical symptom is milder,the organism'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may be affected,serious may di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clinical symptoms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swine high fever,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swine high fever,epidemic characteristics,control measures
0引言
目前生豬养殖产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同时各类传染病也呈高发态势,常表现为不同疾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临床症状复杂,且很多疾病的症状相似,给疾病的诊断和防控带来很大难题。猪高热病主要是由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圆环病毒、流感病毒、支原体、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病原混合感染所致。病原种类多样,常为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治疗方案缺乏针对性,不能够做出有效地防范。为有效控制该病,应该从预防角度入手,制定综合防控措施,加强流行病学调查,真正做到未雨绸缪。
1发病特点
夏季猪高热病的传播速度极快,在一个养殖场中往往表现为猪群分阶段发病,通常大猪或者母猪先发病,发病2~5 d后波及全群,10 d左右扩散到整个养殖场。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流行,但夏秋季节流行率最高,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均会受到病原的感染,发病猪体重通常在10~80 kg,一般为保育猪、生长育肥猪,很多养殖场的母猪和哺乳仔猪也存在严重的疾病感染,主要表现为体温显著升高、高热不退、短时间内死亡,大部分养殖场的发病率为50%,死亡率为20%~80%,有时高达100%。患病猪年龄越小,感染病原后症状越严重,死亡率越高。新建养殖场的母猪死亡率高达70%以上,流产率10%~40%[1]。养殖场管理不善,免疫接种不规范,生物安全措施执行不到位,会加重该病流行。养殖户引种行为不科学,圈舍通风不良,养殖密度较大,饲料存在发霉变质情况等,也是造成该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2临床症状
大多数患病猪以高热症状为主,体温升高到41 ℃,最高可至43 ℃,呈稽留热,精神状态逐渐变差,长时间卧地不起,嗜睡,食欲不振或者食欲废绝,部分患病猪喜欢饮水。患病猪皮肤发红,耳后、耳缘发绀明显,腹部和四肢末梢皮肤存在紫红色出血斑块。个别患病猪呈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气喘明显,呼吸不规律[2]。大部分患病猪的眼角分泌物显著增多并存在泪斑,结膜、眼睑出现炎症和水肿。患病猪流出清澈的鼻液,随后出现咳嗽、打喷嚏的现象,排出的粪便干硬呈球状。少数患病猪腹泻呕吐,排出的尿液较少,颜色呈赤黄色或者茶黄色。患病猪生长发育不良,皮肤苍白,出现严重的贫血症状。部分患病猪不断地甩头,全身肌肉震颤,倒地不起,四肢划水,最终衰竭死亡。该病发病率极高,死亡过程较快,通常在发病后4~10 d,最长20 d左右死亡。部分耐过猪逐渐恢复健康。
3病理特征
由于病原种类多样,不同病原混合感染后,表现出来的病理特征存在很大的差异。大多数患病猪病变位置集中在肺脏组织,肺脏存在不同程度的点状出血、块状出血,肺脏表面存在很多的坏死灶,呼吸道黏膜严重充血、出血,内部夹杂很多带有血液的浑浊内容物,呼吸系统周边的淋巴结组织严重肿大,充血,特别是纵隔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最为明显,将淋巴结切开后切面外翻,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浸润现象[3]。部分患病猪的回肠、盲肠有溃疡病灶。因神经症状死亡的病死猪还会出现非化脓性脑炎病变,脑膜充血出血,脾脏显著肿大,颜色变黑,边缘存在梗死病灶,质地变脆。病死猪膀胱、肾脏、喉头、心冠脂肪、心内外膜、心耳存在点状出血。病死猪心脏肿大,变形明显,质地柔软,心房内膜充血出血,心包显著增厚,心包腔中含有大量的浑浊液体,并混杂有少量纤维素渗出物。
4发病原因
猪群在受到病毒、霉菌毒素以及不良养殖条件等多方面刺激后,会引发严重的免疫抑制,造成群体免疫接种失败,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趁机侵入机体引发混合感染,继发感染,造成急性发热症状。很多养殖场对猪群保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许多中小规模养殖户为了节约养殖成本,减少药物保健驱虫和疫苗免疫接种程序,使用的饲料质量普遍较差,猪营养严重不良,造成猪群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显著下降。许多养殖场的养殖密度较高,通风能力较差,猪群很容易引发应激性反应,再加上夏秋季气温较高,饲料中很多维生素出现不同程度的氧化,饲料营养下降,也会造成猪群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显著下降。
5防控措施
5.1疾病控制措施
养殖场暴发高热病后,重点工作是控制混合感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细菌、支原体、弓形体、病毒感染,减少养殖环境中的应激因素,加强营养补充,增强猪群抵抗力,确保猪群恢复健康,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养殖户应该结合疾病诊断情况,对没有感染疾病的猪群紧急接种疫苗,依次接种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巴氏杆菌疫苗、猪瘟疫苗,其中猪瘟疫苗剂量应该加大1~2倍。对可能存在未知病毒或者原有病毒变异毒株感染的,考虑在发病第1天迅速采集患病猪的淋巴、脾脏、肾脏等病料组织,送到专业的机构检测,并制作自家疫苗免疫接种,每种疫苗的免疫间隔时间为3 d,保证一头猪一个针头。养殖场的其他未发病猪群的饲料和饮用水进行严格的控制,饮用水中可以添加多种可溶性的维生素,饲料中应该按照标本兼治的原则,添加免疫增强类药物增加猪群的抗病能力,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5.2预防措施
防控猪高热病,应该严格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养殖场执行封闭化养殖,禁止外来人员和外来车辆随意进出生产区域,重点加强对装猪台、人员进出入口、污水排出口、物料进出入口等容易造成疫病引入关键地点的针对性管理,做好养殖场粪污的处理,加强圈舍杀虫灭鼠工作,养殖场内不允许养殖其他禽类、猫科类和犬科类动物,防止其他动物传入病原。高度重视养殖场的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消毒时应该选择对病毒杀灭效果较好,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例如醛类消毒剂,每天对圈舍内外部环境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注重做好各类疫苗的集中免疫接种工作,加强药物预防,增加圈舍通风换气,降低养殖密度。定期采集猪群的新鲜血液,进行免疫抑制性疾病的血清检测,掌握养殖场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现状,饲料中可以增加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管理模式。
6結束语
猪高热病是夏秋季节流行率较高的一类综合性传染病,发病凶险,防控难度较大。养殖场出现该病会造成大面积的发病和死亡,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批次的猪淘汰,因此养殖户要提高对该病的重视程度,贯彻预防为主、防治并举、防重于治的原则,在制定科学预防接种计划的同时做好养殖场的卫生消毒工作,严格执行卫生防疫标准。此外还应该注重增强猪群的免疫能力,调整好机体平衡,降低高热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晓坤.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防控[J].现代畜牧科技,2018,37(11):89.
[2]莫方荣.猪无名高热的预防治疗措施[J].中兽医学杂志,2018(8):37.
[3]武东怡,麦金辉,付贞,等.夏季“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科学防控[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34(6):242.